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_第1页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_第2页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 第一课时) 一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5),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 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 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2)从知识的体系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与“等 比数列”内容的延续、 不仅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 也为以后学数列的求和, 数学归纳法 等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

2、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与方法,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2)教学对象: 高二理科班的学生, 学习兴趣比较浓 ,表现欲较强 , 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 形成,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由于年龄的原因, 思维尽管活跃、 敏捷, 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够严谨。(3)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 学生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 n 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 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二1 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3、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本节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 定为:(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公式的特 点,在此基础上,并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 向学生渗透特殊到 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 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从探索中获 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 简洁美。四重点 , 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运用。

4、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及公式应用中 q与1的关系。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探究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 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 主要任务。 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探究呢?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 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 ”这个观点从教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 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在教师指导 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 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因此,本节课采用了 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5、让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 使学生能 够愉快地自觉学习,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探索等步骤,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较论证后得到一般性结论,形成完整的数学模型,再运用所得理论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一句话: 还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六课堂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时间设定: 3 分钟)利用投影展示 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 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棋盘的 64 个方格上,第一格 放 1 粒小麦,第二格放 2粒,第三格放 4粒,往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两倍,直至第 64格。国王令宫廷数学家计算,结果出来后,

6、国王大吃一惊。为什么呢?设计这个情境目的是在引入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故事内容紧扣本节课的主题与重点提出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 引导学生写出麦粒总数1 2 22 23川263(二)师生互动,探究问题5分钟提出问题2: 1+ 2 + 22 +23 +263究竟等于多少呢?有学生会说:用计算器来求(老师当然肯定这种做法,但学生很快发现比较难求。)提出问题3:同学们,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和式有什么特征?(学生会发现,后一项都是 前一项的2倍)提出问题4: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那么我们若在此等式两 边同以2,得到另一式:利用投影展示

7、HI 2642 222324.母 1 2 22 23 I" 263.(1)2S64比较(1) (2 )两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经过比较发现:(1)、( 2)两式有许多相 同的项)提出问题5:将两式相减,相同的项就消去了,得到什么呢?。(学生会发现:S64 2 64 1这五个问题的设计意图:层层深入,剖析了错位相减法中减的妙用,使学生容易接受为什么要错位相减,经过繁难的计算之苦后,突然发现上述解法,也让学生感受到这种 方法的神奇这时,老师向同学们介绍错位相减法,并提出问题6:同学们反思一下我们错位相减法求此题的过程,为什么(1)式两边要同乘以2呢?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对错位相减

8、法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也为探究等比数列求和公 式的推导做好铺垫提出问题7:设等比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比为q,求它的前项和Sn即Sn ai a2 a| a°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老师巡视课堂,发现有典型解法的,叫同学板书在黑板上。设计意图:从特殊到一般,从模仿到创新,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能力提高,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四) 分析比较,开拓思维。时间设定:5分钟如项和种方法:将不同的的方法进等比析评价。根据公生的为识状况它的能有错位相减法1:Sna1n 2n 1aq aq错位相减法提出公比qqSnnaiq(1 q)S等比数列Sn a1J a1q2a1qn

9、 2 a1qnna1a1qan,公比为q,它的前n项和a2 a3 Ii12a3a n 1ananqa n 1 a nqSn(1 q)Sn a1 a“q等比数列an,公比为q,它的前n项和Sn a1 a2 a32a1 a1q a1qSnan 1 ann 2agagn 1ayn 2、aq )a1 q (Snn 1、ag)(1q)Sn a1nag等比数列J an,公比为q,它的前q aia2a34 1 ana2aea3a?qa4a3qanan 1qa2a3anq(a1a2a3ai q(ai aiq累加法4 / 7word.Snaiq( Snn 3n项和an 1 )(1 q)Sn aian)anq可能

10、也有同学会想到由等比定理得S a1 a2a3Ml11an丨 a1a2an 1a2a31ana1 a2 |an 1即 Sn a1qSnan(1 q)Sn%anqqqanIII【设计意图:共享学习成果,开拓了思维,感受数学的奇异美】(五).归纳提炼,构建新知。时间设定:3分钟提出问题8:由(1- q)sn = ai - aiqn得Sn = ai一-对不对?这里的q能不能等于1?等比数列中的公比i-q能不能为1? q 1时是什么数列?此时Sn ?【设计意图:通过反问精讲,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完善知识结构,增强思维的严谨性】提出问题9: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怎样?4(1 qn)1学生归纳出S

11、n1 q ,qSnn aq 1a1anq一,qqna1,q 1【设计意图: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数学思想,加深对公式特征的了解】 (六)层层深入,掌握新知。时间设定:15分钟基础练习1已知a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21(1) 若a!=-,q= 3,则Q33(2) .则a!2,q1则Sn练习2判断是非1 (1 2n)1 ( 2).1 2 22 23川2n1 (1 2n).1-2+4-8+16-+ -2238 a(1 a ).a川a【设计意图:通过两道简单题来剖析公式中的基本量.进行正反两方面的“短、浅、快” 练习.通过总结、辨析和反思,强化公式的结构特征.】例1已知数列an是等比数列,完成下表题号a1

12、qnanSn(1)1/21/28(2)272/38(3)-2-96-63【设计意图:渗透方程思想.通过公式的正用和逆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 公式中”知三求二”的题型】练习3:求等比数列拥魯希,前8项和;变式1、等比数列1,1,1,前多少项的和是63 ;2 4 8 1664变式2、等比数列1,1,1,昙,求第5项到第10项的和;2 4 8 16变式3、等比数列a,a2,a3,an,|求前2n项中所有偶数项的和。(先由学生独立求解,然后抽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讲评学生完成情况,寻找学生 中的闪光点,给予热情表扬。)【设计意图:变式训练,深化认识,增加思维的梯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模

13、式识别能力, 渗透转化思想】.练习4有一位大学生毕业后到一家私营企业去工作,试用期过后,老板对这位大学生很欣赏,有意留下他,就让这位大学生提出待遇方面的要求, 这位学生提出了两种方案让老板选择,其一:工作一年,月薪五千元;其二:工作一年,第一个月的工资为20元, 以后每个月的工资是上月工资的 2倍,此时,老板不假思索就选择了第二种方案, 于是他 们之间就订了一个劳动待遇合同。请你分析一下,老板的选择是否正确?【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七)总结归纳,加深理解。时间设定:2分钟(1)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是什么?应用时要注意什么?(2)用什么方法可以推导了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设计意图:形成知识模块,从知识的归纳延伸到思想方法的提炼, 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八)课后作业,巩固提高。时间设定:1分钟必做:(1) P66练习1研究性作业:请上网查阅“芝诺悖论”选做:求和:1 2 2 22 3 23 4 24 | n 2n【设计意图:为了使所有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布置了“必做题”;“选做题”又为学有余力者留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布置了 “探究题”以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立足课本,着力挖掘,设计合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