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教学设计(共4页)_第1页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共4页)_第2页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共4页)_第3页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共4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河中石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有何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课文阐述的道理,知道分问题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主观断。【教学重点】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由刻舟求剑的故事导入。提出问题:如果一尊沉重的石兽掉入河里,十多年后,人们该去哪里寻找

2、呢?学生各抒己见。你们想知道答案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近,相信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2、作者简介二、积累字词、疏通文意1、学生自读文章,勾出自己不会读或没把握读准的字,老师引导学生正音读准下列生字的读音。(p) 募(mù) (zhào) 柿(fèi)湮(yn) 啮(niè) 溯(sù) (yù)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同时注意停顿及老师的语调语气。3、学生再读,赛读4、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小组合作完成,圈出有疑问的地方。教师巡视指导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所得和困惑之处5、师生解疑三、阅读、明

3、白道理1、 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在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故事。2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这些人分别在什么地方找石兽。他们各自的依据是什么?先独立完成下面的表格寻找石兽的方法,再小组合作探究。人物寻找地点理由结果探究原因寺僧求石兽于水中 原地是石兽掉入的地点不可得没考虑流水、石兽、流沙的关系寺僧顺流而下以为顺流下矣无迹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流沙讲学家原地沙下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众服为确论考虑了石兽和流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老河兵当求之于上流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

4、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果得于数里外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教师演示。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3、问题探究:三个人物寻找石兽成功与否的原因?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探究结果:僧人只考虑了河流,忽略了石兽和沙的性质,讲师考虑了石兽的性质和沙的性质,却忽略了河流的作用,老河兵考虑了石兽的性质,沙的性质,河流的性质。所以最终老河兵的方案是正确的,找到了石兽。4、谈启示: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本文说明了一个道理?学生思考,口头回答上述问题四、总结:宋代的大诗人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凭老经验,凭习惯来推理事物,而造成判断失误的例子也不少,所以,让我们记住河中石兽简练之笔墨,让我们记住纪教我们的行事之理,不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综合考虑,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五、布置作业:1、课外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