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1]_第1页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1]_第2页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1]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9 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必修川第七单元第19课的内容,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及作用。本课在内容上承接了第三单元第8 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又连接着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科技成果及运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识记新中国在核技术、 导弹、空间技术、生物技术以及计算机领域的重大成就; 通 过列表归纳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培养归纳分析能力;通过这些成就在生产领域中的运用, 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 进一步探 究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列表归纳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内取得的重大成就,

2、明确各项成就在 中国与世界科技发展领域中的地位、意义;借助多媒体,通过影视资料、图片等再现历史情景,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热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表格分析、 影视、 图片等再现的历史情景, 学生认识我国科技成就在许多领域内已 经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 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 而有些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 培 养危机意识,增强使命感、激发为振兴祖国发愤读书的志向。本课重点:新中国建立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本科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关注科学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必修I、必修n学习,对

3、新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及当时的世界格局已经有所 了解,已经初步具备了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背景知识。学生通过第一单元、 第四单元的学习对古代中国科技发展成就及地位、 近代中国科技落 后的原因已经有所了解,这将有助于理解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五、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等六、课前准备七、课时安排八、教学过程(一 )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复习导入1、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2、思考: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世界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哪几方面?为什么?3、思考:从中国近代的政治、 经济状况来看,近代中国的科技发展会呈现出什么

4、样的特点? 为什么?(衰弱;制度腐败、经济落后、战乱频仍、列强侵略)4、图片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5、教师总结以上问题,归纳成下列图示。并由此引入新课。古代(辉煌)一一近代(衰弱)一一新中国(振兴)(三)讲授新课一、新中国科技发展概况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B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1956 年将原子能、火箭、电子计算机列为发展重点1963 年部署原子弹、导弹、氢弹的研究实验,安排人造卫星的研制;1986 年“863计划”及以后的“星火计划”C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D新中国教育

5、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雄厚了人才储备;E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2、主要领域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和农业新品种研究二、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含义2、背景【探究】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作出“两弹一星”的 战略决策?【探究】出示下列材料,要求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材料: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 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一一邓小平问题: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段话?3、成果【探究】计算机投影下列四幅图片。图片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6、;图片2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时的景象。图片3大亚湾核电站;图片 4秦山核电站。思考:你从上述四幅图片中,得到了哪些启示?三、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南优2号的选育2、杂交水稻选育的意义四、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主要成就及其地位与意义)【探究】建国以来科技成就有什么重大作用和意义?(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本课要旨”,掌握核心内容。同时强调指出:“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陆相成油理论与应用、 高性能计算机等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

7、的国际地位,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九、板书设计十、教学反思一、预习目标预习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二、预习内容(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 目的:为了打破 、等国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反对核威胁。2、成就:(1)“两弹一星”: 1964年,中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 成功。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 实验成功。 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发射卫星的国家。(2 )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 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 的战

8、略决策。 成就:2003年10月15日,载着杨利伟的“ ”飞船成功升空。 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杂交水稻培育的背景:(1)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关乎国计民生。(2)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艰辛的努力。 是他们中杰出代表。2、杂交水稻的培育的过程:(1)1964年袁隆平发现 水稻。(2) 1973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3)2001年,袁隆平获得“ ”3、杂交水稻培育的影响:(1) 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 的第一人,多次获得 ,为祖国赢得了荣誉。(2)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 的吃饭问题。(3)也被认为

9、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 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聘请袁隆平为 ,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的研制和发展(1)背景: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中国开始计算机研制工作。(2)成就:1983年,研制出“ ”越来越先进的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3)地位:中国高性能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4)意义:加速了国家发展。2 、生物技术(1)成就:A、1965年,人工合成 在中国首次,这是世界上第一个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 的时代。B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 技术改良、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

10、进水平。(2)意义: 开辟了人工合成 的时代。 为提高国民 和作出了贡献。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学习目标 识记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练的讲述本节课文所涉及的科学知识二、学习过程合作探究一:阅读本课内容,找一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过在尖端科技方面取得了哪些成 就,并回忆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时间科技战略制定战略原因

11、取得的科技成果20 世纪5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合作探究二:结合历史背景,比较20世纪80年代以前和以后中国发展高科技侧重点有什么 不同?为什么?合作探究三: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及影响。三、反思总结:新课程改革要求要转变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教学设计就是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设计而成的,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可取的地方:1重新整合教材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展现,且由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填写,能迅速突破重点。2、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既能深化课堂教学,突破难点,又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该是历史教学的本

12、质所在。3、在导入中结合了现实,注意课堂气氛的渲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图片,注重学生情 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当然, 在教学实践中也有些不足,如没有照顾到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 使得 有少部分学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以后在实践中将会注意分组, 由学习能力相对强的学生带 动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真正实现合作而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四) 当堂检测 1、邓小平在哪次大会上重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A.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 一届人大会上C. 全国科技大会上 D. 全国政协大会上2、标志着 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A.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C. 第一

13、颗原子弹爆炸成功3、标志着 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 “神舟”号飞船进太空 、“两弹一星”是指A.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C. 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5、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A. 第一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C.杂交稻解决国人吃饭和世界粮食问题课后练习与提高1、“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 灭核武器” 。“在任何情况下 , 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的有中国将不再发展核武器中国不承诺不使用核武器中国承诺不使用核武器中国 将继续必要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发展核试验的目的是为 了最终消灭核工业A BC D 2、下面所列新中

14、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能直接而充分说明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经 济发展的有:志着B.D.实施“星火计划”秦山核电站建立B. “D."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4、B.D.亜日要是B.D.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发展核武器 , 完全是为了防御 , 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下列说法符合材料所阐述的观点A. 箭多星技术的掌握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 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D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和推广3、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这是因为:A.邓小平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袁隆平

15、研制了 “东方魔稻”B .邓小平制定了拨乱反正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新型重合肥C. 邓小平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新型复合肥D. 邓小平制定了拨乱反正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 “东方魔稻”4、 下列科技成就 , 是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银河一 I ”型计算机诞生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 BCD 5、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几年中,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居世界之首 的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C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6、标志着 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16、功C. “神舟”号飞船进太空D.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B. “东方红” I号发射成功“远望” I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7、材料题材料一:两弹一星材料材料三:“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 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 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 博士学位后的第9天即登上了轮船返 回祖国。邓稼先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 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钱学森1935年赴美国留学。10年后,他成为当时一流火箭专家。由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这位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 在二战”期间,跟其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

17、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一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在美国是一 个屈指可数的稀世之才。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 他回红色中国去! ”一一美国海军部次长(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书本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在国家经济、技术基础都很薄弱的艰苦条件下科技事业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材料四:“谁掌握了科学进步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制高点,谁就可以在以 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一一钱学森(2)结合你身边发生的变化并联系材料说说建国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产生了哪些作用?学案答案合作探究时间科技战略制定战略

18、原因取得的科技成果20 世纪5070年代重点发展“两弹 一星”,加快国 防科技发展的 方针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 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 垄断,维护国家安全。I960年第一枚火箭(酒泉)I960年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五)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成功(第三)1979年“望源” 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第四)20世纪80年代方向调整:加快 科技成果的商 品化,推动科技 与经济的结合, 发挥科技对生 产力发展的推 动作用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 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 务;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成为 时代主题,以经济和科技 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19、竞争激 烈。“ 863 ”计划 星火计划 火炬计划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教兴国”战略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 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 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 球化进程加快。“神舟” 5号、6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第三)合作探究二:结合历史背景,比较20世纪80年代以前和以后中国发展高科技侧重点有什么 不同?为什么?解题关键:中国发展高科技的战略的变化思路引领:战略决策的制定基于特定的历史环境;针对不同的历史背景, 党和政府制定了不同的科技发展决策答案提示: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