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角下的语音范畴化及其模糊性_第1页
认知视角下的语音范畴化及其模糊性_第2页
认知视角下的语音范畴化及其模糊性_第3页
认知视角下的语音范畴化及其模糊性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认知视角下的语音范畴化及其模糊性    关键词: 语音范畴化 典型转移 语音模糊性 一、引言 范畴化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首先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知,筛选出突出特征,然后依据经验进行辨别和分类,最后为其命名,这个过程就是范畴化。在一个范畴里,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个体称作范畴典型,随语境而变化。范畴按从属或并列关系分为基本层次范畴、上义范畴和下义范畴。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语音范畴化,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指导语音教学。本文采用共时研究手段,不涉及语音的历时变化。 二、语音的范畴化 人类言语是由一系列语音按一定的规则线性

2、发出的,将语流切分到人类听觉的感知极限,得到的就是最小语音单位。如果将每个单位逐一区别开,显然超出了人类的认知能力。同时,由于受发音器官生理结构差异,以及情绪、语速和环境等的影响,不同人在发同一个音时各不相同,甚至同一个人发同一个音也做不到每次发音完全一样(R.Driven,2004:102)。尽管语音纷繁复杂、变化多端,但并不影响人们进行交流,因为人类听觉系统会对语音进行范畴化,只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人们就会认为是一个声音,这就是所谓的范畴听辨(桂诗春,2003:115-116)。范畴听辨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双向语音认知过程,一方面说者会对自己言语进行监听,使发出的语音在约定的范围之内(A.Cr

3、uttenden,2001:25),另一方面听者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说者的语音进行判断、分类。人们对这些最小语音单位按照发音特征进行范畴化,从而归纳出基本层次语音范畴,即语音学里的音素。在这些基本层次范畴里,有些发音响亮,另一些则发音模糊,将这些特征收集起来就抽象出元音和辅音两个上义范畴;同时,根据其在语流中的变化可继续分割成一系列下义范畴。 (一)元音的范畴化 虽然不同的人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质各不相同,但就个体而言,在音高相同的情况下声带振动所发出的元音音质基本相同,真正影响元音音质的因素是口腔共鸣器的形状(A.Cruttenden,2001:19)。口腔器官每一微小的变动都会影响音质,因此

4、可以认为人类所能发出的元音数量是无限的。但根据J.Clark与C.Yallop(2000:29-31)的研究,每个语言体系选择的元音数量很有限:三元音体系(见图一)选用元音数量最少,包括古典阿拉伯语等;常见的元音体系是五元音系统(见图二),包括西班牙语和日语等。汉语的单元音只有六个,分别是/a;o;?奕(e);i;u;y(ü)/,虽然与五元音体系不同,但其分布和五元音体系基本一致,加上双元音/ei/中的/e/也可以视为五元音体系(见图三)。英语的元音系统比较复杂,共有12个单元音。但这些元音的分布也是有规律的,可归纳为8个范畴(见图四)。上面提到的这些范畴就是各自语言的基本层次范畴。

5、受音高、音长和音强等超音段音素的影响,这些范畴还可以继续分割:日语五个元音除了彼此互相区别之外,还以声音的长短分为长元音和短元音,构成下义范畴;汉语以音高为标准将每个单元音进一步分成四个下义范畴,如/i/分为/;íì/。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元音的选择都呈典型的对立分布,通过舌在口腔的相对位置、嘴唇的形状,以及音高、音长、音强得以实现。具有某一语音范畴典型特征的音就是该语音范畴的典型。如英语的/i:/的音质虽然会随说者及语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是其典型的发音特征是双唇外展,舌尖向上接近硬腭前部,舌部肌肉紧张,舌两侧边缘紧密接触上臼齿,声带振动。通过这些区别特征,每一个元

6、音都具有典型特征彼此区别,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二)辅音的范畴化 同元音一样,辅音也以摩擦阻塞部位、唇形、声带是否振动、气流通过口腔还是鼻腔等区别特征进行范畴化。例如,从上齿尖开始一直到齿龈都能发出舌齿擦音,舌尖每移动一点就会造成音质的不同。但是不同语言在对舌尖擦音进行范畴化时标准是不一样的。汉语只有/s/一个舌齿擦音,而且是清音,一般要求将舌头放在上齿背,但是由于发音习惯不同有人将舌头放到齿尖,有人放到齿背,但并不会影响听辨。而英语的舌齿擦音分化比较细,有两对分别是/;?奁/和/s;z/,且有清浊之分。/;?奁/摩擦部位在上齿尖或两齿之间,/s;z/的摩擦部位在上齿龈。那么在中国人听来,英语

7、里的/s/和/没有区别,因为/s/和/在汉语里属于一个语音范畴,而/z/和/?奁/在汉语里没有对应的音,通常会被误听成非常近似的破擦音/z/(何善芬,2002:19)。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不同语言的语音范畴化程度不一致。三元音体系语言的元音范畴空间比较宽阔,而英语的元音范畴空间比较紧张。一个三元音体系语言的使用者在听到英语里的/e;?覸;?蘧/这些音时,会将其都归到/a/的范畴里,这并不是他们分辨不出区别,而是因为在三元音体系里这些音在一个范畴里。辅音范畴也是一样,例如在英语里/l;r/是两个范畴,发音时舌位基本相同,但是发/l/时气流从舌两侧流出,而发/r/时气流从舌面流出。这两个音在日本

8、人听起来却没有区别,因为这两个音在日语里属于同一个范畴,气流从舌面还是舌两侧流出并不构成区别。        三、语音范畴界限的模糊性 同其他范畴一样,语音范畴的界限也是模糊的。首先,从上义范畴上看,虽然元音和辅音以各自的发音特点互相区别,但是有些语音却难以界定是辅音还是元音。例如,英语里/j;w;r;l/这几个辅音既不像其他辅音一样有明显阻塞或摩擦,又不如元音那样响亮,很难界定是元音还是辅音。传统语音学将它们放在辅音里,其实它们既不是典型的辅音更不是典型的元音,处在元音和辅音界限的边缘,一些语言学家称之为半元音。

9、汉语的/j;w;?抻/几个辅音也是如此(黄伯荣等,2006:42),在此不再赘述。因此,可以将语音看成是一个统一连续体,一端是元音,一端是辅音。越接近元音一端声音越响亮,气流越流畅;越接近辅音一端声音越低沉、粗糙。/j;w;r;l/这些音处于统一体中间的位置,因此缺乏典型特征。基本层次的语音也是一样,如英语里的/i:/和/i/发音部位很接近,二者主要以发音的长短和肌肉紧张程度彼此区别,但说者每次在发这两个音时,肌肉紧张程度和发音长度都会略有不同。因此,那些发音长度介于典型的/i:/和/i/之间音在听辨时会很模糊,如将lid里的/i/发得稍微长一点,很容易和lead混淆。 四、语音范畴典型的转移

10、 每一个语音都以典型特征区别于其他语音,但有时这些特征也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如在英语里,一般情况下发典型的辅音/w/时声带振动,但是在清辅音/p;t;s/等之后,声带则不振动,记作wo,在这种特定情况下,wo就成了典型。日语里只有一个鼻音即拨音,但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前面元音的发音位置变化而在不同部位成阻。在/in/里的拨音由于受前元音/i/的影响,阻塞部位相对靠前,相当于/n/;而/kon/里的拨音由于受到后元音/o/的影响,阻塞部位接近软腭,相当于/?耷/。汉语的音调也是一样。如“一”单念或在词尾时读作阴平调/y/,但在去声前要读作阳平/yí/,如“一定”读作/y&#

11、237;dìng/(黄伯荣等,2002:104)。由于语境的变化,使得语音的典型产生了转移。 五、结语 通过对语音范畴化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对语音进行范畴化时,人们总是选择那些具有显著区别特征的语音作为典型,并且不同语言选择典型的条件各不相同。第二,不同语言语音范畴化的程度不同,造成语音系统千差万别。第三,语音典型随具体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条件下非典型语音可以转化为典型。第四,语音范畴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语音范畴化研究对于语音教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学习第二语言前学习者一般已经掌握了母语的语音范畴系统,那么在接受另一套语音范畴系统时势必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因此如

12、何让学生摆脱母语的影响,构建起一套目标语语音范畴系统是二语语音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只对一部分语言的部分语音进行个案研究,缺乏普遍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尽可能多地详细分析每种语言包括其方言的语音结构,为语音范畴化研究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Clark,J. Yallop,C.An Introduction to Phonetics and Phonology.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2000. 2Cruttender,A.Gimsons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Edward Arnold (Publisher) Limited, 2001. 3Driven,D. Verspoor,M.Cognitive Exploration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Second Revised Edi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