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生物学基础-16-效应器_第1页
语言的生物学基础-16-效应器_第2页
语言的生物学基础-16-效应器_第3页
语言的生物学基础-16-效应器_第4页
语言的生物学基础-16-效应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言的主要效应器1. 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e.g., 从发音部位上给辅音分类: 1)双唇音:下唇和上唇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如汉语普通话中的b,p,mp,p',m。 2)唇齿音:下唇和上齿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如汉语普通话中的ff,英语very(非常)里的v。 3)舌尖中音:舌尖可以上翘,抵在上腭的不同部位,造成不同的阻碍。其中,利用舌尖抵在上齿龈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叫做舌尖中音。如,d t n l 4)舌尖前音:舌尖和上齿龈或上齿背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如汉语普通话中的d,t,n,l,z,c,st,t',n,l,ts,ts', s。 5)舌尖后音:又叫卷舌音或翘舌音,舌尖翘

2、起和硬腭前部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如汉语普通话中的zh,ch,sht§,t§' ,§。 6)舌面音:指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气流在这一部位受到阻碍后形成的音。如汉语普通话中的j,q,x tt, tt', t。在发g时,软腭上升,舌根隆起抵住软腭,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舌根下降,脱离软腭,气流迸发而出,爆发成声。声带不振动。发k的阻碍部位和发音方式与发g同,只是在发k时,冲出的气流比发g时要强许多。g是舌根不送气清塞音,k是舌根送气清塞音。 在发h时,软腭上升,挡住气流的鼻腔通路,舌根隆起,与软腭之间形成一个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泄出,

3、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h是舌根清擦音。 7)舌根音:就是利用舌根隆起抵住软腭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如汉语普通话中的g,k,h,ngk,k',x,N。1 / 11 从发音方法上给辅音分类:1)塞音:又叫闭塞音,发音器官的某两部分紧紧靠拢,完全堵塞气流通道,除阻时阻碍突然放开,气流骤然冲出,就产生塞音。如p,t,k,p',t',k',b,d,g这些音都是塞音。 2)擦音:又叫摩擦音,发音器官的某两部分靠近而不完全闭塞,留出一个狭窄的缝隙,让气流从中摩擦而出,就产生擦音。如f, s, sh, r, x, h这些音都是擦音。 3)塞擦音:发音器官的某两部分先闭塞,然后放

4、松阻碍,形成缝隙,让气流摩擦而出,就产生塞擦音。塞擦音中闭塞过程和摩擦过程结合很紧,一般把它们看成一个发音过程。国际音标就用一个塞音符号和一个擦音符号来表示塞擦音。如汉语普通话中的z,c,zh,ch,j,q都是塞擦音。 4)边音:舌头的某部位和齿龈或硬腭接触,使口腔中部闭塞,让气流从舌头两边的空隙中流出,就产生边音。如汉语拼音方案的ll。 5)鼻音(nasal),指口腔气流通路阻塞,软腭下垂,鼻腔通气发出的声音。按发音方法分类的一类辅音。发音时,口腔中的气流通路被阻塞,软颚下垂,气流通过鼻腔。普通话的m、n都是鼻音。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态,包括发音时构成阻碍和克

5、服阻碍的方式,气流强弱的情况及声带是否振动等几个方面。发音部位:喉咙、口腔、鼻腔、借助声带、唇、软腭、小舌等。2.效应器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一种基本方式。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一定的应答反应,叫做反射。参与一个反射活动的全部结构组成该反射的反射弧。不同反射的反射弧繁简不一,但都具有5个基本环节,即感受器、感觉神经元、中枢、运动神经元、效应器。反射弧的复杂程度的差别主要在中枢联络的繁简不同。效应器是反射弧的一部分,它是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这种从中枢神经向周围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终止于骨骼肌或内脏的平滑肌或腺体,支配肌肉或腺体的活动。 按神经末梢分

6、布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和内脏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神经末梢分布到骨骼肌纤维并和肌纤维紧密相贴组成运动终板。 内脏运动神经末梢分布在内脏的平滑肌和腺上皮细胞等处。神经纤维较细,无髓鞘,末梢分支呈丛状;末端膨大成小结或扣环,包绕肌纤维或穿行于腺细胞之间。 神经末梢向肌纤维传递冲动,是由于神经纤维轴突终端膨大部分释放化学介质(乙酰胆硷),经过裂隙,作用于肌膜,使肌膜产生膜电位来完成的。 3.语言的主要效应器 语言的主要效应器有口腔、鼻、喉。图 313 面、颈部正中矢状剖面口腔口唇内的肌肉主要为环形的口轮匝肌,还有一些放射状的肌,如颧肌、笑肌、提上唇肌,降下唇肌和提降口角的肌肉。颊内深处有颊

7、肌。这些肌肉受面神经支配,收缩可运动唇颊,改变口形,调节通气,参与发音机制。腭可分为硬腭和软腭两部分。硬腭(hard palate)位于腭的前2/3,介于口腔和鼻腔之间,主要由骨腭覆以粘膜而成。软腭(soft palate)位于腭的后1/3,由横纹肌包以粘膜构成。前份呈水平位,接于硬腭后面;后份向下倾斜,称为腭帆。腭帆后缘游离,中央有一乳头状突起,称腭垂或悬雍垂。软腭内的肌肉有位于腭舌弓内的腭舌肌,位于腭咽弓内的腭咽肌,腭垂内的腭垂肌(悬雍垂肌)以及腭帆提肌与腭帆张肌等。它们受迷走神经分支或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腭帆张肌)所支配,收缩可运动软腭,调节通气,参与发声机制。舌肌为横纹肌,包括舌内肌和

8、舌外肌。舌内肌起止都在舌内,分为舌纵肌、舌横肌和舌垂直肌,收缩时可改变舌的形态。舌外肌起于舌外止于舌内,主要有(1)颏舌肌 起于下颌骨体内面的颏棘,向后呈辐射状入舌,止于舌体中线两侧。该肌两侧同时收缩拉舌向前下(伸舌),单侧收缩使舌尖伸向对侧。(2)舌骨舌肌 起自舌骨,向前上方斜行进入舌的侧部,收缩时可将舌牵向后下方。(3)茎突舌肌 起于茎突,向前下行于舌骨舌肌外侧入舌,收缩时可将舌牵向后上方。舌内肌和舌外肌均受舌下神经支配。喉喉(larynx)是呼吸的管道,又是发音和言语的重要器官。喉位于颈前部正中,成人约平第4-6颈椎,它活动性较大,可随吞嚥或发音上下移动。喉的结构复杂,它由软骨彼此连结,

9、喉肌附着,衬以粘膜构成。喉腔上通咽腔喉部,下续气管。喉的软骨喉软骨是喉的支架,包括不成对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 杓状软骨等。1)甲状软骨甲状软骨(thyroid cartilage) 位于颈前正中,是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块,构成喉的前外侧壁。它由两片四边形的的软骨板前缘成角结合而成,结合部称前角。角上端前突,成年男子特别明显,称喉结,可在体表看到或摸到。两软骨板后缘向上、下各伸出一对突起,分别称上角和下角。上角藉韧带与舌骨大角相连;下角与环状软骨构成关节。2)环状软骨环状软骨(cricoid cartilage) 在喉的最下部,平对第六颈椎,上接甲状软骨,下连气管。它形似带印章的戒

10、指,前部窄细称环状软骨弓,后部高宽称环状软骨板。板的上缘有一对与杓状软骨相关节的小关节面;板与弓交界处有与甲状软骨下角相关节的关节面。3)会厌软骨会厌软骨(epiglottic cartilage) 呈上宽下窄的树叶状,窄细的下端藉韧带连接于甲状软骨前角的后面。会厌软骨覆以粘膜形成会厌,在吞嚥时有封闭喉口的作用。4)杓状软骨杓状软骨(arytenoid cartilage) 左右各一,略呈三棱锥体形,尖向上,底在下,与环状软骨板上缘构成关节。底部有两突起供声带与肌肉附着,分别称为声带突和肌突。 喉的连结喉软骨借韧带、膜和关节连结起来,并向上连于舌骨,向下连结于气管。喉的关节有环杓关节和环甲关节

11、,韧带重要的有声韧带。1)环杓关节 环杓关节 由杓状软骨底和环状软骨板上缘的关节面构成。杓状软骨在此关节上可绕垂直轴作旋转运动,也能稍向两侧移动,从而使声门开大或缩小。2)环甲关节 环甲关节 由甲状软骨下角和环状软骨两侧的关节面构成。于此甲状软骨在冠状轴上可作前倾和复位运动,从而使声带紧张和松弛。3)声韧带 在甲状软骨前角后面、环状软骨上缘和杓状软骨声带突之间连以弹性纤维膜,被称为弹性圆锥。此膜向上呈哨口状,两侧的上缘游离,紧张于甲状软骨前角于杓状软骨声带之间,称声韧带,覆以粘膜构成声带。喉肌喉肌是附着于喉软骨上的一些小横纹肌,位于喉软骨的内、外面。按照其起止、位置和形状分别名为环甲肌、环杓后

12、肌、杓横肌、杓斜肌、甲杓肌等。它们的作用各不相同,但主要功能是紧张或松弛声韧带、扩大或缩小声门裂或喉口,以此来调控音量强弱 、声调高低和通气量的大小。喉肌由迷走神经的分支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支配。图 320 喉肌喉腔喉腔(laryngeal cavity)是以喉软骨、韧带和喉肌作为基础,内面衬以粘膜围成的哨状腔隙。它上经喉口通咽腔喉部,下与气管内腔相续,它们的粘膜也彼此延续。1)喉口喉的入口称喉口(aperture of larynx),朝向后上方,由会厌上缘、杓状会厌襞、杓状软骨尖和杓间切迹围成。2)前庭裂和声门裂喉腔中部的侧襞上,有上、下两对呈矢状位的粘膜皱襞突入腔内。上方的一对称前庭襞(室

13、襞),左右前庭襞间的裂隙称前庭裂。下方的一对称声襞(声带),活体颜色较苍白且较前庭襞更为突向喉腔。两侧声襞和杓状软骨声带突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fissure of glottis,亦称声门),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声襞及声门裂与发音关系密切。3)喉腔的分部喉腔可藉前庭裂和声门裂分为3部。1. 喉前庭 为前庭裂以上的喉腔。2. 喉中间腔 为前庭裂与声门裂之间的喉腔,是喉腔最短小的部分。此部向两侧延伸入室襞与声襞之间的梭形隐窝称喉室。有的动物如吼猴,喉室很大,呈囊状,有共鸣的作用。3. 声门下腔 为声门裂以下的喉腔。此区粘膜下组织较疏松,炎症时易水肿。小儿喉腔狭小,水肿时更易引起阻塞造成呼吸困难。图 321 喉腔头颈肌 头肌包括面肌和咀嚼肌。面肌为扁薄皮肌,收缩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