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期刊投稿 职业教育有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研究 本文中心内容论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期刊投稿明确地提出了继续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任务。从长远来看,统筹城乡发展是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建立以工促农和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切实可行的战略举措。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消融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共荣共进的有效途径。而要做到有效地实施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具备充分而必要的条件。本文认为,在有效地实施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诸多
2、条件中,积极开展和广泛推进职业教育是一条根本而又长效的对策选择。一、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及其本质1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从战略的高度来讲,城乡统筹发展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二元思维方式,将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统一协调,全面考虑,树立工农一体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从总体上通盘考虑、统一筹划城乡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对资源配置和各种利益关系调解要努力做到统筹兼顾、城乡协调、综合平衡、不可偏废。在发展战略和政策选择中,既不能只注重城市、忽视乡村,也不能偏重乡村、忽视城市,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共同进步。因此,城乡统筹不只是经济领域
3、的概念,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协调的统一体,既包含了建设城乡统一的财政体制、税收体制,也涵盖了包括就业制度、教育体制等的社会协调发展。从当前我国的社会现状来讲,城乡统筹发展就是要解决我国农村发展落后于城市发展的现状,通过增加农村基本建设投入以及充分发挥城市对乡村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大量减少农民的数量,逐步缩小并最终消灭城乡差别,实现农村与城市无本质差别的共同繁荣与协调发展。这应当成为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出发点和着力点。2城乡统筹发展的本质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质就是要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给城乡居民以平等的身份、地位和发展机会,并通过相应的制度建设和国民收入分配、方
4、针政策调整等手段,促进城乡各种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不断密切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良性互动。目前,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进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城乡统筹发展就是通过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现在的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目标。这一发展目标既包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包含了农民收入、生活质量的提高;既包含了农村整体面貌、环境的变化,又包含了农民素质的提升;还包含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等。这一发展目标是一个全面而完整的系统工程,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追求,也为城乡统筹发展指明了方向。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规定而言,
5、当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国民收入分配和税费制度,统筹城乡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城乡资源配置与利用,统筹城乡劳动力安置与就业,等等。如果没有城乡经济的统筹、协调、快速和健康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就只能流于形式,而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第二,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包括统筹城乡科教政策、资金投入与管理,统筹城乡劳动力培训与人才培养,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如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统筹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等。统筹
6、城乡文化发展,就是要给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提供学习科技、接受教育、愉悦身心的条件和机会,使他们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经济竞争能力,从而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缩小城乡差距。第三,统筹城乡政治发展。统筹城乡政治发展就是要给全体公民特别是农村居民以切实的“国民待遇”,尊重其政治权利,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愿望和要求,以充分体现“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性质。第四,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鲜明地体现了现代社会追求整体和谐和全面发展与进步的时代特征。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改革
7、,统筹城乡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等。只有城乡各项社会事业整体而又和谐的发展,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城乡的共同繁荣、共同发展。二、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模型及其支撑条件当下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和路径都是明确的,即通过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一方面促进农村地区的城镇化,实现农村劳动力更加有序、有效的转移;另一方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面向“三农”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提升农村社会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严重落后于城市的局面,缩小直至消灭城乡差别,进而构建和谐发展的现代社会。在现阶段,农村发展有两条并行不悖的路径:一是城市化路径,一
8、是产业化路径。农村城市化路径可有如下三种模式:(1)依附型城市化。对于那些紧邻城市的农村(即通常所说的市郊),可紧紧依托城市的资源,或通过城市的主动扩张,实现城市化。(2)属地型城市化。对于那些远离大中城市和县市驻地的农村,没有依附城市的条件,它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发展,就地形成一定规模的市镇,实现城市化。(3)生活质量城市化。对于那些既远离城市、又不能就地城市化的偏远、稀疏农村,实现基础设施城市化的难度非常大,它们可以不追求外在形态的城市化,但可追求生活质量的城市化。其实,任何一种类型的农村城市化,都应当追求生活质量的城市化。核心期刊征稿只有广大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达到了城市居民的水平
9、,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农村产业化路径是通过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农村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农村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产业革命之前,城市和农村的差别并不明显;正是产业革命,赋予了城市快速发展的动力,并逐渐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别。可以说,产业化是城市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因此,农村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自然离不开农村的产业化。实现上述城乡统筹发展目标的具体措施,一是通过政策的强制规定或倾斜,实现农村的快速发展。二是政府加大投入。城市反哺农村,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存环境,实现农村快速发展。三是提升农村居住人口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进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大力发展
10、农村经济、农村产业,缩小工农和城乡差别。从农村发展的现实和远景看,前两条措施的作用机理都是对农村的“体外供血”,是靠外力的拉动促进农村发展;而第三条措施则是农村的“体内造血”机制,是靠农村的内涵发展,促进农村自大自强。“体外供血”机制受制于外力的牵制,使农村自主发展的能力和发展后劲较小,而“体内造血”机制可有效增强农村的自主发展机能,有利于农村的长期发展和繁荣。因此,提升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是促进农村发展和变革的根本途径,也是城乡统筹发展最具可持续性的长久措施。在提升农村居住人口整体素质的诸多对策中,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对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和形成农村劳动力技能方面
11、,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这是由职业教育的特性所决定的。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职业教育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效益,有助于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方面,职业教育除具有其他类型的教育共有的功能之外,还有其独特的功能生产力发展功能,即职业教育通过传递职业知识和培养技能,直接提高劳动者的专业素质,培养社会先进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德国,职业教育被当作复兴经济的“秘密武器”;在日本,它也被视为“经济增长的柱石”。同时,职业教育,包括良好的职业指导,能将不同能力倾向、兴趣、爱好的人导向相应的职业岗位,使个性特征与社会需要
12、相结合,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从而提高劳动力配置的效益,特别是在农村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的背景下,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1970)认为,土地本身并不是导致贫穷的主要因素,而人的能力和素质却是决定贫富的关键;旨在提高人口质量的投资能够极大地有助于经济繁荣和增加穷人的福利,人力资本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家式的才能,这种才能在农业和非农业生产中,在家庭生产中,在学生们分配自己受教育的时间和其他资源时,以及在向较好的职业机遇和生活地点的迁移当中,都很有价值。舒尔茨的理论告诉我们,人力资本、劳动力素质是实现经济增长,实现劳动力转移的关键要素。而要将我国巨大的
13、人口压力,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关键在于职业教育。三、职业教育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在优势与其他各类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途径与手段相比,职业教育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最直接、最见效的智力支撑,是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1职业教育是培育新型农民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措施。只有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才能不断增强他们的生产能力、致富能力和广泛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基础保障,进而不断改善现在落后的农村面貌。因此,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培育新农民当作一项根本措施来
14、抓,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治本之举。毋庸讳言,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慢、农民增收难与农民素质不高有直接关系。对广大农村和农民来说,扎实有效地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是保障广大农民具备必要的基础科技文化素质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按照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标准,对他们大力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技术培训,是快速有效地培养新型产业农民和务工农民的现实选择。对职业教育来说,开展面向广大农村和农民的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本是其应有的职责和功能。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运用教育和培训手段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广大农
15、村居民原来所具有的从事简单农业生产的经验和技能,在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不断出现的条件下,几乎完全失去了作用,从而成为城市化进程中“无职业能力的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过程,其实质是农民向城镇工人和市民的职业转换过程。实现这种转移的基本条件,就是通过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使其具备必要的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以适应城市经济建设的需要。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在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具有特殊的作用。舒尔茨的农村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具有经济价值。舒尔茨认为,教育是一种有巨大收益的投资行为。某些地区经济落后的原因,在于这些地区的人们很
16、少有现代经济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其根本原因在于当地落后的教育。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使他们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他指出:“对于正在从事耕作而不能上正规学校的成年人来说,农闲时期的短期培训班、教授新耕作方法和家庭技术示范以及不定期对农民进行教育的会议都能起到重要作用。”I这种对农村居住人口的教育和培训,具体形式和手段包括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家庭技术和示范、成人农民业余学校、农业推广站、传播媒介(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国际职业教育理论界著名学者福斯特认为农业教育的对象是农民而不是学生,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向农民推广农业生产的新知识、新技术以及市场
17、信息,这一任务可以通过大众传媒、直接推广计划或“成功农民示范计划”(Master-Farmer Program)等方式来实施。从直接收益的角度来说,农民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能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大幅度的增长,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奠定良好基础。从间接收益的角度分析,农民文化科技知识水平的提高,可以直接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进而影响和改变农民的教育观念,增强他们投资子女教育的信心,提高农村居住人口的精神文明程度。如此,就会形成农村教育(包括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教育及其他社会事业的良性发展。2职业教育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
18、富民优势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农业科技人才的源头活水,可以为农村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农村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和技术骨干;可以提高农民接受、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美国学者总结了世界上30多个有关农业产量和教育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指出在农业投入资金不变的情况下,每个农户户主多接受一年教育,农业产量平均增加近2;一个国家每l万个农业人口中增加一个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就可以增加大约10的农业产量o E2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大部分人基本上属于体力型和经验型农民,不具有现代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初级技术能力。2003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6年,比城
19、镇居民低3年。农村的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在总人口中占75。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 oA,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竞高达764;而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农村劳动力中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都在70以上。33因此,大力发展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不断提升广大农村居民的科技知识水平,是推进和发展现代农业基础工程,也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和传统农业结构的奠基工程。此外,农村科技人才的大量涌现,有利于农村各种资源的开发、农副产品加工以及富民优势产业的培育和生长。现代农业的一大特色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
20、业化经营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为主线,将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联系起来,拉长产业链条,并带动农产品的分级、包装、储藏保鲜、交通运输、商业、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不仅是增加农民就业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2004年,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吸纳的就业人数达3300万人,同时,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还带动农户7200多万户,有效减缓了农村的就业压力,为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职业教育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孵化器”和“催化剂”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超过农村产业需求的那部分劳动力,职称论文投稿其实质是许多农民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的状态。据统计,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多达2亿,劳动力剩余
21、率高达40。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均耕地面积的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还会不断扩大。因此,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以便更好的为现代社会建设服务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主要转移到了城市和较为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外出务工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农村、走向城市的主要转移方式。实现这种转移方式的渠道大致有两条:一条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盲目的、直接地涌向城市,谋取城市社会中最简单、最底层的工作。这种转移无需过于复杂的知识和技术储备,仅凭日常生活经验即可应付,得到的报酬相对较少。另一条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以后,再转移到城市谋取工作。这种转移方式由于赋予农民一
22、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他们找到相对复杂、需要依赖一定职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的工作,这种工作由于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而显示出更高的劳动价值,相应的报酬也会随之升高。比较这两种转移途径,后一种途径具有更高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成为目前国家和农村劳动力个人都积极提倡和乐意接受的转移方式。这后一种方式的实质就是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和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为他们的良性转移奠定智力和能力基础。因此可以说,职业教育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孵化器”和“催化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之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速度迅速增加。1992年一1995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平均每年转移5
23、40万人左右。自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等六部门制定的2003-2010年农民工培训规划后,特别是2004年实施“阳光工程”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始迈向规范化轨道,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稳定性显著增强,整体收入水平明显提高。2004年全国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50万人,转移就业220万人,转移就业人数占当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的214。通过“阳光工程”的示范带动,全国参加转移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达600万人左右,近半数的学员达到了初级以上的技能水平,就业能力明显增强,务工工资水平明显高于未经培训的人员。据统计,200
24、4年接受“阳光工程”培训的学员实现转移就业后,月收入平均达到700多元,比在家务农高出400多元,比未接受技能培训的转移人员普遍高出200元左右。H3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力军。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承载职业教育功能的职业学校,尤其是农村职业学校地处市县以下地区,与农民能够实现零距离接触,为农民参加技能培训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农民可节省交通费和住宿费等费用开支,降低了参加培训的成本。第二,广大职业学校在校生80以上是农民子弟,即未来的农民工,他们可以对广大农民进行面对面的宣传和发动,使国家关于农民参加转移培训的有关优惠政策和信息得以
25、传播,从而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第三,“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结构,能够充分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转移培训的效果。第四,职业教育所具备的实验、实训条件优势,能够为农民转移培训提供现场示范和实地动手操作机会,有助于他们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的一技之长。近几年来,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各校的实验、实训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第五,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就业信息网络,可以有效地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合适的工作,完成农民就业培训的一条龙服务。4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已占我国中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的一半在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自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巨大需求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招生人数从2001年的398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515万人,增长28。根据教育部2008年4月发布的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14832所,比上年增加139所;招生81002万人,比上年增加622万人;在校生198701万人,比上年增加1771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数与普通高中的招生数基本达到1:1的水平。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从199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洗车场租赁合同范本(含洗车液供应)3篇
- 二零二五版高端定制家具加工承揽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心理咨询保密合同样本隐私保护重点条款详述3篇
- 2025年虚拟现实项目转让合同范本:游戏开发3篇
- 2025年新型商业街区门面摊位租赁与物业管理综合服务合同6篇
- 二零二五版办公室装修与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合同3篇
- 2025年许娟离婚协议中共同财产分割及赡养父母责任合同6篇
- 二零二五年度GPS车载定位终端租赁与安装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产业股权并购合同3篇
- 2025年水电费用户用电安全责任合同下载3篇
- 建筑保温隔热构造
- 智慧财务综合实训
- 安徽省合肥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3
- 教育专家报告合集:年度得到: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2023-2024)
- 肝脏肿瘤护理查房
- 护士工作压力管理护理工作中的压力应对策略
- 2023年日语考试:大学日语六级真题模拟汇编(共479题)
- 皮带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 ISO9001(2015版)质量体系标准讲解
- 《培训资料紧固》课件
- 黑龙江省政府采购评标专家考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