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B_第1页
第三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B_第2页
第三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B_第3页
第三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B_第4页
第三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B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第一节 测试装置的组成及基本要求 一、对测试系统的基本要求 测试过程是人们从客观事物中获取有关信息的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利用专门的测试系统和适当的测试方法,对被测对象进行检测,以求得所需要的信息和其量值。对测试系统的基本要求自然是应努力使测试系统的输出信号能够真实地反映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过程,不使信号发生畸变,即实现不失真测试。任何测试系统都有自己的传输特性,如果输入信号用x(t)表示,测试系统的传输特性用h(t)表示,输出信号用y(t)表示,则通常的工程测试问题总是处理x(t)、h(t)和y(t)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2-1所示,即1)若输入x(t)和输出y(

2、t)是已知量,则通过输入、输出可推断出测试系统的传输特性h(t)。图3-1 2)若测试系统的传输特性h(t)已知,输出y(t)亦已测得,则通过h(t)和y(t)可推断出对应于该输出的输入信号x(t)。3)若输入信号x(t)和测试系统的传输特性h(t)已知,则可推断出测试系统的输出信号y(t)。 本章主要讨论系统传递(传输)特性的描述方法。二、测试系统的组成图3-2一个完善的测试系统是由若干个不同功能的环节所组成的,它们是实验装置、测试装置(传感器、中间变换器)、数据处理装置及显示或记录装置,如图2-2所示。 当测试的目的和要求不同时,以上四个部分并非必须全部包括。如简单的温度测试系统只需要一个

3、液柱式温度计,它既包含了测量功能,又包含了显示功能。而用于测量机械构件频率响应的测试系统,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多环节系统,如图2-3所示。实验装置是使被测对象处于预定状态下,并将其有关方面的内在特性充分显露出来,它是使测量能有效进行的一种专门装置。例如,测定结构的动力学参数时,所使用的激振系统就是一种实验装置。它由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和激振器组成。信号发生器提供正弦信号,其频率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此正弦信号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后,去驱动激振器。激振器产生与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相一致的交变激振力,此力通过力传感器作用于被测对象上,从而使被测对象处于该频率激振下的强迫振动状态。测试装置的作用是将被测信号(

4、如激振力、振动产生的位移、速度或加速度等)通过传感器变换成电信号,然后再经过后接仪器的再变换、放大和运算等,将其变成易于处理和记录的信号。测试装置是根据不同的被测机械参量,选用不同的传感器和相应的后接仪器而组成的。例如图中采用测力传感器和测力仪组成力的测试装置,同时又采用测振传感器和测振仪组成振动位移(或振动速度、振动加速度)的测试装置。数据分析处理装置是将测试装置输出的电信号进一步分析处理,以便获得所需要的测试结果。如图中的双通道信号分析仪,它可对被测对象的输入信号(力信号)x(t)与输出信号(被测对象的振动位移信号)y(t)进行频率分析、功率谱分析、相关分析、频率响应函数分析、相干分析及概

5、率密度分析等,以便得到所需要的明确的数据和资料。显示或记录装置是测试系统的输出环节,它将分析和处理过的被测信号显示或记录(存储)下来,以供进一步分析研究。在测试系统中,现常以微处理机、打印机和绘图仪等作为显示和记录的装置。在测试工作中,作为整个测试系统,它不仅包括了研究对象,也包括了测试装置,因此要想从测试结果中正确评价研究对象的特性,首先要确知测试装置的特性。 理想的测试装置应该具有单值的、确定的输入、输出关系。其中以输出和输入成线性关系为最佳。在静态测量中,虽然我们总是希望测试装置的输入输出具有这种线性关系,但由于在静态测量中,用曲线校正或输出补偿技术作非线性校正尚不困难,因此,这种线性关

6、系并不是必须的;相反,由于在动态测试中作非线性校正目前还相当困难,因而,测试装置本身应该力求是线性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作比较完善的数学处理与分析。一些实际测试装置,不可能在较大的工作范围内完全保持线性,只能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和一定的误差允许范围内作线性处理。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以及它与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测试工作。 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包括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当被测量为恒定值或为缓变信号时,我们通常只考虑测试装置的静态性能,而当对迅速变化的量进行测量时,就必须全面考虑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只有当其满足一定要求时,我们才能从测试装置的输出中正确分析、判断其输入的变化,从而实现不失真

7、测试。第二节 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一、线性系统及其主要性质 在对线性系统动态特性的研究中,通常是用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其输入x(t)与输出y(t)之间的关系,即 (31) 对实际系统来说,式中mn。 当、和、均为常数时,上述方程为常系数微分方程,其所描述的系统为线性时不变系统。 下面我们以来表述线性时不变系统的输入、输出的对应关系,来讨论其所具有的一些主要性质。 1迭加特性 输入之和的输出为原输入中各个所得输出之和。即若 则 (32)2比例特性常数倍输入的输出等于原输入所得输出乘相同倍数。即若且c为常数,则 (33)3微分特性输入微分的输出等于原输入所得输出的微分。即若则 (34)4积分特性 输

8、入积分的输出等于原输入所得输出的积分。即若则 (35)5频率保持特性系统的输入为某一频率的简谐激励时,则系统的稳态输出为同一频率的简谐运动,且输入、输出的幅值比及相位差不变。即若 根据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比例特性和微分特性,得: 当时,则 则其输出 于是y(t)的唯一解为 (36)频率保持特性是线性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系统的响应特性就是基于这个性质。根据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频率保持特性,如果系统的输入为一纯正弦函数,其输出却包含有其它频率成分,那么可以断定,这些其它频率成分绝不是输入引起的,它们或是由外界干扰引起的,或是由系统内部噪声引起的,或是输入太大使系统进入非线性区,或是系统

9、中有明显的非线性环节。二、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对测试装置而言,当其输入、输出不随时间而变化时,则其输入、输出的各阶导数为 由式(31)可得: (37)在这一关系的基础上所确定的测量装置的性能参数,我们称它为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描述测试装置静态特性的主要参数有线性度、灵敏度、回程误差等。1.线性度线性度为测量系统的标定曲线对理论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B与满量程A的百分比,即 (38)图32为线性度定义的图解。线性度是测试装置静态特性的基本参数之一,线性度是以一定的拟合直线作为基准直线计算的,选取不同的基准直线,得到不同的线性度数值。基准直线的确定有多种准则,比较常用的一种是基准直线与标定曲线间偏差的均

10、方值保持最小且通过原点。 在测试过程中,人们总希望测试装置具有比较好的线性。为此,总要设法消除或减少测试装置中的非线性因素。例如,改变气隙厚度的电感传感器和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由于它们的输出与输入成双曲线关系,从而造成比较大的非线性误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做成差动式,以消除其非线性因素,从而使其线性得到改善。又如,为了减小非线性误差,在非线性元件后面引用另一个非线性元件以便整个系统的特性曲线接近于直线。采用高增益负反馈环节消除非线性误差,也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高增益负反馈环节不仅可以用来消除非线性误差,而且还可以用来消除环境的影响。 2灵敏度 灵敏度为测试装置的输出量与输入量变化之

11、比(见图33),即 (39)它是测试装置静态特性的又一项基本参数。灵敏度为测试装置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的斜率,而能用式(37)表示的测试装置,其输入、输出呈直线关系。这时,测试装置的灵敏度为一常数,即。若测试装置的输出与输入为同量纲量,其灵敏度就是无量纲量而常称为“放大倍数”。 应该指出,灵敏度越高,测量范围越窄,测试装置的稳定性也就越差。因此,应合理选择测试装置的灵敏度,而不是灵敏度越高越好。3回程误差就某一测试装置而言,当其输入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时,对同一输入值来说,可能得到大小不同的输出值,所得到的输出值的最大差别与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比称为回程误差,即 (310)图34为回程误差定义的图解。

12、产生回程误差的原因可归纳为系统内部各种类型的摩擦、间隙以及某些机械材料(如弹性元件)和电磁材料(如磁性元件)的滞后特性。图32 标定曲线与线性度图 33 灵敏度 34 回程误差三、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0数学知识准备(参见数学基础2)在动态测量中,人们观察到的输出量的变化,不仅受研究对象动态特性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影响,是两者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掌握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传递函数、频率响应函数和脉冲响应函数是对测试装置进行动态特性描述的三种基本方法,它们从不同角度表示出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1传递函数(1) 传递函数的概念由式(3-1),线性

13、系统在一般情况下,它的激励与响应所满足的关系,可用下列微分方程来表示: (3-11)其中 均为常数,m,n为正整数,。设 , , 根据拉氏变换的微分性质,有对(3-11)式两边取拉氏变换并通过整理,可得,即 (3-11A)其中 若令 ,则(3-11A)式可写成, (3-11B)式中 (3-11C)我们称为系统的传递函数它表达了系统本身的特性,而与激励及系统的初始状态无关但G(s)则由激励和系统本身的初始条件所决定若这些初始条件全为零,即=0时,(3-11B)式可写成 (3-12A)即 (3-12)此式表明,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传递函数等于其响应的拉氏变换与其激励的拉氏变换之比。当我们知道了系

14、统的传递函数以后,就可以由系统的激励按(3-11A)或(3-11不)式求出其响应的拉氏变换,再通过求逆变换可得其响应y(t)。x(他)和y(t)之间的关系可用图3-1来描述。传递函数是一种用来描述测试装置的传输、转换特性的数学模型,式(312)中的n代表了系统微分方程的阶数。对于线性时不变系统,传递函数具有如下特点:1)是“比值”,它由和等综合确定,是复变量s的有理分式(一般mn),它只反映测试系统的特性。由所描述的测试系统,对任意一个具体的输入信号都可确定地给出相应的输出信号及其量纲。2)是将实际的物理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再经过拉普拉斯变换后得到的。它只反映测试系统的传递、转换和响应特性,而

15、与具体物理结构无关。同一形式的传递函数可表征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系统。例如,液柱式温度计和简单的RC低通滤波器同为一阶系统。再如,动圈式电表、光线示波器的振动子和简单的弹簧质量系统均是二阶系统。3)中的分母完全由测试系统(包括被测对象和测试装置)的结构决定,而其分子则和输入(激励)点的位置及测点的布置情况等有关,与系统的输入及初始条件无关。 (2)环节串、并联的运算法则如果测量装置包含两个串联元件 (见图35),它们的传递函数分别为Hl(s)和H2(s),则其总的传递函数为 (313)如果测量装置包含两个并联元件 (见图36),它们的传递函数分别为Hl(s),和H2(s)则其总的传递函数为 (3

16、14)图35 两个环节串联 图36 两个环节并联由上述结论便可推导出多个元件串、并联所组成的测试装置的传递函数。有关推导这里不再赘述。组成测试装置的各功能部件多为一阶系统或二阶系统,如果抛开具体物理结构,则一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或 (315)式中 时间常数; S灵敏度。采取灵敏度归一化,即令S=1,式(315)的拉氏变换为 故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316)对于二阶系统,其微分方程为 或 (317) 式中 n固有频率; 阻尼比; S灵敏度。在灵敏度归一化的情况下,对式(317)进行拉氏变换为 故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318) 2频率响应函数 (1)频率响应函数的定义当系统输入各个不同频率的正

17、弦信号时,其稳态输出与输入的复数比称为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记作。即:当系统输入正弦函数 用复数表示则为 (319)式中 Im表示复数的虚部的符号。对于线性定常系统而言,根据其频率保持特性可知, 系统的输出y(t)应为 用复数表示则为 (320)以式(319)和式(320)代入式(31)就可得到系统在x(t)的作用下,输出达到稳态后,其输出与输入的复数比为 (321)在式(321)中,通常以代替,以求书写上的简化。将化作代数形式为 (322)则和就都是的实函数,所画出的曲线和分别称为该系统的实频特性曲线和虚频特性曲线。将化作指数形式为 (323) 则 (324)称为系统的幅频特性,其曲线称为幅频

18、特性曲线。 (325) 称为相频特性曲线。 (2)一阶、二阶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 一阶系统当系统输入为正弦信号时,我们很容易从一阶、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得到其频率应函数,进而确定其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由前面所求结果,一阶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为 (326)式中 时间常数。幅频特性 (327)相频特性 (328)例3-1 某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6ms,试求相应于=1时的频率?若输入为此频率的正弦信号,则其实际输出的幅值误差是多少?解 因为=1,故=,则对应于=1的频率为将=1代入式(2-27),得则输出的幅值误差为30%。二阶系统二阶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为 (329)式中 固有频率; 阻尼比。幅频特性 (

19、330)相频特性 (331) 频率响应函数是输入信号频率的复变函数,当从零渐渐增大到无穷大时,作为一个矢量,其端点在复平面上所形成的轨迹称为奈魁斯特图。图37和图38分别是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的奈魁斯特图。 图37一阶系统的奈魁斯特图 图38二阶系统的奈魁斯特图将频率响应函数表示在对数坐标上得到的曲线,称为对数频率特性图,它包括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曲线,总称为伯德图,它们的横坐标都是用频率w ( 弧度/秒 ) 的对数来分度的;纵坐标分别以幅值的对数20lg(分贝dB)和相角进行线性分度的。图39和图310分别是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的伯德图。对比式 (312) 与式 (321) 可以看出,形式

20、上将传递函数中的s换成便得到了频率响应函数,但必须注意两者的含意是不同的。传递函数是输出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其输入并不限于正弦激励,而且传递函数不仅决定着测试装置的稳态性能,也决定了它的瞬态性能。频率响应函数是在正弦信号作用下,其稳态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 频率响应函数及其模和相角的自变量可以是角频率,也可以是频率,两者均可使用。 图3-9 一阶系统的伯德图 图3-10 二阶系统的伯德图 二阶系统的频响特点式(2-33)所表达的是一个低通环节。因为,由式(3-29),当很小时,;当>>1时,。影响二阶系统动态特性的最主要参数是频率比。所以,在选择二阶系统的固有圆频率时,应一并考虑

21、工作圆频率的范围。当时,测试系统将发生共振。因为,在处,若测试系统中阻尼比小,则输出的振幅将急剧增大。此外,在处,不论阻尼比多大,其输出的相位角总是滞后90°(见(3-31)式)。从相频特性曲线图上可看出,在区段,其相位滞后角不大,而且随频率的变化近似地成比例增加。在>>1区段,其相位滞后近180°,即输出信号几乎与输入信号反相。在靠近1区段,相角滞后量变化较大。阻尼比越小,相位角变化愈陡。当很小时,在附近,相位角变化接近180°,参见图3-10。从图3-10可知,在阻尼比0.60.8时,测试系统可获得较为合适的综合特性。计算表明,当阻尼比0.7时,且

22、被测信号的频率在00.58范围内变化,则幅频特性的变化不超过5,同时相频特性接近于直线,因而所产生的相位失真很小。例3-2 有一力传感器,经简化后为一个二阶系统。已知其固有频率1000Hz,阻尼比0.7,若用它测量频率分别为600Hz和400Hz的正弦交变力时,问输出与输入的幅值比和相位差各为多少? 解 应用式(2-34)和式(2-35)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表达式,可得当输入信号的频率f600Hz时,则 当输入信号的频率f400Hz时,则 可见,用该传感器测试这一频率段的信号时,幅值误差最大不超过5,而测试这一频率段的信号时,幅值误差最大不超过1。该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的滞后时间为这

23、说明,当时,各个频率通过此传感器后,输出信号的滞后时间接近于常数。3脉冲响应函数 (1)脉冲响应函数 若输入为单位脉冲,即x(t)=(t),则X(s)=L=1。不言而喻,系统的相应输出将是Y(s)=H(s)·X(s)=H(s)。这时,系统的时域描述即可通过对Y(s)作拉普拉斯反变换求得: (332)我们把系统对单位脉冲输入的响应h(t)称为该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也叫权函数,它是系统动态特性的时域描述。事实上,理想的单位脉冲输入是不存在的。工程上,常把作用时间小于,(为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或二阶系统的振荡周期)的短暂的冲击输入近似地认为是单位脉冲输入,则系统频域描述就是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

24、,时域描述就是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2)一阶、二阶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分别由一阶、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式(316): 和式(318): 求拉普拉斯反变换,即可得阶、二阶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一阶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为 即 (333) 其脉冲响应曲线如图311所示,其初始值为,初始斜率为。二阶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随着的取值不同而有所不同。当>1时,其脉冲响应函数为 (334)当=1时,其脉冲响应函数为 (335)当0<<1时,其脉冲响应函数为 (336)图312为二阶系统当0<<1时的脉冲响应曲线。 图311 一阶系统脉冲响应曲线 图312 二阶系统脉冲响应曲线综上所述,分别

25、是在复数域、时域和频域中对测试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撒播、三者是一一对应的:是拉氏变换对,是富氏变换对。(3) 测试系统对任意输入信号的时域响应基本思路 若测试系统的输入信号为任意信号时,其相应的输出信号为,如图3-13b所示。若已知时,从理论上求取的基本思路为:先将输入信号按时间轴等分为很多宽度为t的矩形脉冲信号,如图3-13b所示。它们处于时间轴的不同位置ti上,同时,各自对应的纵坐标值为。用很多离散值近似地表达原输入信号,则曲线下的面积就可用很多小窄条矩形面积t之和近似表达。若能设法求出测试系统对各小窄条矩形输入信号(脉冲信号)的响应,那么,将所有各小窄条矩形输入信号的响应叠加起来,即可近

26、似地求出测试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总响应。若将输入信号的分割宽度t无限地缩小,则其将非常接近原输入信号, 很显然,其响应的总和也将非常接近的真实响应。求取方法 单位脉冲响应函数 单位脉冲响应函数是在t轴坐标原点上的一个脉冲,其面积为1,如图3-13a所示。将信号输入到测试系统后,当初始状态为零时,它所引起的输出(响应)为,称为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参见(3-32)式)。它是测试系统传递特性的时域描述。若相对于坐标原点有时移ti的单位脉冲信号,则其响应为。根据比例特性。若将位于坐标原点上的面积为的小窄条矩形脉冲信号输·输入测试系统,则它所引起的测试系统响应即为。若其位置偏离坐标原点的值为ti,则

27、面积为的小窄条矩形脉冲信号应是,将其输入测试系统后,它所引起的响应为。图313由很多小窄条矩形脉冲信号叠加而成的输入信号所引起的总响应将是各小窄条矩形脉冲信号分别引起的响应之总和,如图3-13b所示。即 (3-37)若将小窄条矩形脉冲的间隔无限缩小,即,则各小窄条矩形脉冲响应的总和之极限即是原输入所引起的测试系统的输出 (3-38) (3-39)此式表明:测试系统对任意输入的响应是输入信号与测试系统的单冲响应函数的卷积。第三节 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 作为测试装置,只有当它的输出能如实反映输入变化时,它的测量结果才是可信的,我们才能据此解决各种测试问题,即实现不失真测试。由于测试装置的频率响应特

28、性的影响往造成输出与输入间的差异,当这一差异超过了允许的范围,其测量结果也就毫无意义。 如图314所示,当测试装置的输出y(t)与输入x(t)相比,只在时间上有一个滞后,幅值增加了A0倍,而两者的波形精确地一致,可以认为这种情况是不失真的。若用数学方程式表示,则可以写作 (340)式中 t0滞后时间; A0信号增益。即,将输入信号沿时间轴向右平移t0,再将其幅值扩大A0倍则与输出信号完全重合。对式(340)进行傅氏变换,得: (341)则测试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为 (342)可见,要实现不失真测试,即:使输出的波形精确的一致,则测试装置的频率响应特性应分别满足 (343) 图314波形不失真的复

29、现及不失真测量条件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引起的失真分别被称为幅值失真和相位失真,只有同时满足幅值条件和相位条件才能真正实现不失真测试。在实际测量中,绝对的不失真是不存在的,但是必须把失真的程度控制在许可的范围内。 应该指出,上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只适用于一般的测试目的。对于用于闭环控制系统中的测试装置,时间滞后t0可能会破坏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才是理想的。 综合考虑实现测试波形不失真条件和其它工作性能,对于一阶装置来说,如果时间常数越小,则装置的响应越快;越小表示伯德图上的转折频率将越大,其通频带俞宽,对正弦输入的响应,其幅值放大倍数增大。所以装置的时间常数原则上越小越好。 对于二阶装置来

30、说,其频率特性曲线中有两段值得注意。一般来说,在<03n。的范围内,的数值较小,而且相频特性曲线接近直线,A()在该范围内的变化不超过10,在>(2.53) n。的范围内,接近180º,而且差值甚小,如果在实测或数据处理中用减去固定相位差或将测试信号反相180º的方法,则也接近于可以不失真地恢复被测信号的原波形。如果输入信号的频率范围在上述两者之间,则因为装置的频率特性受的影响较大而需作具体分析。分析表明,越小,装置对斜坡输入响应的稳态误差2n越小。但是对阶跃输入的响应,随着的减小,瞬态振荡的次数增多,超调量增大,调整时间增长。在=0.60.8时,可获得较为合适

31、的综合特性。当=0.7时,在00.58n的频率范围中,幅频特性A()的变化不超过5,同时相频特性也接近于直线,因而所产生的相位失真很小。但如果输入的频率范围较宽,则由于相位失真的关系,仍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波形畸变。第四节 测试系统对瞬态激励的响应一、单位脉冲信号输入时一阶、二阶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若输入为单位脉冲信号,即,则,测试系统相应输出的普拉斯变换将是。而在时域上输出信号为,可对进行拉拉斯逆变换,即 表3-1则是测试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又称权函数。一阶、二阶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及其图形列于表31中。理想的单位脉冲输入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是,假若给测试系统以非常短暂的冲击输入,其作用的时间小于(

32、为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或二阶系统的振荡周期),则可近似地认为此输入信号是单位脉冲信号。 二、单位阶跃信号输入时一阶、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函数对测试系统突然加载或突然卸载,即属于阶跃信号输入。这样的输入方式既简单易于能揭示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故常被采用。一阶系统在单位阶跃激励下的稳态输出误差理论上为零,一阶系统的初始上升斜率为,在时,;在时,;在时,。理论上,一阶系统的响应只在t趋于无穷大时,它才达到稳态。但实际上,时,其输出与稳态响应之间的误差已小于2,可认为已达到稳态。表3-2单位阶跃信号输入二阶系统时,稳态输出的误差也为零。二阶系统的响应在很大程取决于固有圆频率和阻尼比。越高,二阶系统响应越快

33、。阻尼比影响超调量和振荡次数,当=0时,超调量为100,且持续不断地振荡下去。当>1时,不会发生振荡,但需经过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稳态。只有阻尼比=0.60.8时,最大超调量才不超过2.510,并且,若以25为允许误差,则其趋近“稳态”的调整时间亦最短约为(34)。所以许多二阶系统在设计时,常将阻尼比选在0.60.8范围内。一阶、二阶系统对阶跃输入信号的响应列于表3-2中。 三、单位斜坡信号输入时一阶、二阶系统的斜坡响应函数对测试系统施加随时间而呈线性增大的输入量,即为斜坡输入信号。由于输入量不断增大,一阶和二阶系统的输出总是“滞后”于输入,存在一定的稳态误差。随时间常数增大、阻尼比的增大和

34、固有圆频率的减小,其稳态误差增大,反之亦然。一阶、二阶系系统对斜坡输入信号的响应列于表3-3中。表3-3第五节 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 要使测试装置精确可靠,不仅测试装置的定度应当精确,而且应当定期校准。定度和准就其试验内容来说,就是对测试装置本身各种特性参数进行的测试。 在进行测试装置的静态参数测试时,通常是以经过校准的标准量作为输入,求出其“输入/输出”曲线。根据这条曲线,确定其定标曲线、直线度、灵敏度和回程误差等。所采用标准量的误差应当是所要求测试结果误差的15或更小。 本节主要叙述如何测得测试装置本身的动态特性。测试方法主要有频率响应法和阶跃响法两种。一、 频率响应法 通过对测试装置施

35、以稳态正弦激励的试验,我们可以获得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 对测试装置施加正弦激励工,在输出达到稳态后,测量其输出与输入的幅值比和相位差,从而可得到该装置在这一激励频率下的传输特性。逐点改变输入的激励频率,就可以得到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 对于一阶装置,动态参数的测定主要是时间常数的测定,可以由幅频特性 (式 (327)或相频特性(式(328)直接确定:即用式 或 确定。 对于二阶装置,动态参数的测定需要估计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若用相频特性曲线直接估计,则在处,输出与输入的相角差为90º,相频曲线在该点斜率直接反映了阻尼比的大小。但由于准确的相角测试比较困难,所以,通常还是多采用幅频曲线来

36、估计其动态参数的。对于欠阻尼系统 (<1),幅频响应的峰值在稍偏离的处 (见图310),且 或 (344)A()和静态输出A(0)之比为 (345)由式(345)求得测试装置的阻尼比,进而即可由式(344)求得它的固有频率。二阶系统的幅频响应曲线如图316所示。 图3-16 2-阶系统幅频特性曲线二、 阶跃响应法用阶跃响应法求取系统的特性参数,首先要了解不同系统对阶跃输入的响应情况,式346和式347分别给出了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对阶跃输入的响应 (346) (347)式中,;。1用阶跃响应法求取一阶装置特性参数用阶跃响应法求取一阶装置特性参数,可通过对一阶装置施加阶跃激励,测得其响应,并

37、取其输出值达到最终稳态值的63所经过的时间作时间常数t0。但用这种方法求取的时间常数值,由于没有涉及响应的全过程,数值上仅仅取决于某些个别的瞬时值,所以测量结果并不可靠。而改用下述方法确定时间常数,则可以获得可靠的结果。方法如下:由式(346)可知,一阶装置的阶跃响应函数为 改写后得: 两边取对数,得: (348)式 (348) 表明,1n1-y(t)和t成线性关系,因此可以根据测得的y(t) 值,作出 ln1-y(t)t曲线,并根据其斜率值求取时间常数。这样就使一阶装置特性参数的求取考虑了瞬态响应的全过程。 2用阶跃响应法求取二阶装置特性参数 典型的欠阻尼二阶装置的阶跃响应函数表明,它的瞬态

38、响应是以d二oJ。i二子为角笋率作衰减振荡的。该角频率wd称作有阻尼固有角频率。按照求极值的通用方法,可以求得各振荡峰值所对应的时间t=0、wd,、2wd、。将t=wd代入式(347),通过极大值的求取,可求得最大超调量M和阻尼比的关系式,即 (349)或 (350)因此,测得M之后,便可按式349或按由上式作出的M图,即图317求取阻尼比。 如果所测得的阶跃响应具有较长的瞬变过程,则可以利用任意两个超调量Mi和Mi+n来求取其阻尼比。其中,n是该两峰值相隔的整周期数。设第i个峰值和第i+n个峰值所对应的时间分别为ti和ti+n,则。将它们代入式347,可得:图317 欠阻尼二阶装置的M关系图 整理后得: (351) 其中,。 如果考虑到在<03时,以1替代进行近似计算,而不会产生过大的误差,式3一51可简代为 应该指出,由上面的推导可以看出,对于精确的二阶装置,取任意正整数n所得值是不变的,因此如果取不同n值所求得的值存在较大差异,则表明该装置不是线,阶装置或不能简化为线性二阶装置。第六节 测试装置的负载效应和适配 前面我们讨论了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并就简单的典型输入讨论了测试的响应。而在实际测试中,被测信号和测试装置的特性是由多个测试装置组合而成的测统,往往是相当复杂的。因而,必须考虑测试装置之间的匹配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