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的探讨_第1页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的探讨_第2页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的探讨_第3页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的探讨_第4页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的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还的义务。最严重的就是对执法人员造成人身伤害甚至死亡的。3诉讼主体方面鉴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足见强制执行的困难重重。对于诉讼人来说,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也是他们的理想选择,甚至包括风险成本。笔者认为,执行费用是造成强制执行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困境的直接因素。理由就是执行费用就是一种风险成本。法律明文规定,执行费用是人民法院为执行已生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及其他法律文书,向当事人征收的费用。执行费用包括执行时应当交纳的费用及执行中实际支出的费用,并且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案件,执行金额在1万元以下的每件交纳50元;执行金额超过150万元的部分,按0.5%交纳;超过50万元的部分,按0.1%

2、交纳。执行中的实际支出费用,应当根据具体数额,由被执行人如数交纳。虽然申请执行费是由申请人预交,预交确实有困难的,可在预交期内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但是问题关键就在于实际支出的费用。法律没有规定现实生活中哪些属于实际应当支出部分,尤其是异地执行,执行人员的差旅费、住宿费、吃喝标准、汽车费用等等都是一个没有上限的概念。少则几百,多则上万,在大多数经济条件不太好的;或者案件赔偿金额本来就不算高;或者对方被执行人的经济也有限;或者执法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下,诉讼主体也不愿意再花费几万元现金,去追讨一个还是未知数的赔偿款。总之,由于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强制执行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是,一方面法院不

3、愿去做强制执行,生效的判决得不到有效地执行,国家权威就会受损;另一方面,诉讼人也在充分考虑被执行客体的经济状况,也不愿向法院交纳一定费用的强制执行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社会越来越失序。最后,如何采取适当的强制措施,不仅要求提高我们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和服务意识,本着“执法为公,执法为民”的精神,多方位的来维护法律的尊严;还要对人民进行法律知识的灌输,使得人民知法、懂法,并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只有在一个这样的法治轨道上运行,强制执行才会有理论上的含义。参考文献1刘丹.行政官员执法能力调查J.公共行政,2005(7(责任编辑高平1引言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旧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

4、基金筹集方式已经解体,但新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筹资模式却还只是刚刚起步。就目前来说,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休年龄偏低、提前退休现象严重、个人缴费不足等原因,使得社会保障资金缺口日益扩大,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了沉重负担。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保障制度要不断完善,就必须在国家和企业之外寻找另一条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渠道,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发展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即非公非私的、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国家私营企业的第三类组织。第三部门又称非营利组织(NPO、非政府组织(NGO,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机构,它是介于政府组织、营利组织之间的一种社会组织形态。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

5、性、志愿公益性和互益性的特征。2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的必要性2.1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市场的关系把非营利部门称为“第三部门”,是相对于作为第一部门的国家体系和作为第二部门的市场体系而言的。国家体制的不足表现在缺乏效率上,市场体制的不足表现在缺乏公平上。当国家体系中的政府不能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政府失灵、市场体系中的企业又囿于利润动机不愿提供公共物品(市场失灵的时候,非营利组织便出现了。非营利组织不同于政府,以受益者的需要为导向,能够实现公益资源的有效配置;非营利组织不同于企业,不是以牟利为动机,因此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社会公平。非营利组织虽然也从事营利性活动,但本质上是“非营利分配”性质,组织的活

6、动除了遵循市场规律外,还承担着服务社会的责任。实践表明,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新的资源配置体制,弥补了政府和企业这两种主要的资源配置体制的不足,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2.2非营利组织与社会保障的关系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的探讨陈华(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摘要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在这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保障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非营利组织的出现对现行社会保障制度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从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方式出发,说明非营利组织在政府职能和市场机制之外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并对非营利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完善公共服务方面的独特

7、功能进行了阐述。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合作主义模式社会救助扶贫社会福利中图分类号D678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6-05-22法制园地153PIONEERING WITH SCIENCE&TECHNOLOGY MONTHLY NO.102006科技创业PIONEERING WITH SCIENCE &TECHNOLOGY MONTHLY月刊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第10期非营利组织与社会保障的互动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为了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第一个挑战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8、,而有效的社会公益性、非营利性组织可以帮助不断完善和充实现有的社保体系,可以利用这些社会组织的力量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引入市场因素,降低了服务成本,提高了效率和质量;改变国家和企业负担的单一的筹资方式,建立多元化的保障基金筹资渠道,缓解人口的老龄化危机,扩大就业渠道,从而推动社会保障的发展。2.3非营利组织与全球化的关系目前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里,都存在着一个由非营利组织组成的庞大的非营利部门。截至2001年,全球已有30000个国际性非政府组织。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也处于大发展阶段。据民政部2004年统计,1989年中国非政府组织只有4446个,而截止到2003年年底,中国民政部门共登记各类

9、非政府组织26.66万个,年均增长34%,这还不包括大量的民办非企和一些“草根组织”。在21世纪,对国家、市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三维体制,哪个国家能建立得早一些、结合运用得好一些,哪个国家就能发展得快一些。在21世纪里领先的国家必定是三维体制的国家,中国如要赶上去,必须尽快建立起三维体制。3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的主要方式3.1理论依据“合作主义模式”福利制度是埃斯平安德森用来描述欧洲的德国、荷兰等国家与社会各种势力协作,共同满足公民个人的福利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国家对公民福利生活等方面都有比较系统明确的政策,但其他的大部分社会服务,特别是个人服务则主要交由各类社会组织,包括非

10、政府的或非营利的机构负责提供。“合作主义”社会保障模式中政府承担着既定责任,而各种社会组织起着协调作用,这种保障方式建立在社会各阶层相互关心和帮助的共同道义的基础上,国家不直接负责社会保障的提供,而是鼓励与支持社会力量进行提供,对他们的服务给予一定的补贴。这种模式充分调动各种社会保障资源,使其共同加入到为社会成员提供各项福利的活动中来,形成一种各司其职、有机结合、布局合理的社会保障模式。随着我国社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时候将合作主义的模式纳入正式的制度安排,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需求。3.2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社会救助的方式参与到社会保障中,解决贫困问题贫困与反贫困是

11、一直以来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社会问题。我国扶贫工作的成就是巨大的,但国家的扶贫战略一直是由政府主导,政府对扶贫的资金投入是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据统计,从19861993年7年间,中央政府投入的财政和信贷扶贫资金为416亿,而从19942000年的7年间,中央政府投入的财政和信贷扶贫资金为1162亿元,这还不包括地方投入的扶贫配套资金。如此巨大的资金投入,可以看出国家对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视和决心。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贫困不再是农村和农民的专利,城市也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收入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城市贫困人口。2001年初中国政府召开

12、了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扶贫工作的联席会议,通过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扶贫纲要。在这个新的纲要中,中央政府第一次提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扶贫战略,引入NGO 参与中国政府扶贫项目的执行,促进NGO 参与扶贫公益资源的竞争,创新扶贫模式,提高扶贫效率。非营利组织在扶贫开发中所发挥的作用:(1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扶贫负担,协助并监督各级政府贯彻执行有关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推动着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作为政府实施扶贫工程的具体执行人,发挥其专业性和深入基层的优势,更好地落实扶贫政策;另一方面作为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中介,协调有关政策并监督其实施,确保扶贫政策的落实。非营利

13、组织可以从一个侧面评估政府的扶贫工作,提高政府的扶贫效率。(2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扶贫财力的不足,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通过直接提供包括资金、物资等经济资源,打破贫困所固有的恶性循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解决贫困问题。还通过开展项目,特别是伴随项目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将大量有用的信息和技术技能传授给受益人,使他们努力掌握这些技术技能,从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3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原则,关心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非营利组织大力发展志愿者行为,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不同层次的社会服务。弱势人群是社会保障的主要服务对象,而贫困人口恰恰是弱势人群的主要代表。非营利组织可以作为弱势群体的代言人,介入弱势人群的服

14、务,这将有助于提醒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提高其社会地位,以保证弱势群体的利益。3.3非营利组织还可以通过社会保障的较高层次社会福利的方式来参与社会保障由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经济发展衰退,巨额的福利支出开始成为福利国家沉重的包袱,“福利多元主义”(Welfare Pluralism思潮因此兴起。福利多元主义要求减少政府在社会福利直接供给中的角色,主张政府不再是唯一的福利提供者。一方面强调福利服务可由公共部门、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家庭与社区四个部门共同来负担,政府逐渐转变角色。另一方面强调非营利组织的参与,并且通过非营利组织来达到整合福利社区服务,促进福利的供给效率,迅速满足福利

15、需求的变化,以及强化民主参与等功能。福利多元主义强调的政府权力分散化和社会福利民营化的思想,在理论上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福利服务提供了重要依据。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深化,单靠国家投资兴办福利事业单位已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需求。据测算,从总量而言,中国现有的社会福利服务只能满足5%的社会需求,而且绝对多数是由国家和集体兴办,真正由社会办的福利机构比例很小。早在1983年的第八次民政工作会议上,通过探索对中国社会福利工作的改革,提出了国家和社会力量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新思路。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福利中的作用:(1非营利组织弥补了由于公共资源的有限性而

16、造成的公共福利的不足,一方面可以介入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主要包括各种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娱乐、市政建设等,创建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和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使一些社会成员得到物质上和心理上的福利满足,增进国民整体福利水平。当然,公共组织的参与只能作为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方式而存在,并不能代替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本身。(2非营利组织具有的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的特征,能满足不同群体的福利要求。由于免除了行政科层体制的限制,在服154务上,非营利组织能针对社会群体的不同福利需要作适当且合理的安排,同时,还可以对服务提供的形式和种类采用新的方法,最有效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

17、的社会福利。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营利组织作为市场中的一员,比起政府更具备竞争力,参与到政府创建的社会福利机构中,可以使得公共物品的供给更有效率与效果。在社会福利的广度上,非营利组织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维持多元社会的价值观,肯定人们在选择公共物品的不同偏好。4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4.1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只涉及到经济较发达的城镇地区以及城镇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及其职工,大量的非公有制经济部门的员工和农村人口被排除在了社保体系之外,这些农村的贫困人口和城市的弱势群体构成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非营利组织可以作为弱势群体的代言人,为他们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并在制度的安排

18、和政策的制定上给政府提出好的建议。4.2扩充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非营利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资助、社会捐赠和有偿服务收费三个方面。非营利组织立足点在于追求公共利益,比起政府和企业更容易接受私人的捐赠,能广泛吸纳闲散资金用于公益事业。非营利组织的参与将缓解现阶段低水平的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压力和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产生政府控制之外的资源。4.3优化社会保障的资源配置,提供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服务,建立社区福利体系非营利组织通过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社会福利服务活动,与政府开办的社会福利服务设施相配合,通过对社区资源的统筹规划,有组织的发动民众参与,从而达到整合社区资源的目的。非营利组织

19、积极参与社区社会福利服务,有助于我国在转型时期“小政府、大社会”发展模式的形成。4.4在安顿下岗失业人员和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非营利组织能在下岗失业人员的角色转换过程中进行服务,消解可能引发的问题。目前我国下岗失业工人多为中年人,下岗失业后经济地位的反差,特别是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不少下岗人员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证,容易产生焦虑、不满、甚至抵触情绪。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开展专业性服务,提供各种社区服务和吸纳部分人员就业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5结语从2003年起,中国以超过9%的GDP增长速度,进入了人均GDP10003000美元转型的关键时期。在高经济增长的背后也引发了很多问题与矛盾。

20、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无疑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当市场和政府同时处于失灵状态时,我们就要引入第三方力量,即非营利组织,弥补市场职能和政府职能在社会问题上的缺失。当然,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也面临着专业人才缺乏、服务质量不高、相应的法制不健全、吸纳的资金有限等问题。这不仅要求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更要求非营利组织发挥其公益性、社会性、服务性的优势,真正成为促进国家稳定健康发展的坚实力量。参考文献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02陈树文,王玲.非营利组织社会保障的功能J.科学与管理,2003(43陈为雷.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实践与反思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

21、学版,2004(44林闽钢,王章佩.福利多元化视野中的非营利组织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1(65刘晓燕,李宝星.构建“合作主义”社会保障模式的途径探讨以非营利组织发展为视角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张莉,风笑天.转型时期我国第三部门的兴起及其社会功能J.社会科学,2000(97朱丽霞.转型社会NPO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李映旭.浅谈非营利组织介入城市反贫困工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49林遇昌.第三部门的发展与社会福利社会化J.社会福利,2004(11(责任编辑戴钧The Participation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