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案 张勇 20011.4.21【学习目标】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2、知道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的方法3、知道三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及带电本质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电荷量、比荷概念【学习重点】电荷基本性质与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学习难点】静电感应的原因、感应起电的方法【主要知识】1 自然界中两种电荷: (1)电性: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 电荷,用 数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 电荷,用 数表示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2、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1
2、)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包括 (质子和中子)和 。(2)摩擦起电的原因: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电子,带 电;丝绸 电子,带 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电子,带 电;毛皮 电子,带 电。(3)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4)摩擦起电的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 3、用静电感应的方法(1)【演示】(参见课本图1.11):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 了,表示A,B都带上了 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属箔 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可以看到A和B金属箔 仍 ,说明A和B仍带有电荷;如果再让A和B接触,A和B上的金属箔 ,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
3、A和B分开后所带的是 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 (2)、静电感应: 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感应起电: 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3)静电感应的原因分析物质的微观分子结构,分析起电的本质原因:把带电的球C移近金属导体A和B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因此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4 、 电荷守恒定律(1) 电荷既不能 ,也不能 ,只能从一个物体 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 转移到 而电荷的 。(2)另一种表述:一个与
4、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5、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参见课本图1.12)(1)带电体接触金属球 (2)带电体靠近金属球6、三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 和 。7、元电荷(1)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或q 单位:库仑 符号:C(2) 元电荷: 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e= C(3)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4)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和电子的质量me的比值,为C/【思考与练习】1将不带电的导体A和带有负电荷的导体B接触后,在导体A中的质子数 A增加 B减少C不变
5、60;D先增加后减少2、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电,则 AB、C球均带负电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DB、C球都不带电3、在原子物理中,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元电荷的电量为_;一个电子的电量为_,一个质子的电量为_;任何带电粒子,所带电量或者等于电子或质子的电量,或者是它们电量的_4、如图所示,a,b,c,d为四个带电小球,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吸d,b斥c,c斥 a,d吸b,则( )A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B仅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Cc,d小球带同种电荷 Dc,d小球带异
6、种电荷5、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 A、B,分别带有电量QA= -6.4×10-9C,QB=-3.2×10-9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个?检测归纳(建议用时10分钟)1、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解析: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所以A选项错误。起电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摩
7、擦起电、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这三种起电本质是不同物体间电子的转移(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或同一物体电子从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感应起电)。所以答案B、C正确。感应起电是电荷在物体内部不同部分的转移,所以D项错误。答案:BC2、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1.1-3所示,现使b带正电,则( )ab图1-1-3A. 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B. 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C. 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D. b立即把a排斥开解析 b带电后,由于静电感应,a的近b端和远b端分别出现等量的负电荷和正电荷,b对a的吸引
8、作用大于排斥作用。a、b接触后带同种电荷,又相互排斥。故选项B正确。答案:B3.M和N是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1.6×10-10C,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 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N转移到了MC. 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1.6×10-10CD. 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1.6×10-10个电子解析: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的实质和电荷守恒定律。物体内部一定有电荷,不过内部电荷正负电荷量相等,不显电性,A错误。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在不同的物体之间发生了转移。M带正电说明,M失去了电子带正电,而N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9、根据电荷守恒定律,N一定带带负电荷1.6×10-10C,BC正确。M 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1×109个电子。答案:CB图1-1-5A4如图所示的是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个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小球B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 )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C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D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解析:验电器上的金属箔片和金属球都带有正电荷,金属箔片之所以张开,是由于箔片上的正电荷互相排斥造成的当验电器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时,说明箔片上的正电荷一定比原来减少了,由于金属球A只是靠近验电器而没有与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发生接触,要考虑感应起电的影响当金属球A靠近时,验电器的金属球B、金属杆包括金属箔片整体相当于一个导体,金属球A离金属球B较近,而离金属箔片较远如果金属球A带正电,验电器上的正电荷一定向远处移动,则金属箔片上的电荷量不会减少,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如果金属球A带负电,验电器上的正电荷会由于引力作用向金属球B移动,造成金属箔片上的电荷量减少,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如果金属球A不带电,由于受到金属球B上正电荷的影响,金属球A上靠近B的部分也会由于静电力的作用出现负电荷,而这些负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佛山实验中学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北京市八十中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二中高三上物理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三上物理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安徽亳州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福建省漳州市五中、龙海市五中等四校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第25中学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福建省永春一中、培元、季延、石光中学四校物理高一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安徽省长丰二中物理高一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安徽省宿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小升初真题(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5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 2025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 课件
- 华为HCIA OpenEuler H12-611认证必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无机化学》课件-第7章 配位化合物
-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10 ai ei ui 教学设计(表格式3课时)作业设计
- 2024秋国家开放大学《形势与政策》大作业参考答案
- 20以内的加法口算练习题4000题 290
- 第五单元圆(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至2030年中国超声换能器行业市场经营管理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农机大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人教版(2024新版)英语七年级上册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