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吉林省职业病防治院吉林省化学中毒医疗中毒救治基地邮箱1113838460QQ.com职业危害与职业病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卫生管理要求职业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什么是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什么是职业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构成职业病的四个要
2、件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其中放射性物质是指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发出的射线、射线、射线、x射线、中子射线等电离辐射;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职业病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对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进行了调整
3、。现将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印发给你们,从即日起施行。2002年4月18日原卫生部和原劳动保障部联合印发的职业病目录同时废止。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2013年12月23日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十大类十大类132132种类种类1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尘肺病(13类)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类)2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9类)3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3类)4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4类)5化学物质类(60类)6物理因素(7类)7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11类)8职业性传染病(5类)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1类)10其他职业病危
4、害因素(3类)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一) 尘肺病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碳黑尘肺5.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福建仙游东胡村福建仙游东胡村6363个家个家庭作坊式石英生产加工庭作坊式石英生产加工厂工作环境无任何防尘厂工作环境无任何防尘措施。措施。 2003 2003年在年在1818个个曾在该村务工的贵州籍曾在该村务工的贵州籍农民工死亡案例中有农民工死亡案例中有9 9人被确诊为
5、矽肺病。对人被确诊为矽肺病。对290 290 名在该村务工的农名在该村务工的农民工进行健康检查,共民工进行健康检查,共诊断矽肺诊断矽肺6060例,患病率例,患病率为为20.69% 20.69% ;患者发病;患者发病年龄(年龄(35.7535.756.106.10)岁,接尘工龄岁,接尘工龄3 3个月个月- -3.173.17年,平均年,平均1.331.33年。年。 7月月27日,张海超展示一份新的诊断证日,张海超展示一份新的诊断证明书(右),这张证明书与之前的诊断明书(右),这张证明书与之前的诊断证明结论不同证明结论不同8月月18日陈天志终于获得广安市疾控日陈天志终于获得广安市疾控中心的职业病诊
6、断证明书:尘肺三中心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尘肺三期合并双上肺结核期合并双上肺结核。胸片胸片 X-线线正常正常矽肺矽肺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 矿山开采矿山开采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采石采石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 筑路筑路(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过敏性肺炎2.棉尘病3.哮喘4.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5.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硬金属肺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二、职业性皮肤病1.接触性皮炎2.光接触性皮炎3.电光性皮炎4.黑变病5.痤疮6.溃疡7.化学性皮肤灼伤8.白斑9.根据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
7、职业病三氯乙烯中毒三氯乙烯中毒三、职业性眼病1.化学性眼部灼伤2.电光性眼炎3.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噪声聋2.铬鼻病3.牙酸蚀病4.爆震聋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五、职业性化学中毒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5.铍病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11.铀及其化合物中毒12.砷化氢中毒13.氯气中毒14.二氧化硫中毒15.光气中毒16.
8、氨中毒17.偏二甲基肼中毒18.氮氧化合物中毒19.一氧化碳中毒20.二硫化碳中毒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21.硫化氢中毒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23.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25.四乙基铅中毒26.有机锡中毒27.羰基镍中毒28.苯中毒29.甲苯中毒30.二甲苯中毒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31.正己烷中毒32.汽油中毒33.一甲胺中毒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35.二氯乙烷中毒36.四氯化碳中毒37.氯乙烯中毒38.三氯乙烯中毒39.氯丙烯中毒40.氯丁二烯中毒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
9、)中毒42.三硝基甲苯中毒43.甲醇中毒44.酚中毒45.五氯酚(钠)中毒46.甲醛中毒47.硫酸二甲酯中毒48.丙烯酰胺中毒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50.有机磷中毒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51.氨基甲酸酯类中毒52.杀虫脒中毒53.溴甲烷中毒54.拟除虫菊酯类中毒55.铟及其化合物中毒56.溴丙烷中毒57.碘甲烷中毒58.氯乙酸中毒59.环氧乙烷中毒60.上述条目未提及的与职业有害因素接触之间存在直接因果联系的其他化学中毒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砷中毒砷中毒有机锡中毒有机锡中毒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中暑2.减压病3.高原病4.航空病5.手臂振动病6.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
10、、视网膜)损伤7.冻伤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七、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皮肤疾病6.放射性肿瘤(含矿工高氡暴露所致肺癌)7.放射性骨损伤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9.放射性性腺疾病10.放射复合伤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母体受辐射后出生的畸形儿母体受辐射后出生的畸形儿八、职业性传染病1.炭疽2.森林脑炎3.布鲁氏菌病4.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5.莱姆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九、职业性肿瘤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2.
11、联苯胺所致膀胱癌3.苯所致白血病4.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5.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7.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8.六价铬化合物所致肺癌9.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10.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11.-萘胺所致膀胱癌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女工的手就这样与苯直接接触女工的手就这样与苯直接接触模拟现场浓度模拟现场浓度50/10050/1009 99499494 4甲苯甲苯100/180100/18047547585800858001616正己烷正己烷6/106/10204204204020401010苯苯 TWA/STEL TWA/STEL (m
12、g/mmg/m3 3) ) 超标超标 倍数倍数 样品浓度样品浓度(mg/mmg/m3 3) )样品数样品数毒物毒物 苯所致白血病苯所致白血病(职业性肿瘤的诊断(职业性肿瘤的诊断GBZ94-2014GBZ94-2014)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或有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病史者患白血病,应诊断为苯所致职业性白血病。无慢性苯中毒病史者患白血病,在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白血病诊断明确2有明确的过量苯职业暴露史,苯作业累计暴露年限6个月以上(含6个月)3潜隐期2年以上(含2年)十、其他职业病1.金属烟热2.滑囊炎(限于井下工人)3.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限于刮研作业人员)职业危害
13、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作业场所健康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病防护设施性能检测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卫生管理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的通知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卫生管理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是指用人单位定期委托具备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进行的检测。所指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所
14、列危害因素以及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有职业接触限值及检测方法的危害因素。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卫生管理要求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每年至少委托具备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进行一次全面检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卫生管理要求用人单位应当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工作纳入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部门或责任人,所需检测费用纳入年度经费预算予以保障。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档案,并纳入其职业卫生
15、档案体系。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卫生管理要求用人单位在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订定期检测合同前,应当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计量认证范围等事项进行核对,并将相关资质证书复印存档。定期检测范围应当包含用人单位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全部工作场所,用人单位不得要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仅对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或部分工作场所进行指定检测。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卫生管理要求 用人单位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订委托协议后,应将其生产工艺流程、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原辅材料和设备、职业病防护设施、劳动工作制度等与检测有
16、关的情况告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用人单位应当在确保正常生产的状况下,配合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做好采样前的现场调查和工作日写实工作,并由陪同人员在技术服务机构现场记录表上签字确认。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卫生管理要求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进行现场采样检测时,用人单位应当保证生产过程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故意减少生产负荷或停产、停机。用人单位因故需要停产、停机或减负运行的,应当及时通知技术服务机构变更现场采样和检测计划。用人单位应当对技术服务机构现场采样检测过程进行拍照或摄像留证。采样检测结束时,用人单位陪同人员应当对现场采样检测记录进行确认并签字。
17、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卫生管理要求用人单位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互相监督,保证采样检测符合以下要求:(一)采用定点采样时,选择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采样;采用个体采样时,选择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采样;(二)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选择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节为重点采样时段;同时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应满足采样要求;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卫生管理要求(三)在工作周内,应当将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
18、样日;在工作日内,应当将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四)高温测量时,对于常年从事接触高温作业的,测量夏季最热月份湿球黑球温度;不定期接触高温作业的,测量工期内最热月份湿球黑球温度;从事室外作业的,测量夏季最热月份晴天有太阳辐射时湿球黑球温度。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卫生管理要求用人单位在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定期检测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一)委托不具备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二)隐瞒生产所使用的原辅材料成分及用量、生产工艺与布局等有关情况;(三)要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异常气象条件、减少生产负荷、开工时间不
19、足等不能反映真实结果的状态下进行采样检测;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卫生管理要求(四)要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更改采样检测数据;(五)要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指定地点或指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检测;(六)以拒付少付检测费用等不正当手段干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正常采样检测工作;(七)妨碍正常采样检测工作,影响检测结果真实性的其他行为。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卫生管理要求用人单位应当要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及时提供定期检测报告,定期检测报告经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审阅签字后归档。在收到定期检测报告后一个月
20、之内,用人单位应当将定期检测结果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卫生管理要求定期检测结果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提出相应整改建议。用人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立即进行整改。整改落实情况应有明确的记录并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备查。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在工作场所公告栏向劳动者公布定期检测结果和相应的防护措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卫生管理要求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卫
21、生管理要求欧美国家的风险评估方法欧美国家的风险评估方法 职业病防护设施性能检测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卫生管理要求职业病防治法: (1)用人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 (2)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备等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采取(设置);有效(适宜、性能);维护与检测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卫生管理要求确定需要设置的场所 设置的符合性 及其针对的发生源 (必要性) 发生源分析及 设置的适宜性 防护设施选择 (合理性)
22、技术分析与 设置的有效性 防护设施设计 防护设施维护管理 管理的符合性 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内容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内容明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情况 收集相关法规标准对防护设施设置的要求 依据要求评价防护设施设置的符合性(必要性)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 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要求 是否超标:TWA、STEL(或超限倍数)、MAC注意事项:预评价是否有必要设置(类比工程 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是否超标) 控制效果评价(是否落实)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测及相应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卫生管理要求(一)明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情况 收集所需相关资料 采用工程分析或职业卫
23、生调查的方法: 识别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以及生产环境中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发生源); 分析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情况及其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与健康影响; 分析拟定或已经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等。 明确防护设施的设置地点及其针对的发生源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 (二)收集相关法规标准对防护设施设置的要求 例如: GBZ1-2010GBZ1-2010的的“”“”: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施;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施;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施对尘源进行控制;
24、生产工艺和粉尘性质可采取湿式作业施对尘源进行控制;生产工艺和粉尘性质可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湿法抑尘。当湿式作业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的,应采取湿法抑尘。当湿式作业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用其他通风、除尘方式。应采用其他通风、除尘方式。 GBZ/T194-2007GBZ/T194-2007的第五十八条:的第五十八条: 散发有毒有害物质散发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应用密闭的方法防止毒物逸散,在密闭不严的作业场所,应用密闭的方法防止毒物逸散,在密闭不严或不能密闭之处,应安装通风排毒设施维持负压操作,并或不能密闭之处,应安装通风排毒设施维持负压操作,并将逸散的毒物排出。将逸散的毒物排出。 职业病防
25、护设施的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 相关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第6部分 工作场所基本卫生要求中6.1防尘、防毒;6.2防暑、防寒;6.3防噪声、防振动;6.4防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中有相关内容。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4-2007) 第5部分 防毒设备及措施中5.1一般规定;5.2毒物源控制中有相关内容。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2013) 4.4工艺、管线设计与设备选型 (二)收集相关法规标准对防护设施设置的要求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 (二)收集相关法规标准对防护设施设置的要求 相关行
26、业标准: 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660-2011) 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规范(GB50431-2008) 火力发电厂职业卫生设计规程(DL5454-2012)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93 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14-2011 革类加工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10-2010 铸造防尘技术规程 GB8959-2007 家具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11-2010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01-2008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 (三)依据要求评价防护设施设置的符合性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一)职
27、业病防护设施的选择方法 (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适宜性评价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选择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选择 (一)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选择方法 确定产生有害因素的类别(有害物质或有害能量) 发生源分析: 危害因素有害性; 发生源的大小及其发生量; 发生源的数量及其分布; 作业条件与作业时间长短等。 选择适宜的防护设施类型与型式等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选择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选择 常用尘毒防护设施分类 保持粉尘发生源湿式状态设施:是指在粉尘作业期间,具有能够长期保持粉尘发生源处于湿式状态的设备。 密闭设施:是指将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全部或部分地密闭,使职业病危害因素不能向作业场所扩散的设施。同时,为了防止职业病
28、危害因素泄漏,应尽量吸引密闭设备内部的空气使其保持负压状态。 通风除尘排毒设施 满足生产工艺与作业条件下,应优先选择湿式作业或密闭设施,难以实施则选择通风设施。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选择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选择排风罩适宜性评价事例排风罩适宜性评价事例 排风罩适宜性评价事例排风罩适宜性评价事例 防护装置种类适宜性评价事例防护装置种类适宜性评价事例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有效性是指为了有效的预防、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有效性是指为了有效的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职业病防护设施所应满足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职业病防护设施所应满足的基本要求。的基本要求。 目前,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性评价指标主要是职目前,职业病防护设施
29、有效性评价指标主要是职业接触限值。对通风设施的有效性评价还应采用全业接触限值。对通风设施的有效性评价还应采用全面通风量(通风换气次数)、气流组织、控制风速面通风量(通风换气次数)、气流组织、控制风速等评价指标。等评价指标。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有效性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有效性 根据所设置防护设施类型确定其评价技术参数 采取适宜方法检测技术参数 对应相关标准评价防护设施有效性 (一)依据通风除尘排毒设施技术(一)依据通风除尘排毒设施技术参数评价参数评价 全面通风量和通风换气次数:适用于全面通风 控制风速:适用于局部通风和吹吸式通风 气流组织:适用于全部通风设施 常用通风除尘排毒设施的技术参数常用通风除尘
30、排毒设施的技术参数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有效性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有效性 常用检测与评价方法常用检测与评价方法 全面通风量和通风换气次数:利用示踪气体(SF6SF6或或CO2CO2)方法进行测定,然后可通过计算得到全面通风量,将测定方法进行测定,然后可通过计算得到全面通风量,将测定结果与标准限值;结果与标准限值; 气流组织:可通过调查分析等分析送、排风口位置、分配风量以及选用风口形式等与标准条款进行比较; 控制风速:一般先确定控制点,再用烟雾发生器确定气流组织,根据气流组织形式,利用风速计测量控制点的控制风速。将检测结果与标准要求对比进行评价。 (二)依据职业病危害程度评价 利用工程分析或职业卫生调查
31、方法,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接触以及有害性情况。采用适宜方法,预测或实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不同岗位(工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采用风险评估或其他适宜方法评价各岗位(工种)的职业病危害程度。 根据危害程度级别,确定需要进一步采取控制措施的岗位(工种),并分析与评价与其相关的场所及发生源所对应防护设施存在的问题。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有效性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有效性 对高风险作业岗位控制措施的策划对高风险作业岗位控制措施的策划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职业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职业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是指用人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急性附睾炎患者的护理
- 开发项目股权质押合同
- 建筑防水责任合同
- 商标合作开发合同(2篇)
- 工作地点变更合同
- 2025年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规则》说课课件
- 临时搬家工人合同
- 伊利公司供应链管理
- 如何把书做成课件
- 中国教育梦培训
- 2025-2030中国集装箱化和模块化数据中心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防腐新材料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策略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年护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届成都市2022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5届北京市第四中学顺义分校高三零模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全国第9个近视防控月活动总结
- 智能传感器研发-第1篇-深度研究
- 2025至2030年中国快速换模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举办科普月的活动总结(3篇)
- 2025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关于鸿沟的思考
- 2025年春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课件 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 课题1 化学与人体健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