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报在网络时代中如何发展_第1页
高校校报在网络时代中如何发展_第2页
高校校报在网络时代中如何发展_第3页
高校校报在网络时代中如何发展_第4页
高校校报在网络时代中如何发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校校报在网络时代中如何发展    论文摘要:计算机迅猛普及,宽带网让人们在网上浏览信息更加方便快捷,这些都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高校校报有着特殊的读者群,他们较高的文化、技术素质,对校报更是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在网络时代中,网络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强、传播面广的优势,给读者群有限、出版周期相对较长的校报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校报如何在高校诸多信息媒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其他媒体优势互补,发挥舆论导向、思想教育和新闻传播的作用才能稳定这个特殊的读者群,提升他们对校报的兴趣和感情,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整合高校信息媒体资源,达到优化配置目的

2、的角度出发,探讨校报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强化信息传递、和服务师生等多项功能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网络;大学校报;信息传播;媒体资源  1网络信息传播的优势  科技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因特网作为全新形态的传播媒介,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之后新兴的“第四媒体”。在大学校园的传播媒体组合中,网络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校园网的触角逐步深入到学生教室、寝室等学校基层单元,已成为师生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以广州大学校园网为例,据粗略统计,该校有70以上的师生经常从校园网上浏览、获取学校发布的有关通告和校园里发生的动态性新闻,校园网首页新闻的点击率最

3、高达到5000次每日,校园网信息传递功能的日益完善给校报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挑战。在信息传播上,网络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时效性强,跨时空传播对于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网络有着报纸无法比的优势,新闻稿完成后,“第四媒体”用不着现代报纸的排版、制版、印刷、发行,随时可把消息送到网上;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网相通,信息就会迅速通向那里,并可更新内容,扩大传播范围和信息量,提高信息的时效性。  (2)多媒体和多元化的传播网络高度融合各种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给受众以全方位、多维度、图文并茂、音像俱全的信息。网络媒体没有篇幅限制,借助链接可轻易涵盖无限的信息。

4、0; (3)交互性传播网络为受众提供开放的、双向的、具有交互性质的信息渠道,从而增强传播效果。网络作为一种媒体,其优势在于集多特性于一身,其集合优势所显示出的威力远远超出这些特性的简单相加。时问上可即时、随时播报,可长期使用,一经上网可随时查阅;空间上,容量无限大,媒体与受众的关系上,一改此前媒体受众的被动地位,实现了相互问的平等。而这些,是报纸所不能及的。网络时代的报纸难以在信息量、时效性方面占据优势,希望通过报纸获取信息的读者将越来越多地成为网络的追随者,尤其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大学生。  2报纸与网络新闻的优劣比较  作为普通高校内唯一一张有全国统一刊号,公开发行的报纸,

5、充当着“窗口形象”和“培养园地”的双重角色,认识自己是发展自己的前提。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发扬优势、规避劣势的不问断过程。正确认识优势和劣势是校报今后发展的重要前提。  网络新闻固然有其传播快、信息量大、受众面广的优势,但也存在着新闻报道缺乏深度(背景资料缺乏、新闻显得单薄)的不足,因为它缺乏或比较缺乏新闻出版过程特有的信息收集、整理、编辑、加工和传播的工作环节,在短时问内,网络无法对每条消息都做比较细致的编排,只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罗列,主次不清,重点不明,把最近发生的新闻放在首页,以突出“更新速度”。以广州大学2007年12月3日的校园网首页的新闻为例,学校部署十七大精神“三进”

6、工作的校级要闻与一些院系相对不是很重要新闻同处一个平面,而且按时间先后顺序罗列,11月28日发生的部署十七大精神“三进”工作新闻已被推至最低位置,而刚刚发生的院系级新闻则由于刚刚发生的时间优势而排在头条位置。另外,言论和通讯等也是网络报道的弱势。  再来看作为纸质媒体的校报在校园新闻报道上的长处。报纸相对于网络新闻,其长处在于有着规范的新闻采写、编辑、制版、印刷、发行等程序,作为传统的印刷媒体,人们多年来形成的线形阅读习惯还难以一下子改变,书面阅读更能激起人的思考和联想,另外,受众从网络上获取信息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如联网的计算机等,掌握一定的上网技能。而读报,只要识字,一报在手,

7、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取新闻信息,而不用坐在固定的电脑前阅读。  此外,报纸还具有资料性、可保存性等纸质媒体特有的属性。其短处在于受版面限制,信息容量小;受出版周期的局限,时效性差;受发行量限制,受众面窄。也正因为如此,校报正从过去高校校园新闻主要传播者逐渐让位于校园网。  3以鲜明的个性保持校报的不可替代性  在校园网日益成为师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的形势下,校报如何找到自己新的发展空间?如何保持并发展不可替代性,应是校报编辑人员思考的问题。  高校校报在浩浩荡荡的报业大军中能拥有自己独特的位置,主要原因就在于校报在报道校园信息、传递师生员工心声、建设

8、校园文化方面有其不可替代性。竞争是机遇,压力是动力。在网络环境下,校报要以鲜明的个性营造自己的生存空问,维护不可代替性,关键是要正确定位,找准自己的坐标。正确定位,首先定位在校报是高校党政机关报,校报的职责是服务于学校的思想政治宣传工作,服务于学校建设发展的大局,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做好文章。校报又是高校师生自己的报纸,它对于高校师生来说,具有接近性,这也正是校报发展的潜力所在。要让师生真正感觉到那是我们“自己的报纸”。不同传媒虽然在相互渗透,但正如上面分析的那样,优势各不相同,问题是如何把握好自己的优势,并将其发挥出来。如可以发挥报纸长于阐释的功能,在深度报道、跟踪报道、专题报道、解释性报道和精

9、确报道上下功夫,加强评论、分析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介绍,注重特色竞争,开掘新的传播局面。  确定个性鲜明的定位,才能为校报带来旺盛的生命力,才是报纸走向成熟的标志。而要形成鲜明个性,就必须在报纸本身的报道内容、增强新闻时效性、办报人员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在报纸的报道内容方面,要注重新闻的思想性内涵。在传播内容中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所要求的政治观念和价值取向。通过持之以恒的宣传报道,在校园中形成一种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信念和崇尚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健康向上的主旋律。在这一前提之下,校报的内容改革,可以有以下几点。  (1)是增强深度

10、报道如上所述,网络新闻的优势在于其报道速度,它甚至可以与新闻事实发生进行同步报道。如2007年11月28日,广州大学部署十七大精神“三进”工作,新闻在当天就全部上了校园网,而校报却受出版周期和报道手段的影响,显然是“鞭长莫及”,直到12月分,相关报道才上了报纸。所以报纸要与网络竞争,就要在深度上做文章,把新闻的背景加厚,新闻报道的影响面加大、加宽。按照新闻学的理论,媒体的报道可以分为“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三个层次,“为什么”和“怎么样”就是深度报道。人们在第一时间从网络新闻中知道了新闻事件的“是什么”之后,往往还会有进一步了解事件的“为什么”和“怎么样”的欲望,而满足这个需求的任

11、务就应该由报纸来承担。如广州大学报2004午下半年开始实行改版,在第3版开辟了“本期话题等深度报道栏目,推出“大学城的晨光,我拿什么拥抱你?”、“我的美丽大学要为化妆品埋多少单?”等专题报道,结合当前校园中的各种现象,推出抛砖引玉,剥离表层现象而引发深层思考,在网络的简单消息报道后再做专题报道,弥补了网络没报道的局限性。深度报道要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热点问题的深层剖析来引起人们的思考,通过事实变动中的信息来诠释深度,通过新闻事实来折射深刻的时代命题。而表面化、简单化、单一化的报道只能使读者远离报纸。  (2)是增强可读性办报人员要以敏锐的新闻感从看似平常的基层稿件中挖掘富有典型意义的新

12、闻事例推上头版,改进会议新闻和领导活动的报道,摆脱公式化会议报道、领导活动报道的桎梏,从会议新闻中挖掘有意义的、师生关心的新鲜信息,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将信息主体凸现出来,以增加可读性;要努力扩大新闻报道的视野,把报道的着重点放在反映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后勤、学生团体活动等方面的典型事迹上面;学校重要活动的报道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应该是学校宣传需要与师生信息需要的有机统一点。  (3)是增强受众观念校报反映的应该是学校师生共同关心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新闻,是师生看了有用的东西。这方面,校报有其特殊的优势,那就是它的读者都是本校的师生员工,他们都非常关心和热爱自己的学校,对学校所发生

13、的各种新闻事件特别关注。校报的编辑、记者要主动深入到师生中去,了解读者的需求,从师生的角度判断新闻的价值,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报道全校师生迫切想了解的富有实际意义的新闻事件。此外,在报道的内容上还要增加信息的文化含量、知识含量,传播校内的各种学术活动的动态,使之成为高校校报的一个显著特色;增加校报的服务功能,为师生读者提供各种服务信息。     在增强新闻时效性方面,校报应想办法尽量少放“马后炮”,与时间赛跑,尽量以新鲜的内容来吸引读者,可以有如下做法:  1)为重大事件“开天窗”编辑在画版时,为重大事件的报道预留版面,限定字数,派得力记者在事件

14、发生后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稿件,然后上版。  2)写预发稿有些大事,如国家、学校的重大决策,出台前总有个酝酿过程,一旦确定,公布只是个时间问题。校报应争取在政策出台或开始实施的当天,就能让读者在报上看到有关信息,这会使读者对校报的时效性、权威性多一份信心,。  3)向新技术要实效现在有条件的校报都发布电子版,有自己的邮箱。为记者配备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现代技术设备,实现记者在新闻现场发稿的可能。  在办报人员队伍建设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对校报的办报人员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除了政治、思想作风、知识、业务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应该学会熟练操作电脑,并具有快速利用各种电脑软件

15、检索资料的能力。另外,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校报编辑对此也责无旁贷。校报编辑应培养学生通讯员骨干。学生记者是校报的主要依赖力量,对于他们校报既要使用,更要培养,校报编辑一定要以培养学生记者为己任,从各方面培养他们;发现文学新人。校报编辑还要善于从来稿中发现人才,与之保持经常的联系,培养和造就他们。应该认识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对于校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校报的读者群中学生占了大多数,校报要贴近学生生活就成了必然的要求。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校报编辑和学生群体之问不可避免的会有一定的距离,而学生参与办报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他们往往能及时了解到周围同学的关心热点,希望从

16、报纸上看到什么。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办报还能锻炼他们自身的能力,包括政治敏锐性、人际交往能力、驾驭文字的能力和敬业精神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校报不仅是一个办报机构,还应该是个培育人的地方。  校报要在网络日益普及的形势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除了正确定位,加强队伍建设,对报道的内容进行改革,增强时效性之外,还应加快本身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创办电子版,构成传播的新通道并与原传播方式相辅相成。  4媒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网络环境下,校报要争得自己的发展空间,根本途径还在于高校校园信息媒体资源的优化配置,让各种新闻传播媒体各尽其长,这样,校

17、报才能真正发挥舆论导向、宣传教育和信息传递的作用。要实现高校校园信息媒体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有几点做法:  (1)首先是要加强对校园媒体工作的领导校报、校园广播台、有线电视台、校园新闻网等都是学校重要的宣传思想阵地,高校党政领导要深刻认识到高校校园媒体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以及在高校改革和发展中的舆论导向作用。要善于运用校园媒体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善于运用校园媒体推动学校中心工作的开展。要注意发挥各信息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特点,努力形成校园媒体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局面。  (2)其次,打破各媒体之间割据局面,互补不足目前,有许多高校在建立了校园新闻网之

18、后,网络新闻的管理同校报、广播台、有线电视的管理关系并没有理顺,要做到媒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从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人手,通过制度建设,打破各媒体之间的割据局面,有效配置新闻资源。可将高校所有的宣传媒体都置于校党委宣传部的领导之下,建立校园新闻中心,统筹汇总各种校园信息和新闻,使新闻中心成为统一的信息新闻集散地,实现校园新闻资源的整合和联动。各媒体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避免各自为政;既要相互促进,又要形成合力,突出整体效能。各媒体之间可以开展竞争,但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师生。如广州大学报与广州大学新闻中心原来是在校党委宣传部领导下两个独立媒体,两块牌子两套人马,2004年下半年,学校通过资源整合,新闻中心与校报编辑部合二为一,对采编工作作了较好的分工合作;网络新闻主要是与时间抢速度,每天滚动性地随时报道学校动态,学报则在网络新闻的基础上加强深度报道,推出了专栏、专题。网络弥补了校报速度的不足,校报弥补了网络新闻深度的不足。  (3)再次,统一建立一支校园媒体学生新闻记者、通讯员队伍目前有许多高校的校报、广播台等基本上都是单独建立自己的通讯员和记者队伍,分别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