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构公民社会中我国媒体的角色定位_第1页
在建构公民社会中我国媒体的角色定位_第2页
在建构公民社会中我国媒体的角色定位_第3页
在建构公民社会中我国媒体的角色定位_第4页
在建构公民社会中我国媒体的角色定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5年 4月 社科纵横 Apr, 2005总 第 20卷 第 2期 SOCIAL SCIENCES RE VIE W VOL. 20NO. 2在建构公民社会中我国媒体的角色定位 林夏竹(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 福建 厦门 361005内容摘要 新世纪的钟声让生活在悠久文明的中国百姓开始不断地觉醒 , 经济的发展和 信息化时代的到 来让人们的民主、 信息 意识更为强烈。至此 , 中国建构公民社会的列车刚刚起动。作为社会进步 催进器 的大 众媒体又要如何 做好它的本职工 作、 更 好地在公民社会形成与发展中尽其应尽的职责 , 本文试做一探讨。关 键 词 公民社会 媒体 角色定位中图分类号 :G21

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106(2005 02-0188-02一公民 , 一个 看似 简单 的 话语 , 一 个 却令 人模 糊 的名 词。可以说 , 在一个民主 意识 有待 增强的 中国 , 对 于 13亿 中国人来说 , 这不仅仅是一个沉重的字眼。其实 , 在 宪法 早就 中明确 规定 , 凡 具有 中华人 民共 和国国籍的人 , 都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公 民 。从某 种意义 上说 , 这还只是一张标 签 , 并不是往 每个人 身上一 贴 , 他就 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公民。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在给现代 中国增添了 诸多精神瑰 宝的同时 , 也 留下了 不少民主 进程 的绊

3、脚石。相比之下 , 欧 洲公民 社会的 形成经 历了几 百年 的工业文明 , 其间作为社会 催进器 的大众媒体 , 对公民社 会的发展形 成起到了积极 的推进作 用。 19世纪 30年代作 为大众传播 开始阶段 , 社会的 信息化 进程让 受众的信 息意 识、 权力意识逐渐增 强。从开始 的 自由报 刊理论 到 后来 的 社会责任理论 , 都足以证明媒体在唤醒民众的平等 、 公 平、 合理中所起的催化剂作用。如今 , 许多媒体发达国家都 形成了一个以尊重公民自由权利为根本特征的共同的存在 方式和价值取向 , 公民意识、 公民权力的理念在他们身上得 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加拿大政治思 想家、 著

4、名的 社区 主义 者 (communiatar-i an 泰勒 (Charles Taylor 曾给 公民 社会 这样 定义 :当 透过 不受国家支 配的民间团 体 , 社 会可以 自我建 设及协调 起来 时 , 或者说当这群民间 团体能 够有效 地影响 国家政策 的方 向时 , 这才是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是 自由而民 主的、 是法 治的 , 法律已成为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工具。公民姓 公 , 它是与具体 的权利相挂 钩的 , 包括了 是否拥 有受法律 保障 的独立财产权 , 是否拥有人的基本权力 生命健康权 、 工 作权利、 休息权利、 言论自由等等。在一个合格的公民社会 里 , 公民是纳税人

5、 , 而政府是纳税人辛辛苦苦花钱建立起来 的公共机构 , 它必须 为实现人 民过上 幸福生 活而 努力。在 公民社会里 , 公民是不允许政府骑在人民头上的 , 政府是在 选票里获得合法性的 , 当 当官的不为民做主 的时候 , 民就 有权让他们 回家卖 红薯。 所 以 , 在 公民社 会里 , 公民 没有 理由惧怕政府 , 除非你做了破坏公民权力的事 , 理应受到公 众的惩罚。如此的一个公民社会对于有着浓厚 官本位 思 想和 小农 意识的中国人来说将是一个长 期的追求过 程。 在 富媒体 穷民 主 一书 中 , 罗伯特 W 麦克 切斯 尼认 为 , 如果我们重视民主问题 , 那么重建媒介体系就

6、显得很有必 要 , 因为重建之后的媒介体系将把公民大众重新连接起 来 , 他们才是民主的真正组 成部分。 从 这个意 义上说 , 作 为信 息的传递者和社会 环境的有 效 望 者 , 我国大众 媒体应 该 尽其所能在建构中 国公民社 会中释 放出拥 有的高 效能量。 事实上 , 在 我国从上个世 纪 90年 代开 始 , 以报纸、 广 播、 电 视、 杂志及网络为代表的大众媒体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 到 21世纪的今天 这些 媒体在 社会 事务 中更 是起 着举 足轻 重 的作用。作为信息的 主要发 布者 , 在公民 社会中 它必须 提 供可靠的信息以供 个人或单 位决策 参考 ; 而人们 公

7、民意 识 的增强有待于媒体的因势利导和积 极培养 ; 在公民行动上 , 媒体应鼓励公民的 合法行为 , 让 他们积 极投入到 公民社 会 建设中。二媒体应该在用事实说话的基础 上客观、 公正地报道 , 满 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列宁曾经说过 : 没有公 开性而来谈民 主是很可笑的。 在公民社会中 , 人民要能管理国家 , 是以对 社会公共事务的了 解为前 提的。如果 不能获 取这 些信息 , 人民就无法决策和安排事项。也只有在对外 界获取相应的 信息后 , 人们才能对其要 做出的 反应和 行为有个 基本的 立 场。随着整个社会信 息的大 量化 , 现实环 境与虚 拟环境 让 不少受众已无从辨认。媒

8、体报道领域的平衡 很大程度上影 响着受众对整个客观世界的认识。在具体有 效地公开信息 之外 , 媒体应该在平衡报 道的基 础上引 导受众对 外界有 个 真实的了解 , 而不是完全偏重于某一领域 , 导 致受众对外界 认识的失真。一个合格的公民社会里 , 公民有权立即获得社会信息 , 公民的知情权得到应有的保护和支 持。媒体 作为公民信息 获得的最主要渠道 , 应该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信息权 , 任 何单位和个 人都 不能 找机 会借 口隐 瞒公 民应 该知 道的 信 息。时下 , 由于媒体本身条 件的局 限、 记 者工 作的 疏忽、 信 息发布单位的刻意隐瞒等 因素造成了社会公共信息的不流 畅

9、 , 严重影响了公民对信息的知晓权。我们知道 , 每家媒体 都有特定的受众群体 , 由于无法采集到相关信息进行报道 , 这部分读者就很有 可能不能 及时了 解该项 信息 , 实际上 公 民的知情权无形当中已遭到侵害。只有从信 息发布到媒体 报道中间渠道畅通 了 , 公 民及时 获得公 共信息的 权利才 能 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另外 , 公民社会里知情 权的获 得实际上 也是 有效监 督 的一个反映和途径。新闻媒体对国家事务的 报道是服务于 人民知情权的 , 也是代 表人民监 督政府 权力的。 如果新 闻 媒体能充分批露真相 , 就能有效地抑制公共权力的滥用。因此 , 在建设合格公民社会过程中

10、, 媒体要公正、 平 衡、 及时地满足 公民受众的 信息需求 , 以 利于公 民及时了 解外 界情况 ; 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能侵犯公民的信息知情权 , 公 民对于破坏、 阻止信息知情权的要敢于检举揭发 , 以保障信 息流通渠道的顺畅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三媒体要 在民主、 法律 基础上 做好公 民思 想道德、 态 度、 舆论等正确的、 科学的引导工作。在公民社会里 , 公民要能 自觉地进行自我建设 , 要求有 强烈的 民主、 法律意 识 , 要最 大限度地敢于保护公共权利。现阶段 , 由于文化知识、 法律 教育等工作的不足 , 我国人民民主法律意识还不强 , 相当一 部分人处于 一 种 事不 关已

11、、 高 高挂 起 的 个人 利益 空 间。 另外 , 由于这些知识的匮乏 , 他们在很多方面也往往忽视了 自己所拥有的权利。时常总会听到 咱们老百姓 、 鱼肉百 姓 这样的怨 言 , 这无 疑从 侧面 一定 程度 上反 映出 人 们对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此种意识的弱化。民主法律意识上的薄弱 性与公 民社会 是格格 不入 的。 媒体要在这方面有所侧重 , 通过相关题材的报道和分析 , 引 导人们去认识自己在所处社会的基本权利和如何用好这些 权利。的确 , 近些年来 , 如 民告 官 、 一元钱 官司 等 维权 官司不断出 现 , 反映了 人们对 自身权 利的合 法要求和 高度 重视。这是一个好

12、的开端。 在此过 程中 , 媒体 应该加 以正 确引导如何科学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受众的基本权利。当 然 , 要给受众予正确地解释分析 , 媒体首先自身应该有较强 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 , 懂得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 , 才能引 导得当。除了法律意识的加强和 引导 , 公民的 道德 建设也 是媒 体所不能忽视的。公民社会里的公民不仅要有较强的法律 观念 , 更要有高素质 的道德要 求。而这 一高素 质的道 德培 养更有赖于媒体潜移默 化的影 响和改 善。正如 公民 道德 建设实施纲要 指出 : 大众传 媒 对 公民道 德建设 有特 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但 是 , 这 种渗透 力和影 响力如 何实

13、现呢 ? 考虑 到公众的容易 接受度 , 学者 陈力丹 认为以 下五 类信息尤其需要媒介引导时予以注意 :一是满足人们 渴望 高尚、 追求高尚 的 求善性 需要的 ; 二是 有助于 人们走 出困 境 , 获得道德上解脱的 ; 三是有助于人们坚定某一信念而获 得道德认同感的 ; 四是满足人们社会活动中的道德需要 的 ; 五是满足个人道德 慰藉 的 。 相对 来讲 , 道 德的 培养 更注 重的是一种 内化美效果 , 媒体 不能仅 仅简单 地靠说教 来完 成 , 而主要是通过整个媒介真实去影响个人意识 , 促进社会 美好道德品质的 自我内化 。在公民社会建构中 , 法制建 设和道德 建设 都是一

14、个长 期的过程 , 媒体应利用其独特的受众优势 , 进一步强化受众 的民主法律意识 , 树立高尚的公民道德 , 鼓励他们积极投入 到公民社会 建设中 , 让 民主法 律与道 德品质 成为他们 心中 自觉的意识。四当然 , 受众在拥有信息知情权和民主法律意识后 , 并不 代表一个基本的公民社会就已成形。一个内涵充分的公民 社会除了表 现在民主法 律意识的 核心价 值外 , 应表现 在个 体行为的参与和投入 , 即人们普遍对社会事务的关心程 度 , 并尽可能地 投入其中 , 展现出 个体对 社会的 一种公民 责任 感。公共空间 是公民社 会里公民 所处的、 共 有的社 会空 间。 公共空间 原则

15、上对所有公民开放。它的一部分是在 日常对话中建构起 来的 , 其中 私 人们 走到一 起组成 一个 公 。之后 , 他们不 再作为 商人或 专业人 员从事 他们的 私 务 , 也不像法律专业人员 那样受 制于国 家官僚机 器的法 律 管理并且被迫服从 。公民社会中公 民应该可 以自我 建设 和自我协调 , 或者影响 国家的公 共政策。 而如何 促使一 项 公共政策的出台 , 这是共 同的公 民智慧 的结晶 , 此 时 , 媒 体 作为一个交流和讨论的平台就完全 不可缺少。通过这一系 列的沟通和引导 , 这种议 程的设 置就能 在公民的 思想里 起 到相当的作用 , 从问题的 提出、 分析、 最

16、后 决策的 讨论形 成 以及最终的执行效 果 , 所 有的这 些都要 求媒体提 供一个 合 适的交流空间和正 确的舆论 导向 , 以促 进公共意 见的统 一 以及决策的实现。公民社会最根本的 特征 , 就在 于它是突 出每 一位作 为 个体的公民的民主 社会 , 每位公 民的权 益、 需 求、 意愿与 价 值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任何一种与每 位公民相涉的 社会行为方案的设 计与实施 , 都 要以对 作为当事 人的每 位 公民的自主意识的认可 为前提 。 2003年的 孙志 刚事件 经 南方都市报 首次披露后引起了全国不少 有识之士的震 撼和行动 , 两位博士生以普通公民的身份给人大写信 ,

17、 最终 促使 收容遣送站 变成 社会救助站 。事实向我们再 一次 证明了中国公民意 识的觉醒 , 是 中国走 向公民社 会的又 一 个有力证据。媒体的全程关注与报道鼓舞了 全国百姓的士 气 , 有力地促进了矛盾的分析与解决 , 让公民 意识再次深入 人心。同样地 , 非典事 件 中 , 媒体 在 2003年 4月 后的 报道 也 让人感到欣慰。如对 于防非 知识的普 及介绍、 提 醒公众 注 意卫生、 应急措施等方面 媒体都 进行了 比较及时 的介绍 和 报道 , 让公众有了相当的 了解 , 基本上 履行了 其角 色职责。 另一方面 , 受众通过这些知识的认知学习 , 在 这样一个特殊 的历史

18、时期 , 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 就是最大的政治 , 每一 个受众都需要重新 审视自己 的生活 , 检 查自己是 否按照 这 些要求要做一个公 民 , 重 新梳理 自己是 不是已经 具备了 一 个合格的现代公民积极参 与公众事务的素质。在公民社会里 , 有公开 的信息、 公开 的民 主、 公开的 法 律、 公开的意 见、 公 开的 道德、 公 开的 决 策 , 而所 有 的这 些 公 , 只有在媒体平台上 展现和 交流后 才能更 好地让 每个 公民认知、 理解、 行动 ; 鉴于 媒体在 构建公 民社会 中的重 要 作用 , 媒体更应负起介绍和引导信息接收的光荣使命 , 保证 公民信息的及时接收 , 培养公民正确的权利观 , 让他们积极 投入到整个公民社 会各项公 共事物 的建设 中 , 从 而促进 我 国公民社会日趋形成和进 步。注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第 55页 , 中国法律出版社 . 2004年 3月 .Charles Taylor , Modles of Civil Society , Public Cul ture , Vol. 3, No. 1(Fall 1990 , p. 9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