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4 章 朔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4.1 朔州市概况朔州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西南端,地处内外长城之间,南邻忻州,北接大同, 西北与内蒙古交界。 1989 年建市,现辖两区四县(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怀仁县、应 县、右玉县) ,总面积 1.07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152.65 万。矿产资源丰富, 煤电工业实力雄厚, 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 煤炭、石灰岩、高岭土、铁矿石、铝钒土、长石、石英等 28 种,其中煤炭储量约 422.9 亿 吨,是因煤而生、因煤而兴的典型的能源型城市, 坐拥山西煤炭储量的六分之一。 煤系分布 面积 1603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14
2、%。 2008 年全市共生产原煤 1.18 亿吨,居全省第 一、全国第二。 朔州是华北重要的电力工业基地, 承担着为京津唐供电的重要任务。全市电 力总装机容量 460 万千瓦,居全省前列。 2008 年发电量 207 亿度。此外,凭借优质丰富的 制瓷资源,朔州还是全国重要的日用瓷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达到 10.5 亿件。朔州地形复杂多样,农业特色鲜明,是山西省主要的生态畜牧基地。全市平原、丘陵、 山区面积大体各占三分之一。 共有耕地 547.9 万亩,农村居住人口人均 6.4 亩,居全省第一。 水资源总量7.39亿立方米。无霜期 103 147天,年平均气温 3.9C 7.9C,年降水量 36
3、2 411mm 。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谷子、莜麦、荞麦、碗豆、黍子、葫麻、甜菜、 瓜菜等, 是北方著名的小杂粮生产基地。 朔州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传统和有利条件, 是全国著 名的奶牛和肥羔羊养殖基地。全市奶牛存栏 16.5 万头,乳制品年加工能力达到 80万吨。全 市现有林木面积 333 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 20.88%。市区和每座县城都建有一个万亩生态 园区。近年来,朔州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全市万人拥有公路、 乡镇油路通达率、人 均通村油路里程,均居全省前列,先后荣获“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全国城市综合整治 先进市”、“省级园林城市”等称号。 2008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
4、值完成 420.4 亿元,同比增 长 11.5%;工业增加值完成 232.1 亿元,增长 15.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221.9 亿元,增长 45.1%,三项指标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2 亿元,增长 27.5%。此外,城乡居民收入和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均保持平稳增长态势。4.2 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随着经济的稳定发展, 社会中的各种资源会不断的从低收益的部分向高收益的部门转移, 则与之相对应的, 产业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即由农业转向非农业产业, 这体现了产业结构演 进的客观规律。表 5.1 和图 5.1 是朔州市自 2003 年以来所呈现出的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
5、与变化,从表4.1 中可以明显看出, 朔州市的三次产业的变动情况是符合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的。从 2003年以来, 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是呈现稳步下降的趋势, 从 2003 年的 14.5%下降到 2010年的 6%,八年间下降了 8.5 个百分点, 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 朔州市的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 比重很高,维持 50%以上,虽然有小幅波动,但是还是居高不下;朔州市的第三产业有着良 好的发展趋势, 每年基本呈现小幅度上升状态, 从 2003 年的 33.4%上升到 2010 年的 37.4%,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2009年达到42.4%,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赶超了第一产业 和第二产业
6、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表4.1朔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年份地区生 产总值 (亿元)第一产业(亿元)第二产 业(亿 元)第三产 业(亿 元)人均地区生 产总值(元)产值结构(%)第一产业(%)第二产 业(%)第三产业(%)2003118.617.2561.7439.6801314.552.133.42004147.7318.6276.452.71990712.651.735.72005181.6518.52106.1556.981209410.258.431.42006234.1321.15144.9768.0115481961.929.12007332.229.13201
7、.55101.51218278.860.730.52008420.427.76260.0132.65274586.661.831.62009561.329.51293.8238.0364525.352.342.42010670.1540.54379.0250.641107656.637.4资料来源:根据山西省统计年鉴(山西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10年有关数据整理而成)4.3产业结构总体评价对朔州市的产业结构总体评价,本文主要采用的是上一章所介绍的偏离一份额法。本文与其他用偏离一份额法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本文除了采用偏离份额的模型对朔州市的产业结构分析之外,分别选取
8、了两个经济大区作为参照系,一个是全国大区,另外一个就是山西省作为参照系。将两次用偏离份额模型得出的结论做出对比,分别说明一下朔州市的产业情况,同时分析在两个参照系的情况下,朔州市的产业的竞争力, 更全面的在不同的大环境下分析朔州市的产业结构。首先,以全国的产业作为参照系,来看朔州市的产业发展。4.3.1朔州市产业结构的总体评价表4.2朔州市偏离份额分析表(1)单位:亿元部门全国朔州市2006 年2010 年比率2006 年2010 年Bi,0Bi,tBi,t / B,obj,obj ,t第一产业24040404971.6821.1540.54第二产业103719.51864811.814537
9、9第三产业88554.91710051.9368250.6总体B。BtB/B0bi,0b,t216314.43979831.84234.15670.14结果W =0.993U =1.56表4.2朔州市偏离份额分析表(2)r123R1R2R3bb2b30.9171.61382.6850.68460.79790.931126.022112.27195.856N1n2N3P1P2P3D1d2D317.814789.58189.252-3.33526.1145-25.9374.9153118.306119.265NPD196.65-3.16242.49如表4.2以及4.3所示朔州市的产业结构份额P存在
10、明显的结构不合理现象,P=-3.16<0说明朔州市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需要调整。增长份额N势态是良好的,就是说明朔州市现在的经济有良好的增长趋势,三次产业的增长份额分量都是大于零的。最后,是竞争力分量D,同样的D=119.265>0,说明朔州市的产业整体具有较好的竞争优势。从结构效果指数 w可以看出,w=0.993<1,也就是说,朔州市的产业结构明显不合理,需要及时调整,但是竞争力效果指数 u=1.56>1,说明朔州市的产业整体仍然存在竞争力。由于w<1,u>1,就说明了,虽然朔州市现在产业结构参照全国来讲仍然有竞争性,有一定的优 势与增长潜力,但是产业结构出
11、现了明显的不合理的现象,需要及时的调整,不然,朔州市 的产业竞争力必然会出现衰退的迹象。朔州市的以全国为参照系的产业结构发展,总的来说就是:产业增长态势良好,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明显地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4.3.2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朔州市农业生产中农产品供给从先前的长期短缺转变为其总量基本能够保持平衡。但是受其资源型城市资源以及市场需求的双重束缚,朔州市的主要农产品相继呈现出阶段性的在低消费水平上相对过剩。朔州市经过了20余年的改革,农村经济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村基本实现了小康的生活水平。不足的是,其农业综合生
12、产能力依然薄弱,再加上不可遇见的因素,如自然灾害,导致了粮食产量长期徘徊,停滞不前;由 于受管理水平以及品种结构的限制,林果业生产,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益; 相对来讲,畜牧业的发展比较快,但是, 受其经营方式以及市场波动的影响,发展速度缓慢,甚至有时出现了萎缩的现象。由于农产品的品种以及品质结构不合理,直接引发了第一产业的低水平生产规模上以及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直接影响农业的生产效益以及农民收入的增加。表4.3朔州市2004 2010年第一产业结构比例单位:亿元年份总产值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200414.796.890.3127.270.01320.31200534.89917.421
13、.0815.620.040.74200640.7420.251.6918.120.0730.61200751.9530.42.8917.510.131.023200854.7927.932.962.270.111.11200963.4430.734.1426.680.1061.755201072.0437.792.3429.720.1462.04图4.2朔州市第一产业走势| 渔业 r-牧业 -林业 农业根据上一节产业结构的总体评价,已经知道朔州市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但是仍然是具备竞争力的,本文选取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四个产业进行产业做进一步的分析,说 明朔州市第一产业结构内部的问题。表4
14、.4朔州市第一产业偏离份额分析表(1)单位:亿兀全国朔州市2006 年2010 年2006 年2010 年B ,0Bi,t4,0bj ,t农业21522.336941.120.2537.79林业1610.82595.51.692.34牧业12083.920825.718.1229.72渔业3970.56422.40.070.146总体B0Btb,0b,t39187.566784.740.1369.996表4.4朔州市第一产业偏离份额分析表(2)A234R2R40.8660.380.641.0860.720.6110.7230.62bb2b3b4N1N2N3N422.041.6512.374.0
15、6615.871.0088.942.52PP巳D1D2D3D4-1.290.0244.16-2.485.16-0.39-1.50.03从表4.4可以明显的得出第一产业的结论。从结构分量P来看,农业和渔业的结构分量是小于零的,说明农业与渔业的产业结构明显的不合理,需要调整,同时结合竞争力分量来看,农业的竞争力分量D=5.16>0,说明朔州市的农业仍然是有一定的竞争力的,但是如果不调整其产业结构的话,从长远来看,会对农业的竞争力产生负增长效应。再来看渔业,渔业的竞争力分量 D=0.03,竞争力非常的微弱,同时P=-2.48<0,所以渔业的产业结构继续调整。林业的增长分量 N=1.008
16、,基本维持没有很大的增长,而且其产业结构分量P也非常接近与零,竞争力分量 D=-0.39,说明林业没有竞争优势,朔州市林业的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最后,牧业的竞争力分量 D=-1.5,说明朔州市的牧业产业的没有竞争力,但是其产业结构相对合理,增长分量也为正数,也许是投资的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其竞争力低下。4.3.3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分析从2007年到2011年这几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朔州市的重工业始终占据工业的绝大部 分发展的份额,重工业一直稳居90%以上的份额,而与此相比,轻工业的发展非常的少。虽然其相对值变化不大,但是就其绝对值来讲, 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是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也反映出第二产业
17、发展中的严重不平衡。图4.5和表4.3表示出了朔州市2007 2011年的工业情况。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朔州市的重工业化的程度应该予以调整,占总工业比重过大, 产业集中度很高,工业结构尤其不合理,重型化过重,而具有高加工度以及高附加值的加工 业急需要发展,工业生产发展极度不均衡。从历年的生产值的情况看,煤炭资源型行业以及企业对朔州市的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 重的表现出不均衡。表4.5朔州市2007 2011年第二产业结构比例但是忽略了非资源型的行业,经济的发展严单位:亿元年份工业总产值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2006120.523.572007168.68.5192.0531.7120082
18、32.58.7223.4137.822009270.29.97293.743.3142010360.112.91347.1847.992011472.0417.3454.748.33000250020001500工业总产值10005001L I. LI.轻工业重工业20072008200920102011图4.3朔州市2007 2011年工业结构比例从偏离份额的总体结构评价中,可以知道,相对于朔州市的其他产业而言,第二产业相对发展较好,但是由于朔州市形成的历史原因,我们可以判断出,朔州市是典型的以亿元建市的例子,其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煤炭资源产业,但是由于煤炭资源本身的不可再生性,煤炭产业的发展
19、具有年限性,所以朔州市的第二产业结构仍然需要调整。表4.6分析朔州市的主要产业轻工业、重工业以及建筑业的产业结构。表4.6朔州市第二产业偏离份额分析 (1)单位:亿元全国朔州市2007 年2011 年2007 年2011 年Bi,0Bi,tBi,t/B,obj,0bj,t轻工业1196402260811.898.517.3重工业2855375698071.99192.05454.7建筑2831.7148.3总体B0BtBt/B0bi,0b,t4191918279081.98232.26520.3表4.6朔州市第二产业偏离份额分析(2)ri23Rbb2b31.0351.
20、370.520.890.991.2866.29158.217.76NiN2N3PP3D1D2D359156.629.93-51.433.530.661.2372.98-24.1首先,从产业结构分量来看,存在问题的是轻工业,轻工业的结构分量P=-51.4<0,说明轻工业的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同时轻工业的竞争力分量D=1.23,稍大于1,说明朔州市轻工业具有竞争力,但是优势非常的薄弱,产业结构急需调整。再来看建筑业,建筑业的竞争力分量D=-24.1<0,说明朔州市的建筑业产业完全没有竞争力优势,竞争力非常低下,但是 其产业结构是合理的,同时对经济的贡献虽然不大,但还是有少量的贡献,说明建
21、筑产业自身没有产业结构的问题, 可能是政府的政策导向以及投资力度的问题。重工业是朔州市的支柱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产业结构分量P>0,同时竞争力分量 D=72.98>0,说明朔州市重工业产业的产业结构相对合理,同时也具备较好的竞争力。但是考虑到朔州市重工业的产值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煤炭开采和选洗业,如表4.7,煤炭开采和选洗业占到整个工业产值的 81.8%,产值集中度很高,占有绝对的主导产业地位,重工业的产业增长分量 N=156.62,说明了产业的增长势头明显,但是煤炭开采和选洗业是资源依赖型产业,虽然目 前来看,竞争力强劲,但是随着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的消耗,最终会走向衰竭
22、,所以,在朔 州市还是处于成长阶段的时候,就要培育煤炭开采和选洗业的接续产业,防止由于主导产业的资源依赖性导致对朔州市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4.3.4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分析朔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有比较浓重的福利性、 的有较为完整的并且具有系统性的社会服务体系, 会使得朔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如表计划性色彩。在其大中型的企业中都附带 这样就容易促成企业办社会的局面,直接4.8:表4.7 2009年朔州市工业产业行业企业单位个数工业总产 值百分比%全部从业人员 年平均人数百分比%煤炭开采和选洗 业975270.681.14294662.2农副产品加工业626.720.417611.1食品制造业11
23、1452.227654饮料制造业340.430.627871.14造纸及纸制品业14.10.06500.07石油加工、炼焦及 核燃料加工业388.51.415432.23化学原料及化学 制品制造业1162.60.9633594.9医药制造业22.482280.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7178.292.7776311.2黑色金属冶炼及 压延加工业233.750.528431.2有色金属冶炼及 压延加工业138.350.616812.4通用设备制造业410.620.163840.56专用设备制造业24.252220.3交通运输设备制 造业226.180.41330.2电力、热力的生产 和供应业1255
24、2.18.551407.4燃气生产和供应业28.560.131110.1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1.843250.47表4.8 朔州市2004 2010年第三产业结构比例单位:亿元年份第三产业总 产值交通运输仓 储邮政业批发和零 售业旅游业200452.7115.512.11.89200556.9816.212.54.9200668.0119.912.79.082007101.5127.618.715.12008132.6534.924.218.82009238.07547.426.42010250.677.649.736.0可以看出,朔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朔州市第三产业内部结
25、构存在基础型、传统型产业比重偏大;而现代型、高技术型产业比重偏小的结构缺陷。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是全市第三产业的主要支柱,占到将近一 半的比重,对朔州市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较大,而房地产和其他服务业如信息服务业等所占的比例却较小,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低,总体规模不足;新兴第三产业比重过小,总体发展相对来讲比较滞后。表4.9朔州市第三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表(1)单位:亿元全国朔州市2006 年2010 年2006 年2010 年Bi,0Bi,tB ,t / Bi,ohj ,0bj,t交通运输仓 储邮政业12183.018968.51.5619.977.6批发和零售
26、业16530.735746.12.1612.749.7旅游业8935157001.769.0836.0总体B。BtBt/B。b,0bi,t37648.770414.61.8741.68163.3表4.9朔州市第三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表(2)r123R1R2R3bb2b32.892.912.960.561.160.7613.4918.39.89N1N2N3P1P3D1D2D37.5521.237.512.35-6.5-0.6246.3722.2319.98从第三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表中可以直接得出,批发零售业以及旅游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需要调整。首先看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它的产业结构分量P=12
27、.35>0,说明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产业的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其竞争力分量D=46.37,说明该产业竞争力较好,具有一定的发展势头。再来看批发和零售业,该产业的产业结构分量P=-6.5<0,说明批发和零售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需要调整;竞争力分量D=22.23,可以看出,批发和零售业有一些竞争力优势,但是由于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阻碍了该产业的发展,需要调整批发和零售业的产业结构。最后看旅游业,旅游业的产业结构分量P=-0.62<0,说明了旅游业的产业结构也是不合理的,需要调整;竞争力分量D=19.98,增长分量N=7.5,虽然都是正值,但是要既是调整其产明显的不高,就说明产业结构
28、的不合理对旅游业的发展存在明显地负效用, 业结构。4.4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4.4.1产业处于成长期,由于煤矿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必然随着不断的开采,资源存储量会减少。长期不加节制的开采会使得资源存量明显的下降,生产的成本明显增加, 产量下降以及难度加大。由于朔州市是国家的产煤基地,但是在总体上,目前朔州市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那么为了有更高的产量,朔州市政府就不断的加大对煤炭产业的投资来保证其生产规模。这中投资与发展的模式必定会加速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衰退。先用产业综合发展指数(ID)来分析2003 送X22010年朔州市的城市综合发展能力的改变。12(X是三次产业产值)。2 X)2从表5.
29、3和图5.2可以得出,朔州市的产业综合发展能力在20032010年有些波动,其中20032005年波动相对较大,而 20062010年期间,相对平稳,波动浮动较小。这 一指数提供的数字反射出,朔州市一旦降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那么其经济效益就会越低,综合发展能力就会减弱,表现出对资源的依赖性。年份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ID2003118.617.2561.7439.60.592004147.7318.6276.452.710.592005181.6518.52106.1556.980.552006234.1321.15144.9768.010.522007332.229.13201.
30、55101.510.532008420.427.76260.0132.650.512009561.329.51293.8238.00.542010670.1540.54379.0250.60.54单位:亿元表5.3朔州市三次产业综合发展能力比较IDID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0.60.580.560.540.520.50.480.46图5.2朔州市三次产业综合发展能力比较 资料来源:山西省统计年鉴2003 2010年的数据整理得到.4.4.2产业结构二元性突出朔州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其组团式结构比例较大,城市与企业的二元化问题严重,表现较为明显的是“离城建厂”和“独立建区”。朔州市中的主导企业“大而全”、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缺乏工业与农业、重点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机制,生产要素的流动是 封闭和分割的,工业企业缺乏促进和带动系统外其他企业发展的机制。正是由于资源开发不能通过有效的传导机制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资源开发成为典型的“嵌入型”经济,存在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具体表现为:(1) “大工业、小农业”。绝大多数煤炭资源型城市中, 农业在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小于10%。 朔州市2010年农业产值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聚苯硫醚市场十三五规划及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稀土磁钢行业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祛斑养颜保健品行业运行状况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电脑电源市场运行动态与营销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电子驻车制动器EPB市场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邢台学院《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民族大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师范大学《电力系统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科技职业学院《动物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针灸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无人机法律法规与安全飞行 第2版空域管理
- 我的小学生活
- 团会:纪念一二九运动
- 《商务沟通-策略、方法与案例》课件 第三章 书面沟通
- 2024具身大模型关键技术与应用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
- 提高瓦屋面太阳能板安装一次验收合格率
- 2024上海市房屋租赁合同范本下载
-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六安市独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 CSC资助出国博士联合培养研修计划英文-research-plan
- 我的物品我做主班会
- 《外科护理学(第七版)》考试复习题库-上(单选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