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修二海洋地理(共23页)_第1页
高中选修二海洋地理(共23页)_第2页
高中选修二海洋地理(共23页)_第3页
高中选修二海洋地理(共23页)_第4页
高中选修二海洋地理(共23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第一课时一、地球上的海与洋1海与洋对比对比项目洋海占海洋面积比重8911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受陆地影响程度影响较小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影响大水温和盐度变化不大比较大海流系统有独立的系统无独立的系统2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内陆海边缘海陆间海(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

2、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 内海渤海 边缘海东海、南海 最大海珊瑚海4海峡和海湾(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 、大陆漂移 、地层陷落 、冰川重压等。 C世界主要海峡海峡连通海域曼德海峡红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太平洋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印度洋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海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

3、2)海湾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三、海岸与海底地形(一)海岸1海岸线(1)定义: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2)影响海岸发育因素:除潮汐因素外,风暴潮、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等引发的海啸、全球变暖等因素。  2海岸的类型(1)按海岸组成物质,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

4、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2)按海岸塑造因素,可分为侵蚀性海岸、断层海岸、泥沙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海岸类型及其特点l         海岸具有多种类型,根据海岸的物质组成,可将海岸分为四种类型:基岩海岸、沙质海岸、淤泥海岸和生物海岸。l         基岩海岸:独特的岬湾地形,沿岸有众多的岛屿,常在海湾一带形成海阔水深、利于避风的天然良港。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是进行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l   

5、      沙质海岸:主要由砾石和沙子组成,往往形成沙堤、沙坝、沙丘等地貌,海滩多宽阔平坦,常形成天然的优质海滨浴场。l         淤泥海岸:海岸带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大多数淤泥海岸土质肥沃,适宜开展滩涂农业、水产养殖以及生态旅游(在我省沿海广泛分布)。l         生物海岸:  红树林海岸具有很强的抵御风浪侵蚀的能力,又是鸟类及潮间带动物的栖息地,物种丰富

6、。因此,红树林海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和海洋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热带基岩海岸边缘常发育珊瑚礁海岸。珊瑚礁对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起到良好作用。根据动态特征可分为侵蚀海岸、淤积海岸、平衡海岸(二)海底地形的分布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  大陆隆:也称大陆基。是大陆坡麓向大洋盆地缓侵倾斜的海底沉积带。深度约为15005000m之间。靠近大陆坡的地方较陡,接近大洋盆地的部分较缓。大陆隆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周围。海隆:深海底宽广而下坡平缓的高地。呈长条状或近似圆形,高出海底数百米,宽约数百千米

7、。海山:高出海底1000m的死火山和活火山,坡度在5°-15°之间。深洋底的火山为点状散布,呈椭圆形或狭长形。(三)海底地形的形成  1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2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

8、碰撞时,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俯冲地带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为六个规模巨大的运动板块。大板块还可分为若干小板块。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很少发生变形,板块边界则是全球最活跃的构造带,可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l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l   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洼的地方海沟。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l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

9、岛弧或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l         在陆地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都比较坚硬,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的。第二课时一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一)海水温度1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发。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个海区收支并不平衡,低纬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纬度海区支出大于收入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海洋表层温度的分

10、布规律 l         海洋表层的温度状况是低纬度海区的水温高,高纬度海区的水温低;在同一海区,夏季的水温高些,冬季的水温低些;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高些,有寒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低些。5、    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l         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

11、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海水温度的变化水平垂直时间空间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最高水温出现在北纬7°左右。极圈附近降至0°左右日变化年变化北半球,8月水温最高2月水温最低季节变化夏季的水温高些,冬季的水温低些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高些,有寒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低些。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25°的低温状态。某些海沟处会出现逆温现象,主要是由于地热作用的结果午后(1415时)水温最高,日出前后最低3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水的温度变化比陆地温度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

12、变化比陆地上空慢。 原因:海水热容陆地空气经典例题1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B.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C.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D.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2)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B.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C.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D.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解析】(1)海洋热量收入来自太阳辐

13、射,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热量收入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由图可知热量收入最多在赤道以北 10°N 附近,从全球海洋看热量收支平衡,而各纬度海区热量收支不一定平衡,由此可知正确选项为 A、D。(2)洋流通过对高、低纬度热量输送、交换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的水温差异,且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由于近岸洋流影响导致水温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故正确选项为 B、D。【答案】(1)AD (2)BD(二)海水盐度:单位质量(100克)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氯化钠和氯化镁)的质量。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1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

14、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另外,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各个因素具有时空不同的变化,因此海水的盐度高低也具有时空的差异。2分析影响海水盐度因素的方法:同一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各海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不同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寒、暖流的影响;其次近岸海区河流径流注入量的大小;高纬度海区还要考虑

15、结、融冰的情况。最高海区:红海位于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陆上流入淡水少与外洋相通的水域狭窄,达4.1最低海区:波罗的海。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有大量淡水汇入;纬度较高,蒸发小、与外洋相通的水域狭窄。不超过13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如下图)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60°N比60°S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 

16、  二、海水的运动(一)海水运动形式1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2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为汐。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小内大,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潮。3洋流: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又叫海流,越向深处流速越小。(二)洋流 (1)洋流分类 寒流的温度不一定比暖流低:寒暖流只是与所经过的海区比,阿拉斯加暖流温度比加利福尼亚寒流低。(2)洋流的分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

17、针;中、低纬度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中高纬度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重要的洋流: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千岛寒流(亲潮)、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印度洋:西澳大利亚寒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环球:西风漂流(寒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渔业:寒暖流交汇区形成大渔场航运: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污染:范围扩大,净化加快  第三课时一、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1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

18、 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碳储存库,海洋对大气中CO2的吸收是平衡CO2的主要途径。海洋向地球大气提供40%的再生氧气,人们把海洋与森林并称地球的两叶肺。l海气间的水分交换过程: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约86%的水汽是由海洋提供的,因此,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份交换。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海气间的热量交换过程: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

19、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可以说,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与陆地相比,海洋增温慢,冷却也慢,从而调节着大气温度的变化。一方面,海洋的气温变化有滞后效应。例如,海洋对太阳辐射季节变化的影响要比陆地晚一个月左右。另一方面,海洋使大气的温度变化比较和缓。海洋影响较大的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较小。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气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了运动方向基本一致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大气环流

20、和大洋环流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1)全球的水量平衡是通过水循环来实现的能量来源:外因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内因水的三相变化 (2)地球上高低纬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运动和洋流共同实现的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1、沃克环流正常年份,在赤道附近及其以南海区,太平洋西部温度高、海面高,东部温度低、海面低的状态下形成的。如图所示:2厄尔尼诺现象(1)定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2)厄尔尼诺现象的典型特征:赤道西太平洋大气低层出现西风; 南方涛动(南方涛动(SO),指日界线以东的东南太平洋与日界线以

21、西的西太平洋-印度洋之间海平面气压的反相关关系)指数表现为明显的持续负指数; 沃克环流异常偏弱; 赤道太平洋东部副热带地区高空气压高于正常状态; 两半球副热带北部冬季平均急流位置向赤道地区和向东偏移。 (3)厄尔尼诺对环太平洋热带地区气候的影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加强、降雨增多,暴雨频繁,洪涝成灾。 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带,由于海温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旱灾严重。 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都比常年偏少。 3拉尼娜现象(1)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异常降低的现象(2)拉尼娜现象的典型特征赤道中、东太平洋具有低于正常温度的深厚冷水层,海面温度一般平均

22、偏低12,次表层水温偏低24 ; 赤道中、东太平洋斜温层深度比正常浅,深度仅达50100m; 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对流性降水受到抑制; 赤道太平洋大气偏东信风比正常增强; (3)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沃克环流增强,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三、海岸带的开发1海岸带及其开发利用优势(1)定义:狭义:主体是指潮间带。广义:是指海岸带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2)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优势:海岸带是海域与陆域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海岸带的自然资源兼备陆地和海洋双重性质,资源类别和品种最为丰富海岸带是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域,具有很高的自然能量

23、和生物生产力。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具有信息、技术、资金等优势。2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1)滩涂养殖(2)港口建设 定义:港口是货物和旅客集散并变换运输方式的场地,由水域和陆域两大部分组成。 影响港口区位的因素:港口选址是港口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先决条件。港口选址不仅要考虑水文、水深等水域条件,还要考虑腹地、交通等陆域条件。 一个优良港址一般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有海阔水深、风平浪静的港湾,能满足船舶航行与停泊要求;有足够的岸线长度和陆域面积,用以布置库场、铁路、道路及生产辅助设施。此外,港口选址要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并能够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港口规

24、划中,通常要研究这样几个问题:准确预测腹地范围和港口吞吐量,评价腹地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其生产潜力;研究港口与腹地之间的疏集运条件,以充分发挥港口的区域服务功能。(3)海洋旅游按照其空间范围,分为:海岸带旅游、海岛旅游、海上旅游和海底旅游距陆域的远近为标准,分为:滨海旅游、近海海上旅游和远洋旅游   四、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1海洋水资源利用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利用2化学资源: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我国海盐产量世界首位,天津、河北境内的长芦盐场有平坦的海滩和利于蒸发的天气,是我国最大盐场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l  

25、       海洋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液体矿床”“盐的故乡”,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目前形成工业规模的主要有食盐、镁、溴等。海盐不仅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中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且海盐的主要产区分布在长江口以北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长江口以南的盐场以海南的莺歌海盐场和台湾的布袋盐场最为出名。主要的生产方法有盐田法、电渗析法和冷冻法三种,其中盐田法是生产海盐的主要方法。海水制盐:滩面宽阔,坡度小;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强,平均风速大;附近无大河流入,海水盐度较高。l   

26、;   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往往实行综合开发,将用水量大的企业布局在沿海,尽可能的直接利用海水,并形成海水淡化制盐提取卤水生产盐化工产品相结合的大规模联合生产和经营的模式。3海洋生物资源:(1)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其中动物18万种,包括16000多万种鱼类海洋生物可以直接捕捞,也可通过养殖、增殖等途径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主要分布在沿海大陆架。(2)渔业资源分布:世界四大渔场:北海道、纽芬兰、北海、秘鲁渔场。中国最大渔场:舟山渔场。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过度捕捞,造成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不断衰减围垦和人口填海造陆,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变化引起物种减少海洋污

27、染及某些海洋工程造成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减。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1)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环境污染,加强海洋管理;(2)合理捕捞,限制渔船数量及捕捞量,采取休渔、禁渔措施,捕养结合,由单纯的天然采捕向海洋农牧化转变,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海底矿产资源 大陆架海底: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海盆: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始是一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工程,目前海

28、底矿产资源开发以油气资源为主。五、海洋能的开发利用1海洋能源:通常指海洋中所蕴藏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和盐差能等。2海洋能特点:总量大、密度小;可再生 污染小,属清洁能源;时空分布不均3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潮汐能、波浪能的特点及开发利用的前景l         潮汐能与潮水量及潮差的平方成正比。发电需一定的条件:一是潮差足够大;二是海岸能够储蓄大量的海水并可以进行土建施工(封闭性好的海湾和峡湾及河口处)潮汐能密度相对较大,站址离海岸近目前最具大规模开发利用的

29、可行性。l         波浪能的优点:在最耗费能源的冬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量最大;海面极少平静,波浪随时可以利用。波浪能主要集中在南北纬40-60度之间的西风带海区。六、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1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和意义:(1)海洋空间利用(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2)海洋环境复杂性和特殊性:多变的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深海的黑暗、低温、缺氧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力大,对工程材料和结构有严格要求,投资高、难度大、风险大(3)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 2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1)海洋交通与通讯世界主要

30、航线有:北大西洋航线:由美国,加拿大东海岸,横跨北大西洋至英国,然后分南北两线。南线沟通西欧或入地中海到达南欧、北非各国;北线入波罗地海,连接中欧和北欧诸国。世界上有1/3的商船航运在这条航线上。亚欧航线也称苏伊士运河航线:由亚洲各个港口经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至欧洲。波斯湾所产石油经这条航线,向东去日本,向西去欧洲各国,因此该航线是西方国家出口工业品和进口战略物资的海上生命线。但受苏伊士运河航道限制,超过25万吨的特大船只仍须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南北美航线,也称巴拿马运河航线: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捷径,对美国东西海岸的联络和运送阿拉斯加的石油具有特殊的

31、意义。委内瑞拉、巴西、智利等国的农矿产品也多由此转运输出。北太平洋航线:北美各国同亚洲国家间的国际贸易航线。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崛起,这条航线上的贸易量逐年增加。非洲航线,也称好望角航线:苏伊士运河凿通之前,它是从欧洲到东南亚、东亚的唯一海上通道。目前,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的大型油轮散装船舶仍要利用这一航线。它对俄罗斯、印度、越南等国也利益攸关。除此以外,还有南大西洋航线、南太平洋航线等。(2)围海填海造陆  第四课时一、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一)海洋自然灾害:1定义:是由风、潮、浪、冰、雾等自然过程引发的,主要有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巨浪、海雾等。2风暴潮:风暴潮是由热带气旋、台风、飓

32、风等引起的强风和气压聚变所导致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它冲跨提防淹没农田与城镇,摧毁港口和盐场,危害海上油田开发,给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和国防建设带来巨大损失。风暴潮可分为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两大类。我国风暴潮主要发生在受台风严重影响的东南沿海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寒潮大风在渤海南岸莱州湾也能引起风暴潮灾害。孟加拉湾多风暴潮原因l 地理位置特殊,孟加拉湾是世界台风生成区之一。l 水平轮廓独特,孟加拉湾呈喇叭状朝向印度洋潮浪易在湾顶集中。l 此处地势低平,位于恒河入海口。l 人口稠密是死亡人数多的一个原因。3海啸 (1)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所引起的巨浪称为海啸。(2)成因:大多

33、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如图所示:(3)海啸危害特点:其始快、来势猛、突发性强等特点。4海冰和冰山(1)海冰:狭义的海冰是指海水冻结形成的咸水冰。广义的海冰包括咸水冰以及流入海洋的河冰、湖冰等淡水冰。(2)形成:在风弱、浪小、流速慢、海水含盐偏低的近岸浅水区会最先形成海冰。(3)危害:海冰的膨胀力以及运动时发生的推力和撞击力,都具有很大的破坏性。(4)冰山:是淡水冰的一种,是指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而形成的巨大冰块。(二)海洋自然灾害防治 1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预报与监测。2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3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二、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污

34、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环境破坏。(一)海洋环境污染:(1)海洋污染的来源:绝大部分海洋污染物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污染物进入海洋,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生物,甚至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城市和工业生产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中,也会影响海洋生物。施入农田的杀虫剂和化肥随雨水流进江河,或随土壤颗粒在河口淤积,最终流入海洋。石油污染:沿海工业生产和海洋航运中的船舶,是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石油污染区域多集中于沿海水域或海上航线沿线。由意外事故造成的石油

35、泄漏,因污染物集中,污染迹象明显,危害严重,因而也备受公众关注。(二)海洋生态破坏1产生原因:人类生产活动 排放污染物一造成海洋污染;过度捕捞一造成生物数量减少;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生态系统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2.赤潮:(1)综合分析赤潮产生的原因:地理、生物、化学:赤潮生物的种类主要是藻类植物中的甲藻、硅藻等浮游生物,也包括一些原生动物和细菌等;海水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主要是N、P)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大量存在,是赤潮形成和发发展的基础。地理(人类活动的影响):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

36、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地理(气候、洋流、地形等自然条件):春夏温暖李节,雨过天晴,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总之,赤潮发生是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形成的自然现象。(2)我国沿海易发生赤潮的区域及发生时间:在江、河口海区和沿岸、内湾海区及养殖水体比较容易发生赤潮,如渤海、东海的长江口海域、舟山群岛、杭州湾、南海的海口湾等。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3)赤潮的危害:危害水产养殖和捕捞业。赤潮生物分泌粘液附着在鱼类的鳃上,使其窒息死亡;赤潮生物产生的毒素使鱼类中毒死亡;赤潮生物死亡后分解消耗水体中的

37、溶解氧,鱼类缺氧窒息死亡。损害海洋环境。pH值升高,水体的透明度降低,其它生物减少,水体缺氧等。危害人体健康。水产品富积赤潮毒素,人们不慎食用对身体健康产生威胁。影响海洋旅游业。破坏旅游区的秀丽风光,因赤潮有毒,应避免在赤潮发生水域游泳或做水上活动。(三)海平面上升1海平面上升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两极冰川融化、上层海水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2带来的危害:(四)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陆地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利用率,合理使用各种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浪费,实行清洁生产,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以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经典例题

38、22000年8月20日,广东大亚湾发生赤潮,下列各因素与之关系不大的是( )A晴天连续水温偏高 B海流运动微弱C湾内污染严重 D有台风活动 【解析】要回答本题,首先要了解赤潮发生的原因及赤潮现象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所谓赤潮,是指浮游生物大量异常繁殖而使海水变色的现象。天然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多数具有一定的颜色。正常情况下,由于数量小,不易察觉。但当水体富营养化使其急剧繁殖增多时,它们便大全聚集于水面,呈块状、带状等多种形态漂浮着,使水面具有各种颜色。产生赤潮的原因,主要是海洋受到污染,生物可利用的氮、磷等营养元素积累,造成海洋富营养化,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类。而阳光强烈、水温升高、

39、海水停滞、海面上空气流稳定,又是有利于赤潮生物集结的自然条件。赤潮的出现,使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破坏。一方面,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死亡分解过程中,都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鱼、贝等缺氧窒息而死。同时在代谢过程中也产生大量生物毒素,可使鱼类病变【答案】 D经典例题3读下面世界石油污染水域图和两段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0年10月 3日,一油轮在处搁浅造成7000吨原油泄漏,污染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附近的海域和海岸,导致大量鱼类死亡。 材料二 南非两个岛的近20万只非洲企鹅因沾上被油轮泄漏的石油而面临生命危险。摘自中国环境报2000年12月30日(l)材料上所说的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在由

40、世界石油主要供应地驶向主要消费地的两条石油运输线上,这个石油供应地是 ,并用字母“A”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2)由石油供应地A向东经过处附近的 海峡,运送的石油主要供应 。(3)如石油泄漏事故1月发生在印度半岛南端附近的海域,在洋流的作用下,水面上的油膜将向偏 方向漂流。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其原因是 。 (4)有关海上石油泄漏清污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近海航线上的原油泄漏,通常让其自然分解 B近岸或渔场周围,可以采用分散法使石油迅速分散 C小面积的油污可用燃烧法清除 D吸收法只能在净水环境中进行 【解析】海洋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海洋石油污染。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是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石油污染区域集中于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由意外事故造成的石油泄漏,因为污染迹象明显,污染物集中,危害严重,因而备受公众的关注,也是目前治理污染的重点。石油污染产生的危害、怎样减少石油污染、海上石油泄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