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对外关系基础知识专题(二)A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复习策略一)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对外关系基础知识专题(二)A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复习策略一)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对外关系基础知识专题(二)A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复习策略一)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对外关系基础知识专题(二)A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复习策略一)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复习策略一)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农业是主要的经济部门。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长期领先世界,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繁荣昌盛的主要原因。1、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1、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社会形态历史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发展奴隶社会商周时期使用的农具,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的青铜农具。人们已经懂得使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等西周晚期开始使用铁器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封建社会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更加广泛,铁器时代到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牛耕并逐渐推广。耕犁的出现,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两汉时期农具得到改进,牛耕

2、广泛推广。其中,重要的有耕犁上安装了用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西汉赵过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二牛抬杠的牛耕方法传到珠江流域,一牛挽犁的牛耕法也开始出现。西汉时期干旱地区推行代田法,重视及时收割和优选种子;学会了水稻的育秧移植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曹魏时期,马钧改进了翻车,用于农业灌溉;水碓、水磨等广泛用于谷物加工,西北嘉峪关都已经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耕作方式。深耕细作,积粪肥田,后来还传到南方隋唐时期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江东地区出现了便于水田耕作的曲辕犁;通过围湖造田(圩田)和向山要田,进一步开发了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但对自然生态的平衡有所影响 注意: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尺

3、度,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物质标志。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发明和改进主要发生在唐朝之前,之后,长时间生产工具水平停留在唐朝的水平上2、 农作物品种的发展历史时期农作物的发展商周时期后世所习称的“五谷”都已经种植,甲骨文和诗经都有记载两汉时期农作物除了粟、黍等主要品种外,稻麦得到推广种植,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东汉时期已经有了双季稻;在与西域的交往中,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麻、胡瓜、胡桃等陆续移植内地隋唐时期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茶叶种植广泛;不少来自于国外的蔬菜,如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的菠菜等开始种植宋元时期棉花种植在北宋时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元朝时棉花种植已经遍及南方;从

4、越南引进的水稻良种占城稻,在北宋时期也传到江淮地区明清时期棉花的种植在明代由江南推向江北,明代由国外引进的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3、兴修水利工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因此,历朝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主要水利工程有:春秋时期芍陂的修筑,连接了淮水和长江流域的运河;战国时期修郑国渠和都江堰;秦朝筑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隋唐时期开凿大运河;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的水利超过六朝的总和;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水利工程建设,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交通运输和商业的发展。

5、 4、农业生产技术经验的总结著作朝代作者主要内容地位和意义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书中还将他和西方传教士合译的泰西水法一书内容引入,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中国古代农业科技中的总结性著作二、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1)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1、 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2、农业生产的重要原因生产关系的调整,包括土地政策和赋役制度的调整首先,土地政策的调整。要掌握调整的整体趋势和动机是:缓

6、和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在土地问题上的矛盾,逐渐满足农民对一部分土地的所有权或经营权,借以调动农民生产和对土地投资的积极性,增加政府和农民的收入。以北魏的均田制为标志,各朝代开始重视满足农民对土地占有和使用的愿望,使农民获得一部分土地,实现了农民和土地的结合,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其次,赋役制度的调整。整体趋势是:简便征收手续和名目,逐渐废除了丁税、杂税和户税,突出田亩税;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从秦汉时期的编户制度,到北魏的均田制、隋唐的租庸调制、两税法和明清的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地丁银”,逐渐废除了人头税,简化了征收的名目和手续,将税收逐渐摊入田亩中依据田亩数进行征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

7、了农民的负担,松弛了他们对政府的人身依附关系,调动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货币地租的出现和人口的自由流动,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手工业、商业的发展3、影响农业发展的其他因素 首先,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在战乱年代(如唐朝安史之乱)农业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和破坏;相反,在政治稳定时期(如西汉和唐朝前期)农业发展就非常迅速 其次,统治者的重视。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统治者的重视。统治者通过政策调整来刺激和推动农业的发展。前面所提到的土地政策和赋役制度的调整就是属于这一类。除此之外,历代政府还出台了一些旨在发展农业的措施,主要事例有: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战国时

8、期:魏国李悝变法中“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秦国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唐朝前期:唐太宗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武则天时期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唐玄宗时期大力发展生产 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元朝:元世祖对农业十分重视,中央设大司农司,向全国办法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 清朝前期:康熙实行更名田;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2)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表现1、农业生产工具的创造和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兴修水利;农业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等,既是农业发展的原因,也是农业发展的表现2、土地开发的情况。在古代,土地被开垦的

9、面积越多,农业生产越发展。一种情况是战乱使大量土地荒芜,王朝建立之初,往往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另一种情况是开垦未曾开发过的土地,如六朝时期,江南土地大量开垦3、社会人口的增值。人口大量增殖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标志。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民负担的减轻,人们的生存问题得到解决以后,必然会出现人口的急剧增加,并且,户口隐瞒现象也会有所改变4、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区域化。农业生产商品化和区域化是由于土地开发,产量提高,有利于腾出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的结果,因此也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清朝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代表了清朝前期农业生产高度发达的水平(

10、三)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1、对手工业和商业的影响。农业生产的水平的提高,物品丰富,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并为手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市场和劳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农业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2、对稳定社会秩序的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稳定富足,农民与土地的紧密结合,必然会稳定社会秩序,避免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无农不稳”即是这个道理。农业和政治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3、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农业的发展会促使社会风气的改观和人们信仰的进步。同时如果盲目过度开垦将造成环境的破坏,如隋唐时期由于围湖造田和大量

11、开垦山地,使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清朝更为严重。因此,要协调农业发展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4、对文化的影响。农业的发展会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5、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农业的发展会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奠定物质基础三、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和重农抑商的政策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由于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大事来抓,努力督促和组织农业生产。与此同时,国家在经济政策上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即保证经济政策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1、古代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原因因为农业的发展:(1)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

12、。其规律为:农业发展立民之欲安定民生稳固统治;或者:农业发展治民治国。(2)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力强的标志。(3)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4)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2、古代管理农业的机构中国古代国家十分重视对农业的管理,历代设立了一系列管理农业的机构:如秦九卿中的“治粟内史”(掌管农政财物、租税、赋税、财政收入和支出)、“少府”(主管皇室财政);西汉改秦“治粟内史”为“大司农”,东汉及其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沿设大司农(或改称司农寺)、“少府”等。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户部即类似于今天的财政部和农业部,以后历经宋、元、明、清,户部一直作为管理财政和

13、农政的重要机构而存留,其中元世祖还设立负责水利和农业的大司农司。3、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上的主要特色 古代王朝十分重视科技兴农,如西汉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东汉时推行“区田法”,从而基本解决了旱作地区农业生产中的春旱多风与春种的矛盾。我国很早就开辟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扩大耕地面积这样两条发展农业的途径。在此基础上,人们有开辟了以复种技术争取全年总产量增加的第三条途径。4、重农抑商政策的概念和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封建经济的特点是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由于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决定性的生产部

14、门,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所以历代封建政府在经济上采取的具体政策尽管不尽相同,但最基本的政策都是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代,最早由李悝在魏国的改革内容中有所体现,随后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将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并以此作为大力推行农战方针的基本内容付诸实施。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其作为治国的典范。5、封建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讲,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必然产物。但具体上看其原因如下: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安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

15、生活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商品交换不发达,拥有货币、店铺和作坊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6、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和历史作用(1)实质:维护封建经济基础,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经济。(2)目的:巩固封建专制统治(3)作用: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是正确的。例如,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积极推行农战方针,采用各种手段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西汉初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6、。但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抑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农业也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之上,同时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四、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认识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兴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农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两大支柱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在农业生产中,主要耕作方式是使用农具和牛耕。而这恰恰使个体劳动者具备了单门独户经营农业的能力,导致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一家一户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一,小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