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三体势举要_第1页
形意拳三体势举要_第2页
形意拳三体势举要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形意拳三体势举要    三体势作为形意拳的基础桩功,历代形意拳先贤都予以非常的重视。形意拳有“万法出于三体”之说,因此也有人称三体势桩为形意拳之“母桩”,它既是习练形意拳的基础,更是研练形意拳主拳姿的基本法则。   习练宋氏形意拳三体势要严格按照各项规矩、要求去进行,要从基本姿势做起,循序渐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作简单论述,以起抛砖引玉之效,供爱好者参考,不妥之处,还望指正。   一、三体势起势   三体势起势部分是三体势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无极势-太极势-两仪势-三体势”组成,这一过程是松静自然、意念发动

2、、两仪阴阳、形成三体的过程,要求身体放松、聚精凝神、气沉丹田、落势沉稳,且有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四象以及起手鹰抓、出势虎扑的充分体现,并应伴有雷声(现大多不用)。动作的完成要自然、流畅、无滞、一气呵成。   无极势  天地混沌、人天为一、无形无象、一气浑沦。 太极势  真意心生、生机发动、阴阳互根、精气充盈。 两仪势  前任后督、气行滚滚、阴阳消长、性命双为。 三体势  天地人寰、形于三体、阴阳相合、万法之宗。   二、三体势式、势、劲、重心   1、 左、右式 (1)以

3、左手、左脚在前为左式。 (2)以右手、右脚在前为右式。   2、 高、中、低势 (1)高势 站姿较高,一般为人体原高度十分之一,腿微弯,总体高度略低于直立站姿,前腿弯曲度一百七十度左右,后腿弯曲度一百六十度左右,灵活性强,稳定性差,适于锻炼步伐及老年养生之用。 (2)中势 站姿适中,一般为人体原高度五分之四,腿较弯,前腿弯曲度一百五十度左右,后腿弯曲度一百四十度左右,灵活性、稳定性适中,适应于壮年练功及表演竞赛。 (3)低势 站姿较低,一般为人体原高度三分之二,腿较弯,且步幅比高、中势较大,前腿弯曲度一百三十度左右,后腿弯曲度一百二十度左右,灵

4、活性差,稳定性高,适于下盘功夫及稳定性锻炼。   3、 阴、阳两劲 (1)阴劲 也称任脉劲,劲通过胸肋发出。 (2)阳劲 也称督脉劲,劲通过肩背发出。   4、单、双重 (1)单重 指人体重量支撑主要落在单一腿上,重心偏离中心,偏向支撑腿一方,常有四六、三七以至二八、一九之说。 (2)双重 指人体重量支撑均匀落在两腿之上,重心与中心重合,也即人们常说的五五步。              

5、                                      单双重的练习侧重不同,其功效也不同,正如宋氏形意拳宗师宋世荣所言“形意拳术有道艺、武艺之分,有三体势单重、双重之别。练武艺者,是双重之姿势,练道艺者,是三体式单重之

6、姿势。前虚后实,重心在于后足,前足亦可虚,亦可实,心中不用力,先要虚其心,意与丹道相合”   三、三体势具体要求   1、肢体部位要求 (1)足:前足外侧与正前方成十度十五度夹角,不得大于十五度,后足里侧与正前方成三十度四十度夹角,不得大于四十五度,两足之间距离为本人脚尖至本人膝盖之长短(站低势时,比该距离稍大),前脚尖内侧与后脚跟内侧在一条直线上,前后脚脚心腾空,十趾抓地。膝:双膝总体方向向前,不可外撇。胯:胯部收合。腰:腰宜中正。体:身体与正前方成一百三十五度夹角。肩:两肩松沉。肘:两肘坠下。手:手指自然分开,指尖稍扣,虎口撑圆,前掌与肩平(挺腕、阳劲)或前掌与鼻尖平(

7、坐腕、阴劲),后掌拇指根贴于肚脐上沿,前后手心微有内含之意,阴劲前手食指前挺,阳劲前手食指上挑。项:项要竖。头:头要正。目:双目平视。齿:齿要轻扣。舌:舌顶上腭。   (2)要知道任、督二脉的起始路径中各穴位置,知道如何区分阴阳。懂得任脉起于承浆,止于下阴高骨;督脉起于尻尾,直上夹脊,过泥丸,止人中。   2、传统形意拳理论三体势形体要求 (1)忌三害 站三体势要切忌努气、拙力、挺胸撅臀。 (2)内外六合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3)照三尖 鼻尖、指尖、脚尖相照,三尖在同一平面上。 (4)十字调形

8、0;斜:看斜似正,似斜非斜。正:看正似斜,似正非正。顶:竖项顶头,顶掌含心(掌心),舌顶上腭。扣:扣肩合气,扣齿铮骨,手足扣周身是劲。圆:背圆力摧,肘圆气畅,虎口圆力猛。敏:心敏灵变,手敏疾出,目敏观六路察先机。抱:丹田抱精气壮,气抱胆豪,肋抱无险。垂:气垂身稳,肩垂力活,肘垂肋固出入自如。曲:两臂曲力富,两腿曲力厚,身体弯曲似弯弓。挺:颈挺气贯顶,脊挺四稍齐,膝盖挺如树生根。   通过以上要求要做到:三尖相照,顶头竖项,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塌腰坐胯,足底生根,内外六合,浑圆一体。   3、内功经三体势形体要求:   (1)用内功经:“头正而起,胸出而闭,背平而正

9、,足坚而稳,膝曲而深,裆深而藏,肋开而张,气调而匀,劲松而紧”进一步规范形体格式,再用“按肩练步,逼臀坚膝,圆裆坚胯,提胸下腰,提颏正项,贴背转斗,松肩出劲”指导三体势的练习,以适应人体生理及拳理要求。   (2)用内内功经:“先呼后吸,一出一入,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内收丹田,气之归宿,下收谷道,上提玉楼”调整呼吸气路。   按以上格式、气路的要求而达到:骨骼间架不散,肌肉神经不紧,形体格式规范,呼吸行气流畅。从而进行既符合拳理、也符合人体生理的内功综合练习。   4、三体势神运之体要求 (1)内动 五气朝元,周而复始。 (2)内意 静中求动,

10、动中求静。 (3)固精、益气、腾神 练神练气返本还元而养精,精气足神气盛,精气亏神气衰。由气胜形随,意劲相同而达“神帅气,气帅形,形随气腾”之神态。   从而达到外示安逸,内动自如;不动而动,动而不动;凝神静气,形随意动;伏如横驽,动若发机的三体势之高层次追求。三体势神运之体还有许多要求,需武艺精进后才能体会与实践。   三体势还有一些其他肢体部位要求的站法,比如正面、川字步等,在按以上要求有一定基础后,在作其他站法练习。   三、三体势总体要求   习练三体势不仅要懂得如何去站,更要懂得习练各过程中要练什么,为了达到“通经络,养真气,定形式,

11、固底盘,求整劲,生发机”的总体目标,习练三体势需从松、沉、整、固而做起   1、松 (1)意松 意识思维作用的放松。 (2)体松 在思想意识控制下,肌肉神经的放松。具体到头颈、肩胸、肘手、腰胯、膝足、腕踝等部位的放松,达到:气血通畅,气道通达,去除拙力,松而不懈,内动自然,意动不僵。也即内功经所言“松如绳之系”。   2、沉 (1)意念下沉 在思维意识作用下,人体好像静止状态的混悬液体,上清下浊分离,上部清灵,下部浊重。 (2)力沉 非思想用力,只是人体自身重力的自然下沉,要清楚所站不同姿势的中心点、重心点的不同。 (3)气沉 常说的气沉丹田,也即内功经“内收丹田,气之归宿”。但此时不是停滞的归,而是不断循环的往。   3、整 (1)形整 以形意拳内外六合原则,内功经格式而求浑圆整体。 (2)气整 以内功经呼吸要求为准绳,做到气调而匀,丹田气满充盈身躯。 (3)体整 形气合一,周身一体,人体如同铜浇铁铸。   4、固 (1)体固 在体整的前提下,双足好似入地三分,如树生根,与大地连成一体,坚不可摧。 (2)形气固 纵横之本,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