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名词解释_第1页
药理学名词解释_第2页
药理学名词解释_第3页
药理学名词解释_第4页
药理学名词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药理学: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主要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和机制。2. 药物代谢动力学:定量研究药物(包括外来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体内过程规律的一门学科。3. 首过效应:口服给药后,药物经胃肠道和肝脏代谢分解,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降低。4. 血脑屏障:是位于血-脑,血-脑脊液,脑脊液-脑三者之间的屏障,它可限制某些物质由血进入脑组织。5. 再分布:药物首先分布到血流丰富的组织器官,然后再向分布容积大的组织转移。6. 房室模型:该数学模型视身体为一个系统,按动力学特点分若干房室。房室为假设空间,与解剖部位或生理功能无关 ,转运速率相同的部位均视为同一房室

2、。7.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以时间为横坐标,血浆中药物浓度为纵坐标,得到反映血药浓度动态变化的曲线。8. 半衰期t1/2: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时间。9. 消除率Cl:单位时间内多少体积血浆中药物从体内被清除。10. 表观分布容积Vd:体内药量与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比值11. AUC:以血药浓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作图,所得曲线下面积。是计算生物利用度的基础数值。(药物吸收程度)12. 生物利用度: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到吸收进入体内循环的速度和程度。13. 稳态血药浓度css:用药量与消除量达到平衡时的血药浓度。(坪浓度)。14. 药物作用: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初始作用,是使动

3、因素。15. 药理效应:药物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继发性改变,是机体反应的具体表现,是药物作用的结果。16. 局部作用:在用药部位发挥作用。17. 全身作用:药物经吸收入血,分布到机体有关部位后再发挥作用(吸收作用)。18. 治疗作用:患者用药后所引起的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19. 对因治疗:用药后消除了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20. 对症治疗:用药后改善了患者疾病的症状。21. 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22. 药源性疾病: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较难恢复。23. 副作用:治疗剂量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

4、关的不适反应。24. 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机体的反应。25. 变态反应:药物(或者药物的杂质)作为抗原或者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的反应。26. 后遗反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仍残存的药理效应。27. 继发反应:由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治疗矛盾)28. 二重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使敏感菌受抑制,不敏感菌过量增殖,而引起的新的感染。29. 停药反应: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反跳反应)。30. 特异质反应:某些药物可使少数病人出现特异性的不良反应,反应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31. 药物不良事件:药

5、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32. 量效关系: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同一药物的剂量(或浓度)增加或减少时,其效应随之增强或减弱,两者间有相关性。33. 效价强度:用于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之间的等效剂量的比较,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剂量或浓度。34. 效能: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药物剂量或浓度,其效应强度随之增加,但效应增至最大时,继续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能再上升,此效应为一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35. 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弱呈连续性量的变化,可用数量和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36.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

6、性量的变化,而为反应的性质变化。37. LD50:可引起实验动物死亡一半的药物剂量。(半数致死量)38. ED50:指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浓度或剂量。(半数有效量)39. 最小有效量:药物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阈剂量)40. 最小有效浓度:指引起药物效应的最低药物浓度。(阈浓度)41. 治疗指数:以药物LD50与ED50的比值表示药物的安全性。42. 安全界限:药物的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43. 药物作用的靶点:药物与机体结合的部位。44. 受体:能够与药物结合产生相互作用,发动细胞反应的大分子或者大分子复合物。45. 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

7、物质。46.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与受体结合并激活受体而产生效应。47. 部分激动药:在受体占领时仅能产生较小的反应。48. 负性激动药:引起与原来的激动药相反的生理效应。49. 拮抗药:虽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0),故不能产生效应,但由于占据了一定数量受体,反而可拮抗激动剂的作用。50. 快速耐受性:少数药物在短时间内应用几次后很快产生耐受,称为快速耐受性。51. 交叉耐受性:机体对某药产生耐受性后,又对另一药物的敏感性也降低,称为交叉耐受性。52. 耐药性:病原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称耐药性或抗药性。(抗药性)53. 多药耐药:由一种药物

8、诱发,而同时对其他多种结构和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药物产生交叉耐药,致使化疗失败。54. 身体依赖性:药物的生理反应,是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后可产生一种强烈的躯体方面的损害。(生理依赖性)55. 精神依赖性:由于生理依赖而使人产生一种周期性连续性的用药欲望,产生强迫性用药行为,以满足或避免不适感,也称成瘾。(心理依赖性)56. 药物相互作用: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时,甲药作用受到乙药影响而发生明显的改变。57. 协同作用:两药同时或先后使用,可使原有的药效增强,称为协同作用。58. 拮抗作用:联合用药使原有的效应减弱,小于它们分别作用的效应之和。59. 化学治疗:对细菌

9、和其他微生物、寄生虫及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60. 化疗药物:包括抗病原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和抗恶性肿瘤药。61. 抗菌药:具有抑制或杀灭病原菌能力的化学物质,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物。62. 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作用和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63. 抗菌谱: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64. 抗菌活性: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能力。65. 最低抑菌浓度(MIC):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66. 最低杀菌浓度(MBC):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即杀死99.9%供试微生物)的最低浓度。67. 抑菌药: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能力的药物。68. 杀菌药: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又有杀灭作用的药物。69. 化疗指数:评价药物的安全性,一般以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和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之比来表示。70. 抗菌后效应(PAE):当抗菌药物与细菌接触一定时间后,药物浓度逐渐下降,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或药物全部排出后,仍然对细菌的生长繁殖继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