《匆匆》教学实录_第1页
《匆匆》教学实录_第2页
《匆匆》教学实录_第3页
《匆匆》教学实录_第4页
《匆匆》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下匆匆教学实录及评析执教: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  何  捷一、解题导入    师:(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匆匆,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呢?    生:讲的是时间在匆匆流逝。    师:你说得真好,小时候你们就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哪一个作者能够把它定格在文字中?    生:朱

2、自清。    师:关于他,能简单地说一句话吗?    (生用简短的话说朱自清的简介)    师:来,请看大屏幕,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咱们今天学习的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 (板书:散文。)    师: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板书:对话,思考)。那么,既然是与作者对话,就让我们先来倾听吧(板书:倾听)。现在就请同学

3、们欣赏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注意听要求,大家拿起笔,一边听一边做记号,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谁最善于倾听。(播放朗诵音频)    点评:面对六年级的学生,面对学生第一次接触“大家”散文,怎么把学生“带到高速路入口”,让学生自己在“高速路”上奔驰?何老师牢牢把握“方向盘”读书、有思考地读书,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几个来回”,在简洁的入题、了解作者之后,拎出“散文”、提出“对话”、要求“倾听”和“思考”,可谓独出心裁。 二、从文体特征入手,整体把握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我们

4、六年级一班的孩子真善于倾听,每个孩子几乎都在课本上做满了记号,交流一下。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燕子去了”这句话小感受到。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很快。    师:还有哪些地方?一个标点、个词、一句话、一段话都可以。    生:“吃饭的时候过去。”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中体会到。(生读第二自然段)    生:我从问句:“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里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中感受到。   

5、; 师:你从问句里可以感受出来,你关注了细节,了不起!    生:“我掩着面叹息,但是闪过了。”    师:还有谁要读?    生:我想渎第三自然段。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还有哪些同学能从别的段落里感受出来?生:我从第四自然段感受到。生:我从第五自然段感受到。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    师: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段段有感觉。你还从哪些字和词感受出来?    生:我不禁头涔

6、涔而泪潸潸了。这里的“头涔涔”和“泪潸潸”给我这样的感觉。    师:新遇到的词就能让你有感受,厉害。    生:我想说第一自然段中三个“再”,能看出大自然万物的死而复生。    师:抓住细节处啦,也抓住关键处了。不过建议你把“死而复生”改成“失而复得”好不好?掌声鼓励,真不简单。    生:我想说第三自然段的“跨过、飞去”等词语,可以看出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可以感觉出作者对时间的无奈。    生:我想说第一自然段的“逃去如飞”这个词可以看出时

7、间流逝得飞快。    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倾听,能听出这么多道道来。老师发现你们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能够让你有感受的地方遍布全文,但又集中地表达一个意思,就是时间匆匆而过。瞧,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大家听出来了,把掌声送给自己。(鼓掌)    点评:学生听完之后做什么?何老师很巧妙地把学生的“感受”与文章的语言文字紧密地联系起来,说感受读文章、读文章说感受;其次,通过老师恰如其分的点拨,让学生关注到字、词、句,力求把“感受”落实到具体的语言中,因文生感,而不是空发议论;第三,巧妙地“骗”学生读书,多读、读好。

8、0;三、静心涵泳,切己体察,品味感悟    (一)范例引路,多元品读第一段    师:倾听之后。我请大家跟着作者起思考,请大家沉下心来默读课文,特别关注刚才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思考,争取读懂一到两处,如果有疑问,也可以整理出来一起交流。这个环节老师给大家三到五分钟,要求大家不装样子,真读。可以拿起笔快速写下一些批注。    (学生默读课文)    师:好孩子,抬起头,整整五分钟匆匆而过,当你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我相信你就能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能和作者对活了。

9、我们先以第一自然段为例,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第一自然段看出作者很羡慕这些能失而复得的花草,它们的时光可以重新再来,而作者心中有无数的问号,为什么自己的时间匆匆而过?    师:是啊,在羡慕之余有无限感慨。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的情感融人其中读出来吗?孩子们注意,如果他能读出这种感受就给他掌声。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就这段,还有谁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    生:世间万物都能重新来过,但是时间不可以,作者让我们好好珍惜时

10、间。    生:从“一去不复返”这个词我能看出时间不能回来了。    师:这个孩子了不起,他不但读出了味道,而且还为我们提示了一种读书方法,抓关键词来感受。请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为我们读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还有很多孩子想说,但是时间有限,这样吧,每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各读各的,读出各自的理解。    (学生自由读文)    点评: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

11、是一个个独特的“这个”,因此,我的感受不能代替你的理解、他的思考不能代替我的头脑。何老师在赞许第一位学生的感受之后,立即推进“还有谁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于是,不同的“朱自清”出现了。    (二)辐射全文,放手自学自悟自品。    师:好孩子,真会读书,当你用心倾听了作者的对话,和作者一起思考后,你突然发现,作者在和你对话了,你能听懂作者要说的话了,这就是一种品读散文的方法,咱们就来品一品这篇匆匆。再给你一分钟,每个人找准一个点先试着品一品,一分钟以后咱们再交流。    (生自由读课文) &#

12、160;  师:你想品哪段就说哪段。    生:我要品的是第二自然段,我想先读再谈感受。    生:我不知道他给了我多少日子作者把八千多日子比作一滴水,这个比喻很夸张也很形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人不可能做所有事情,所以很惆怅。    师:你姓周,我应该叫你周老师,因为你把我要说的全说啦。你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一滴水有什么特点?    生:很渺小。    师:可在作者看来,这一滴水大得让他害怕,让他心痛,周老师,你能读出来

13、吗?    (生读)    师:八千多日子就是二十多年,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多年?所以这滴水非常大。可是尽管再大,也只能怎么滴呢?请读出相关部分。    (生读)    师:不管是谁,感受到时间这样流逝,都会害怕,怕得冷汗直冒,热泪直流,请为我们读渎作者的描写。    生: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品得好!请连起来,为我们再读读,让我们也感受一下!    (生读句子) &

14、#160;  点评:匆匆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怎么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这种“理解”是靠教师分析、讲解还是靠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读自悟?何老师给我们的答案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自读自悟,老师只相机点一下,促其提升,如毫不怜惜夸奖、如在关键处点一下“这滴水有什么特点”等等。只有学生“自读自悟”所得,才是真得。    师:这句话也是课后的第二道题要我们重点感受的。就这句话,谁还有别的感受,也为我们读读。这一回我们换个方法来读。请一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先读读,其他

15、孩子听听,看看能否听出文字中蕴含的情感,看看谁是他的知音。    生:“在默默里泪潸潸。”    师:他是善读者,你们是善听者,谁是他的知音?    生:我听出了一种彷徨。    生:我听出了一种忧伤。    生:我听出了一种矛盾。    师:你的知音真不少啊。所有愿意做小赵知音的孩子都请起立。小赵来领读,其他知音们一起跟着读。    (生读)    生:我

16、想说说第三自然段“洗手的时候过去。”    师:有人说朱自清的散文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在不经意处着浓墨重彩描写,这段就是个例子。文中列举的这些事情大家每天都做吧,例如洗手,还有吗?    生:吃饭,睡觉,发呆    师:这些事我们每天都经历,你的时间也这样过去了吗?请向朱自清学语言,学着说几处。    生:做作业发呆时,时间过去。    生:玩游戏时,时间过去。    生:就像这节课一样,投入学习的时候时间也过去了。&

17、#160;   师:这个时间用得值!    生:在我们看书的时候,时间也过去了。    师:看书可不是浪费时间。让我们再看看,朱自清笔下的时间可不是这样的过去,相反,是逃去如飞的,找几个词来说说。    生:跨过。    生:闪过。    生:伶伶俐俐。    师:是啊,用词多么准确,多么形象啊。孩子们,请带着自己的感受,好好读读这段话吧,特别关注那些给你留下感受的词语。    (学生自由读文)    (三)延伸拓展,引发思考。    师:一篇文章不是一节课能品得完的,当你走到人生不同阶段,同一篇文章会留给你不同的感受。品读文章的落脚点应该在哪儿?    生:应该是思考。    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