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_第1页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第四部分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 热化学方程式及盖斯定律: 1.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标明各物质的状态,方程式系数可以是分数或小数。 2. 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焓变(4 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3. 有关利用盖斯定律的计算, 合理设计反应途 径,正确加减热化学方程式及其 H 求得未知热化学方程式及 注 4. 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 S(s)+Q(g)= SO(g) H=-296KJ/mol , 的意义是:32g硫粉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放出 296kJ的热量| 二、 (1)燃烧

2、热:在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2)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水时的反应热。 三、 反应热的计算 (1) 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一个给定反应的反应热可利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来计算。 H 反应物的键能一X生成物的键能 (2) 由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可知, 一个给定反应的反应热可利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 量来计算。 H 生成物的能量一X反应物的能量 由于物质的能量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和测定时的温度和压强, 因此一个给定反应的反应热仅与 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完成的途径无关一一盖斯定律。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

3、衡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 一、化学反应速率 C -1 -1 -1 -1 计算公式: 单位: mol L- s-或 mol L- min- t 说明:同一反应中,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 、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影响因素 影响结果(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 C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减小 化学反应的速率。(适用于气体或溶液的反应) P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T 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可以减慢反应速率 催化剂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正

4、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的催化剂。 其他:表面积 块状固体:粉碎。液体:喷洒雾化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一、 化学平衡 1.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 U正=U逆(本质特征) (2)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二. 化学平衡常数 cp(C) c q(D) 对于反应:nA(g) + nB(g) - pC(g) + qD(g) , K=_n m (固体和纯液体不列入表 c (A) c (B) 2 达式)。3 浓度积: cP(C) c q(D) Q n m 、 c (A) c (B) Q 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 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注意:

5、用浓度列三段式求平衡常数。 K有单位,其单位与表达式有关; K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 K越大,进行的程度越大;其值只与温度 有关,如正反 应放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 K值减小。 方程式相加,K相乘;方程式相减,K相除;方程式相反,K为倒数。 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1) 定义:可逆反应中旧的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化学平衡的移动。 (2) 移动的原因:外界条件发生变化。 条件改变 一段时间匚 旧平衡 v正 丰 v逆 新平衡 移动的方向:由v正和v逆的相对大小决定。 若正 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若 V正=V逆,平衡不移动。 若 V正v V逆,平衡向

6、逆反应方向移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 、速率一时间图 A 此类图像定性地揭示了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含条件变化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 律,体现了平衡的“逆、等、动、定、变、同”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等。 2、浓度一时间图 B 此类图像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此类图像 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折点(即达到平衡时)时间应该相同。且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值应该满足 方程式的计量系数之比。此类图像可以用于推测反应方程式。 3、 全程速率一时间图 如锌和盐酸的反应,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出现如图所示的变化。 不同时 间段的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不同。AB段反应速率逐渐增加是

7、因为该反应是放热 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而 BC段反应速率减小是因为随反应的进行, 盐酸逐渐被消耗,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4、 含量一时间一温度(压强)图 此类图像要注意的是,折点对应的时间即是达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时间越短表示反应 速率越快。而水平线的高低表示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它表明的是平衡移动的方向。 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I |! I I . I I I1 I 1 I I a h h h A帀咯时间 A B 4 5、恒温(恒压线) 该类图像的纵坐标一般是某物质的浓度或某物质的转化率,而横坐标是温度或压强。 主要考虑温度或压强对平衡的移动。 要特别注意,该类图像中一般有温度

8、和压强两个条件同 时在改变,要注意先固定其中一个条件不变判断另一个条件对平衡的影响, 然后再判断另 个条件对平衡的影响。不能遗漏。 常见类型有: 三、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以反应 mA(g)+nB(g)pC(g)+qD(g)为例分析: 町能的情况举恻 是否已达平衡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就的物啧的量分数一定 平衡 总压强息休积.总物质的量一定 不一定平術混合物体 系中各组 分的含量 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啧的质量分数一定 各气体的体枳或体积分数一定 平循 平衡 5 在单位时间内消ftjfflmol A同时生成m mol A3即転* 平衡 E逆反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mol B同时

9、生成puiol C 不定平衡 应速率 的关v(A): v(B): v(C): vfDFzn npq 不定平衡 在单位时闻内生成T/amolB,同时消ftmolD 不一定平衡 压强不再变监当亦刃*卩1 平衡 压强 压强不再变1匕当叶杓吋 不定平衡 混合气体 定J当肝71*/呵时 平衡 的平均相 对分子慣 定,当卄/巧P柯时 不定平衡 量 枉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在其他条件 平衡 不变的情况下,体系温度一定时 气体的密度 密度定 不定平衡 颜色 反应体系内有色物质的颜色不变,就是有色物 平衡 质的浓度不变 四、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 温度、浓度或压强),平衡将向着能够减

10、弱这种改 变的方向移动。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 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混和物 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和有机物。如 SO3、CO2、C6H12O6、CCI4、CH2=CH2 注意: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SO、NH、CO等属于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 不 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 (如BaSO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Q全部电离,故BaSO为强电解 质)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物质 纯 单质 净 I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和盐。如 HCI、NaOH、NaCI、 解 BaSO4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和水。如 HCIO、NH3 H2O CU(OH)2

11、、H2O . 6 1. 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 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 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2. 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A、 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 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 越小;溶液稀释 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 会减弱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 有利于电离。 3.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 ;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 主) 三、水的电离平衡: 0亠+ OH- 水的离子积:KW= H +

12、 0H 单位: 25C时,H + =0H- =10 -7 mol/L ; K W= H + OH- = 10 -14 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 2、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1)酸、碱:抑制水的电离(2)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3)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4、溶液的酸碱性和 pH: (1) pH= -lgH + (2) pH的测定方法: pH试纸的操作:用玻璃棒蘸取未知液体在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 注意:事先不能用水湿润 PH试纸;广泛pH试纸只能读取整数值或范围 (3) 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

13、围: 指示剂 变色范围的PH 石蕊 V 5红色 58紫色 8蓝色 甲基橙 v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v 8无色 810浅红 10红色 四、酸碱中和滴定 1、 概念: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 (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2、 实验用品 试剂:酸、碱、指示剂、蒸馏水。 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烧杯等 3、 实验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 NaOH溶液) (1) 滴定前的准备 滴定管中:a.查漏,b.洗涤,c.润洗,d.装液,e.排气,f. 调液面,g.记录。 锥形瓶中:a.注入碱液,b.记读数,c.加指示剂。 (2) 滴定 (

14、3 )数据处理 4、 误差分析 1)原理(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 NaOH溶液为例) CA VA C B=- - V B准确量取的待测液的体积; c A标准溶液 V B 2)误差分析 (1)标准液配制引起的误差 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 (mol/L) 7 称取5.2克氢氧化钠配制标准液时,物码倒置。 (偏高)8 5、 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只电离不水解:如 HSO 显酸性 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酸性 (如:HSO3、HbPQ-) 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碱性 (如: HCO、HS、HPOf) 6、 双水解反应: (1) 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 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 甚至水解完全。使得平衡向

15、右移。 (2) 常见的双水解反应完全的为: Fe3+、Al 3+与 AI6-、CO2-(HCO-)、S2-(HS-)、SO2-(HSO-); S2-与NH+; CO2-(HCO-)与NH+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式配 3+ 2 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如: 2Al + 3S - + 6H 2O = 2Al(OH) 3 J + 3H2ST 六、电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 多元弱酸(多元弱酸盐)的电离(水解)的书写原则:分步书写 例:S 的电离 HbS = H+ + HS - ; HS- = H+ + S 2- 例:NS 的水解:H2O+ S2- = HS- + OH

16、 H2O + HS 注意:不管是水解还是电离,都决定于第一步,第二步一般相当微弱。 配制标准液时,烧杯及玻璃棒未洗涤。 配制标准液时,定容俯视。 配制标准液时,定容仰视。 配制标准 配制标准 配制标准 (偏咼) 偏低) 偏咼) NaOH商定盐酸时, NaOH商定盐酸时, NaOH滴定盐酸时, ( ( NaOH中如混有碳酸钠。 NaOH中如混有碳酸氢钠。 NaOH中如混有KOH ( (偏咼) (偏咼) 偏咼) 滴定管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洗涤。 (2) 标准液操作引起的误差 滴定前读数仰视,滴定后读数俯视。 滴定结束,滴定管尖嘴处有一滴未滴下。 滴定前有气泡未赶出,后来消失。 (3) 待测液操作引起

17、的误差 锥形瓶水洗后,用待测液润洗过再装待测液。 锥形瓶有少量水,直接放入待测液。 ( 摇动锥形瓶时,溅出部分溶液。 ( 五、盐类的水解 1定义: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 2. 盐类水解的特点:(1)可逆(与中和反应互逆) 3. 盐类水解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偏咼) (偏低) (偏咼) 偏咼) ( 无影响) 偏低) 偏咼) 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程度小 (3)吸热 两弱相促进,两强不水解。多 (如:NazCO NaHCO 影响因素 影响结果 T 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 (水解吸热) C 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 酸

18、碱 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 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 OH促进阳离 水解程度较大,有的 H2S + OH 9 2、 多元弱碱(多元弱碱盐)的电离(水解)书写原则:一步书写 例:Al3+ + 3H 2O * Al(OH) 3 + 3H + 七、盐类水解的应用: 水解的应用 实例 原理 1、净水 明矶净水 Al 3+3H2O RA wMgO+H 2O 5、泡沫灭火器 用 Al 2(SO4) 3与 NaHCO溶液 混合 Al 3+3HCO=AI(OH) 3 J +3CQf 6、比较盐溶液中 离子浓度的大小 比较 NHCI溶液中离子浓 度的大小 NH+HO =NH 3

19、 H2O+H - + + - c(CI )C(NH4)C(H )C(OH) 七、 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 以NQCO溶液为例,讨论溶液中各离子存在的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即溶液呈电中性。 C(Na +)+C(H +)=C(OH)+C(HCQ-)+2C(CQ2-) 物料守恒 Na2CO溶液中NaF C的物质的量关系是 2:1,而C因为CO2-的水解以CO2-、HCO、H2CO 三种形式存在,但碳守恒。所以: C(Na+)=2C(HCO3-)+C(CQ2-)+C(H2CO) 注意:物料守恒是针对溶质。 (3) 质子守恒:溶液中 H+与OH-的

20、关系。可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得出。 - + - C (OH )= C (H )+ C (HCO 3 )+2 C (H 2CO) 八、 沉淀溶解平衡 1. 溶度积 (1)含义 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符号为 KSP。 (2) 表示方法:对 MIAmMf+nAm来说,KsP=cm(Mn+) cn(Am-) (3) 影响因素 KSP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与沉淀量无关。 QK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Q=K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QC(H )C(HS )C(S ) C(OH) + 2- - - c(Na )C

21、(S ) C(OH)C(HS)C(H2S) + C(H) 电荷守恒式 + - 2- - C(H )= C(HS )+2 C(S )+ C(OH) c(Na+)+ C (H+)= C(HS-)+2C(S2-)+ C(OH) 物料守恒式 C(H2S)+C(HS )+ C(S2 )=0.1mol/L C(H2S)+C(HS )+C(S2 )=0.1mol/L= + c(Na )/2 影 响 因 素 温度 升温促进电离(极少数例外) 升温促进水解 浓 度 稀释 促进电离,但浓度减小,酸性 减弱 促进水解,但浓度减小,碱性减弱 通HzS 电离平衡向右移动,酸性增强, 但 电离程度减小,电离常数不变。 S

22、2+H2O HS + OH H2S + OF 岀S + H2O促使上述平衡 右移,合并为:H2S + S 2 WHS 力口 NsbS HS T + + HS S2+ H + =HS 促使上述平衡 右移,合并为:HaS亠S2 2HS 水解平衡向右移动,碱性增强,但水 解程度减小。 11 1. 以铜锌原电池为例分析 2.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1 )从电极材 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 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 (3) 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 (4) 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 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5) 根据实验现象溶解的一极为负极

23、 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 3.化学电源 电源 电极反应式 总反应式 碱性锌锰电池 负极:Zn +2OH一2e= Zn (OH 2; Zn+2Mn O+2HO=2M nO OH+ ZnOH)2 正极:2Mn O+2HO+2e = 2MnO OH+2OH 铅蓄电池 负极:Pb-2e- +SC42 一 =PbSO Pb+PbQ+2H2SO2PbSQ+2H2O 正极:PbQ+2e-+4H+SC42-=PbSQ+2H2O 氢镍电池 负极:H2+2O2e-=2H 2O 2NiOOH+H=2Ni(OH)2 正极:2NiOOH+2bO+2e=2Ni(OH) 2+2OH 氢氧燃料电池 负极:2H+4OH 4e

24、=4耳0 2H2 + O2 = 2H 2O (KOH乍电解质) 正极:Q+2HO+4e=4OF 氢氧燃料电池 负极:2Hz-4e -=4H+ 2H2 + O2 = 2H 2O (NSW电解质) 正极:O+4Hh+4e-=2H2O CH燃料电池 负极:CH+2HO-8e=CO+8H CH+2Q=CO+2H2O (HSQ作电解质) 正极:2C2+8Hh+8e-=4H2O CH燃料电池 负极:CH4 - 8e- +10 OH-=CO2- +7 H 2O CH+2Q+2NaOH=INCO+3HO (KOHI解质) 正极(惰性材料):2O2+4HO+8e=8OH CH3OH燃料电池 负极:2CHOH+1

25、6OHl2e-=2CO3 - + 12HO 2CHOH+3O4NaOH=2INCO+6HO (2倂电解质) 正极:3Q+6HO+12e-=12OH CHOH燃料电池 负极:CHOH+HC-6e-=CQ2+6H+ 2CHOH+ 3Q = 2CO2 + 4H 2。 (fSQ作电解质 正极:O+4Hh+4e-=2H2O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单元原电池 装置示意图 现象 电极 电极名称 得失电子 电子流向 反应类型 电极反应式 锌片不断溶解,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Zn电极 Cu电极 负极 失电子 从负极流出 氧化反应 2+ Zn=Zn+2e 正极 得电子 流向正极 还原反应 Cu2+

26、2e-=Cu 总反应式 2+ 2+ Zn+Cu =Cu+Zn 12 第二单元 电解池 1.以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为例 装置示意图 Cu 3 ” l 相 iktrnt LftAA 电极名称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实验现象 有红色的物质析出 有黄绿色气体生成 反应类型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放电顺序及电极反 应式 2+ + Cu H Cu2+2e-=Cu CI-OH 2CI-=2e-+Cl2f 电池反应 CuCl2通电 Cu+Chf 2. 电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注意先要看电极材料,若阳极材料为活性电极( Fe、Cu)等金属,则阳极反应为电极材料失 去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若为惰性材料( C、Pb.Au),则根据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依 据阳氧阴还的规律来书写电极反应式。 注意:离子的放电顺序 阳离子(在阴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逆过程。 阴离子(在阳极):S- I- Br- Cl - OH 含氧酸根 3. 电解原理的应用 氯碱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