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GB50116-2013 考点总结】3.1.5 任一台火灾器所连接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按钮和模块等总数和地址总数,均不应超过 3200 点,其中每一总线回路连接的总数不宜超过 200 点(含备用),且应留有不少于额定容量 10%的;任一台消防联动器地址总数或火灾器(联动型)所的各类模块总数不应超过 1600 点,每一联动总线回路连接的总数不宜超过 100 点(含备用),且应留有不少于额定容量 10%的。 200/100 点中,备用;(n: 每回总线的额定容量)每回总线的额定容量 n200(100)点,实际可用最多点数:0.9n(/联动)每回总线的额定容量 n>200(100)点,实际
2、可用最多点数:200(100)-0.1n(/联动)3.1.6 系统总线上应设置总线短路器,每只总线短路器保护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按钮器。和模块等消防的总数不应超过 32 点;总线穿越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越处设置总线短路面的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于 1.5m;双列布置时不于 2m。在值班经常工作的一面,面盘(正面)至墙的距离不于 3m。面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 1m。面盘的排列长度大于 4m 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 1m 的通道。1考点三:3.4.8 消防室内的布置考点二:总线短路器的设置考点一:火灾器和消防联动器总台数的确定纳米教育供配电智能化总结 于整理20194.6.2 防火卷帘的升降防火
3、卷帘器。4.6.3 疏散通道上设置的防火卷帘的联动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联动方式,防火分区内任两只的感烟火灾探测器或任一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烟火灾探测器的信号应联动防火卷帘下降至距楼板面 1.8m 处;任一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温火灾探测器的信号应联动防火卷帘下降到楼板面;在卷帘的任一侧距卷帘纵深 O.5m5m 内应设置不少于 2 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温火灾探测器。手动方式,防火卷帘两侧设置的手动按钮防火卷帘的升降。4.6.4 非疏散通道上设置的防火卷帘的联动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联动方式,防火卷帘所在防火分区内任两只的火灾探测器(无烟、温限制)的信号,作为防火卷帘下降的联动触
4、发信号,并应联动防火卷帘直接下降到楼板面。手动方式,防火卷帘两侧设置的手动按钮防火卷帘的升降,并应能在消防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上手功防火卷帘的降落。4.6.5器的防火卷帘下降至距楼板面 1.8m 处、下降到楼板面的动作信号和防火卷帘器直接连接的感烟、感温火灾探测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器。附录 C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2类 别A1A2BCDEFG典型应用温度()2525405570851001155.2 点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表 5.2.1 对不同高度的房间点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房间高度 h(米)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火焰探测器适合所有A1 A2BC D E F G12 20不适合不适合不
5、适合不适合适合8 12适合不适合不适合不适合适合6 8适合适合不适合不适合适合4 6适合适合适合不适合适合 4适合适合适合适合适合考点五:火灾 探测器的选择消防应急广播4.8.7 集中系统、中心系统(无区域系统)应设置消防应急广播。4.8.8 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联动信号消防联动器发出。当确认火灾后,应同时进行广播。4.8.9 消防应急广播的单次语音时间10s30s,应与火灾声警报器分时交替工作,可采取 1 次火灾声警报器、1 次或 2 次消防应急广播的交替工作方式循环。4.8.10 在消防室应能手动或按预设逻辑联动选择广播分区、启动或停止应急广播系统,并应能消防应急广播。在通过传声器进行应急广
6、播时,应自动对广播内容进行录音。4.8.11 消防室内应能显示消防应急广播的广播分区的工作状态。4.8.12 消防应急广播与普通广播或背景音乐广播合用时,应具有强制切入消防应急广播功能。6.6.1 消防应急广播扬声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民用内扬声器应设置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每个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于 3W,其数量应能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 25m,走道末端距最近的扬声器距离不应大于 12.5m。在环境噪声大于 60dB 的场所设置的扬声器,在其范围内最远点的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 15dB。客房设置扬声器时,其功率不宜小于 1W。6.6.2 壁挂扬声
7、器的底边距地面高度应大于 2.2m。考点四:4.6 防火卷帘系统的联动设计 自动喷水灭火、消火栓系统、气体和灭火、防排烟系统等纳米教育供配电智能化总结 于整理20196.2.2 点型火灾探测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探测区域的每个房间应至少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第一步: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表 6.2.2 感烟火灾探测器和 A1、A2、B 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感烟和部分感温):四要素确定 A 和 R注高度不超过 14m 的封闭探测空间,且火灾初期会产生大量的烟时,可设置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第二步:确定区域内所需探测器数量】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点型探测器数量,不于式(
8、6.2.2) 的计算值:实际布置或可能增加;还可能布置的数量比公式计算的数量少,依然按照公式数量再布置N= ;(6.2.2) N:探测器数量(只),N 应取整;S:该(被)探测区域面积( );A: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 .K:系数,容纳人数超过 1 万人的公共场所宜取 O.70.8;容纳人数为 2000 人10000 人的公共场所宜取 O.80.9;容纳入数为 500 人2000 人的公共场所宜取 0.91.0;其他场所可取 1.0;(K 是按照整个公共场合的人数确定,而不是某一层人数)【第三步:安装间距的确定】6.2.2 条文说明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指图 4 中:根据表 6.2.2 的四
9、要素确定 A 和 R,如何布置:确定 a 和 b a 是 1#探测器和 2#、4#相邻探测器之间的距离;b 是 1#探测器和 3#、5#相邻探测器之间的距离,6.2.2 条文说明:安装间距(a,b)在极限曲线 D1D11(含 D9')规定的范围即可。3火灾探测器的种类S( )房间高 h(m) 点型:高度h12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A 和保护半径 R屋顶坡度15°15°< 30°>30°A( )R(m)A( )R(m)A( )R(m)感烟火灾探测器S80h12806.87807.2808.0S>806< 12806.7100
10、8.01209.9h6605.8807.21009.0感温火灾探测器S30h8304.4304.9305.5S>30h8203.6304.9406.3地面面积考点六:6.2 火灾探测器的设置纳米教育供配电智能化总结 于整理92019a.b=A (A )( + )/ = ( ) (1)(2)落在曲线上最极限曲线端点 和 坐标值( 、 )表 1合理布置、验证正确性:a 和 b 的确定先用探测器保护的面积 A 开根号来大致确定 a 和 b: 确保(a,b)落在曲线上(曲线上方:探测器 A 不满足;曲线下方:探测器数量多、浪费)A、B之一即可:A.公式法验证:R= + /2R即可满足;B.查曲线
11、验证:在图 E 上:(a,b)在 坐标值(ai、bi)和(bi、ai)之间,即可满足。6.2.4 在宽度小于 3m 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点型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 10m;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 15m;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 1/2。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0.5 探测器安装间距(点型感温/烟)探测器数量=ROUNDUP(走廊长度/安装间距)6.2.7 房间被书架、或隔断等分隔,其顶部至顶棚或梁的距离小于房间净高的 5%时;每个被隔开的部分应至少安装一只点型探测器(隔断看做区域)。4情况考点九:被隔开的房间的探测器安装考点八:宽度小于
12、3m 的内走道极限曲线 ( 、 ) ( 、 )A/R (3.1、6.5) (6.5、3.1)A=3.1× . =20 ; R= ( . ) + ( . ) =3.6m A 同R 异 (7 .0、11.4) (1 1.4、7.0 )A=7× . =80 ; R= ( ) + ( . ) =6.7m (6 .1、13.0) (1 3.0、6.1 )A=7× . =80 ; R= ( . ) + ( ) =7.2m (5 .3、15.1) (1 5.1、5.3 )A=7× . =80 ; R= ( . ) + ( . ) =8m 纳米教育供配电2019考点七6
13、.2.3 在有梁的顶棚上设置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感温火灾探剧器忽略梁的影响1 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200mm 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距<1m 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可视为平顶棚)5 当 梁突出顶棚的高度 :要2 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为 200mm600mm 时: A、附录 F 是否考虑梁的影响:房间高度在 5m 以上,大于 200mm 时,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受的影响按房间高度与之间的线性考虑。C、D、E、F、G 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房高极限值为 4m,限度为 200mm;B 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房高极限值为 6m,限度为 225mm;A1、A2 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房
14、高极限值为 8m,限度为 275mm;感烟火灾探测器房高极限值为 12m,限度为 375mm。超过上述限度(线性部分按照实际值查横坐标为限度;房间高度5m:若限度 200mm),即线性曲线右边部分,均需计梁的影响。4 当被梁隔断的区域面积超过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时,被隔断的区域应视为一个探测区域,N= (6.2.2)来确定探测器数量 .突出顶棚的高度> : 3 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600mm,被梁隔断每个区域应至少设置一只探测器。5B、经过要考虑梁的影响,查附录 G确定一只探测器保护的区域面积纳米教育供配电智能化总结 于老631920196.2.9 当屋顶有热屏障时,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下表
15、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应符合表 6.2.9 的规定。(热屏障阻碍烟雾和气流通往探测器、必须与屋顶保持一定距离,感温型不受表 6.2.9 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下表面至棚顶或屋顶的距离以直接安装顶棚)A、房间高度12 米6.2.15 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距地高度不宜超过 20m)探测器的光束轴线至顶棚的垂直距离O.3m1.Om:条说: 顶棚 5 m 取 0.3 m; < 顶棚 12 m 取 1.0 m相邻两组探测器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 14m,探测器至侧墙水平距离不应大于 7m,且不于 O.5m,探测器的发射器和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 100m。房间高度12 米:探测器对
16、数= ( );W:宽度 B、12.4高度大于 12m 的空间场所12.4.1 高度大于 12m 的空间场所宜同时选择两种及以上火灾参数的火灾探测器。12.4.3 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探测器应设置在顶部。2 探测器宜采用分层组网的探测方式。34高度不超过 16m 时,6m7m 增设一层探测器。高度超过 16m 但不超过 26m 时,6m7m 和 11m12m 处各增设一层探测器。6 分层设置的探测器保护面积可按常规计算,并宜与下层探测器交错布置。6考点十二:6.7 消防的设置6.7.1 消防网络应为的消防通信系统。6.7.2 消防室应设置消防总结。6.7.3 多线制消
17、防系统中的每个分机应与总机单独连接:直通。6.7.4 分机或插孔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消防水泵房、发电机房、配变电室、计算机网络机房、主要通风和空调机房、防排烟机房、灭火系统操作装置处或室、企业消防站、消防值班室、总调度室、消防电梯机房及其他与消防联动有关的且经常有人值班的机房应设置消防分机。消防分机,应固定安装在明显且便于使用的部位,并应有区别于普通的标识。2 设有手动火灾按钮或消按钮等处,宜设置插孔,并宜选择带有插孔的手动火灾按钮。3 各避难层应每隔 20 米设置一个消防分机或插孔。4 插孔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1.3m1.5m。3.4.3 消防室应设有用于火灾的外线。4.7
18、.2 电梯运行状态和停或转换层的反馈信号,应传送给消防室显示,轿厢内应设置能直接与消防控制室通话的。6.7.5 消防室、消防值班室或企业消防站等处,应设置可直接的外线。探测器的安装高度h(m)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下表面至棚顶或屋顶的距 d(mm)棚顶或屋顶坡度 。 。 < 。 > 。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 30200200300300500 < 8702502504004006008< 10100300300500500700 < 12150350350600600800考点十一:线型光束感烟单层布置考点十:屋顶有热屏障纳米教育供配电智能化总结 于16319201
19、910.1.1 火灾自动系统应设置交流电源和蓄电池备用电源。10.1.2 火灾自动系统的交流电源应采用消防电源(有别于民用的可能火灾被切断的),备用电源可采用火灾器和消防联动器自带的蓄电池电源或消防应急电源。10.1.5 消防应急电源输出功率应大于火灾自功及联动系统全负荷功率的 120%,蓄电池组的容量应保证火灾自动及联动系统在火灾状态同时工作负荷条件下连续工作 3h 以上。11.1.1 铜芯火灾自动系统的传输线路和 50V 以下供电的或铜芯电缆。线路,应采用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 300V/500V 的铜芯绝缘导线采用交流 220V/380V 的供电和线路,应采用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 450V/7
20、50V 的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11.1.2 火灾自动系统传输线路的线芯截面选择,除应满足自动装置技术条件的要求外,还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铜芯绝缘导线和铜芯电缆线芯的最小截面面积,不于表 11.1.2 的规定。表 11.1.2 铜芯绝缘导线和铜芯电缆线芯的最小截面面积11.1.5 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的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无线通信模块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额定通信距离的 75%。10.2.1 火灾自动系统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1。 采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4。10.2.3 由消防室接地板引至各消防的接地线用铜芯绝缘导线,其线
21、芯截面面积不于 4mm²。10.2.4 消防室接地板与接地体之间,应采用线芯截面面积不小于 25mm²的铜芯绝缘导线连接。【GB50311-2016 考点总结】表 3.2.1 电缆布线系统的分级与类别A、配线子系统缆线长度划分(电缆配线)7【考点 2】系统分级和组成系统分级系统类别支持最高带宽(Hz)支持应用器件电缆连接硬件A/100K/向上侧兼容B/1M/C3 类(大对数)16M3 类3 类D5 类和非100M5 类5 类E6 类250M6 类6 类 类500M 类 类F7 类600M7 类7 类 类1000M 类 类【考点 1】系统分级与类别考点十五:10.2 系统接地
22、序号类 别线芯的最小截面面积( )1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1.002线槽内敷设的绝缘导线0.753多芯电缆0.50考点十四:传输线路的线芯截面选择考点十三:10 消防应急电源输出功率的选择纳米教育供配电智能化总结 于老631920193.3.2 配线子系统信道的最大长度不应大于 100m:3.3.3-1 配线子系统信道长度计算(见下图): H:水平缆的最大长度计算F:楼层配线缆线 1+跳线 2+工作区缆线 3(图中:1+2+3)C:集合点(CP)缆线的长度表 3.3.3-1 配线子系统信道长度计算缆线和跳线的损耗/水平缆线的损耗;Y=集合点( )缆线的损耗/水平缆线的X=损耗当工作环境温度20:电
23、缆长度按每摄氏度减少 0.2计算: =H×【1-(t-20)× . % 】非电缆:A、20<t40: =H×【1-(t-20)× . % 】减少 04 B、t4060: =H×【1-(t-20)× . % 】减少 06 B、干线子系统缆线长度划分(电缆配线)3.3.3-2 干线子系统信道长度计算:(电缆)干线子系统信道应主干缆线、跳线和缆线8连 接 模 型对 应 图 号等级D(5 类)E 或 (6、 )F 或 (7、 )FD 互连-TO无CP3.3.3-1-aH=109-FXH=107-3-FXH=107-2-FXFD 交叉-T
24、O3.3.3-1-bH=107-FXH=106-3-FXH=106-3-FXFD 互连-CP-TO有CP3.3.3-1-cH=107-FX-CYH=106-3-FX-CYH=106-3-FX-CYFD 交叉-CP-TO3.3.3-1-dH=105-FX-CYH=105-3-FX-CYH=105-3-FX-CY纳米教育供配电智能化总结 于整192019F:为缆线+跳线(上图中 1+2);B:主干缆线的长度表 3.3.3-2 干线子系统信道长度计算(工业环境布线系统干线子系统也适用)X=为缆线的损耗/主干缆线的损耗(dBm)之比当信道包含的连接点数不是 6:交换机和配线架 BD;配线架 BD 和配
25、线架 FD n=实际点数-6连接点个数6,线缆敷设长度:B-2n 米(5 类电缆)/-1n 米(6 类、6A 类和 7 类) 连接点个数<6,线缆敷设长度:B+2n 米(5 类电缆)/+1n 米(6 类、6A 类和 7 类)主干电缆,当工作环境的温度超过 20时:电缆长度按每摄氏度减少 02计算: =B×【1-(t-20)× . % 】非电缆:A、20<t40:减少 04: =B×【1-(t-20)× . % 】B、t4060:减少 06: =B×【1-(t-20)× . % 】3.6.3 各段电缆长度应符合表 3.6.3
26、 的规定:(采用电缆) C= (102- H)/(1+ D);(3. 6.3-1) W=C-T ;(3. 6.3-2)C:工作区电缆、电信间跳线及电缆的总长度; W:工作区H:水平电缆的长度,(H +C)100m;电缆的长度;T:电信间内跳线和电缆长度;D:调整系数;24#线规:0.2;26#线规:0.5表 3.6.3 各段电缆长度限制3.6.4 采用集合点(CP)时,集合点配线与 FD 之间水平缆线的长度不点的需求。于 15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234集合点配线容量宜满足 12 个工作区同一个水平电缆路由中不应超过一个集合点(CP)。从集合点引出的 CP 电缆从集合点引出的 CP 光缆接于
27、工作区的 8 位模块通用插座或多用户接于工作区的光纤连接器。插座。3.6.5 多用户插座和集合点的配线箱体应安装于墙体或物固定的永久位置。9信道总长度电缆总长度H:FD-TO24 号线规(AWG)26 号线规(AWG)24 号26 号W(m)C(m)W(m)C(m)100989051049996859895801811159793751722141897917022271721【考点 3】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A、当B、当系统类别等级(系统分级)A 级B 级C 级D 级E 级 级F 级 级52000B=250-FXB=170-FXB=105-FX/62000B=260-FXB=185-FXB=1
28、11-FXB=105-3-FX/ 2000B=260-FXB=189-FXB=114-FXB=108-3-FXB=105-3-FX/72000B=260-FXB=190-FXB=115-FXB=109-3-FXB=107-3-FXB=105-3-FX/ 2000B=260-FXB=192-FXB=117-FXB=111-3-FXB=105-3-FXB=105-3-FXB=105-3-FX纳米教育供配电智能化总结 于老63192019A、配线子系统:3.7.8 工业环境布线系统中间配线子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3 中间配线子系统信道长度不应大于 100m;中间配线子系统链路长度不应大于 90m;
29、 应大于 10m,若其大于 10m 时:水平缆线的长度应适当减少;跳线的长度不应大于 5m。电缆和跳线的总长度不表 3.7.8 中间配线子系统链路长度计算H:中间配线子系统的电缆长度;F:工作区和 ID 损耗(dBm)缆线+跳线(1+2+3:见上图);X=缆线的损耗/水平缆线的环境的温度超过 20时:长度按每摄氏度减少 0.2计算: =H×【1-(t-20)×0.2%】非电缆:A、20<t40:减少 0.4- =H×【1-(t-20)×0.4%】B、t4060:减少 0.6- =H×【1-(t-20)×0.6%】B、干线子系统:
30、3.7.9绞线干线子系统信道连接方式及链路长度计算:同系统设计的表 3.3.3-2干线子系统可采用 D、E、 、F、 的布线等级(干线的信道长度有限制),因此:干线子系统信道长度100m。(3.3.1)A、光缆的芯数选择:4.3.3楼层光缆配线箱至用户单元配线箱的光缆光纤芯数:表 4.3.3 光纤与光缆配置楼层光缆配线箱至用户单元配线箱之间应采用 2 芯光缆。用户接入点配线至楼层光缆配线箱之间应采用单根多芯光缆,光纤容量应满足用户光缆总容量需要,并应根据光缆的规格预留不少于 10的(最终采用多芯标准光缆)。B、配置原则4.2.1 每一个光纤配线区所辖用户数量70300 个用户单元;4.1.4-
31、1 每一个光纤配线区应设置一个用户接入点。P108 例题:当单栋物作为一个光纤配线区时10P108 例题:本基 本 情 况每层 1000 , 每 100 作为一个用户单元的区域 则每层共有 10 个用户单元;30 层:30× =300 个用户单元;为一个光纤配线区:以 1 个光纤配线区可以容纳 300 个用户单元测算,则本物作为 1 个光纤配线区时;每一个用户单元配置 1 个用户单元配线箱,每层共需要 10 个用户单元配线箱。用户单元配线箱 C 至楼层光纤配线箱 B 之间的水平用户光缆4.3.3-2 楼层光缆配线箱至用户单元配线箱的光缆光纤芯数应采用 2 芯光缆4.4.1 楼层光缆配
32、线箱(分纤箱)至用户单元配线箱之间的室内用户光缆应采用 G.657 光纤每层:10 个用户单元配线箱,则采用 10 根 2 芯(20 芯低配)或 20 根 2 芯(40 芯)光缆 G.657;楼层光缆配线箱至物用户接入点间配线之间的垂直用户光缆4.3.3-3 用户接入点配线至楼层光缆配线箱之间应采用单根多芯光缆,光纤容量应满足用户光缆总容量需要,并应根据光缆的规格预留不少于 10的。配置光纤(规格)光缆(根)备注置22考虑光纤和光缆的备份低配置21考虑光纤的备份【考点 5:光纤到户单元光缆的选择】(本章和其它章节无关)电缆连接模型系统等级(3.7.6-1 不应低于 D 级)DE、 F、 ID
33、互连-TOH=109-FXH=107-3-FXH=107-2-FXID 交叉-TOH=107-FXH=106-3-FXH=106-3-FX【考点 4 工业环境布线】纳米教育供配电智能化总结 于3192019A、5.1 工作区服务面积按照固定区域面积:区域总面积/本表的工作区面积,结合表 19,得出表5.1.2 条说:表 7 工作区面积划分点数。5.2.4 条说:表 19点数量配置按照“不同功能与特点的内容。P114-118物的需求”,综合布线系统工作区面积划分与点配置数量也可参照表 8表 18 的11物功能区点数量(每一工作区)备注数 据光纤(双工端口)办公区(基本配置)1 个1 个/办公区(
34、置)1 个2 个1 个对数据有较大的需求出租或大客户区域2 个或 2 个以上1 个或 1 个以上指整个的配置量办公区(政务工程)2 个 个涉及内、络时物类型及功能工作区面积( )中心、呼叫中心、座席较为密集的场地35办公区 10会议、会展 60商场、生产机房、所2060体育场馆、候机室、公共设施区20100工业生产区60200【考点 7 系统配置】【考点 6 光纤链路衰减值计算】用户接入点用户侧配线至用户单元配线箱的光纤链路全程衰减限值可按下式计算:用户光缆 = +(N+2) ;(4.5.1):用户接入点用户侧配线至用户单元配线箱光纤链路衰减(dB); :光纤衰减常数(dBkm):在 1310
35、nm 波长窗口时,采用 G.652(垂直)光纤时为 0.36dBkm,采用 G.657(水平)光纤时为 0.38dBkm0.4dBkm; :应该是 2 段不同规格的光缆44 缆线与配线的选择 用户接入点至楼层光纤配线箱之间(垂直)的室内用户光缆应采用 G.652 光纤。楼层光缆配线箱至用户单元配线箱之间(水平)室内用户光缆应采用 G.657 光纤。 :用户接入点用户侧配线至用户单元配线箱光纤链路最大长度(km); N:用户接入点用户侧配线至用户单元配线箱光纤链路中熔接的接头数量; 2:光纤链路光纤终接数(用户光缆两端); :光纤接头损耗系数,采用热熔接0.06dB个,采用0.1dB个。441
36、用户接入点至楼层光纤配线箱(分纤箱)之间的室内用户光缆应采用G.652 光纤。每层:按照水平用户光缆光纤的总容量 20 芯或 40 芯选择一根多芯光缆,加上适量(如 10)的光纤备份(取 2 芯或 4 芯):( × 或 × )×110%=22 或 44 芯,采用标准光缆:24 芯/根或 48 芯/根 G.652 光纤光缆。每个楼层光缆配线箱的空间需满足 10 根或 20 根 2 芯用户光缆的引入和 1 根 24 芯或 1 根 48 芯(4 芯备用)用户光缆引出、光纤的熔接与需要,不具备跳线管理的功能。整个楼的间配线机柜(物建设方使用):全部 30 层都汇集到这里一
37、栋 物需要满足 30 根(一层一根)多芯 24 芯或 48 芯用户光缆引入与 和 720 个(30 层、每层一根 24 芯)或 1440 个光纤连接器尾纤(SC/LC)的熔接(冷/热)安装的需要;光纤配线架:(若:每一个光纤配线架采用 24 个 SC 连接器或 48 个 LC 光纤适配器):考虑到每一个用户单元与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的 EPON 系统(无源光网络)之间实际上只需要通过 1 芯光纤完成互通的情况,总的光纤配线机柜一共需要安装 15 套(30/2=15)24 个 SC 端口或 8 套 48 个 LC 端口的光纤配线架。 24*15=360 48*8=384 一半就够了当用户单元需要接
38、入不 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的业务时,则需要通过 2 芯光纤实现对 2 个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互通, 此时的光纤端口数量应满足工程要求。24×30=720 48×15=720 和低配只是备用的差别纳米教育供配电智能11147163192019B、系统配置设计总结表 3.4.1 布线系统等级与类别的选用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群子系统业务种类等级D/ED、E、 F、 类别5/6(4 对对绞)5、6、 、7、 (4 对对绞)等级C/DE、 F、 类别 3/5(大对数)6、 、7、 (4 对对绞)等级C类别3(室外大对数)语音电缆/光纤等级: OF-300 OF-500 OF-2000OM1、
39、OM2、OM3、OM4(3.4.3选用波长 850nm/1300nm)多模(3.4.4 室内)光缆; OS1(1310nm/1550nm)、 OS2(1310nm/1550nm/1383nm) 单模(超过多模支持长度或直接与电信经营者设施相连时) 光缆及相应等级连接器件。光纤等级: OF-300 OF-500 OF-2000OM1、OM2、OM3、OM4 多模光缆; OS1、OS2 单模光缆及相应等级连接器件光纤等级: OF-300 OF-500 OF-2000OS1、OS2单模光缆及相应等级连接器件数光纤据12【考点 8 安装工艺要求】1 管径利用率和截面利用率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管径利用率=
40、d/D (7.6.5-1)d:缆线外径 D:管道内径截面利用率=A1/A(7.6.5-2) A1:穿在管内的缆线总截面积 A:管径的内截面积。管径利用率7.6.52 弯导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 40503 导管内穿放大对数电缆或 4 芯以上光缆时,直线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应为 5060截面利用率7.6.54 导管内穿放 4 对对绞电缆或 4 芯及以下光缆时,截面利用率应为 25305 槽盒内的截面利用率应为 3050子系统5.2.4 每个工作区插座模块数量不宜少于 2 个: 语音和数据绞线四对5.2.6 工作区的插座模块应支持不同的终端接入,每一个 8 位模块通用插座应连接 1 根 4 对的对绞电缆光
41、纤两对包含备份5.2.7 从电信间至每一个工作区的水平光缆宜按 2 芯光缆配置。至用户群或大客户使用的工作区域时,备份光纤芯数不 于 2 芯,水平光缆宜按 4 芯或 2 根 2 芯光缆配置。(不要和表 4.3.3 )子系统务5.3.5-1 大对数主干缆不用光缆的对数应按每一个8 位模块通用插座,配置文说明:语音点 8 位模块通用插座连接用户端并采用 S 接口时,相应的主干缆则应按 2 对线);并在总需求线对的基础上至少预留 10%的备用对数务5.3.5-2 对数据业务,应按每台以太网交换机设置 1 个主干端口和 1 个备份端口配置。当主干端口为电接口时,应按 4 对线对容量配置,当主干端口为光
42、端口,应按 1 芯或 2 芯光纤容量配置。P113 表 7,计算出点数=楼层总面积 × (见 表 ,需要配备几个数据点)工作区面积主干和备份端口数=ROUNDUP(点数/A)×2(一用一备);A:交换机输出端口数 ROUNDUP(点数/A):交换机的台数主端口为电端口时,应按 4 对线容量主端口为光端口时,应按 1 芯或 2 芯()光纤容量配置跳线5.2.10:电信间 FD 采用的缆线和各类跳线宜根据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端口容量和交换系统的实装容量、业务的实际需求或点总数的比例进行配置,比例范围2550。数据业1 对对绞线(条语音业干线配线纳米教育供配电智能化总结 于31920
43、19注:双方都在接地的槽盒中,系指两个不同的线槽,也可在同一线槽中用金属板隔开,且度不大于 10m。803 综合布线系统应远离高温和电磁干扰的场地,根据环境条件选用相应的缆线和配线或采取防护措施:当综合布线区域内当综合布线区域内缆布线系统。当综合布线路由上统及光缆布线系统。的电磁干扰场强低于 3Vm 时,宜采用非电缆和非配线。的电磁干扰场强高于 3Vm,或用户对电磁兼容性有较高要求时,可采用布线系统和光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要求时,宜采用金属导管和金属槽盒敷设,或采用布线系部地段与电力线或其他管线接近,或接近电动机、电力变压器等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要求时,可采用金属导管或金属槽盒等局
44、部措施加以处理。表 8.0.2 综合布线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mm)6.1.16.1.21234D 级、E 级、F 级的对绞电缆布线信道器件的标称阻抗应为 100,A 级、B 级、C 级可为 100 或 120。对绞电缆基本电气特性应符合下列规定:信道每个线对中的两个导体之间的 dc环路电阻不平衡度对所有类别不应超过 3。电缆在所有的温度下应用时,D、E、 、F、 级信道每一导体最小载流量应为 0.175A(dc)。布线系统在工作环境温度下,D、E、 、F、 级信道应支持任意导体之间 72V(dc)的工作电压。布线系统在工作环境温度下,D、E、 、F、 级信道每个线对应支持承载 10W 的功率
45、。72 电信间同楼层当楼层楼层点数量不大于 400 个时,宜设置 1 个电信间;点数量大于 400 个时,宜设置 2 个及以上电信间。点数量较少,且水平缆线长度在 90m 范围内时,可多个楼层合设一个电信间。的安装需要,其使用面积不于 10 。当7.3.3通信系统间内的空间应满足布线系统配线间内需安装其他机柜或光纤到用户单元通信设施机柜时,应增加使用面积。条文说明:本条规定的使用面积不程控用户交换机、计算机网络等设施所需的面积在内。如果 1 个间以10 (2.5m×4.0m)计,大约能安装 5 个 600mm 宽度的 19'机柜。在机柜中安装大对数电缆多对卡接式模块、数据主于
46、缆线光/电配线架、理线架等,大约能支持总量为 6000 个点所需(其中和数据点各占 50%)的物配线于 10 ;安装空间。JGJ18-2008-21.5.2宜小于 2.5m:间内应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其使用面积不间的宽度不点少于 6000 个(语音、数据点各一半)时为 10 ;点大于 6000 个时,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每增加 1000 个点,宜增加 2;上列两款中间面积均不程控用户交换机、计算机网络等所需的面积。13【考点 13 电信间使用面积】【考点 12 电信间安装工艺】【考点 11 对绞电缆基本电气参数】【考点 10 综合布线的缆线及的防护措施】【考点 9 电气防护及接地】表 8.0.1
47、 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mm)类别与综合布线接近状最小间距380V 电力电缆<2kVA与缆线平行敷设13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槽盒或钢管中70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槽盒或钢管中10注2kVA380V 电力电缆5KVA与缆线平行敷设30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槽盒或钢管中150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槽盒或钢管中80注380V 电力电缆>5kVA与缆线平行敷设60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槽盒或钢管中300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槽盒或钢管中150注纳米教育供配电智能化总结 于整理92019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14考点一:机房的使用面积4.2.2 主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的数量、外形和
48、布置方式确定,并预留今后业务发展需要的使用面积。主机房的使用面积可按下列确定:A=S×N;(4.2.2);A:主机房使用面积( );N 主机房内所有机柜(架)、大型和列头柜等的总台数。S:机柜(架)、大型和列头柜等占用面积( /台),可取 2.0 /台4.0 /台;4.2.3 辅助区和支持区的面积之和可为主机房面积A 的 1.5 倍2.5 倍。4.2.4 用户工作室的使用面积可按 4 /人5 /人计算;硬件及办公室等有人长期工作的房间,使用面积可按5 /人7 /人计算。考点二:布置4.3.4 主机房内通道与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用于搬运的通道净宽不于 1.5m;面对面布置的机柜(
49、架)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1.2m;背对背布置的机柜(架)背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0.8m;当需要在机柜(架)侧面和后面维修测试时,机柜(架)与机柜(架)、机柜(架)与墙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1.0m;成行排列的机柜(架),其长度大于 6m 时,两端应设有通道;当两个通道之间的距离大于 15m 时,在两个通道之间还应增加通道。通道的宽度不宜小于 1m,局部可为 0.8m。考点三:静电防护8.3.2 主机房和安装有的辅助区,地板或地面应有静电泄放措施和接地构造,防静电地板、地面的表面电阻或体积电阻值应为 25× 1.0× ,并应具有防火、环保、耐污耐磨性能。8.3.5 静电接地的连接线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化学性,宜采用焊接或压接,当采用导电胶与接地导体粘接时,其接触面积不宜小于 20c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植物保护综合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忻州一中等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物理试题含解析
- 天津音乐学院《形势与政策(4)》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菏泽巨野县2024-2025学年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机器学习》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第一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适应性月考(六)英语试题含答案
-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省涟源一中2025年高考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德阳市德阳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第二次调研(3月二模)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信阳学院《氢能与新型能源动力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三年级下册数学计算去括号练习400道及答案
- 2024年四川蓬安相如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整书阅读 课件
- 保安员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 YY/T 0489-2023一次性使用无菌引流导管及辅助器械
- 中医药适宜技术颈椎病课件
- 幼小衔接视野下大班幼儿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及养成策略研究
- 中职电子商务班级建设方案
- 2024年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小儿常见病的预防和护理
- 《教育学》课件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