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的淡然风韵_第1页
古稀老人的淡然风韵_第2页
古稀老人的淡然风韵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稀老人的淡然风韵赣南师范学院陈玉琴汪曾祺(1920 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 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 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 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 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77岁的古稀老人如一篇淡淡的文章,焕发出淡然的风韵,而他的文章亦发散出淡然的风韵。“与世无争,性情通达。”是其为人处世格言。汪曾祺的小说淡然风韵直抒人间百态。有人这样说道:曾祺小说中流溢出的美质,在于对我们民

2、族心灵和性灵的发现,以近乎虔敬的态度来抒 写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如受戒和大淖记事。受戒中一对活泼可爱的小儿女之间萌发的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大淖记事的爱情故事略为曲折。甜美可人的 巧云和年轻风流的锡匠十一子纯真赤诚的爱情遭到野蛮的蹂躏,然而无比 坚贞的爱竟可使生者死、死者生。这是令作家向往”和 惊奇”的美,它深藏在民间,深藏在我们民族的传统中。还有人说汪曾祺的小说是“诗化” 小说,诗样的短小精炼之语,蕴含无限美的意蕴。而在这里,我不想再多 加探索这一点。 我想从以下三点阐述:平淡之美、幽默之美、口语之美。一直以来,文美是什么?是洛神赋那样的文采飞扬

3、、韵律和谐, 是荷塘月色那样的美丽境界、恍若仙界。看了汪曾祺的小说之后,才 慢慢品味到那份平淡之美,那份平淡的美丽是需要静静的思索,静静的品 味才可以得到。一开始接触汪曾祺,我觉得他像沈从文,平淡、自如。但 汪曾祺的小说总让我仿若脱缰的马,有点毫无头绪的感觉,但细细品读, 才发现其淡然背后的风韵。虽然没有像读沈从文文中那美丽的湘西风情, 但一种属于其自身的魅力却会吸引你并且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平静。 如复仇中“人看远处如烟。自在烟里,看帆篷远去。来了一船瓜,一 船颤色和欲望。一船是石头,比赛着棱角。也许 一船乌,一船百合花。深巷卖杏花。骆驼。骆驼的铃声在柳烟中搭荡。鸭子叫,一只通红的靖蜒小学

4、的钟声中“天黑了,我的头发是黑的。黑的头发倾泻在枕头上。 我的手在我的胸上,我的呼吸振动我的手。我念了念我的名宇,好像呼唤 一个亲晚朋友。”鸡鸭名家中“一声鸡啼,一只精彩烂丽的大公鸡,一 个很好看的鸡,在院子里孤影徘徊,又高傲又冷清”这些文字虽美,但汪 老都只是用平淡的语言叙述。没有一处的语言追求繁复浓重的风格。现在 的社会,由于复制技术造成的那种虚拟幻化的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因为它们的虚幻和刻板,已经不再具备可体验的审美特征。真正具有 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无时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而汪老的小说正是叙述一件件小事,用一段段小话 语,平淡的语言风格

5、敲击每个人的内心。对于急躁的社会,他具有平静的 作用。而对于现今社会急躁、急功近利的人来说,是很好的平静语言。但 这也需要我们静静的品味,用真心去理解这份美,用灵魂去解读这份淡然 的风韵。幽默之美。汪老的语言淡然,幽默亦如此。鸡鸭名家中“鸭子似乎也很满意这样的天气,显得比平常安静得多。虽被提着脖子,并不表示抗 议。也由于那几个鸭贩子提得是地方,一提起,趁势就甩了过去,不致使 它们痛苦。甚至那一甩还会使它们得到筋肉伸张的快感,所以往来走动, 煦煦然很自得的样子。人多以为鸭子是很唠叨的动物,其实鸭子也有默处 的时候。”真是鸭子也幽默。老鲁中“还有一种菜,独茎直生,周附柳叶状而较为棉软的叶子,长在墙

6、角阴湿处,如一根脱了毛的鸡毛掸子,也 能吃”。把菜比作脱毛的鸡毛掸子也只有汪老能写出来吧。大淖记事中“这地方的地名很奇怪,叫做大淖。全县没有几个人认得这个淖字”。“没出门子的姑娘还文雅一点,一做了媳妇就简直是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要多野有多野”。当然,汪老还有很多的小说都体现了起幽默感,汪老的幽 默正如他的恶人一样,不锋芒、不放肆。如小桥流水一般的淡雅、从容。 喜欢他这种淡然但不乏幽默的感觉,就像一阵春风佛面而过,不会浓烈也 不会粗鲁。这份淡然就像是晚上和知心朋友一起看星星可以什么都不说可 以什么都不做,只是看看星星闪烁在天幕。静静的享受那份宁静,静静的 体味那份风景。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女孩

7、,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欣 赏汪曾祺文中的平静。那种安静是在现在快速而嘈杂的社会中所缺少的。我记得有段时间,我一直在寻找这种安静,有点宁静的作品。我找沈从文 的书,找周作人的书,我觉得我欣赏恬淡,欣赏从容。在学17年文学的时候,我不欣赏那些为了政治而做的文章,不欣赏那些为了逢迎社会而做的 文章。虽然毛泽东曾提过“文学应为工农兵服务”,但有些作家过于强调其政治性而忽视了文学性。也许为了找平衡,我喜欢上那些抒情淡雅,平淡 的语言。现在的我也在寻找,而在汪老的小说中,我寻找到了那种平静, 平淡而不失幽默。口语之美。读汪曾祺的小说,不难发现其随意漫谈的风格。其小说不 像别的小说注重线索,注重情节,汪

8、的小说也许会给你一种漫谈,无头绪 的感觉。但是仔细想想,生活不就如此吗?生活本来就充满着无数的变数, 你也无法想出下一刻会发生什么。生活有其随意性。而汪的小说正是描写 出了这种随意性。而这种随意性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最大的特点就是 语言的口语化。受戒中又划了一气,看见芦花荡子了,小英子放下桨, 趴在明子耳边说: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嗯'了一声。 什么叫 嗯呀!要不要,要不要?”明子大声地说:要! ”你喊什么! ”明子小小声说:要一一! ”黄油烙饼中有奶奶跟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们说:只怕是过得了冬,过不得春呀。”萧胜知道这不是好话。这是一句骂牲口的话。暧!看你

9、这乏样儿!过得了冬过不得春!”更有的是唱词,如露水中不乏带口语化的唱词姐在房中头梳手。忽听门外人 咬狗,拾起狗来打砖头,欠怕砖头咬了手。从来不说颠倒话。满天凉月一 颗星等等。汪老小说中大量的口语入文,让其文章显得平易近人,贴近生 活,描写生活。一件件小事彷如就发生砸我们身边,也的确在我们身边发 生过。人生就是如此,生活中的奇迹缺之又缺,但生活永远也不缺平凡。 有些人希望成为伟人也希望有奇迹。但平凡的生活就是一种伟大。汪老文 中平凡生活,小生活不正是在发生吗?不正是在每一个人身上演绎吗?平 凡就是一种美,就是一种幸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冬耕春种,家长里 短这才是生活。汪曾祺的小说有淡然的风韵美,那其散文呢?这里,我想概括为:散 文,淡然风韵之盛宴。我也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口语入文、雅俗共赏口语入文、文如生活。汪曾祺的散文大多是截取生活,从某一侧面表 现生活的各个侧面。如下水道和孩子,孩子在下水道建设前和那些材料渐渐的化陌生为熟悉,找到了属于他们的乐趣。这些情、这些景可能我们 都经历过,也能体会到那种兴奋,那种生活。这种淡淡的生活喜悦在我们 每个人心里都留下了痕迹,这种痕迹在我们的心灵上慢慢的成为了一种美,一种淡然的美。雅俗共赏。汪曾祺的语言在于他善于营造一种淡淡的意境,不浓烈, 他只是轻轻的触摸你的感官,再慢慢进入你的心灵。如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