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_第1页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_第2页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 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有其重要的意义。因 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 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 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 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而且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部分是氧化还原的重要应用。只有让学 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 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

2、反应、 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 知识的重要纽带。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依存的,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 步理解对系统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是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二是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 的应用。(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许多反应,并已经掌握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 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从具体的反应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并没认识到氧化还原 反应的本质特征;学

3、习了化合价,理解了化合价的变化。但并没有了解化合价变化的实质以及化合价的变 化与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初中化学一年的学习中只对化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了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 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仍有待提高。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 学会怎样从特殊到一般规律, 再从一般规律到特殊的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对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一矛盾体的学习,具有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

4、题的意识;3、通过“思考与交流” 、“问题探究”等活动,增强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 的品质学习化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诱导 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的学习,初步形成对立统一 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使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四、教学策略及方法为了突破重点、难点,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

5、与到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 法,通过设计富有驱动性、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微观 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五、具体教学设计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回忆在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哪四 种基本反应类型并指出以下化学反 应的类 型回忆初中学过的四大基 本反应类型并加以 判断复习初中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看出 FeO3CO2Fe3CO223 不属于 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 2H2 O22H2O 2KMnO4=K2MnO4+MnO2+O2Zn+2HCl=ZnCl2+H2 CaCO3+2HCl=CaCl

6、2+H2O+CO2 3CO2 Fe2O3 + 3CO = 2Fe任何一个,说明初中的分类方 法存在局限,引出新的分类方法 的必要性。【引言】在初中化学,我们已经从得氧、失 氧的角度学习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但并没有 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应, 比如: 2Cu 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如:氧化反应: +O22CuO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如: 2CuO+C2Cu+CO氧2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 化学反应,进一步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和规 律,对于学好化学是非常重要的。听讲、领悟从旧知识自然过渡到新课。【思考与交流】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为什么思考、交流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学生视野【

7、小结】 )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不同。四种 基 1 (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只是从形式上 划分,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 初。( 2 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如:中阶段 学习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分类方法比较 片面, 不能全面, 真实地反 映该类反应的本 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 ( 3 的, 不能人为地将其分开。 它们既是对 立的, 又 是统一的。我们以往学习的有关概念和原理 往)(4 往有其局限性,阶段性,要正确地、 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 这样才能探求科学 知 识的真谛。领悟针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总结、分 析,进而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对 新知识进行展望。【练习】分析的2FeCl3+2KI

8、=2FeCl2+2KCl+I2 反应类型。思考练习巩固练习、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 的理解,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 质【讲解】通过同学的回答,我们发现此反应 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而且从得、失氧 的角度分析也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从上 述的分析可知:此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 生了改变,故此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进 而将初中阶段学习的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 识得以拓 展,延伸。理解、领悟加强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本 质 的理解。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 应。判断哪些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 并指 出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有所 改变。 2Na+2Cl22NaClH2+Cl22HCl2N

9、aOH+CuSO4 = Cu(OH)2 +Na2SO4 Zn+2AgNO3 = Zn(NO3)2+2Ag 2KMnO4K2MnO4+MnO4+O2思考、练习巩固刚学的知识内容、加深 对 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设问】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即化合 价的改变与什么有关呢初中化学中曾介绍元 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 或偏移密切 相关。思考并回答老师问题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板书】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 的转 移(得失或偏移) 。【举例讲解】 1在 1 的反应中,原子失去 最外层的 价升个电子成为而带正电,化合价由 0 个电原子得到 1 价,被氧化; 1 高到 价降低到而带负电,化合价由 0 子成

10、为被还原。 1 价,生成的为离子化合物。 原 H 的反应中,电子转移过程中, 2 在 原子未完全得到子未完全失去电子,而 它们之间只有共用电子对的偏移,电子,原 H 原子而偏向于且共用电子对偏离于1 子,使氢元素的化合价从 0 价升高到价 降价,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从 0 价,被 还原。 1 低到思考、理解、领悟老师 所 讲的知识通过举例讲解加深对氧化还 原 反应本质的理解。【板书】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 反应 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双线 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 (1 出电子转移的方 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 化、还原的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

11、应物 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 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要标明“失去”或 “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 素“被氧化”或“被 还原”。( 2)单线桥法: 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 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 方向。举例说明用不同方法表示氧化还原 反 应。 )双线桥法: 1 ()单线桥法: 2 (【练习】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 的变化关系,分别用双线桥、单线桥注 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 剂和还原剂, 氧化产物和还原 产物。 思考、练习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与理解【归纳、总结】 氧化反应: 1)物质里所含 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或物质中某元素原 子失去电 子的反应。 物质里所含元素化合价 还原反应:( 2)降低的反应或物质中某元素 原子得到电 子的反应。 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氧 化还原反应:(3)的反应或有电子转移(得 失或偏移) 的 反应。 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 物(氧化剂: 4) 质或得到电子的物质。 领悟、理解总结本节的主要知识点,加 深 学生的记忆可理解( 5 )还原剂: 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