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2)_第1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2)_第2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2)_第3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2)_第4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教案)基本信息学 科小学语文年 级四年级教学形式讲授法 讨论法教 师余红红单 位陕西西安周至二曲镇东街小学课题名称送元二使安西学情分析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所以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民族这独特的文化;学生才懂得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学生以前学过王

2、维的诗,对诗人有一定的了解,能较流利的读出古诗,借助老师的视角能知道本课诗的写作方法先描写景物再抒发感情,但对诗中蕴含的感情理解得不够到位,诗的韵味没有感情地朗读出来,需要老师及时的点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会写要求的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二能力目标1、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三情感目标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巧妙导入,激趣感染1 1.导语: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古诗吗!那你们一定积累

3、了不少古诗!今天,咱们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看谁猜得准,背得快。(课件出示:有关小池、绝句的图景.接着出示赠汪伦的图景并配上音乐)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的进入送别题材的古诗意境中。2.过渡:是呀,李白的这首赠汪伦写出了古人那种浓浓的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板书课题) 1) 让学生齐读课题。2) 从题目中,你们读懂了什么?(相机板书:王维 送 元二)3) 如何理解“使”?(生:出使)出使到哪?(生:安西)4) 谁能读好这个题目?(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在“二”字后面停顿)5)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对于作者王维你们了解多

4、少?(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谈自己对王维的了解)设计意图:诗缘情而发。所以学习古诗,首先让学生明白诗题的意思,了解诗人,这样可以为后面学习古诗奠定基础,也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二、前置性学习成果展示师:我参与,我快乐。现在我们就进入前置性学习成果展示环节。有请我们今天的展示组上台。第一关:字词训练营 人人当英雄1) 小组成员听写一类字。2) 小组成员进行多音字的展示。3) 小组展示背诵、默写。4) 擂台赛:展示组与阅读组对背诵、默写进行检测。第二关:入情入境,品味人生1) 小组成员赏析第一句。重点字词: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朝雨:早晨下的雨。浥:湿润。这一句讲的是:清晨

5、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2) 小组成员赏析第二句。重点字词:客舍:旅店这一句讲的是: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过渡:这么美的地方是在哪?(渭城)那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美景再描绘一下?(指名答)同学们读得真好!可是这么美的景色王维和元二有没有心情欣赏?(没有)为什么?教师预设学生会这样汇报,教师相机激励性评价:生1:因为元二是王维的好朋友,而元二要走了,他们很伤心,所以没有心情欣赏。生2:因为他们要离别了,大家都很舍不得,所以没有心情欣赏。生3:因为他们充满了离别愁绪,心里很难过,不舍得离开,所以没有心情欣赏。过渡:人生自古伤离别,虽有良辰美景却无心欣赏!诗中提到了柳

6、树,你们知道古时关于柳树的典故吗?(学生汇报)点拨:你是怎么知道的?(从网上收集的)看,多会学习的孩子!“柳”与“留”谐音,还表示挽留之意,看着这满目青青的杨柳,朋友终将远离而去,他俩怎不伤感离别呢?所以,读一二句时,我们还该读出怎样的情感?(不仅要读出美,还要读出他们的离别愁绪并从停顿、语调要相对低些,舒缓些,声音相对低沉些去指导学生品读。)3) 小组成员赏析第三句。重点字词:更:再。这一句讲的是:我劝您再多饮一杯离别的酒。4) 小组成员赏析第四句。重点字词:阳关: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因位于玉门关之南而名阳关。这一句讲的是:出阳关西行就再遇不到老朋友了。过渡: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朋友之

7、间要分手了,元二要到哪里去了呢?(安西)要经过哪?(阳关)阳关在哪?(学生答)过渡:(出示线路图)同学们请看,这是渭城,这是阳关,这是安西,这一路上,整整3000多公里。如果是照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元二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时间呀!5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当时阳关以西,是这样一幅情景。你能说一说吗?(指着图说)让学生通过看图,感受到阳关以西荒无人烟,黄沙满天,也就是一路上陪伴元二的只有那荒漠和无尽的荒草。6 2.过渡:元二即将远行了,好朋友要分别了。这一走,也许两年,也许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能相见。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呆会告诉老师。7 3.学生思考、汇报,

8、教师预设学生会这样回答,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体会王维和元二深厚的感情,以及王维对元二的关怀:生1:元二,你这一走,我们可能很久都不能相见,但我会想你的。你路上可要小心,注意安全呀!(真不愧是好朋友呀!)生2:元二,你这一走,不知何日才能回来,记住多给我写信呀!一路上陪伴你的只有荒漠,一个人影都没有,你可要多带些水和干粮去,不要渴了和饿着了。(多么无微不至的关怀呀!)生3:元二,路途那么的遥远,这一路上只有你一个人,我又不能陪在你身边照顾你,你可要注意身体呀!(真会为好朋友着想!)生4:元二,等你回来以后,我们都变老了,我都认不出你来了。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对话,去解读和领悟王维的内心,这既是一

9、种想象语言训练,又是对朋友情的感悟。实际上还表达了学生自己的心声,文与人、人与己的相遇交融。8 4.过渡:所以王维劝元二(出示后两句)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因为(生读)西出阳关无故人。(齐读两次)9 5.这两句诗中有两个词,老师想考考大家?哪两个词呢?请看(点击更尽、故人)谁理解了?(学生回答,教师点拨)1 6.这两句诗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谁来说说?(学生说诗意)过渡:酒逢知己千杯少,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已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再喝一杯,元二就要走了,请同学们站起来让我们在音乐声的陪伴中,用深情的朗读送送元二吧!(课件出示诗歌,并配音乐阳关三叠)(全班读)这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首送别诗,当时就被谱

10、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现在我们再听听。(放歌曲渭城曲)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诗的词句,感悟诗句、走进诗的意境,是深入理解古诗内涵、体会作者感情的重要一环。整个环节的设计是以读为本,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层进式的以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高的复读。以以读代讲的魅力,去引领学生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从而感受王维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关:得知得智,拓展人生1 1.过渡: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厚的情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别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所以在浩瀚的唐诗宋词中,像这样送别朋友或思念亲人的名篇佳作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诗词呢?2 2.展示组展示其他送别诗。3 3.阅读组补充设计意图:以一首诗带动学生对同类诗的了解,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又增加了学生积累,让其进一步了解了不管是怎样的送别诗,所体现的诗境都是人间真情。小结:同学们,读了这些送别诗,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就让我们今后继续畅游在古诗的海洋里,不断诗化我们的心灵吧!第四关:化文化人,学以致用(自选作业:三选一)1 1.做个小书法家:默写古诗并把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摘抄到积累本上。2 2.做个小画家:通过绘画画出诗的意境。3 3.做个小作家:把对这首诗理解的情境写成小短文。板书设计送元二使安西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