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习作过程性指导地有效策略_第1页
探寻习作过程性指导地有效策略_第2页
探寻习作过程性指导地有效策略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寻习作过程性指导的有效策略【摘要】习作的过程性指导以写作的逻辑过程为经, 探寻取材、 构思、 修改的有效路径, 以写作的专项训练为纬, 破译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的神奇密码,让习作指导有梯度、 有层级地顺应学生的情感发展之需、言语发展之求。【关键词】过程性写作 ;指导策略 ;顺势而为【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6009 ( 2015) 21-0029-03【作者简介】王学进,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江苏常 州, 213003),一级教师。架空、弱化写作的“过程性指导”已成为当下大部分写 作课堂不争的事实。教师在写作课堂上的无作为、不作为, 原因究竟是什

2、么?1. 写作“不可教”论羁绊了写作的过程性指导。当前教育界信奉这样一种定论:好的学生不是教出来 的,差的学生是教不好的。写作,更是如此,它取决于个人 天赋、家庭环境和课外阅读等因素。加之有些名师认为写作 不是“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作前指导只会限制学 生的思路,应该让学生随便、自由地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引导学生做好作后的修改工作。简言之,写作不是“教”出 来的,“教”也是徒劳的。受此“写作不可教论”的影响, 大多数作文指导课形同虚设。2. “无为而治”论束缚了教师的积极指导。 一些教师认为写作是极具个性化的思想表达活动,教师 的介入会固化学生的思维,唯有让他们自由写方能激发其兴 趣。

3、与其束缚其思维,不如放手,让他们“爱写什么就写什 么”。因此,“写作不需要教”成了一线中小学教师的集体无 意识行为。由此,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严重缺位、坐以 虚位也就不足为奇了。西方写作教学一直宣扬这样一个观念: “写作是可教的, 作家是可以培养的。 ”开始写吧 成为作家等系列著作 都在传递着一个鲜明的观点:写作固然是一个很难看透的 “黑匣子”,但是,写作技能是可以通过有效的训练得以提 高的。杭州师范大学叶黎明教授认为: “写作课所能教的, 应该放在第三个方面,即具体的表达方式、结构技巧和过程 写作策略。”梁启超先生早就指出: “现在教作文的最大毛病 便是不言规矩而专言巧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

4、。”可见,写作确实可“教” ,关键是需要我们确定好可“教”的内容。新课标指出: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 立意、 构思、起草、 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在小学习作 教学的实践中,我以写作的逻辑过程为经,以写作的专项训 练为纬,从学生的言语发展需要出发,探索出一些有效的指IL|TtXZ导策略。一、以写作的逻辑过程为经, 落实写作过程的有效指导, “教”出方法按照写作的逻辑过程, 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 习得取材、 立意、主动修改的基本方法,是任何文体的习作教学应坚守 的情怀。1. 取材有法可依。“探囊取物”法。无材料可写、不知选取什么材料已成 为作文难的主要原因。如何解决这一顽疾?以

5、我开发的三年 级习作系列课例“智慧树”为例:我引导学生栽种属于自己 的“成长树”。“成长树”类似于素材积累库,包含“我发现 系列”“我感悟系列”等,学生及时将观察、感受记录在案。 每周利用 20 分钟的小课集中交流记录的素材。他们有了随 时记录素材的习惯,选材自然就得心应手了。“按图索骥”法。夏 ?D 尊先生对选材曾有精辟的论断: 作叙事文的时候,材料搜集好了要先确定主想。主想一定, 然后将材料依主想来选择,与主想有关系的便取,无关系的 就舍。以习作课例“军营原来是这样”为例:写作“军营原 来是这样”时,我发现学生所写内容散、杂、乱, “主想” 不突出。交流发现,学生主要集中在苦、累、严厉、温

6、暖、 规则的不可侵犯、毅力的考验等方面。为了教会他们围绕中 心选材,我建议他们先确定最有话说的中心意思, 即“主想”然后继续聊:军训中哪些细节最能反映你的中心?如以“严 厉”为中心的细节材料就有:第一次整队时的撩头发被拎到 前面; 队列训练时有半点不符合要求都要反复练习; 一有声音就全体起立练站。 “聊”出所思、所想,能让学生养成“我 的材料我选择”的意识。材料的取舍,不是材料本身的重要 与否的问题,而是与“主想”的关系是否密切的问题。材料 能精于选择、取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2. 构思有架可搭。过程还原,“教”与“导”并重。梁启超先生指出: “教 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

7、果的方 法教人。”以习作课例“第一次写作读后感”为例:指导五 年级学生写木偶的森林读后感,我先将自己“批注性阅 读”的做法呈现给学生, 然后以自己发表的读后感 回到“道 德原点”为例,向他们还原我构思成文的过程。通过过程 还原,学生能悟得写读后感的一般方法。这无论是对他们阅 读习惯的培养还是读后感写作技巧的习得都是至关重要的。技巧分析,“赏”与“得”并列。 教会学生写作一书 指出:“写作技巧分析是重要的,如果写作技巧分析可以帮 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就应该认真分析。 ”对于一些应用性较 强的文体,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框架上的基本章 法。以“第一次写作读后感”的作后讲评为例:读后感的主 要问

8、题有:叙述书中的内容过多,写自己的感想偏少; 事例 庞杂不能聚焦论点 ; 总结深化论点不够深刻。靠写作技法的 空洞讲解收效甚微。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借助例文做 批注性分析。学生只要阅读例文和相关批注,便可巧妙化解 难点。微型创作,“读”与“创”并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写作水平有着重要作用。目 前我正在尝试借助故事创作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构思力, 养护他们的言语创新力。以“微小说”创作为例:苏教版六 上最后的姿势 船长爱之链主题单元有鲜明的写作 手法,如环境描写,出其不意的故事情节。在学生赏析完教 师推荐的爱心圆 善是一种循环等文章的情节发展之 后,我们开展了“

9、微小说创编”活动。创作要求很简单:情 节可根据需要自由设计,但想要传递的情感必须是真实可信 的。在此指导思想下,学生创作出了一篇篇链条般的、既在 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微小说” 。此构思,就是“爱之 链”式的构思,也是微小说的创作思维方式。 3. 修 改有章可循。叶圣陶先生指出: “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 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 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 ”如何使学生学会主动评改?制订契 合学生认知特点、发展水平的量表是关键。基础性量表,让学生“会改” 。内容包括:书写、错别 字、病句、标点、内容、情感。具体标准是:符合习作要求 ; 书写认真、工整 ; 标点

10、使用正确 ; 内容符合生活实际,能唤起 大家的生活记忆 ; 作文中能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此量表 面向全体学生, 他们只要对照量表进行逐项修改, 不断完善, 就能得到基础分 70 分。同伴互改时再次对照量表逐项评定。 作者重新修改时,再综合他人建议自我完善。长期实践,学 生便能掌握一般的评改方法。发展性量表,让学生“能改” 。“发展性量表”面向高年 级学生,包括五个修改项目:中心、选材、结构、表达、语 言。具体标准是:中心集中明确 ; 材料真实紧扣中心 ;结构清 晰,过渡自然 ; 细节描写到位 ; 语言能传递情感。评价时,作 者先按照 “发展性量表” 自我评价。 组评时,一人朗读作文, 其他人

11、对照标准逐项评议,给出合理建议。最后作者自改完 善。通过对学生作文修改的过程性跟进,有利于他们在自改 和互改中取长补短、内化方法、形成自我评改能力,进而达 到叶老对作文教学的殷切期待: 一定要教会学生 “自行评改” 作文。二、以写作的专项训练为纬,破译写作难的神奇密码, “教”出智慧欧美国家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引导学生注重“细节描 写”,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细节描写的方法指导。如何让 学生悟得细节描写的“灵方妙法”?我以为,方法绝不可生 硬、冷冰、教条化,我们应用“柔软”的方法走进学生的写 作世界,将“有形”的方法指导变为“无形”的情感流淌。1. 顺势而为,找寻细节描写的良方。“哑口无言”,演绎

12、真切细腻的本真习作。南北朝时期 的文学评论家刘勰的“情动辞发”论常被用作写作的情感启 动。其实,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 ,不给学生言说的空间, 封其一口, 他们势必会将自身的情意借助表情、 动作来传达。 写作过程中的动作、表情描写自然会跃然纸上。以六年级习 作课例“班级哑巴节”为例:在“班级哑巴节”中,学生彼 此察言观色,从对方的眉宇间读出喜悦、愤怒、悲伤,从对 方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独具创意的动作中找寻心灵感应的 知己。不管动作、表情能否准确传达意思,他们都能悉心揣 摩对方举手投足间的方寸之意。活动结束,呈上一份别致的 “哑巴作业” 。此时,不用教师教他们如何描写动作、表情, 他们也能细腻描

13、摹。动作、神情等细节描写一直是学生写作 的难点, 机械地讲解、 友善地提醒显然效果不佳。 而将“教” 的内容化作学生体验的活动,寓“教”于“动” ,不失为一 种有效的方法。“羞于表达”,流淌百感交集的心灵影像。心理活动是 作者情感的凝聚,只有经历鲜活的活动体验才能流淌出真 情。以习作课例“爱你在心口难开”为例:为了催生学生心 灵的敏感,我特意选择在高年级开展“向父亲或母亲说我爱 你”活动,因为高年级学生的情感逐渐走向成熟,他们会感 到难以掩饰内心的羞涩。正是有了羞于表达,才能激荡起他 们情感的涟漪现在就说吧, 不然,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啊! 不行, 我还没有准备好呢! 快点说吧, 一句话嘛, 说出

14、来呀! 不行,不行,说出来会不会很尴尬呀创设情境,唤醒沉 睡的情感地带,学生自会留住内心的敏感,流淌出一段段感 动“你我”的心灵影像。2. 深度解码,破译语言表达的魅力。 经典语言讲究艺术性,内在逻辑性强。言语表达魅力的 习得除了需要学生广泛的阅读,同样离不开教师的“点石成 金”。以习作课例“赠送名言”为例:毕业赠言如何富有针 对性、洋溢感召力?我以传世名言为抓手,引导学生提炼其 表达技巧。学生不仅从列夫 ?托尔斯泰的“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 ; 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中 提炼出“恶性循环”这一表达技法,还研究出“良性循环” “强烈对比” “好处列举”等表达策略。破译了经

15、典名言的表达玄机,写起来自然会入木三分。 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经久不衰的语言,发 现其表达奥秘,提炼属于自己的表达路径,为我所用,发挥 语言的艺术功效,提升语言的表达魅力。过程性写作理论认为,写作不仅是一个由不同创造性阶 段(准备阶段、选材阶段、构思阶段、修改阶段等)组成的过程,更是一种社会文化行为:它是一个作者设法达成与读者交流的社会行为,是一个包含作者与读者互动、融脑力与体力劳动、技巧性和创造性于一体的复杂过程。教,不是生硬的灌输、机械的讲解,也不是为了技法而讲技法,而是一 种顺应学生情感发展需求、言语发展需要的“顺势而为” , 是有梯度、有层级的有效提升。习作教学应摈弃“写作不可教、教不好”的错误认识, 致力于“写作可以教些什么”的实实在在的探索,为学生写 作能力的提高想方法谋策略。当我们依循写作的逻辑过程夯 实学生写作中选材、构思、修改等能力,逐个解决学生在细 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难题时,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写作 能力定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写作不仅可“教” ,而且可 以“教”出方法的灵动, “教”到智慧的极致。【参考文献】1 多萝西娅 ?布兰德 .成为作家 M. 刁克利,译 . 北京: 中国人民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