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都市外部空间观点检视北投地区都市景观之研究_第1页
由都市外部空间观点检视北投地区都市景观之研究_第2页
由都市外部空间观点检视北投地区都市景观之研究_第3页
由都市外部空间观点检视北投地区都市景观之研究_第4页
由都市外部空间观点检视北投地区都市景观之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由都市外部空間觀點檢視北投地區都市景觀之研究指導教授 王世燁教授/謝振隆研究生台北大學地政系/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系摘要都市景觀的調查與檢視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基礎工作,其目的在於建立對都市景觀整體概況的一般性瞭解,並具體指出景觀保存或改善等建議策略,且其對於景觀的分析,亦可剝檢出都市景觀中的價值與意涵,作為景觀與空間規劃上之基礎性參考。本章首先對都市景觀評估指標作深入的分析與探討,並擬以此指標作為檢視景觀之標準。其次,由都市外部空間觀點探討都市景觀之檢視項目,可分為山域空間景觀、水域空間景觀、都市天際線景觀、市街景觀、景觀可視性之檢視等五大項。最後,根據評定標準與檢視項目建立一套可操作的架構,並擬以

2、此架構對景觀與空間進行調查分析。壹、都市景觀檢視項目之探討都市景觀的品質常隨著個人價值觀、感官偏好等而有所不同,且其評分尺度難以拿捏,因此較難以運用客觀性的量化方法來衡量,且其量化的數值意義也很難賦予說服力與代表性,但若只以實質環境來考量,則都市景觀品質是可由空間的尺度、形式、設施的完備來進行分析的,亦即是對都市環境作實質上的探討。一個生動的空間架構,必須是建築物、外部空間、自然景觀能協調地成為一體,然而都市景觀之分析不僅是探討建築物、外部空間、自然景觀等外觀上的問題,更必須將這些問題與人所存在的關係作深入的探究。因此,都市景觀的探討,不應只侷限於景觀表象上的觀察,亦必須從空間機能與空間意義等

3、角度進行分析。在相關研究中,如文獻回顧所述,已建立出初步的都市景觀評估指標,但卻未有更進一步的說明與分析,且相關研究並未將此指標應用與實際操作,因此,本研究擬將此評估指標具體化,將其落實到評估項目上,作為都市景觀檢視項目之判別與分析依據。在此參考相關的研究論述,並考量評估上操作之可行性都市外部空間是影響都市景觀呈現效果的重要因素,對於都市的生活品質亦有其效能上的影響,此即為都市外部空間所具有的景觀與功能兩大特性。然而都市景觀是一種對都市生活空間的綜合體認,其組成元素複雜,個人喜好感受不一,且感受程度難以有效量化,造成評估上之困難,且其探討尺度往往依其研究目的而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根據第二章的

4、文獻回顧與分析之結果,擬以描述分析的方法,參考都市景觀評估指標之評定項目,進行景觀評估,並由都市外部空間觀點提出一套檢視都市景觀之架構。都市外部空間主要是在探討都市虛體空間與建築物實體之間的相互關係,因此由都市外部空間觀點來檢視都市景觀,乃著重於探討都市外部空間品質對景觀造成之影響,亦即分析都市外部空間型態、性質、規模與建築量體大小、群落配置、高度、密度、天際線型式等的相互關係,是否能滿足景觀視覺上之基本要求。根據前述的都市外部空間景觀系統,擬將都市景觀的檢視項目分為山域空間景觀、水域空間景觀、都市天際線景觀、市街景觀、景觀可視性之檢視等五項,其檢視內容分別說明如下:一、都市景觀檢視項目與內容

5、(一)山域景觀山域空間是由自然的地形、地貌所構成,其峰巒起伏的景緻變化,有助於舒緩都市中建築林立的壓迫感,且其亦是一個可提供居民親近山野、眺望遠方的自然場所。而對於山域空間景觀的檢視,可從下述角度探討:1.山域空間之自然感。主要是在觀察山坡地建築是否對山域空間之自然地貌與地形造成破壞,而由於山域空間多屬環境敏感地區,應儘量保持其原始面貌,避免過度開發造成水土保持上之安全問題,其他如人為開挖、高壓電塔等,亦會破壞山域之自然景觀,如圖1.。2.山坡地建築與山域空間之和諧感。建築物建造的目的並不在於破壞自然景觀,而是在於和自然景觀取得協調,才能享有高品質的生活環境;而和諧感的判定主要是從山坡地建築物

6、之量體、高度、坐落位置等角度進行檢視,觀察其是否與山域空間能相互融合。山域空間能保有較完整的自然感山域空間之自然感受到破壞電塔圖1. 山域空間自然感之比較示意圖(二)水域景觀都市中的水域空間包括河川、溝渠、水圳、湖泊、港灣、海岸線等,不僅有航運、排水等功能,更有休憩與生態上的重要價值,其在都市中亦可增加景觀的多樣性,提昇都市的環境品質。其檢視內容可分為幾點進行觀察:水域空間之自然感。觀察水域空間是否遭受人為破壞,如水利、交通等工程,往往忽視河岸生態環境,造成水域空間淪為排水溝渠。如圖2.與圖3.,分別表示水域與都市空間相互分離與彼此融合,因此保有水域空間之自然原貌,可增加都市空間的景觀意象。圖

7、2.水域與都市空間相互分離示意圖圖3.水域與都市空間彼此融合示意圖2.水域空間與周圍環境之和諧感而由於水域空間具有洪患之憂慮,因此河岸周圍在水利安全的考量下,往往築起高聳的堤防,隔絕民眾親水機會,並影響河川景觀視野,因此水域空間與周圍環境不能僅以安全為考量,而阻斷堤內與提外環境的空間連結。view圖4.水域空間與周圍環境受到堤防分隔示意圖(三)都市天際線景觀都市天際線(Urban Skyline)為都市中自然地形與建築物頂部高度變化所形成的一條輪廓線,而自然地形與建築群落所形成的層疊效果,則產生空間意象的層次感,而此層次感可分為前景(河川水域或平原)、主景(建築天際線)、背景(天空或山稜線)。

8、天際線形式的構成反映出都市實質環境的概略型態,其不僅顯示出都市中的自然地形、建築量體與高度、土地利用等狀態,更傳達出都市空間的象徵意義及空間美學上的視覺效果。因此,可藉由對都市天際線的管制,將其塑造成都市中良好的景觀資產。就整體都市景觀而言,建築物的坐落與高度,應依循自然環境的脈落,保持自然與人文環境的協調性,並重視地區特色之發揮。關於都市天際線的探討,大多從大尺度距離進行觀察,而在檢視上可從下列幾點進行分析:1.都市天際線之自明性。自明性(Idendity)是指景觀可供辨識與認同的特質,而景觀本身必須具有獨特的特質,才能被人所認同與辨識,如都市中的地標、自然地形等,往往成為景觀辨識上的焦點。

9、2.建築天際線與自然環境之和諧感。由於都市天際線具有空間層次感,因此必須考量前景、主景、背景之間的和諧性,避免建築景觀破壞山稜線之自然形貌。3.都市天際線的變化性與秩序性。變化與單調、秩序與混亂分別是相反詞,而都市天際線景觀應以有秩序的變化為考量,才能創造出多樣而不混亂、秩序而不單調的景觀變化,增加景觀解讀的趣味性。(四)市街景觀市街景觀是對都市景觀進行小尺度的觀察,舉凡建築物、街道傢俱、廣告物、鄰里公園、廣場、常民活動等,皆是市街景觀的構成元素。其檢視項目分述如下:1.街道空間(1)街道空間與建築物高度比是否會有和諧感。所謂建築物高度比是指建築物各部分高度與自各該部分起量至面前道路對側道路境

10、界線之最小水平距離之比;而對於高度比之管制,除了日照因素外,道路與建築物之視覺比例亦應為管制之考量原因,才能避免街道空間因建築物高度過高而產生壓迫感。(2)車行動線與人行動線之流暢感與安全性。關於車行動線與人行動線的設計,雖是屬於交通機能上的考量,但其亦是影響都市景觀良窳的因素之一,順暢的交通動線設計,在景觀意象上能帶來正面的效果,如圓環、交叉路口之設計,除能增加交通的流暢感與安全性,亦能對改善街道空間之景觀意象。(3)街道空間之整潔感。對道路清潔與環境整潔進行檢視,如攤販設置、停車秩序等是否造成街道之髒亂景象。2.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包括建築物量體、色彩、造型、質感、庭院、植栽等之評量。附屬設

11、施則包括門窗、廣告招牌、陽台、屋頂水箱等;其檢視項目為:(1)建築物立面的連續性、和諧感與美觀性。於街道空間中,探討建築物材質、造型、高度之連續性、和諧性與美觀性,可形塑出街道整體特色。(2)建築物附屬設施之美觀性與一致性。包括上述的門窗形式、廣告招牌、陽台、屋頂水箱、天線等,除在美觀上考量外,更可由一致形式的塑造,突顯街道空間周圍建築之整體感。(3)歷史性建築物之檢視。觀察歷史建築與其周圍地區是否有整體性的景觀配合,以營造3.街道設施街道設施包括、座椅、公車站、垃圾桶、信箱、候車亭、電話亭等街道傢俱,及路燈、變電設施、電線桿、電線等服務設施,其檢視項目為:(1)街道傢俱的樣式是否具美觀性。(

12、2)街道傢俱的設計與地方環境之和諧感。街道傢俱的設置必須與地方環境取得協調,否則會破壞整體環境之和諧感。(3)電線桿、電線、變電箱等服務設施的安置之美觀性。(4)市街夜間照明情形。包括公有路燈與私人建築照明等,能否突顯夜間街景之美感。4.植栽(1)行道樹之連續性。沿道路栽種之行道樹如具有連續性,則可形成綠色隧道之意象,不僅提昇道路兩旁的空氣品質,降低噪音,更可增加道路之可看性。(2)檢視其他綠化植栽所呈現之美化效果。如安全島、車道、人行步道等之植栽。5.公園綠地、廣場主要在探討公園綠地、廣場之舒適性與整潔感,及其設計是否符合使用者之需求。6.公共建築、公共工程(1)公共建築之設置與都市景觀之和

13、諧感。(2)公共工程之設置與都市景觀之和諧感。(3)公共工程在都市景觀上之自明性。然而由於市街景觀的探討尺度過於廣泛,包括街道空間、建築物、街道設施、植栽、公園綠地、公共工程等,如欲對一範圍較大的地區進行市街景觀檢視,則無法將每一細項全部作調查,因此,在研究範圍較大的考量下,本研究在後續調查的進行,將僅以大尺度的觀察進行調查分析。(五)景觀可視性之檢視前述四項景觀之觀察,在空間尺度上與景觀關聯性上未能突顯彼此間的整體性,而建築物的高度與密度,往往影響景觀眺望與視覺走廊的景觀可視性,因此有關都市景觀的分析,不能忽略建築物對於景觀遮蔽所造成的影響。而景觀可視性(Landscape Visibili

14、ty)檢視的主要目的,便是指出都市中自然景觀受到建築遮蔽的實際狀況,作為都市建築管制所應改善之參考。1.景觀廊道、軸線之可視性檢視(動態景觀)對於景觀廊道或景觀軸線之沿線景觀,以線狀的觀察記錄方式,檢視整體景觀軸線之概略情形,作為景觀軸線保護之基礎調查資料。2.景觀眺望地區之可視性檢視(靜態景觀)對於寬闊之開放空間或自然山域空間景觀之眺望,採取選點式的觀察記錄方式,突顯景觀可視性被建築高樓遮蔽之情形。二、都市景觀檢視架構根據前節有關都市景觀檢視項目的探討,將都市景觀分為山域空間景觀、水域空間景觀、都市天際線景觀、市街景觀、景觀可視性之檢視等五個部分進行觀察分析(如下圖5.所示)。山域空間景觀市

15、街景觀都市天際線景觀水域空間景觀(小尺度)(大尺度)景觀可視性之檢視viewviewview圖5. 都市景觀檢視項目示意圖(本研究繪製)由上述的各個景觀檢視對象進行景觀的調查與分析,將可歸納出五個觀察對象的整體評價與課題,可作為都市景觀規劃上之參考。茲將都市景觀檢視架構整理如表1.。表1. 都市景觀檢視架構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空間範圍評定項目課題分析總體評論都市景觀檢視項目自然景觀山域空間景觀都市地區周圍之山域空間山域空間自然感-建築物與山坡地景觀之和諧性水域空間景觀都市地區邊緣或貫穿都市地區之水圳、溝渠、河川、湖泊、海岸線水域空間自然感-水域空間與周圍環境之和諧性人文景觀都市天際線景觀(大尺

16、度)整體地區之建築天際線、及其前景與背景之整體空間層次都市天際線之自明性-建築天際線與自然環境之和諧感都市天際線之變化性與秩序性市街景觀(小尺度)街道廣場、公園綠地、建築物等市街地區之景觀元素街道空間-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街道設施植栽公園綠地、廣場公共建築、公共工程景觀可視性之檢視動態景觀線狀觀察景觀軸線、景觀廊道之沿線景觀視野-靜態景觀點狀觀察自然景觀與開放空間之眺望視野-連續性一致性秩序性變化性景觀性美觀性和諧感性自然感性市街景觀景觀可視性檢視檢視水域空間景觀山域空間景觀都市天際線景觀可視性安全性機能性便利性流暢性舒適性場所性自明性整潔感環境性歷史性圖6.都市景觀檢視項目與評估準則關聯圖肆、

17、小結對於都市景觀的檢視,主要是對都市景觀整體作一評論,並提出景觀所面臨的課題,作為都市景觀規劃之依據。但本章在目前仍有下述幾點尚待克服:(一)都市景觀評估指標之具體化由於整體都市景觀的評估指標難以建起立量化分析,因此,本研究參考相關研究,嘗試建立起一都市景觀評估指標,作為景觀評定時之原則性規範,但其評論尺度仍難以具體,僅有文字上之敘述,在檢視上作為評定之標準恐難以進行,此為仍需改善之處。(二)市街景觀檢視尺度操作上之困難而關於都市景觀檢視項目之內容,則分為山域空間景觀、水域空間景觀、都市天際線景觀、市街景觀、景觀可視性之檢視等五大類別,以此為檢視項目,其涵蓋範圍雖具全面性,但其在市街景觀的尺度

18、上過於廣泛,無法做大範圍的操作,因此目前在市街景觀上擬以小範圍進行操作。北投地區都市景觀之檢視都市外部空間為都市景觀構成的元素之一,其在景觀意象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也往往決定景觀的良窳與否。因此本研究擬從都市外部空間的角度,對北投地區的都市景觀進行觀察與分析,期能瞭解北投地區整體性的景觀問題,並針對北投地區提出景觀規劃的相關建議;而由此所建立的都市景觀評估架構,亦期望能做為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本章首先從都市計畫層面與建築管理層面探討現行制度對北投地區外部空間之影響;其次,介紹北投地區環境概況與外部空間特性,從而指出北投地區所面臨的景觀問題與隱憂,作為檢視北投地區都市景觀之調查動機。壹、北投地區都

19、市外部空間與都市景觀北投原隸屬於台北縣政府,民國三十八年與士林合併改隸草山管理局(原陽明山管理局),民國五十七年改隸台北市,並改制為區,但仍由陽明山管理局管理,民國五十九年始與士林地區合併發布實施都市計畫。民國六十三年陽明山管理局改制,北投區才直屬台北市所管轄。一、地理位置北投區位於台北市最北端,東以磺溪,南以基隆河與士林區為界;西與台北縣淡水鎮相連;北以大屯山及七星山與台北縣三芝鄉及金山鄉為鄰,面積5682.16公頃,居台北市十二行政區的第二位,約佔台北市的五分之一。二、都市計畫慨況北投地區於民國五十九年始與士林地區合併發布實施都市計畫 為陽明山管理局轄區士林、北投兩地區主要計畫乙案,59.

20、7.4府工二字第29248號。,其通盤檢討案則於八十六年與士林區合併辦理公告,委託專業顧問公司進行研究,並於八十九年八月辦理相關的座談會,然而此次檢討範圍未包括陽明山國家公園及關渡農業區,目前計畫進度進行至都委會審議中。茲將其概況介紹如下:(一)使用分區北投區之都市計畫面積中,可供都市發展土地約佔全區的30(包括住宅區、工業區、商業區、公共設施用地等),其他土地(包括農業區、保護區、行水區)約佔70,其中保護區範圍包含陽明山國家公園,其詳細面積如下表所示。表2.北投區都市計畫使用分區資料來源:整理自民國九十年台北市統計要覽項目別面積(公頃)百分比 ( )住宅區476.868.39工業區44.6

21、00.78商業區51.100.90文教區14.230.25公共設施用地1072.2018.87特定專用區及其他25.870.46可供都市發展土地1684.8629.65農業區581.4510.23保護區3248.2557.17行水區167.612.95其他土地3997.3170.35總計5682.17100.00(二)耕地面積此外,北投區擁有大面積的農業區,耕地面積為台北市十二行政區之首,其中全台北市約有四分之三的水田集中在北投區,因此北投尚有都市中難得的農耕景觀。表3.台北市各行政區耕地面積之比較資料來源:整理自民國九十年台北市統計要覽行政區耕地面積(公頃)水田( )旱田( )合計( )北投

22、區1039.00(75.43)300.50(14.85)1339.50(39.39)士林區155.70(11.30)898.91(44.42)1054.61(31.01)文山區0.25(0.00)624.30(30.85)624.55(18.36)南港區67.43(4.90)116.32(5.75)183.75(5.40)內湖區115.00(8.35)42.00(2.08)157.00(4.62)中山區-26.83(1.33)26.83(0.79)信義區-13.30(0.66)13.30(0.39)松山區-1.44(0.07)1.44(0.04)大安區-萬華區-中正區-大同區-總計1377.3

23、8(100.00)2023.60(100.00)3400.98(100.00)(三)人口成長北投區近十年人口平均增加率為0.207,人口僅呈小幅度上升,如表4.。而其人口密度根據民國八十九年底之資料,每平方公里約為4,372人,為台北市人口密度最低之行政區。表4. 北投區最近十年人口成長率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台北市北投區務統計要覽年別人口數(年底資料)合計年增加自然增加社會增加人數增長率%人數增長率%人數增長率%八十年244,0557750.322,5891.06-1,814-0.75八十一年242,548-1,507-0.622,2980.95-3,805-1.57八十二年241,48

24、6-1,062-0.442,3430.97-3,405-1.41八十三年243,2791,7930.742,9071.19- 1,114-0.46八十四年242,556-723-0.302,2690.93- 2,992-1.23八十五年241,781-775-0.313,0491.25- 3,824-1.56八十六年241,824430.0122,0630.85-2,.033-0.84八十七年246,1054,2811.741,7250.702,5561.04八十八年246,7796740.2717940.72-1,120-0.45八十九年248,4271,6480.663,1041.25-1

25、,4560.59台北市陽明山國家公園大屯山七星山三 芝淡 水磺溪士 林金 山基隆河社子島農業區公園綠地保護區國家公園圖7.北投區地理位置與都市計畫示意圖三、北投地區都市外部空間特性北投區的地形是由東北往西南遞降,河川依此方向匯入基隆河,造就東北側山區聚落零散,西南側為洪水平原綿延農田,山域與平原交會處則為主要的都市發展地區,此為北投特殊的人文地理景觀。而關於北投地區都市外部空間的特性,可分為自然與人為兩方面來探討:(一)自然外部空間1.山域空間北投山域由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等數個火山群所構成,自日治時期起即被指定為大屯國立公園預定區域,後經劃設為都市計畫保護區多年,復又依國家公園法將部分地區

26、指定為陽明山國家公園,故仍然保有其山域自然景觀的特色。而在北投區中,陽明山國家公園佔2655.98公頃,約佔北投區面積的47。由於北投地區位於台北盆地中平原與山域的交接觸,因此山域景觀成為此地區之空間特色,其有別於台北市中心高樓林立之都市景觀,因此關於北投外部空間的探討,便應特別重視都市地區中山域景觀的完整性。2.水域空間北投區南以基隆河與士林區為界,而基隆河於關渡地區與淡水河交匯,為一極具生態價值的河口濕地,因此行政院農委會於民國七十五年將關渡防潮堤外55公頃之沼澤公告為關渡自然保留區,為都市中難得的河川自然生態景觀。此外,北投山域與基隆河之間,亦有數條支流流經人口密集的都市地區,主要包括磺

27、溪、磺港溪、貴子坑溪,其中磺港溪流經北投人口稠密的核心地區,貴子坑溪目前規劃為台北市親山示範廊道。3.關渡平原關渡平原位於北投區,為台北市所保留最大的綠地空間,目前多為農業使用,其範圍大致上為文林路、承德路、大業路、中央北路、關渡工業區、關渡堤防、洲美堤防、雙溪、磺溪所圍地區。而民國八十二年公告之擬(修)訂關渡平原特定專用區(大度路以南、洲美堤防以西、關渡堤防以北部分)主要計畫將大度路以南、基隆河以北、貴子坑溪以西、至西南側計畫範圍所為地區規劃為關渡自然公園與國際景觀公園;大度路以南、基隆河以北、貴子坑溪以東及磺港溪以西所為地區則規劃為運動公園,其中關渡自然公園已於民國八十二年後陸續開發規劃,

28、九十年則開始營運。因此,關渡平原可概分為關渡農業區、洲美農業區、及都會公園三大部分。而對於人口密集的台北都會區而言,能有此廣大的綠地空間實屬難得,其不論在生態保育、環境保安、休閒遊憩上,皆有其重要的空間功能,且其在都市景觀上亦可緩和都市擁擠空間的景觀視覺。(二)人為外部空間北投地區的都市聚落主要是沿著捷運沿線而發展,而由於交通路網具有空間上的連結作用與分割作用,因此橫跨北投地區的捷運,造就了北投的通勤與都市發展的特殊形式,其不僅是北投地區發展的軸心,更將北投的都市紋理分割為二,因此,北投地區在人為外部空間的特性上,即是由捷運路網的運輸空間所劃分出的都市發展軸線。而捷運淡水線於民國八十六年底全線通車,是國內第一條通車的高運量捷運系統,有高架、平面、地下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