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监理实施细则_第1页
测量监理实施细则_第2页
测量监理实施细则_第3页
测量监理实施细则_第4页
测量监理实施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建济南至青岛高速铁路胶州北站相关工程测量监理细则编制:审批:二0一六年九月一、建设项目与勘测概述11.建设项目1二、施工测量监理工作的依据1三、施工测量监理的准备工作2四、工程施工测量系统图及监理项目部测量组织机构图3五、交桩及施工复测45.1 交桩及施工复测监理工作程序45.2 交桩55.3 施工复测65.4 施工复测的监理工作要点10六、线路控制网CPR的力口密测量86.1 线路控制网CPR加密测量监理工作程序86.2 线路控制网CPR加密测量白技术要求96.3 线路控制网CPR加密测量白监控要点9七、施工控制网测量107.1 施工控制网测量监理工作程序107.2 施工控制网测量的技术要

2、求117.3 施工控制网测量的监控要点19八、施工放样测量208.1 施工放样测量监理工作程序208.2 施工放样测量的技术要求208.3 施工放样测量的监控要点22九、竣工测量239.1 竣工测量的技术要求23、建设项目与勘测概述1.1项目的地理位置和工程概况胶州北站改建采用济青高铁正线外包胶济客专车场,在胶州北站西侧济青高铁与既有胶济客专贯通,利用胶济客专通道引入青岛站,在胶州北站胶济客专与济青高铁机场方向正线贯通,引入红岛车站。为解决胶济客专与济青高铁间跨线车运行,在胶州北站济南端修建胶济济青上下行联络线,济青转胶济跨线车利用站内渡线通过。车站设到发线9条(含正线4条),站台3座。济青下

3、行方向设到发线3条(含正线1条),车场北侧设550X8.0X1.25m侧式站台1座,与胶济客专车场共用中间站台,将既有站台帮宽为550X12.0X1.25m,到发线有效长度满足650m。车站咽喉区相应改建。既有旅客地道接长,接长部分宽度为8m。由于既有车站部分生产房屋不能满足防火规范要求,将车站站房、牵引变电所、公安派出所、工务工区、信号楼等房屋拆迁还建。二、施工测量监理工作的依据2.1 客运专线无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2.2 客运专线无磴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2.3 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

4、;2.4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2.5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2.6 客运专线铁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2.7 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桥涵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2.8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2.9 已批复的监理规划。三、施工测量监理的准备工作3.1 依据委托监理合同和工程项目的规模及复杂程度,配置测量监理工程师、测量仪器和设备、计算机和测量计算软件,检查测量仪器鉴定和测量计算软件的有效性。3.2 参加设计交底,熟悉线路测量资料和设计图纸,建立测量控制台帐。3.

5、3 组织测量技术培训。四、工程施工测量系统图监理项目部测量组织机构图(图4.2)测量监理负责人:支瞳测量监理员:刘健测量监理员:郭玉辉五、交桩及施工复测5.1 交桩及施工复测监理工作程序(见图5.1)施工交桩、复测监理工作程序(图5.1)流程施工前准备要求责任人1 F接收控制网(CPI、CPU、水准-核查控制网的布设、点的数量及 测量成果的精度,2签文桩纪要测量部熟悉图纸,配置测量仪测量部审核承包人平面、高程控制网承包人向业主报送复测方案巡检(抽查)或旁站承包人1.审核重点:(1)审核复测标准:CPI (B级)、CPU (C级)、水准测 量(二等);(2)审核承包人测量资 质、人员资格、仪器精

6、度及鉴定测量部1.巡检的重点:(1)核对测量人-员、仪器;(2)检查作业方法和记录。测量部审核承包人牛测成用报告1 r产T、承包,人间业丰报送丸测成果报告_,重点审核复测坐标、高程与原测量坐标、高程较差的精度,并形成审测量部5.2 交桩5.2.1 监理站测量部和现场专业测量工程师参加业主组织的勘察设计单位向承包人现场交接基础平面控制网CPI、线路平面控制网CPU、高程控制网点;接收勘察设计单位移交的CPI、CPII控制网的GPS点、水准点成果表和测量技术报告。5.2.2 勘察设计单位向承包人交桩的范围应包括:(1)CPI、CPII控制网的GPSK、水准点成果表及点之记(2)桩檄包括CPI、CP

7、II控制网的GPS点、水准点等。(3)测量技术报告。5.2.3 当上述资料齐全,现场桩檄数量与资料相符时,参加交桩的监理人员应交桩纪要上签字,并形成交桩记录。5.2.4 若桩檄位丢失,且需补设时,承包人应向建设单位反映,要求勘察设计单位补测。5.3 施工复测交桩工作完成后,监理工程师应监控承包单位的施工复测工作,审核承包人平面、高程控制网复测方案;核查承包人的资质(测量部分)和测量人员的资格、测量仪器检定证书的有效性;对承包人平面、高程控制网的复测进行巡检;组织相邻施工单位对分界点进行确认和搭接;审核承包人的复测成果报告。5.3.1 施工复测的内容(1)CPI、CPII控制网的GPSK坐标;(

8、2)水准点间的高差。5.3.2 施工复测的技术要求5.3.2.1 平面控制网复测的技术要求(1)CPI、CPII控制网施工复测采用的方法(GPS测量)、使用的仪器和精度应符合相应等级的规定。(2)GPS测量的精度指标控制网级别基线边方向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CPI01.31/180000CPU01.71/100000(3)GPS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a(mm)555510b(mm/km)11121515151515有效卫星总数44444态测量启效时段长度(min)12090604540观测时段数2212121数据采样间隔(S)10601060106010301030接收机类

9、型双频双频双频单/双频单/双频PDOIPEGDOP668工10工10(6)平面控制网点的复测应从前一标段的至少一个CPI、CPII点起测,逐一进行测量,直至到后一标段的至少一个CPI、CPII点5.3.2.2 高程控制网复测的技术要求(1)水准点复测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的规定。表5.2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mm)水准每千米水准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限差测量测量偶然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往返测附合路线或左右路线等级中误差M不符值环线闭合差局差不符值二等1.02.06%,4n4jL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ni水准测量使用的仪器应满足表5

10、.3的要求。表5.3水准测量使用的仪器精度要求测量等级仪器等级视距(m)视距差(m)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m)读数取位(mm)二DS150光学01.0电子01.5光学03.0电子06.0下丝读数学0.3电子:2.8,且学0.550.01DS0.560(3)线路跨越江河、深沟时:当视线长度在100m内时,应在测站上变换仪器高度观测两次,两次高差之差01.5mm时取两次结果的中数;当视线长度大于100m/、于300m时,应按跨河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测量,其最少时间段数、双测回数、半测回中的组数均为2。(4)高程控制网点的复测应从前一标段段的至少一个二等水准点起测,逐一进行测量,直至到后一标段的至少一

11、个二等水准点。5.3.2.3 复测结果判定(1)当复测自身精度符合精度要求后,可将复测结果与设计单位提供的勘测成果进行比较:CPI点的X、Y坐标差值020mmCPU点的X、Y坐标差值015mm水准点间高差之差06时。符合以上要求时,应采用设计单位提供的勘测成果。(2)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必须重新复测。当确认设计单位勘测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与设计单位协商,对勘测成果进行改正(3)当复测结果与设计单位提供的勘测成果相符时,对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点的复测成果予以审签。5.3.3 复测桩檄保护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承包单位对复测后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点及相应的护桩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定期进行检查和复测

12、,以确桩位准确,完好无损。5.4 施工复测的监理工作要点5.4.1 审核承包人平面、高程控制网的复测方案。审核的重点:(1)是否按5.3.2复测技术要求确定复测技术标准、作业方法;(2)核查承包人的测量资质证书、人员资格证书、仪器精度及检定证书、数据处理软件的鉴定(检测)证书等资料是否齐全有效。5.4.2 巡检或抽查承包人平面、高程控制网的复测过程。巡检的重点:(1)核查测量人员的资格证书、仪器检定证书;(2)检查测量作业方法;(3)检查测量记录;(4)检查桩檄保护。5.4.3 审核承包人平面、高程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审核的重点:(1)平面控制网复测基线解算的观测值是否采用双差相位和三差相位观

13、测值;基线解算的起算值确定是否采用精密星历或广播星历;基线解算的起算点是否采用高等级点作为固定点;基线向量的质量要求:a同一边任意两时段的成果互差02,2(a+b*D)bC级以下各级网及B级GPS网外业基线预处理结果,其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应满足:cox3,nercoy3,nercdz3,nerco3,3ncrcox、coy、z-坐标分量闭合差;n-闭合环的边数;o-=Va2+(b*D)2-环的全长闭合差,=,(*2+(0y?+z?)(2)高程控制网复测检查测量的真实性,查水准测量记录本;两水准点间往返较差的符合性;复测高差与设计单位勘测成果的符合性;与相邻标段搭接水准点的闭合精度。

14、六、线路控制网CPR的加密测量由于本线地处山区,且植被茂密,使多处CPL点问不能通视,无法使用全站仪进行施工放样测量。因此,为了满足放样测量的要求,交桩复测工作完成后,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承包人对线路平面控制网CPU和高程控制网的加密测量。6.1线路控制网CPII加密测量监理工作程序(见图6.1)线路控制网CPII加密测量监理工作程序(图6.1)流程要求责任人承包人编写线路控制网审核承包人线路控制网加密测量部1.审核重点:(1)线路控制网布设的原则(结合重点工程);(2)测量人员的资格和仪器检定证书的有测量部效性;(3)与相邻施工标段的搭接长度i(4)作业计划和方法,1.审核重点:(1)施测过程与

15、施测方案的符合性;(2)测量记录的真实性;(3)测量数据的闭合精度;测量成果的闭合精度。承包人向业主报送线路6.2线路控制网CPII加密测量的技术要求6.2.1 测量等级:三等。6.2.2 测量方法:GPS1.1.1 3加密点布设:按点间距离600800ml相邻的三个点(大桥以上的桥梁、隧道、车站两端和标段接头处必须埋设)必须保证通视的要求布点埋石,标石质量和埋设同CPII控制网。6.2.4 测量要求:加密点观测时必须与原CPI或CPII点联测。测量精度和观测要求与CPII控制网的复测相同。6.2.5 加密点平差计算:将加密测量的数据纳入施工复测的数据中,重新平差计算。6.2.6 结果采用:当

16、符合5.3.2.3条的要求时,加密点的成果可做为下一步测量的依据。6.2.7 桩檄保护:加密点是施工控制网测量的依据,施工单位应做好标志桩和护桩。6.3线路控制网CPII加密测量的监控要点6.3.1 审核加密测量方案:加密点的布设规划、测量方法、测量人员资格和测量仪器检定证书的有效性、平差计算方法及软件。6.3.2 加密点的埋设和测量过程:重点检查大桥以上的桥梁、隧道和标段接头处加密点的埋设;现场核查测量人员资格和仪器检定证书,测量方法。6.3.3 加密成果审核:计算过程资料、精度及评价。七、施工控制网测量为保证施工放样测量精度,应对长度500m的桥梁和隧道工程建立施工控制网,并对其测量方案、

17、测量过程、测量结果进行审签和监控7.1 施工控制网测量监理工作程序(见图7.1)/as承包人申报桥梁侬求VJ1.审核重点:(1)测量方法和精度1指标、仪器精度能否保证桥梁和隧 道的贯通精度; 与CFPI或加密审核承包人桥梁点的联测方法;(3)与相邻工点的施工控制网测量监理工作程序(图7.1)测量部责任人1F1.巡检和旁站重点:(1)控制桩布 设数量和质量;(2)核对测量人 员, 仪器;(3)检查作业方法和记用仇生两涮哲测量部1.审核重点:(1)施测过程与施测 方案的符合性;(2)测量记录的真审核承包人施工控制网实性;(3)测量数据的闭合精度;7.2 施工控制网测量的技术要求7.2.1 桥梁控制

18、网测量的技术要求7.2.1.1 特大桥(桥长500m)、复杂大桥应建立独立的平面、高程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可结合桥梁长度、平面线型和地形环境等条件选用GPSM量、三角网测量和导线测量。7.2.1.2 桥梁独立平面坐标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 桥轴线(曲线桥为起端切线)应为X轴方向,里程增加方向为其正向;由x轴顺时针旋转900的方向为y轴正向。(2)起算里程值可自行设定,但全桥的X、y坐标值不应出现负值。(3)平面坐标系统应与CPI控制点或CPII控制点进行联测,并取得坐标换算关系。7.2.1.3 GPSF面控制测量作业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细则第5.3.2.1条(3)、(5)的规定。7.2.1.

19、4 导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导线控制网应由多个闭合环组成,每个导线环的边数宜为46条。(2)导线测量应根据估算的桥轴线长度相对中误差的要求选定测量等级。桥轴线长度测量的精度可按下式估算:mL=(J,2),N(7.2.1)式中:ml桥轴线(两桥台间)长度中误差(mm)墩中心的点位放样限差,为10mmN联(跨)数。导线测量等级表7.2.1-1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控制网附合边长测距中测角中相邻点位坐标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限差方位角闭合导线级别长度(m)误差误差中误差差限差()等级(Km)(mm)()(mm)CPU5800100051.881/550003.6Vn三等(3)导线边长应根据桥式布置、

20、地形条件和使用仪器确定。在方便桥梁墩台施工定位的原则下,宜采用长边,最短边长不宜小于300ml(4)导线边长应根据所选定的测量等级,采用I级或R级测距精度的测距仪测量,并应符合下表7.2.1-2的相关规定。表7.2.1-2边长测量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精度等级每边测回数往测返测一测回读数较差限值(mm)测回间较差限值(mm)往返测平距较不三等I22232m)R4457注:rd=(a+bxD),为仪器标称精度式中:a仪器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mm/km)D测距边长度(km)电磁波测距仪的测距精度划分标准为:测距长度为1km时I 级:| m| 02 mmII级:2 mm |rd|

21、5 mm(5)导线水平角观测方向多于2个时,应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并应符合表7.2.1-3的相关规定。当水平角观测为两方向时,可按奇、偶测回分别观测导线的左角、右角,左、右角分别取中数计算圆周角闭合差,等于左角中数加右角中数减3600,其值应符合表7.2.1-4规定。表7.2.1-3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控制网等级仪器等级测回数半测回归零差2c较差同一方向各测回间较差CPIIIDJ2696D&3696表7.2.1-4圆周角闭合差限差导线等级二二四限差()2.O3.65.0(6)导线环角度闭合差的限差,应不大于按下式计算的数值:fb限=2m/n(7.2.2)式中m设计的测角中误差();n一导

22、线环内角的个数。(7)导线环的实际测角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mi 限=,(1/N) X(f2e/n)(7.2.3)式中fB一导线环(段)的角度闭合差();N一导线环(段)的个数;n一导线环(段)的个数。(8)导线平差计算宜采用间接平差或条件平差。7.2.1.5 桥梁控制网测量完成后,应提交下列资料:(1)控制测量说明书,包括工程名称、任务依据、执行的技术标准、布网概况、施测日期、测量单位、施测方法、使用仪器、网基准的选择、投影面要素、平差方法、特殊情况处理及施工注意事项;(2)控制网布设图;(3)网闭合差及精度(单位权中误差、点位误差椭圆和相对点位误差椭圆参数);(4)控制网边长、方位角、坐标成

23、果表及精度;(5)控制点点之记。7.2.1.6 高程控制测量完成后,应提交下列成果资料:(1)观测手簿;(2)全网高差观测值一览表;与勘测高程控制网的联测资料;(4)已知高程起算点资料;(5)水准网平差计算资料;(6)单位权中误差、每千米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相邻水准点间高差的中误差等精度资料;(7)水准点成果表。7.2.1.7 桥梁控制测量完成后,对使用新技术、新仪器、新方法及遇到的重要问题,应按下列内容要求编写技术总结:(1)基本情况;(2)施测方法和验后精度;(3)测量过程中发生的重要问题及处理情况;(4)使用和引进新技术的经验和体会。7.3 施工控制网测量的监控要点7.3.1 审核施工

24、控制网测量方案:控制网点的布设规划、测量方法、测量人员资格和测量仪器检定证书的有效性、平差计算方法及软件。7.3.2 控制网点的埋设和测量过程:重点检查桥梁两端控制网点的埋设;测量过程和测量方法。7.3.3 施工控制网测量成果审核:核查计算过程资料、精度及评价八、施工放样测量8.1 施工放样测量监理工作程序承包人申报施工放样测量监理工作程序(图1.1)、要求审核承包人施工测量放样1.审核重点:(1)计算软件的有效 性;(2)起算数据和相关数据的正 确性(与设计院提供的路线坐标、 曲线要素、桥涵墩台和隧道进出 口坐标核对);(3)与相邻工点的线路中测设1.巡检重点:路基,桥涵放样测量核对测量人员

25、、仪器;L施工放样测量成果报告1.审核重点:(1)测量记录的真实 性;(2)测量数据的闭合精度;(3)责任人监理组监理监理组监理组8.2 施工放样测量的技术要求8.2.1 线路平面控制桩和中桩测设的技术要求8.2.1.1 直线上的转点(ZD)、曲线上的(ZH、HYQZYHHZ)等线路控制桩控制布设应保证桩间通视,桩间距离宜为200400m,困难时不得小于100m,并应设在便于置镜的地方。8.2.1.2 线路控制桩应从CPI控制点或CPII控制点(含加密点)直接测设,特殊困难情况下可从CPI控制点或CPR控制点上发展附合导线8.2.1.3 控制桩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设,测点钉设方桩及标志桩,测点

26、水平角应观测两测回,取其平均值,计算测点实测坐标,以便中线加桩测量。8.2.1.4 直线上转点应进行贯通测量,当转点水平角在180015以内时,可视为直线,也可用经纬仪定向,按线路控制桩分段加桩。8.2.1.5 线路中线桩应采用极坐标法测设,中线测量应采用I级或R级测距精度的全站仪,置镜在CPI控制点、CPR控制点、直线上转点、曲线上的交点或副交点和曲线控制桩上测设。中桩点位误差的限差,纵向应为S/2000+0.1(S为转点至桩位的距离,以m计),横向应为10cm8.2.1.6 中线上应钉设公里桩、百米桩和加桩。一般地段中桩间距不宜大于20m在地形变化处或专业需要时,应另设加桩,加桩宜设在就近

27、整米处。8.2.2 路基施工放样测量的技术要求8.2.2.1 地基加固范围施工放样可在中线桩上采用横断面法或极坐标法。8.2.2.2 地基加固工程中各类群桩基础的桩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在已测设的地基加固范围内采用横断面法测设,相邻桩位距离限差不大于5cmi8.2.2.3 3桩一板结构路基施工放样测量平面采用极坐标法,高程采用水准测量;放样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位及承载板平面控制点的线路纵、横向中误差不应大于10mm桩顶及承载板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2.5mm8.2.3 桥涵施工放样测量的技术要求8.2.3.1 桥涵施工放样在桥涵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采用极坐标法测设。8.2.3.2

28、 钻(挖)孔灌注桩位应按设计桩位和墩台中心十字线的相对位置测设。(1)埋设护筒后检查其平面位置的偏差(允许偏差:孔位中心20mm)并测量护筒顶面高程。(2)成孔后通过量测孔深判定沉磴厚度和孔底高程。8.2.3.3 3承台、墩身、顶帽、垫石放样测量是在平面控制桩上采用极坐标法测出其中心十字线,控制模板尺寸和顶面高程。(1)承台允许偏差:承台轴线偏位15mm顶面高程土20mm(2)墩台模板允许偏差:前后、左右距中心线尺寸土10mm墩台支承垫石顶面高程(0-10mm)。(3)墩台施工完毕应对全桥中线、高程、跨度贯通测量,并用墨线标出墩台中心线、支座十字线、梁端线及锚栓孔位置。8.3 施工放样测量的监

29、控要点8.3.1 起算数据的正确性:放样测量起算数据和相关数据是否与设计院提供的曲线交点坐标、曲线要素、桥梁墩台和涵洞中心里程及隧道进出口投影里程等资料一致;8.3.2 测量起闭点的正确性:放样测量起点和闭合点是否发生位移(放样测量前对置镜点相邻控制点进行测量,检查点位坐标和高程是否与原测值一致)、点位是否与计算资料一致;8.3.3 测量方法的正确性:放样测量的方法和仪器是否与方案一致;作业中是否对前一放样点进行了检核;8.3.4 放样测量的符合性:放样后是否对放样桩进行实测,其桩位坐标与计算坐标的较差是否符合规范的限差要求;8.3.5 放样测量记录的完整性:放样测量是否形成完整记录,是否明确规定了管理(归档)要求。九、竣工测量9.1 竣工测量的技术要求9.1.1 线路竣工测量9.1.1.1 线下工程竣工测量前,应按第4.4节的要求完成全线(段)二等高程控制网的敷设工作。9.1.1.2 竣工测量应进行线路中线测量和高程测量,并贯通全线的里程和高程。9.1.1.3 线路中线竣工测量的加桩设置,应满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