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准确地把握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及内容_第1页
完整、准确地把握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及内容_第2页
完整、准确地把握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及内容_第3页
完整、准确地把握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及内容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完整、准确地把握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及内容完整、准确地把握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及内容完整、准确地把握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及内容以标准和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根据“内容标准 ” 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全面完成历史课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特别要注重历史课程在情感教育方面所具有的独到功能,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和健全的人格。(一)知识与能力“内容标准 ” 将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要求:( 1)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 “列举 ”“知道 ”“了解 ”“说出 ”“讲述 ”“简述 ”“复述 ”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

2、2)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概述 ”“理解 ”“说明 ”“阐明 ”“归纳 ”等行为动词的,为理解层次要求,即了解知识所反映的事物的内在联系;( 3)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分析 ”“评价 ”“比较 ”“探讨 ”“讨论 ”等行为动词的,为运用层次要求,即将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加以运用,用于解决新的问题。历史知识的传授是历史教学活动的基础,历史知识的学习是发展历史学科能力的条件;历史科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社会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基础教育阶段要求掌握的是历史科学的基础知识,它包括反映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特征的重大历史事实、基本历史概念、

3、基本历史线索和基本历史规律等方面。 历史是人类社会已往的发展过程,所以要使学生形成历史的基本概念,在知识教学方面,就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如历史的纵横联系、因果联系、古今联系等, 以及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不能忽视历史整体性和规律性教学,防止把历史割裂成零碎、孤立的知识。此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历史问题不断赋予新的阐释。由于依托于历史科学,历;.史知识教学还要注意随着史学研究的发展而不断更新,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科学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历史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但是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能力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知识的获取及呈现都伴随着

4、相应的能力,同样,能力也在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并为进一步掌握知识、技能准备条件。 从学会学习的角度上讲,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更为重要的。因此,与知识相比,能力更具有一般性,发展良好的能力,比掌握一定范围内的知识有更广泛的迁移作用。历史学科能力 “指的是学生适应并完成历史学科学习活动和调节自身学习行为的心理可能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品质,是掌握和运用历史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是否顺利完成历史学习任务的特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创造力,其核心是历史思维能力。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指“中学生能够成功地解决历史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良好适应性的个体心理特征 ”。发展

5、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广阔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储备大量的历史知识, 培养宽阔的思维; 引导学生善于提出各种假设,并能虚心地进行自我检查, 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中还要设计研究性课题或者是问题,要求学生能够钻研问题,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要留有余地,鼓励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以上训练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正确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历史思维品质的训练,离不开历史思维过程的训练。为加强历史思维过程 (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概括与具体化)的训练,在历史

6、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概念的变式,变式提供得越充分,越便于学生科学、准确、透彻地理解历史概念的本质。历史思维的高级阶段是历史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想象的参与。创造想象,;.就是要使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历史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形成正确的历史想象,关键在于学生要对历史材料有广泛的掌握和正确的理解,这就是历史学科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历史阅读, 除设法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动机外,还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外,都要有意识地培养、 引导学生阅读历史资料或历史读物;二是要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

7、就是认读和解读, 即不仅要接受信息, 还要分析信息,从而促进概念的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获得和掌握,可以使其思维和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历史学习中的阅读就是“学习理解书面材料中的潜在的意义,然后把理解到的潜在的意义同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以便领会这种意义”。(二)过程与方法“内容标准 ”没有对历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作出具体要求,师生应根据 “课程目标 ”中有关“过程与方法 ”的总体目标,参照“教学活动建议 ”,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关于学习方法, 中外专家有多种解释。我国专家通过归类性的研究指出:学习方法的第一要素是程序,按程序学习,能够节约时间,容易使学习行为达到熟练

8、化、自动化。所以学习的一般过程离不开学习、运用、巩固、总结等环节, 具体可以概括为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从不同途径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等基本过程。因此,学习就是学生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学习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必须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真正的主人。要摆脱以往教学中学生只有学习,而没有运用、巩固、总结机会的旧模式,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示学习的效果。学习方法的第二个要素是原则,即人们在学习中应该遵循的准则或要求。这一要素具有以下特点: 较之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方式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的特点; 是人们主观提出的要求,;.具有规范性、 主观性的

9、特点; 学习原则既可以涉及整个学习活动,也可以涉及学习活动的某一环节, 因而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学习原则在学习中的作用是宏观指导,其间接性说明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不存在某种适用于一切教学任务和对象的 “最佳 ”教学形式, 而应提倡多种教学方式。在历史学习中规定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可取的, 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及教学条件而展开。根据初中生所具有的身心发展特征,建议学习过程能够使知识学习融于形象直观的活动中,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权利,有表现和表达自己的机会,这样的学习才更容易被接受。我国传统的教学法认为,中学生历史学习的方法就

10、是学习历史知识和理论的方法,而忽视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础性,甚至缩小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的功能。所以应该还中学历史教育的本来面目, 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方法,除了有利于掌握历史知识之外,还要能够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学习,提高能力, 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应该是当前历史基础教育的原则。第三个要素是方式,指的是完成学习任务所采取的具体途径、形式和方法等。 我们建议历史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应该包括记忆、思维、听说、阅读、观察、练习、写作、实验、参观、表演、欣赏、研究、总结、评论、创作、讨论、访问、调查、游戏、收集资料、制作图表、社会活动等等。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

11、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应多层次、多方位地创造有利的教学条件,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提供多种辅助性教学材料,以利于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特别要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结合时事热点如关于台湾问题、中国加入WTO 的利弊等问题进行讨论、辩论;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讲演会;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与访谈, 如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和城市的巨变等;对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如;.秦始皇、武则天、拿破仑、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进行评价与讨论;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仿制古

12、代钱币、兵器、农具、服饰等历史文物;鉴赏历史文物,如中国古代陶瓷等;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如西安事变、戊戌变法、雅尔塔会议等;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如二战警示录等,欣赏历史文学艺术;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等。第四个要素是手段,指学习活动中采用的工具或物质手段,具有物质性、 多样性的特点。教学中学习手段应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完成历史学习

13、“过程与方法 ” 目标的教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科学知识的方法,所以以上概述的学习方法的四个要素的动作执行者都是学生。如“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竟争的复杂性”的学习内容,就可以使学生“通过查阅报刊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进行社会调查等形式,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并从中学习收集资料、社会调查等方法。“过程与方法 ” 目标实施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学习并学会学习的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 ”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上也作了一定的要求。情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包括道德感、 美感、理智感。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表现形式有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友谊感、同情心、责任心、良心、荣誉感、自尊心等;美感是在人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理智感是在人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表现为成功感、 怀疑感、 对成就的欢喜与自豪、 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等。正确、积极的情感体验来自于正确的价值观,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