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桥梁延性抗震构造设计比较_图文_第1页
国内外桥梁延性抗震构造设计比较_图文_第2页
国内外桥梁延性抗震构造设计比较_图文_第3页
国内外桥梁延性抗震构造设计比较_图文_第4页
国内外桥梁延性抗震构造设计比较_图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0 45 Ag f !c P 0 5 + 1 25 - 1 f !c Ac f yh f !c P 0 5+ 1 25 f yh f !c D 900 D 900 ( 30 对于矩形截面 含箍率 ; u y 2009 年 4 月 s = s = 0 12 A sh , 为矩形截面计算方向的 sh c 为墩 柱塑性铰 截面预期 的曲率延 性系 为强度安全系数 ; m t 数 ; f ck 为混凝土的特征强度 ; = fy , f 为纵筋屈服应力 ; 0 85f ck y s = ( 2 矩形箍筋 : Ag f !c P 0 30 - 1 0 5 + 1 25 Ac

2、 f yh f !c 0 12 f !c P 0 5+ 1 25 f ! f yh c 为纵向钢筋配筋 D 900 D 900 ( 31 率。 对于圆形截面, s = 4A b 为圆形截面螺旋箍筋的 sd c 体积配箍率, d c 为截面直径( 按箍筋中心距计算 。 新西兰规范公式采用了 Watson、 Zahn 和 Park 在 1994 年提出的实用计算公式, 把塑性铰区截面的曲 率延性与最低约束箍筋用量直接联系起来 , 并建议 对采用延性结构设计 的桥梁, 曲率延性系 数 ! 至 少应取为 20, 对采用有限延性结构 设计的桥梁, 曲 率延性系数 ! 至少应取为 10。但在新西兰规范计

3、算公式中, 纵向钢筋配筋率越高 , 需要的约束箍筋用 量反而越低 , 与 ATC 32 公式恰好相反。 加州规范考虑了轴压的影响 , 相比 AASHTO 规 范, 加州规范在低轴压比情况下 ( 轴压比小于 0 4 , 对最低约束箍筋用量的要求明显降低了; 但在高轴 压比情况下 ( 轴压比大于 0 4 , 对最低约束 箍筋用 量的要求则提高了。 4 2 3 3 ATC 32 建议的规范公式 3 ( 1 螺旋箍筋或圆形箍筋: f !ce P 0 5 + 1 25f ! A s = 0 16 f ye ce g + 0 13( ( 2 矩形箍筋 : f !ce P A sh = 0 12 sh c

4、0 5 + 1 25 f ye f !ce A g + 0 13 sh c ( l l - 0 01 0 0002 n b ( 32 4 2 3 5 Eurocode 8 公式 &wd 7 ( 1 螺旋箍筋或圆形箍筋 : 1 90( 0 15+ 0 01 ! Ac ( - 0 08 A cc k ( 2 矩形箍筋: &wd 1 30( 0 15+ 0 01 ! Ac ( k - 0 08 A cc 其中 , &wd = s 0 18 ( 36 - 0 01 ( 33 式中 f !ce 和 f ve 分别 为预期的混凝土强度和屈 服应 力, n b 为箍筋包围的纵筋根数

5、, l 为纵筋的配筋率 , A g 为柱子的毛截面积, P 为柱子所受的轴力。 ATC 32 公式同 时考虑了轴压和纵筋含量 的影 响, 认为钢筋混凝土桥墩中纵向钢筋配筋率与塑性 铰区范围的最低约束箍筋用量成线性关系, 纵筋配 筋率越高 , 要求的约束箍筋用量也越高。 4 2 3 4 TNZ 规范公式 ( 1 矩形箍筋 : u s 4 0 12 ( 37 f yh 称之为力学含箍率 ; A c 是混凝土 f !c 截面的毛面积 ; A cc 是截面的核心混凝土面积; ! 是 要求的曲率延性, 规范建议对采用延性结构设计的 桥梁, 曲率延性系数至少应取为 15; k 是轴压比。 Eurocode

6、 8 公式也把桥墩塑性铰区截面的曲率 延性与最低力学含箍率直接联系起来, 但没有考虑 Ag = Ac y - 33 t m + 22 111 f ck P - 0 006 f yh f ck A g ( 34 纵筋的影响。 4 2 3 6 卓卫东建议的公式 ( 1 螺旋箍筋或圆形箍筋 : s 4 ( 2 螺旋箍筋或圆形箍筋: u s = 0 14 k + 5 84( k - 0 1 ( t Ag = 1 4A c y - 33 t m + 22 111 f ck P f yh f ck A g - 0 008 ( 35 - 0 01 + 0 028 fc f yh 0 004 ( 38 ( 2

7、 矩形箍筋: Earthquake Resistant Engineering and Retrofitting April 2009 第 31 卷第 2 期 s 薛瑞杰 , 等 : 国内外桥 梁延性抗震构造设计比较 #7# = 0 1 k + 4 17( k - 0 1 ( t 其中 , !( 为目标位移延性系数 ; f c, n 为混凝土抗压强 0 003 ( 39 度 ; f !ce 为预期的混凝土抗压强度; f ye 为预期的箍筋 屈服强度 ; f y 为预期的纵筋屈服强度; f s, n 为规定的 纵筋屈服强度。 4 2 3 11 Saatcioglu 和 Razvi 在 2002

8、年提出的公式 A sh = 14 f !c A g - 1 f yh A c 1 P sh c k2 P 0 bc s ( 44 bc sl - 0 01 + 0 02 t fc f yh 其中 , k 为轴压比 ; 为纵向配筋率。 上述公式同时考虑了轴压和纵筋含量的影响 , 并认为在同样体积配箍率的情况下 , 螺旋箍筋或圆 形箍筋的约束效果优于矩形箍筋 , 因此在适用于矩 形箍筋的计算公式上乘以一个较为保守的截面系数 1 4, 就得到了螺旋箍或圆形箍最低约束箍筋用量的 计算公式。 4 2 3 7 Paulay 和 Priestley 在 1992 年提出的简化计 算公式 f !c A g P

9、 - 0 08 A sh = ksh c f yh A c f !c A g ( 40 其中 , k 2 为约束有效性参数 ; k 2 = 0 15 1 0; s l 为箍筋所围的纵筋间距 ; s 为箍筋间距; b c 为核心混凝土边长 ( 按箍筋中心距计算 ; 是漂移 率 , 为截面抗弯能力折减 20% 后的墩顶水平位移与 墩柱高度的比值。 日本规范 规定 : 桥 墩横 向箍 筋配 筋 率应 小于 0 018。 Eurocode 8、 Caltrans、 AASHTO 、 ATC 32 都规定: 在 塑性铰区之外 , 箍筋用量不应小于塑性铰区之内约 束钢筋用量的 50% 。 5 延性桥墩塑性

10、铰区长度的规定 桥墩塑性铰区长度用于确定实际施工中延性桥 墩箍筋加密段的长度。各国现行规范都对延性桥墩 的塑性铰区长度作了明确的规定 , 如表 3 中所列。 表 3 各国现行规范关于桥墩 中塑性铰区长度的规定 Table 3 规范名称 AASHTO 规范 Caltrans 规范 ATC 32 规范建 议 Eurocode 8 Length of plastic hinge in pier 塑性铰 区长度 max( bmax , 1 6 h c , 457mm max( 1 5 bb , l 3 , 0 25 l 4 max( bmax , 1 6 h c , 610mm, l 0 max( b

11、max , l 0 1 5max( bmax , l 0 max( b max , l 0 TNZ 规范 max( 2 bmax , l 1 max( 3 bmax , l 2 部颁规范 ( JTJ 004 89 k 0 3 0 3< k 0 6 k 0 25 0 25< k 0 5 0 5< k 0 7 N 0 上式中, A sh 为矩形截面计算方向的约束箍筋面积 ; f !c 和 f yh 分别为混凝土和箍筋的设计强度 ; s 、 hc 、 Ag 和 A c 分别为箍筋间距、 核心混凝土边长 ( 按箍筋中 心距计算 、 总截面积和核心混凝土面积 ( 按箍筋外 围边长计算

12、; P 为轴向压力 ; k 是与塑性铰截面预 期的曲率延性系数 ! 相关的系数 : 当 ! = 10 时, k = 0 25; 当 ! = 20 时, k = 0 35; 其余取值通过线性 插值法或线性外推法确定。 4 2 3 8 Sheikh 和 Khoury 在 1997 年提出的公式 1 15 5 ( ! P A sh = # 1+ 13 P A sh, c ( 41 0 29 其中 , #是考虑了箍筋形状和对纵筋限制约束有效 性的参数; P 是对柱子施加的轴向荷载 ; P 0 是柱子 的抗轴压强度。 4 2 3 9 刘庆华在 1998 年提出的计算公式 # & w = 7 6!

13、 k% sy ( 1 3+ 2 8 kAc Ag 7 6! k% su ( 2 1+ 1 4 kAc Ag 0 1 k < 0 5 0 1 k < 0 5 ( 42 其中 , &w = s f yh 为力学含箍率; # 为箍筋有效约束 f !c 系数; k 为轴压比 ; % sy 和 % cu 分别为纵筋屈服应变和 无约束混凝土极限压应变。 4 2 3 10 Wehbe 、 Saiidl 和 Sanders 在 1999 年提出的 公式 A sh = 0 1 !( + 0 13 f c, n f !ce P 0 5+ 1 25 0 12 f !ce A g f !ce f

14、ye fy g max( bmax , 1 6 h c , 500mm 注 : 表中 b max 为横截面最大尺寸 , b b 为弯曲方向的截面尺寸 , hc 为 桥 墩净高 , l 0 为弯矩超 过临界截面弯矩 80% 的区段 长度 , l 1 为弯矩 超 过临界截面弯矩 70% 的区段长度, l 2 为弯矩超过临界截面弯矩 60% 的区段长度 , l 3 为弯 矩超过最大塑性 弯矩 75% 的 区段长度 , l 4 为 最 大弯矩点到反 弯点 间的 距离 , k 为轴 压比 , N 0 为桥 墩轴 心 受压 强 度。在 ATC 32 规范建议中 , 规定若桥墩轴压比超过 0 3, 则塑性铰

15、区 长度再增大 50% 。 f s, n - 0 01 sh c ( 43 Vol. 31, No. 2 2009 Earthquake Resistant Engineering and Retrofitting # 8# 表4 规范名称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各国现行规范关于钢筋锚固和搭接的有关规定 Regulation of anchor and overlap for steel bars 钢筋锚固和搭接规定 2009 年 4 月 Table 4 Eurocode 8 AASHTO 规范 Caltrans 规范 ATC 32 箍筋末端必须作成握裹纵筋的 135 弯 钩 , 且伸入混凝土核

16、心的长度不低于 8 倍箍 筋直径。塑性 铰区内螺旋 箍筋接头必须采用机械接头或焊接 , 采用搭接焊时 , 应全强 度焊接。纵向钢筋不应在塑性铰区截面内搭接 纵筋搭接接头只能出现在桥墩高度的中部 , 搭接长度要 求不小 于 60 倍钢筋 直径 , 且不 小于 400mm 。搭接要 求错落分布 , 在同一位置的两帘上不出现搭接。纵向钢筋不应在塑性铰区截面内搭接 纵向钢筋不应在塑性铰区截面内搭接 纵向钢筋不应在塑性铰区截面内搭接 箍筋锚固规定 : 箍筋末端必须作成握裹纵筋的锐角弯钩 , 并可靠 锚固在核心 混凝土内 ; 纵筋搭 接规定 : ( 1 纵 向钢筋不应在塑性铰区截面内搭接 ; ( 2 纵筋

17、需要截断时 , 每 2 根纵筋 中只允 许截断 1 根 ; ( 3 纵筋接 头之间 的距离不得低于其直径的 25 倍 , 也不低于搭接 长度 + 横截面尺 寸 ; 箍 筋搭接规定 : ( 1 箍筋 接头应保 证能发 挥其强度 , 位于塑性铰区内的接头必须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 ( 2 箍筋接头必须错开。 需要完全发挥强度的纵向钢筋 , 其在任何位置的接头都应采用焊接 ; 在离塑性铰区截面长度为 D 的 范围内 , 纵筋不应搭接 ; 箍筋末端必须作成握裹 纵筋的 1350 弯钩 , 弯钩 伸入 混凝土 核心 的长 度不低 于 8 倍 ( 光圆钢 筋 或 6 倍 ( 变形钢筋 箍筋直径 ; 箍筋末

18、端重叠弯钩必须焊接 螺旋箍筋接头必须采用焊接 ; 矩形箍筋应有 1350 弯钩 , 并伸入混凝土核心内 在 4 倍塑性铰长度范围内 , 纵向钢筋不应有接头 ; 箍筋末端设成弯钩并深入到桥墩中 , 弯钩形式不同 , 弯后平 直段长度不同。半圆形弯钩 : 8 倍弯曲钢筋直径或 12cm; 锐角弯钩 : 10 倍弯曲钢筋直径 ; 直角弯 钩 : 12 倍弯曲 钢筋直径。弯曲直径至少是箍筋直径的 2 5 倍。箍筋的拼接应该是交错分布的。 Bridge: Provisional Recommendations R . Applied Technology Council( ATC , 1996 4 范立

19、础 , 卓 卫东 . 桥梁延 性抗震 设计 M . 北京 : 人 民 交通出版社 , 2001 Fan Li chu, Zhuo Wei dong. Ductility Seismic Design of BridgesM . Beijing: People s Communications Publishing House, 2001( in Chinese 5 Mo Y L, ASCE M, Nien I C. Seismic Performance of Hollow High Strength Concrete Bridge Columns J . Journal of Bridge

20、Engineering, 2002, 7( 6 : 338 349 6 JTJ 004 89,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S JTJ 004 89, Standard of M 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P. R. China: Specifications of 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 for Highway Engineering S ( in Chinese 7 8 Eurocode 8 Design Provisions for Earthquake Resistance of Structures Part 2: Bridges

21、S 王克海 , 李茜 , 韦韩 . 国内外 延性抗震设 计的比较 J .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 2006, 26( 3 : 70 73 Wang Ke hai, Li Qian, Wei Han. Comparing Overseas and Inland Specifications for Ductility Seismic Design J .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06, 26 ( 3 : 70 73( in Chinese California: 0 JSCE TNZ 规范 部颁规范 ( JTJ 004 89 日本规范 6 延性桥墩中钢筋的锚固与搭接 因钢筋锚固与搭接不当引起的桥梁震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