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演示ppt课件_第1页
工程测量演示ppt课件_第2页
工程测量演示ppt课件_第3页
工程测量演示ppt课件_第4页
工程测量演示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程简介 采用水准仪,以一个详细的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为任务义务,使学生掌握掌握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方案确定、组织与实施、数据处置等的才干,使学生了解建筑物倾斜观测的内容。 一、建筑物变形观测概述建筑物在工程建立中建筑物在运用过程中建筑物沉降建筑物位移建筑物挠曲建筑物倾斜 建筑物裂痕勘察勘察 设计设计 施工施工 运用运用 失误失误建筑物特点 工程地质复杂 外界环境变化建筑物高大 建筑物荷载大 建筑物体形复杂 建筑物荷载不均匀沙质土 淤泥 冻土地下水位变化 大气温度变化外界风力变化 地震破坏 其它外力意大利比莎斜塔意大利比莎斜塔资料引见: 八层,高55m,16层为大理石砌,78为青砖石砌,内径7.65m

2、,呈圆环形。1173年 1年开工,经过198年建到四层倾斜,停工94年。复建到第七层又停工83年,再建时第八层明显有转机。经丈量: 塔北侧沉降为量为90cm, 塔南侧沉降为量为270cm,向南倾5.5 塔顶分开竖向中心线为5m, 倾斜值为0.093缘由: 1.地基粉砂土,施工不慎,粉砂外挤,偏 心荷载南侧压力大,呵斥倾斜。 2.塔基地压力大,超越地基接受力,下沉。 3.比萨平原深层抽水,使水位下降相当于大 面积加载。变形观测特点变形观测特点丈量精度高:普通位置精度为1mm,相对精度1ppm。 反复观测:丈量时间跨度大,观测时间和反复周期取决于观测目的、变形量量大小和速度。 严密数据处置方法:数

3、据量大,变形量小,变形缘由复杂。 变形资料提供快和准确。变形观测内容变形观测内容一、内部监测:内部应力、应变监测 动力特性监测 加速度监测二、外部监测:沉降监测 位移监测 倾斜监测 裂痕监测挠度监测外部变形观测根本方法外部变形观测根本方法常规大地丈量方法:常规大地丈量方法:水准丈量 三角高程丈量 三角边丈量,交会丈量 导线丈量 全站仪自动跟踪丈量 建筑物的变形包括三个方面:沉降、程度位移和倾斜。由于建筑物的分量,使地基受荷载而扰动,引起建筑物沉降;由于横向力作用于建筑物地基,使建筑物产生程度位移;建筑物在平面上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产生倾斜。此外,由于沉降与程度位移的共同作用到达一定程度,使建筑

4、物产生裂痕,直至倒塌。 变形观测就是用丈量的手段,观测建筑物沉降、程度位移和倾斜的变化量,并经过一定时间段的变化量,确定建筑物的变形趋势,以利采取相应措施。建筑物变形观测 对一个实践工程,变形丈量的精度等级按以下原那么确定: 1绝对沉降如沉降量、平均沉降量等的观测中误差,对于特高精度要求的工程可按地基条件,结合阅历与分析详细确定;对于其他精度要求的工程,可按低、中、高紧缩性地基土的类别,分别选0.5mm、1.0mm、2.5mm。 2 相对沉降如沉降差、根底倾斜、部分倾斜等、部分地基沉降如基坑回弹、地基土分层沉降等以及膨胀土地基变形等的观测中误差,均不应超越其变形允许值的1/20。 3建筑物整体

5、性变形(如工程设备的整体垂直挠曲等)的观测中误差,不应超越允许垂直偏向的1/10。 4构造段变形如平置构件挠度等的观测中误差,不应超越变形允许值的1/6。 5对于科研工程变形量的观测中误差,可视所需提高观测精度的程度,将上列各项观测中误差乘以1/51/2系数后采用。二、沉降观测二、沉降观测1 1、高程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设置、高程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点位稳定,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点位稳定,在沉降变形区以外; 不宜过远,通常一站能引测到不宜过远,通常一站能引测到观测点;观测点; 每个工地设置每个工地设置2 23 3个,以便检个,以便检核;核; 普通需求与国家水准点联测,普通需求与国家水准点联

6、测,获得绝对高程;获得绝对高程; 冻土地域应埋深至冻土线以下冻土地域应埋深至冻土线以下0.50.5米处。米处。基准点沉降点埋设图:沉降点分布表示图: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一定密度、均匀分布在待观一定密度、均匀分布在待观 测建筑物外围,能反映建筑测建筑物外围,能反映建筑 物整体沉降情形的位置。物整体沉降情形的位置。 观测时间按工程进展详细确定。 观测精度须运用DS1级精细水准仪及铟钢 带精细水准尺,沉降数据报至1mm0.1mm。 控制视野长度,普通不超越50m。 测站位置相对固定,以尽量减少仪器i角 的影响。2 2、沉降观测的时间、方法和精度要求、沉降观测的时间、方法和精度要求 规

7、定:建筑物运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规定:建筑物运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除有特殊要求者外,普通情况下,可在沉降速度大小而定。除有特殊要求者外,普通情况下,可在第一年观测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次,直至稳定为止。观测期限普通不少于如下规定:砂土地基直至稳定为止。观测期限普通不少于如下规定:砂土地基2年,膨胀土地基年,膨胀土地基3年,粘土地基年,粘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年,软土地基10年。沉降能年。沉降能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断定。普通观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断定。

8、普通观测工程,假设沉降速度小于测工程,假设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以为已进,可以为已进入稳定阶段,详细取值宜根据各地域地基土的紧缩性确定。入稳定阶段,详细取值宜根据各地域地基土的紧缩性确定。沉降观测观测的周期和观丈量时间观测的周期和观丈量时间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展。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展。普通建筑,可在根底完工后或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开场观测。大普通建筑,可在根底完工后或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开场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根底垫层或根底底部完成后开场观测。观型、高层建筑,可在根底垫层或根底底部完成后开场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

9、定。民用建筑可每加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展观测。如分别进展观测。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添加荷载的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添加荷载的25、50、75和和100时各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时各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个月观测一次。 2在观测过程中,如有

10、根底附近地面荷载忽然增减、在观测过程中,如有根底附近地面荷载忽然增减、根底周围大量积水、长时间延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添加观根底周围大量积水、长时间延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添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忽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痕测次数。当建筑物忽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痕时,应立刻进展逐日甚至一天数次的延续观测。时,应立刻进展逐日甚至一天数次的延续观测。沉降观测成果内容沉降观测成果内容 基准点与沉降点的点位分布图;基准点与沉降点的点位分布图; 沉降观测日报表沉降观测日报表( (当次观测结果当次观测结果) ); 沉降观测汇总表;沉降观测汇总表; 沉降曲线图;沉降曲线图; 沉降观测总

11、结报告沉降观测总结报告( (一个阶段观测全部终了一个阶段观测全部终了) )。沉降观测成果整理沉降观测成果整理每次观测成果精度应符合要求。每次观测成果精度应符合要求。每次观测成果须及时上报每次观测成果须及时上报( (上报上报“本次沉降与本次沉降与“累累 计沉降数据计沉降数据) ),当沉降变化异常时,工程施工及时,当沉降变化异常时,工程施工及时 采取措施。采取措施。3 3、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1 1、根底倾斜观测、根底倾斜观测L LB1B2 h hi i倾斜度i=hL三、其他变形丈量2 2、上部倾斜观测、上部倾斜观测 通常采用直接观测法:通常采用直接观测法: 挂垂球法挂垂球法 经

12、纬仪经纬仪( (全站仪全站仪) )垂直投影法。垂直投影法。由于高度角较大,投影读数以盘左、盘右取平均;观测位置过近时,可加装直角目镜,以利观测高处。加测程度间隔 ,可根据垂直角计算出观测高度H。 H H倾斜度 i=HD D H HH=Dtan1 1、基准点上观测法、基准点上观测法 测定观测点的测定观测点的 角度变化角度变化,计,计 算位移量算位移量:=D 瞄准测点的视野方向必需与测点的位移方向根本垂直。精度要求较高时,可在A点建立观测墩,以消除对 中误差。DA AB B位移前位移后位移后三、其他变形丈量2 2、位移点上观测法、位移点上观测法 以位移点以位移点M M为测站,观测对基准点为测站,观测对基准点A A、B B的程度角的程度角 变化变化= =- -,从而计算位移量,从而计算位移量: M MM M A AB BD1D1D2D2位移点M与基准点A、B位于根本不断线上,且M点 位移方向垂直于A、B直线。2121 DDDD 梁、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