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课内古诗预习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在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 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后:后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chuchudng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眼泪。译文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译诗】向前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向后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天地的高远广
2、袤,我独自感伤,泪水 流下!相关要点一 (1 1). .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1 1 分)(2 2). .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个画面。(2 2 分)3 3这是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 _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2 2 分) 4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 诗的理解 (3 3 分)答案(1 1)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2 2)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 但看不
3、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3.3. (2 2 分)登楼远眺,凭今吊古(1 1 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 (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 1 1 分) 4 4 (3 3 分)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意思答对即可给分)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 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 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 _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 其中肯定也包含_ 的爱国情感。“古人”“来者”指的是 _ 。“独”字表现了作者 _ 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 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
4、的思想感情,具有 _ 的感情基调。答案: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 家统一的爱国情感。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孤独寂寞凄凉;直抒胸臆;苍凉悲壮1 1、给全诗划分朗读节奏(在原文上划分)。前/ /不见/ /古人,后/ /不见/ /来者。念/ /天地/ /之/ /悠悠,独/ /怆然/ /而/ /涕下!22 2、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3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
5、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4 4、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 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 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 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 不借助具体的景 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5 5、登幽州台歌的 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它的语言风格是沉郁悲壮 。6 6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孤独寂寞之情。7.7. 本诗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8
6、8、此诗篇幅胆小,但是内涵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答: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 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 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四:1 1、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答: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 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作者俯仰古今, 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2 2、
7、 “念天地之悠悠”写出了 空间的什么特点?答:作者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久,写出了空间的广阔。3 3、 “独怆然而泣下”体现了什么?答:作者面对悠悠天地,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抒发 了怀才不遇的孤寂。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登幽州台歌3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译文: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就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害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 因为我站在此处最高的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1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
8、么?答案: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2 2、 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案: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3 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答:飞来峰高耸入云,传说在飞来峰的千寻塔上可以听见天鸡鸣叫, 可以目睹壮观的东方日出(2 2 分), 诗人借神话传说侧面烘托出飞来峰的高大(1 1 分),为下两句的议论做铺垫,使议论自然。4 4、请联系生活实际具体探究这首诗所表达的人生哲理。答: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无论生活或学习,都要有一个较高 的立足点和较为长远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避开种种假
9、象的迷惑,排除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向 理想之境迈进。5 5、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D )A.A.不畏 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 B 浮云 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C. 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与杜 甫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异曲同工之妙。D.D. 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 的矛盾心理。5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6 6
10、 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7 7、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自”用得更好,它在诗中是自然之义,用在此处使诗句的原因解释不来得绝对;而“只”则过于绝 对. .8 8、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本诗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 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 无所畏惧 的进取精神。登飞来峰望岳du望岳杜甫 远望,从“色”写连绵之磅礴气势。近望,运用拟人手法,“钟”聚集,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1、。造化钟神秀,4阴阳割昏晓。“割”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荡胸生曾云,细望,以景衬情,热爱之情可见。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极望,抒发志向。(想象)一览众山小。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思想感情:诗人以饱满的热情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雄奇壮丽的泰山风光图,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志向。后两句赏析:写法:对比,将群山和泰山对比,突出泰山的高大雄伟。2内容: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表现出高瞻
12、远瞩的雄伟气魄。3哲理:站得高,看得远。练习:1.1. 首联用疑问语气,勾勒出怎样的图景?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泰山风光图。2.2. 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内容)3 3“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雄伟高大4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请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1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5 5、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C )A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里感受。B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而是写泰山众地多么广大,以距离
13、广远衬托山势高峻, 用笔不凡。C C 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汇集在此,是为泰山的运气。D D 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起来催人振奋。6 6、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极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的好处。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的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的_遮天蔽日形象。7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气概?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
14、气概。8 8、 这首是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巍峨高大5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己亥杂诗6龚自珍(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 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赏析:这道诗是已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 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竞自己
15、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 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呤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 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 死在丹阳书院(年仅 5050 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惜。这
16、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 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 ”(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己亥杂诗练习:1 1、 己亥杂诗中成为龚自珍一生精神写照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此句载着浩荡离愁辞官 还仍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2 2、 “落红不是无情物”中, 诗人以(落花)比喻(自己)。“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 表现了诗人想继续为( 国家或民族 )效力的思想感情。今天常用来比喻(无私奉献的精神 )。3 3、这首诗的前两句抒发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 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了豪放洒
17、脱的气概。离别愁绪和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 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夕阳斜晖,又有广阔天涯。4 4、读了本诗,你对人生的价值有哪些思考?无统一答案。要点:人生在于奉献;个人的前途要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起;做一个对他人、对国 家、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等。5 5、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中你联想到什么?提示:这句诗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的心境,用“落红”来比喻自己虽年事已高,告老还乡,但仍会关心国家 的命运,仍要做些于国于民有益的事。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6 6、 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_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 ,抒发了诗
18、人复杂的感情。7 7、 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前两句中的“离愁(或浩荡离愁)_ _ ” 一词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8 8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内容:写诗人离京的感受情感:表达诗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7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水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注释:选自剑南 稿。陆游(11251210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1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2足鸡豚(t tm):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足:
19、足够,丰盛。3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4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5箫鼓:吹箫打鼓。6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7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8若许:如果这样。9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10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 k eueu)门:敲门。译文: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 神往。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 出现在眼前。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箫打鼓的热闹起来了,农家
20、人布衣毡帽,淳厚的古风犹存,好一派清新古朴的 乡村风貌!从今后,若是您(农家)同意我随时来拜访,闲来时我将会拄着拐杖,踏着月色,前来叩门。2 2 .写农家朴实好客的句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3.3.古诗用哪两个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4 4 头两句诗中的“莫笑” “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也表达出诗人的满足;“莫笑”突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赏。5.5.描绘南宋农村风俗画的句: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6 6、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2 2 分)村民好客,景色优美,淳
21、朴的风土人情7.7. 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答案不超过1515 个字)景色幽美,风俗古朴,主人热情8 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2 2分)面对困境时。 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讲入新的天地。或者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9 9 .颔联两句的精彩之处表现在哪儿?答: 一方面它是写景的佳句,写出了山水重叠环绕,春光无限的自然风光;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意味,表现了8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1010 .颈联着重表达的内容是什么?答:是通过对乡村祭祀的描写,赞美古老淳朴的风情风俗。1111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之情。1212 展开想象,描绘出陆游游山西村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山村风光。要求: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符合诗歌的意境。不少于6060 字。答:诗人在青翠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的溪流中浅唱慢吟淙淙穿行,草木你追我赶愈渐浓茂,蜿蜒的山 径也愈渐依稀难认。正在迷茫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家农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顿觉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然类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 自制香薰蜡烛课程设计
- 2024年电影项目策划与制作全权委托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出租车司机驾驶疲劳检测与雇佣合同3篇
- 池州学院《大数据挖掘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歌曲写作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城市河湖水生态与水环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住宅装修贷款延期还款合同3篇
- 2024年走读生交通安全保障合同版B版
- 2025版中央空调安装与智能化控制系统合同范本3篇
- 2023年高尔夫球车行业市场突围建议及需求分析报告
- 陵水黎族自治县食品公司椰林屠宰场生猪定点屠宰项目环评报告
- 迎新年卡拉OK比赛主持词
- 2023叉车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 胶粘剂行业销售人员工作汇报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解读
- 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
- 国开02181-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机考复习资料
- 儿科佝偻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 2023建筑业10项新技术
- 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乐考 非纸笔测试B方案 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