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判断1由内力引起的内力集度称为应力。(X )2当应变为一个单位时,弹性模量即等于弹性应力,即弹性模量是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V )3工程上弹性模量被称为材料的刚度,表征金属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其值越大,则在相同应力条件下产生的弹性变形就越大。(X )4弹性比功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V )5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组合称为滑移系,滑移系越少金属的塑性越好。(X )6高的屈服强度有利于材料冷成型加工和改善焊接性能。(X )7固溶强化的效果是溶质原子与位错交互作用及溶质浓度的函数,因而它不受单相固溶合金(或多项合金中的基体相)中溶质量所限制。(X )8随着绕过质点的位错数量增加
2、,留下的位错环增多,相当于质点的间距减小,流变应力就增大。(V)9层错能低的材料应变硬度程度小。(X )10. 磨损、腐蚀和断裂是机件的三种主要失效形式,其中以腐蚀的危害最大。(X )11. 韧性断裂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时断口呈氧化色,颗粒状。(X )12. 脆性断裂的断裂面一般与正应力垂直,断口平齐而光亮,长呈放射状或结晶状。(V )13. 决定材料强度的最基本因素是原子间接合力,原子间结合力越高,则弹性模量、熔点就 越小。(X )14. 脆性金属材料在拉伸时产生垂直于载荷轴线的正断,塑性变形量几乎为零。(V)15. 脆性金属材料在压缩时除产生一定的压缩变形外,常沿与轴线呈45。方向产生断裂具
3、有切断特征。(V )16. 弯曲试验主要测定非脆性或低塑性材料的抗弯强度。(x )17. 可根据断口宏观特征,来判断承受扭矩而断裂的机件性能。(V)18. 缺口截面上的应力分布是均匀的。(x )19. 硬度是表征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性能。(V)20. 于降低温度不同,提高应变速率将使金属材料的变脆倾向增大。(X )21低温脆性是材料屈服强度随温度降低急剧下降的结果。(X )22. 体心立方金属及其合金存在低温脆性。(V)23. 无论第二相分布于晶界上还是独立在基体中,当其尺寸增大时均使材料韧性下降,韧脆 转变温度升高。(V)24. 细化晶粒的合金元素因提高强度和塑性使断裂韧度Kic下降。(X
4、 )25. 残余奥氏体是一种韧性第二相,分布于马氏体中,可以松弛裂纹尖端的应力峰,增大裂纹扩展的阻力,提高断裂韧度Kic。( V )26. 一般大多数结构钢的断裂韧度Kic都随温度降低而升高。(X )27. 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越大,其疲劳极限也越大。(V )28. 宏观疲劳裂纹是由微观裂纹的形成、长大及连接而成的。(V )29. 材料的疲劳强度仅与材料成分、组织结构及夹杂物有关,而不受载荷条件、工作环境及 表面处理条件的影响。(x )30. 应力腐蚀断裂并是金属在应力作用下的机械破坏与在化学介质作用下的腐蚀性破坏的叠 加所造成的。(x )31. 氢蚀断裂的宏观断口形貌呈氧化色,颗粒状。(V)3
5、2. 含碳量较低且硫、磷含量较高的钢,氢脆敏感性低。(X )33. 在磨损过程中,磨屑的形成也是一个变形和断裂的过程。(V)34. 马氏体耐磨性最好,铁素体因硬度高,耐磨性最差。(X )35. 在相同硬度下,下贝氏体比回火马氏体具有更高的耐磨性。(V )36. 随着实验温度升高,金属的断裂由常温下常见的沿晶断裂过渡到传晶断裂。(X )37. 蠕变断裂的微观断口特征,主要为冰糖状花样的传晶断裂形貌。(X )38. 晶粒大小对金属材料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很大。(V )39. 聚合物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巨型分子的组成与结构。(V)40. 三种状态下的聚合物的变形能力不同,弹性模量几乎相同。(X )41.
6、 再高弹态时聚合物的变形量很大,且几乎与温度无关。(V )42. 聚合物的疲劳强度高于金属。(X )43. 对机床的底座等构件,为保证机器的平稳运转,材料的弹性滞后环越大越好;而对弹簧片、钟表等材料,要求材料的弹性滞后环越小越好。(V)44. 鉴于弯曲试验的特点,弯曲试验常用于铸铁、硬质合金等韧性材料的性能测试。(X )45. 奥氏体不锈钢在硝酸盐溶液溶液中容易发生应力腐蚀开裂。(X )46. 晶粒与晶界两者强度相等的温度,称为等强温度。(V)47. 材料的硬度与抗拉强度之间为严格的线性关系。(X )48. 裂纹扩展方向与疲劳条带的方向垂直。(V )49. 金属只有在特定介质中才能发生腐蚀疲劳
7、。(X )50. 适量的微裂纹存在于陶瓷材料中将提高热震损伤性。(V )填空1- 1、金属弹性变形是一种“可逆性变形”,它是金属晶格中原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映。1- 2、弹性模量即等于弹性应力,即弹性模量是产生“100 % ”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1-3、弹性比功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1-4、金属材料常见的塑性变形方式主要为“滑移”和“孪生”。1-5、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组合称为“滑移系” ”1-6、影响屈服强度的外在因素有“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1-7、应变硬化是“位错增殖”、“运动受阻”所致。1-8、缩颈是“应变硬化”与“截面减小”共同作用的结果。1-
8、9、金属材料断裂前所产生的塑性变形由“均匀塑性变形”和“集中塑性变形” 两部分构成。1-10、金属材料常用的塑性指标为“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1-11、韧度是度量材料韧性的力学指标,又分为“静力韧度”、“冲击韧度”、“断裂韧度”。1-12、机件的三种主要失效形式分别为“磨损”、“腐蚀”和“断裂”。1-13、断口特征三要素为“纤维区”、“放射区”、“剪切唇”。1-14、微孔聚集断裂过程包括“微孔成核”、“长大”、“聚合”,直至断裂。1- 15、决定材料强度的最基本因素是“原子间结合力”。2- 1、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下失效的主要形式为“塑性变形”和“断裂”。2- 2、扭转试验测定的主要性能指
9、标有“切变模量”、“扭转屈服点ts”、“抗扭强度Tb。2-3、缺口试样拉伸试验分为“轴向拉伸”、“偏斜拉伸”。2-5、压入法硬度试验分为“布氏硬度” “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2- 7、洛氏硬度的表示方法为“硬度值”、符号“ HR ”和“标尺字母”3- 1、冲击载荷与静载荷的主要区别是“加载速率不同”3- 2、金属材料的韧性指标是“韧脆转变温度tk4- 1、裂纹扩展的基本形式为“张开型”、“滑开型”和“撕开型”4- 2、机件最危险的一种失效形式为“断裂”尤其是“脆性断裂”极易造成安全 事故和经济损失。4-3、裂纹失稳扩展脆断的断裂 K判据:Ki AKic4-4、断裂G判据:GiXGic。4-
10、7、断裂J判据:Ji AJic5- 1、变动应力可分为“规则周期变动应力”和“无规则随机变动应力”两种。5- 2、规则周期变动应力也称循环应力,循环应力的波形有“正弦波”、“矩形波”和“三角形波”5- 4、典型疲劳断口具有三个形貌不同的区域,分别为“疲劳源” “疲劳区”和“瞬断区”5-6、疲劳断裂应力判据:对称应力循环下:cA ©。非对称应力循环下:cAcr5-7、疲劳过程是由“裂纹萌生” “亚稳扩展”及最后“失稳扩展”所组成的。5-8、宏观疲劳裂纹是由微观裂纹的“形成”、“长大”及“连接”而成的5-10、疲劳微观裂纹都是由不均匀的“局部滑移”和“显微开裂”引起的。5-11、疲劳断裂
11、一般是从机件表面“应力集中处”或“材料缺陷处”开始的, 或是从二者结合处发生的。6- 1、产生应力腐蚀的三个条件为“应力”、“化学介质”和“金属材料”。6- 2、应力腐蚀断裂最基本的机理是“滑移溶解理论”和“氢脆理论” ”6- 5、防止氢脆的三个方面为“环境因素”、“力学因素”及“材质因素”。7- 4、脆性材料冲蚀磨损是“裂纹形成”与“快速扩展”的过程。7- 5、影响冲蚀磨损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因素”、“粒子性能”、“材料性能7- 6、磨损的试验方法分为“实物试验”与“实验室试验”。8- 1、晶粒与晶界两者强度相等的温度称为“等强温度”。8- 2、金属在长时间的恒温、恒载荷作用下缓慢的产生塑性
12、变形的现象称为“蠕变”。8- 3、金属的蠕变变形主要是通过“位错滑移”、“原子扩散”等机理进行的。9- 3、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包括“静态结构”、“非晶态结构”和“取向”。9- 5、静态粘弹性一般的变现形式为“蠕变”、“应力松弛”。9- 6、聚合物具有独特的“摩擦特性” “磨损规律”10- 2、热震破坏包括“热震断裂”、“热震损伤”。11- 1、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异质” “异形” “异性”的材料复合形 成的新型材料。11-2、复合材料中通常包括“基体” “增强体”11-3、单向复合材料产生屈曲的形式有“拉压型”、“剪切型”11-4、单向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沿纤维方向有较
13、高的“强度”和“模量”名词解释1滞弹性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叫做滞弹性2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残余应变为1%-4% ),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 余伸长应力降低(特别是弹性极限在反向加载时几乎降低到零)的现象,称为包 申格效应3解理刻面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4缺口效应由于缺口的存在,在静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将发生变化, 产生 所谓的缺口效应5缺口敏感度金属材料的缺口敏感性指标用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轻度比值表示,称为缺口敏感
14、度,记为 NSR6布氏硬度值布氏硬度值(HBW )就是实验力F除以压痕球形表面积 A所得的商,F以 N为单位时,其计算公式为HBW=0.102F/A7冲击韧度U形缺口冲击吸收功 Aku除以冲击试样缺口底部截面积所得之商, 称为冲击 韧度,aku=Aku/S (J/cm2 ),反应了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用表示。8冲击吸收功缺口试样冲击弯曲试验中,摆锤冲断试样失去的位能为 mgH1-mgH2 。此即 为试样变形和断裂所消耗的功,称为冲击吸收功,以Ak表示,单位为Jo9低温脆性体心立方晶体金属及合金或某些密排六方晶体金属及其合金,特别是工程 上常用的中、低强度结构钢(铁素体-珠光体钢),在试验温
15、度低于某一温度tk时, 会由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型变为 穿晶解理型,断口特征由纤维状变为结晶状,这就是低温脆性10张开型裂纹(I型)裂纹拉应力垂直作用于裂纹扩展面,裂纹沿作用力方向张开,沿裂纹面扩展的裂纹。11低应力脆断高强度、超高强度钢的机件,中低强度钢的大型、重型机件在屈服应力以下 发生的断裂。12应力场强度因子K在裂纹尖端区域各点的应力分量除了决定于位置外,尚与强度因子 K有关, 对于某一确定的点,其应力分量由K确定,K越大,则应力场各点应力分量也 越大,这样K就可以表示应力场的强弱程度,称 K为应力场强度因子。 “I” 表示I型裂纹。13裂纹扩展
16、能量释放率GII型裂纹扩展单位面积时系统释放势能的数值。14裂纹扩展G判据Gi Gic,当GI满足上述条件时裂纹失稳扩展断裂。15疲劳源疲劳裂纹萌生的策源地,一般在机件表面常和缺口,裂纹,刀痕,蚀坑相连16疲劳贝纹线是疲劳区的最大特征,一般认为它是由载荷变动引起的,是裂纹前沿线留下 的弧状台阶痕迹。17疲劳条带疲劳裂纹扩展的第二阶段的断口特征是具有略程弯曲并相互平行的沟槽花样, 称为疲劳条带(疲劳辉纹,疲劳条纹)18驻留滑移带用电解抛光的方法很难将已产生的表面循环滑移带去除,当对式样重新循环 加载时,则循环滑移带又会在原处再现,这种永留或再现的循环滑移带称为驻留 滑移带。19疲劳寿命试样在交变
17、循环应力或应变作用下直至发生破坏前所经受应力或应变的循环次数20应力腐蚀金属在拉应力和特定的化学介质共同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所产生的 低应力脆断现象。21氢致延滞断裂这种由于氢的作用而产生的延滞断裂现象称为氢致延滞断裂22磨损机件表面相互接触并产生相对运动,表面逐渐有微小颗粒分离出来形成磨屑, 使表面材料逐渐损失、造成表面损伤的现象。23接触疲劳两接触面做滚动或滚动加滑动摩擦时, 在交变接触压应力长期作用下,材料表 面因疲劳损伤,导致局部区域产生小片金属剥落而使材料损失的现象。24蠕变在长时间的恒温、恒载荷作用下缓慢地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25等强温度(TE)晶粒强度与晶界强度相等的温度选择题1
18、、 蠕变过程可以用蠕变曲线来描述,按照蠕变速率的变化,可将蠕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C )、恒速阶段和加速阶段。A、磨合阶段;B、疲劳磨损阶段;C、减速阶段;D、不稳定阶段。2、 不对称循环疲劳强度、耐久强度、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接触疲劳强度都属于(C )产生的力学性 能。A、接触载荷;B、冲击载荷; C、交变载荷;D、化学载荷。3、 生产上为了降低机械噪声,对有些机件应选用(A )高的材料制造,以保证机器稳定运转。A、循环韧性;B、冲击韧性; C、弹性比功;D、比弹性模数。4、 拉伸断口一般成杯锥状,由纤维区、放射区和(A)三个区域组成。A、剪切唇;B、瞬断区;C、韧断区;D、脆断区。5、 根
19、据剥落裂纹起始位置及形态的差异,接触疲劳破坏分为点蚀、浅层剥落和(B )三类。A、麻点剥落;B、深层剥落;C、针状剥落;D、表面剥落。6、应力状态软性系数表示最大切应力和最大正应力的比值,单向压缩时软性系数(v=0.25 )的值是(D )A、0.8 ; B、0.5 ; C、1 ; D、2。7、 韧度是衡量材料韧性大小的力学性能指标,是指材料断裂前吸收(A )和断裂功的能力。A、塑性变形功;B、弹性变形功;C、弹性变形功和塑性变形功;D、冲击变形功8、 金属具有应变硬化能力,表述应变硬化行为的Hollomon 公式,目前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它是针对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上的( C)阶段。A、弹性;B
20、、屈服;C、均匀塑性变形;D、断裂。9、 因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磨损分为三个阶段:(A )、稳定磨损阶段和剧烈磨损阶段。A、磨合阶段;B、疲劳磨损阶段;C、跑合阶段;D、不稳定磨损阶段10、 应力松弛是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是在规定的温度和初始应力条件下,金属材料中的(C )随 时间增加而减小的现象。A、弹性变形;B、塑性变形;C、应力;D、屈服强度。11、 形变强化是材料的一种特性,是下列(C )阶段产生的现象。A、弹性变形; B、冲击变形; C、均匀塑性变形;D、屈服变形。12、 缺口引起的应力集中程度通常用应力集中系数表示,应力集中系数定义为缺口净截面上的(A ) 与平均应力之比。A、最大应力
21、; B、最小应力; C、屈服强度; D、抗拉强度。13、 因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磨损分为三个阶段:( A )、稳定磨损阶段和剧烈磨损阶段。A、磨合阶段;B、疲劳磨损阶段;C、轻微磨损阶段;D、不稳定磨损阶段。14、 在拉伸过程中,在工程应用中非常重要的曲线是(B )。A、力一伸长曲线;B、工程应力一应变曲线;C、真应力一真应变曲线。15、 韧度是衡量材料韧性大小的力学性能指标,是指材料断裂前吸收(A )的能力。A、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B、弹性变形功和断裂功;C、弹性变形功和塑性变形功;D、塑性变形功。16、 蠕变是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是缓慢产生(B )直至断裂的现象。A、弹性变形;B、塑性变形;C
22、、磨损;D、疲劳。17、 缺口试样中的缺口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下列(C)可以称为缺口。A、材料均匀组织;B、光滑试样;C、内部裂纹;D、化学成分不均匀。18、 最容易产生脆性断裂的裂纹是(A )裂纹。A、张开;B、表面;C、内部不均匀;D、闭合。19、空间飞行器用的材料,既要保证结构的刚度,又要求有较轻的质量,一般情况下使用(C )的概念来作为衡量材料弹性性能的指标。A、杨氏模数;B、切变模数;C、弹性比功;D、比弹性模数。20、Ki的脚标表示1型裂纹,1型裂纹表示( A)裂纹。A、张开型;B、滑开型;C、撕开型;D、组合型。21.下列哪项不是陶瓷材料的优点(D)a)耐高温 b)耐腐蚀c)耐磨
23、损 d)塑性好22.对于脆性材料,其抗压强度一般比抗拉强度(A )a)高b)低c)相等d)不确定23.今欲用冲床从某薄钢板上冲剪岀一定直径的孔,在确定需多大冲剪力时应采用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为(C)a)抗压性能b)弯曲性能c)抗剪切性能d)疲劳性能24.工程中测定材料的硬度最常用(B )a)刻划法b)压入法c)回跳法d)不确定25. 细晶强化是非常好的强化方法,但不适用于( A )a)高温 b)中温 c)常温 d)低温26. 机床底座常用铸铁制造的主要原因是(C )a)价格低,内耗小,模量小b)价格低,内耗小,模量高c)价格低,内耗大,模量大d)价格高,内耗大,模量高27.应力状态柔度系数越小时
24、,材料容易会发生(B )a)韧性断裂c)塑性变形b)脆性断裂d)最大正应力增大29.裂纹体变形的最危险形式是(A )a)张开型b)滑开型c)撕开型d)混合型30.韧性材料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能变成脆性材料(B )a)增大缺口半径 b)增大加载速度c)升高温度d)减小晶粒尺寸31 腐蚀疲劳正确的简称为( B )a) SCC b) CF c) AE d) HE32 高强度材料的切口敏感度比低强度材料的切口敏感度(A )a)高 b)低 c)相等 d)无法确定33 为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可采取如下措施( B)a)引入表面拉应力b)引入表面压应力c)引入内部压应力d)引入内部拉应力34 .工程上产生疲劳断裂
25、时的应力水平一般都比条件屈服强度(B)a)高 b)低 c) 一样 d)不一定36、 下列不是金属力学性能的是( D )A、强度B、硬度C、韧性D、压力加工性能37、根据拉伸实验过程中拉伸实验力和伸长量关系,画岀的力一一伸长曲线(拉伸图)可以确定岀金属的(B )A、强度和硬度B、强度和塑性C、强度和韧性D、塑性和韧性38、 试样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为(D )A、抗压强度B、屈服强度C、疲劳强度D、抗拉强度39、 拉伸实验中,试样所受的力为(D )A、冲击 B、多次冲击C、交变载荷D、静态力40、属于材料物理性能的是A、强度B、硬度C、热膨胀性(D、耐腐蚀性C )40、常用的塑性判断依据是
26、(A )A、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B、塑性和韧性C、断面收缩率和塑性D、断后伸长率和塑性42、工程上所用的材料,一般要求其屈强比(C )A、越大越好B、越小越好C、大些,但不可过大D、小些,但不可过小43、工程上一般规定,塑性材料的S为(B )A、1% B、5% C >>10%D、>15%44、适于测试硬质合金、表面淬火刚及薄片金属的硬度的测试方法是(B )A、布氏硬度B、洛氏硬度C、维氏硬度D、以上方法都可以45、不宜用于成品与表面薄层硬度测试方法(A )A、布氏硬度B、洛氏硬度C、维氏硬度D、以上方法都不宜46、用金刚石圆锥体作为压头可以用来测试(b )A、布氏硬度B、洛
27、氏硬度C、维氏硬度D、以上都可以47、金属的韧性通常随加载速度提高、温度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加剧而(b)A、变好B、变差C、无影响D、难以判断48、判断韧性的依据是(c )A、强度和塑性B、冲击韧度和塑性C、冲击韧度和多冲抗力D、冲击韧度和强度49、金属疲劳的判断依据是(d )A、强度B、塑性C、抗拉强度D、疲劳强度50、材料的冲击韧度越大,其韧性就(a )A、越好B、越差C、无影响D、难以确定51. 通常用来评价材料的塑性高低的指标是( A )A比例极限 B抗拉强度C延伸率 D杨氏模量52. 在测量材料的硬度实验方法中,(C )是直接测量压痕深度并以压痕深浅表示材料的硬度A布氏硬度 B洛氏硬度
28、 C维氏硬度 D肖氏硬度53. 下列关于断裂的基本术语中,哪一种是指断裂的缘由和断裂面的取向(B )A解理断裂、沿晶断裂和延性断裂B正断和切断C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D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54. 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叫(B)A强度 B硬度 C塑性 D 弹性55、 金属的弹性变形是晶格中 。(A)A、原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应。B、原子自平衡位置产生不可逆位移的反应。C、原子自非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应。D、原子自非平衡位置产生不可逆位移的反应。56、在没当原子间相互平衡力受外力作用而受到破坏时,原子的位置必须作相应调整,即产生位移,以期 外力、引力和( C)三者达到新的平
29、衡。A、作用力B、平衡力C、斥力D、张力5 7、金属的弹性模量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温度、加载速率等外在因素对其影响也(a )。A、不大、b、不确定c、很大5 8、金属产生滞弹性的原因可能与(a )有关。A、晶体中点缺陷的移动b、晶体中线缺陷的移动 c、晶体中点阵滑移d、晶体晶界缺陷5 9、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特征,可将屈服分为(c )三种。(1)非均匀屈服(2)均匀屈服(3)连续屈服(4)间隔屈服a、 (1) (3) (4)b(l)(2) (4)c、(1) (2) (3)d、(2) (3) (4)6 0、影响屈服强度的内因(D)(1) 基体金属的本性及晶格类型(2)溶质原子(3
30、)晶粒大小和亚结构(4)第二相a、 (1) (3) (4)b、(1) (2) (4)c、(2) (3) (4)d、(1) (2) (3) (4)6 1、2、影响屈服强度的外因(a)(1)温度(2)应变速率增大(3)应力状态a、 (1) (2) (3)b、(1) (3)c、(1) (2)d、(2) (3)62、应变硬化指数 n :反映(b )A、金属材料抵抗均匀脆性变形的能力。B、金属材料抵抗均匀塑性变形的能力。C、金属材料抵抗不均匀塑性变形的能力。D、金属材料抵抗不均匀脆性变形的能力。63、应变硬化指数n的意义(c)(1) n较大,抗偶然过载能力较强;安全性相对较好;(2) 反映了金属材料抵抗
31、、阻止继续塑性变形的能力,表征金属材料应变硬化的性能指标;(3) 应变硬化是强化金属材料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对不能热处理强化的材料;(4) 提高强度,降低塑性,改善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能。A、(1) (2) (3) b、(1) (2) (4) c、(1) (2) (3) (4) d、(2) (3) (4)64、 影响塑性的因素(a )(1)细化晶粒,塑性提高软的第二相塑性提高;固溶、硬的第二相等,塑性降低。(3)温度提高,塑性提高A> (1) (2) (3) b、(1)(2) c、(1) (3) d、(2) (3)65、 韧性断裂的断裂特点(b )45 °,断常呈放射状 断裂前
32、发生明显宏观塑性变形书 >5% ,断裂面一般平行于最大切应力,并与主应力成 口呈纤维状,暗灰色; 断裂时的名义应力高于屈服强度; 裂纹扩展慢,消耗大量塑性变形能。A、(1) (2) b、(1) (2)(3) c、(1) (3) d、(2) (3)66、 脆性断裂的断裂特点(B) 断裂前不发生明显塑性变形书<5%,断裂面一般与正应力垂直,断口平齐而光亮,或结晶状; 断裂时材料承受的工作应力往往低于屈服强度一低应力断裂; 裂纹扩展快速、突然。A、(1) (2) b> (1) (2) (3) c、(1) (3) d、(2) (3)67、解理裂纹扩展的条件:(b )(1 )存在拉应力
33、;(2)表面能y s较低;(3)裂纹长度大于临界尺寸。A、(1) (2) b> (1) (2) (3) c、(1) (3) d、(2) (3)68、 应力状态软性系数(c )单向拉伸:a=()扭转:a=()单向压缩:a=()A、0.50.71.0B、0.50.81.0C、0.50.82.0D、0.80.82.069、脆性金属材料在拉伸时产生正断,塑性变形几乎为零,而在压缩时除能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外,常沿 与轴线(d)°方向产生切断。A、30 ; b、35 ; c、40 ; d、4570、 为防止压缩时试件失稳,试件的高度和直径之比应取(b)A、0.52.0B、1.52.0C、1
34、.52.5D、1.02.071、扭转试验具有如下特点:(a )(1 ).扭转的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0.8,比拉伸时的大,易于显示金属的塑性行为。(2).试样扭转时,塑性变形均匀,没有缩颈现象。能精确地反映岀高塑性材料,直至断裂前的变形能力 和强度。(3).表面切应力最大,能较敏感地反映岀金属表面缺陷及表面硬化层的性能。(4).不仅适用于脆性也适用于塑性金属材料。A、(1) (2) (3) (4)B、(1) (2) (3)C、(1) (3) (4)D、(2) (3) (4)72、 缺口使塑性材料强度(),塑性(),这是缺口的第二个效应。(c)A、提高提高B、提高不变C、提高降低D、不变降低73、
35、冲击载荷与静载的主要差异:(b )A、应力大小不同B、加载速率不同C、应力方向不同D、加载方向不同74、 如果在一定加载条件及温度下:(b)材料产生正断,则断裂应力变化不大,随应变率的增加塑性();如果材料产生切断,则断裂应力随着应变率提高显著(),塑性的变化()A、增大增加变大B、减小增加变大C、减小增加变小D、减小减小变大75、新标准冲击吸收能量 K的表示方法:KV2的意义(D )A、U型缺口试样在2mm摆锤刀刃下的冲击吸收能量,表示为KV2 ;B、 V型缺口试样在2m摆锤刀刃下的冲击吸收能量,表示为KV2 ;C、 V型缺口试样在2cm摆锤刀刃下的冲击吸收能量,表示为KV2 ;D、 V型缺
36、口试样在2mm摆锤刀刃下的冲击吸收能量,表示为KV2 ;76、 断裂是工程上最危险的换效形式。不是其特点的是:(b )(a )突然性或不可预见性;(b )有一定的塑性(c)低于屈服力,发生断裂;(d )由宏观裂扩展引起。77、 不是裂纹扩展的基本形式的是(d)A、张开型B、滑开型C、撕开型D、撕张型78、断裂判据正确地(a)A、KI < KIC有裂纹,但不会扩展(破损安全)B、KI < KIC临界状态C、KI=KIC发生裂纹扩展,直至断裂D、KI > KIC有裂纹,但不会扩展(破损安全)79、 疲劳现象及特点错误的( c )A、 疲劳是低应力循环延时断裂,即具有寿命的断裂;B
37、、疲劳是潜在的突发性脆性断裂 ;C、疲劳对缺陷(缺口、裂纹及组织缺陷)不敏感 ;D、疲劳断口能清楚显示裂纹的萌生、扩展和断裂。80、 疲劳宏观断口特征,不是断口区域:(c)A、疲劳源b、疲劳区、c、滑开区 d、 瞬断区一简答题论述题1、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 ?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结构不敏感的力学性能?答: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金属键的本性和原子间的结合力, 而材料的成 分和组织对它的影响不大,所以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性能指标,这是弹性 模量在性能上的主要特点。改变材料的成分和组织会对材料的强度(如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有显著影响,但对材料的刚度影响不大。2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答:与以
38、下三个方面相联系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屈服强度 位错增值和运动 晶粒、晶界、第二相等 外界影响位错运动的因素 主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考虑3、缺口冲击韧性试验能评定那些材料的低温脆性 ?那些材料不能用此方法检验和 评定?答:缺口冲击韧性试验能评定的材料是低、 中强度的体心立方金属以及 Bb, Zn,这些材料的冲击韧性对温度是很敏感的。对高强度钢、铝合金和钛合金以 及面心立方金属、陶瓷材料等不能用此方法检验和评定。4、在评定材料的缺口敏感应时,什么情况下宜选用缺口静拉伸试验?什么情况下 宜选用缺口偏斜拉伸?什么情况下则选用缺口静弯试验?答:缺口静拉伸试验主要用于比较淬火低中温回火的各种高强度钢,各种高
39、强度钢在屈服强度小于1200MPa时,其缺口强度均随着材料屈服强度的提高而 升高;但在屈服强度超过1200MPa以上时,则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有的开始降 低,有的还呈上升趋势。缺口偏斜拉伸试验就是在更苛刻的应力状态和试验条件下,来检验与对比不同材料或不同工艺所表现出的性能差异。缺口试样的静弯试验则用来评定或比较结构钢的缺口敏感度和裂纹敏感度。5、如何提高陶瓷材料的热冲击抗力?答:在工程应用中,陶瓷构件的失效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材料的失效, 主要是热震断裂,例如对高强、微密的精细陶宠,则裂纹的萌生起主导作用,为 了防止热震失效提高热震断裂抗力, 应当致力于提高材料的强度,并降低它的弹 性模量和膨
40、胀系数。若导致热震失效的主要因素是热震损坏,这时裂纹的扩展起 主要作用,这时应当设法提高它的断裂韧性,降低它的强度6、疲劳断口有什么特点?答:有疲劳源。在形成疲劳裂纹之后,裂纹慢速扩展,形成贝壳状或海滩状 条纹。这种条纹开始时比较密集,以后间距逐渐增大。由于载荷的间断或载荷大 小的改变,裂纹经过多次张开闭合并由于裂纹表面的相互摩擦, 形成一条条光亮 的弧线,叫做疲劳裂纹前沿线,这个区域通常称为疲劳裂纹扩展区, 而最后断裂 区则和静载下带尖锐缺口试样的断口相似。 对于塑性材料,断口为纤维状,对于 脆性材料,则为结晶状断口。总之,一个典型的疲劳断口总是由疲劳源,疲劳裂 纹扩展区和最终断裂区三部份构
41、成。7、如何提高材料或零件的抗粘着磨损能力 ?答:1、注意一对摩擦副的配对。不要用淬硬钢与软钢配对;不要用软金属与软 金属配对。2、金属间互溶程度越小,晶体结构不同,原子尺寸差别较大,形成化合物 倾向较大的金属,构成摩擦副时粘着磨损就较轻微。3、通过表面化学热处理,如渗硫、硫氮共镕、磷化、软氮化等热处理工艺, 使表面生成一化合物薄膜,或为硫化物,磷化物,含氮的化合物,使摩擦系数减 小,起到减磨作用也减小粘着磨损。4、改善润滑条件。8简述材料性能的分析方法。答:对材料性能的分析,常有如下四种不同的方法A 黑箱法:由于不知道或不需要知道材料内部的结构,认为材料是一个黑箱;可从输入和输出信息的实验关
42、系来定义或理解性能B相关法(灰箱法):随着对材料结构的不断认识,及对材料实验数据的不断积累, 材料的结构部分已知,从而可用统计的方法建立起性能与结构之间相关性的经验 方程。C过程法(白箱法):在深入了解材料内部结构的本质、并掌握材料的行为过程 机制的情况下,可从材料的结构参数去计算或预测材料的各种性能。D环境法:材料的性能,除与材料的成分和结构有关外, 还与外界的环境条件有 关。即从环境条件对材料的作用角度去研究材料的性能。9解释形变强化的概念,并阐述其工程意义。答:拉伸试验中,材料完成屈服应变后,随应变的增加发生的应力增大的现象, 称为形变强化。材料的形变强化规律,可用 Hollomon公式
43、S=K n描述。 形变强化是金属材料最重要的性质之一,其工程意义在于:1 )形变强化可使材料或零件具有抵抗偶然过载的能力,阻止塑性变形的继续发展,保证材料安全。2)形变强化是工程上强化材料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不能进行热处理强化的材 料,形变强化成为提高其强度的非常重要的手段。3)形变强化性能可以保证某些冷成形如冷拔线材和深冲成形等工艺的顺利进行。10简述布氏硬度试验方法的原理、计算方法和优缺点。答:a)测试原理:用一定的压力P将直径为D的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压入试 样表面,保持规定的时间后卸除压力,于是在试件表面留下压痕(压痕的直径和 深度分别为d和h)。布氏硬度用单位压痕表面积 A上所承受的
44、平均压力表示。 b)计算方法:7rD(D-屮)HB PP A Dhc)优缺点:优点:1)分散性小,重复性好,能反映材料的综合平均性能。2)可估算材料的抗拉强度。缺点:1)不能测试薄件或表面硬化层的硬度。2)试验过程中,常需要更换压头和实验载荷,耗费人力和时间11. 解释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状态,并用应力应变参数表述这两种状态。答:对薄板,由于板材较薄,在厚度方向上可以自由变形,即z 0。这种只在两个方向上存在应力的状态称为平面应力。对厚板,由于厚度方向变形的约束作用,使得z方向不产生应变,即z 0,这种状态称为平面应变。12. 什么是低温脆性?并阐述低温脆性的物理本质。答:材料因温度的降低由韧性
45、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 机理由微孔聚集型变为穿晶解理,断口特征由纤维状变为结晶状的现象, 称为低 温脆性或冷脆低温脆性是材料屈服强度随温度的下降而急剧增加、但材料的断裂强度cf却随 温度变化较小的结果13. 弯曲试验与拉伸试验相比有什么特点。答1 )弯曲试验试样形状简单、操作简便。同时弯曲试验不存在拉伸试验时的试 样偏斜对试验结果的影响2)弯曲试样表面应力最大,可较灵敏地反映材料表面缺陷。14. 与常温下力学性能相比,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行为有哪些特点?答常温下力学性能相比,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行为有如下特点:(1) 材料在高温下将发生蠕变现象。即在应力恒定的情况下,材料在应力的持 续作用下不断地发生变形。(2)材料在高温下的强度与载荷作用的时间有关了。载荷作用的时间越长,引 起一定变形速率或变形量的形变抗力及断裂抗力越低。(3)材料在高温下工作时,不仅强度降低,而且塑性也降低。应变速率越低, 载荷作用时间越长,塑性降低得越显著。因而在高温下材料的断裂,常为沿晶断 裂。(4)在恒定应变条件下,在高温下工作的材料还会应力松弛现象,即材料内部 的应力随时间而降低的现象。15. 与常规晶粒材料相比,纳米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在生物发酵产业产业链优化升级中的应用前景报告
- 2024年9月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笔试试题
-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医疗美容服务模式创新研究评估报告
- 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在绿色住宅社区的推广与应用分析报告
- 2023年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 绿色消费理念在2025年绿色家居窗帘品牌推广中的传播与消费者引导报告
- 2023年监理工程师的工作考试答案
- 2023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计划
- 2023年继续教育八大员安全员考试+答案
- 2023年造价工程师安装工程真题加参考答案及解析
- 第12章一次函数 单元测试 数学八年级上册 沪科版
- 2025平面设计合同范本
- 养老服务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宁夏中卫人文介绍
- 湖南省英语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 行政执法资格证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报名登记表(样表)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查房课件
- GB/T 44230-2024政务信息系统基本要求
- 宫腔镜技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