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识别规范标准_第1页
中石化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识别规范标准_第2页
中石化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识别规范标准_第3页
中石化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识别规范标准_第4页
中石化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识别规范标准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识别规1 围本规规定了输油管道高后果区的判别方法,适用于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和评价2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堪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50251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GB50253-2003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SY/T6621 输气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ASMEB31.8S-2010ManagingSystemIntegrityofGasPipelinesGB50183-

2、2004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GB50352-200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TSGD7003-2010 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一一长输(油气)管道HJ/T338-2007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高后果区(HCAs)highconsequenceareas指如果管道发生泄漏会对人口健康、安全、环境、社会等造成很大破坏的区域。随着人口和环境资源的变化,高后果区的地理位置和围也会随着改变。3. 2特定场所 identifiedsite特定场所包括医院、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监狱等人群难以疏散的公共建筑(公共建筑是指办公楼、商店、旅馆、影剧院、体育馆

3、、展览馆、医院等),集贸市场、运动场、广场、娱乐休闲地、寺庙、紧急避难点等不定期人群聚集场所。4 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准则将管道高后果区划分为三类:人口密集区;基础设施区;环境敏感区。高后果区可以是上述三类中的一种,也可是任意两种或三种的组合。管道经过区域符合三类中的任何一条,即判定为高后果区。4. 1 人口密集区A1 管道两侧各 200m 经过城市、城镇、乡村、居民区(超过 10 户)。A2 管道两侧各 200m 有人口聚集的特定场所。4. 2 基础设施区B1 占压。B2 管道两侧各 200m 有工厂、加油站、军事设施、机场、码头、仓库、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围、水工构筑物、保护地等。B3 穿跨

4、越管道经过密闭空间如隧道、暗涵。B4 输油管道两侧各 20m 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并行;两侧各 50m 与铁路并行;输油管道与公路、铁路交叉。B5 管道两侧 50m 平行的地下管网如油气管道、污水管、暗河、暗渠等;与其它管道交叉。4. 3 环境敏感区C1 水下穿越管道。C2 跨越。C3 管道两侧各 200m 有水源地、河流、湖泊、水库。C4 管道两侧各 200m 有自然保护区。5 输油管道高后果区数据收集及描述应确保每个管段在有效使用年限所有必需的文档均妥善保存。这些文档包括的容如下(不限于下列容):高后果区及已识别场所的位置和特征;用于识别高后果区及已识别场所的方法和信息资源;每个高后果区

5、的开始和终止的边界;新高后果区的影响和操作中的任何变化,或影响高后果区识别的其他特征。各管理处完成管道全线逐个点的分析后按照附录 A(表 A-2)容统计填写。所有统计报表都用统一的 EXCEL 表格填写。6 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评分高后果区的评分考虑高后果区属性、区域与管道中心线的距离两个因素。符合高后果区条件的区域,按所属类别的分项逐一进行评分:对该区域进行属性评分,分值记为 P;对该区域进行距离评分,分值记为 S;分项评分即属性分值与距离分值之积;三类高后果区的类别评分值为其各分项分值之和;高后果区的总分为三个类别分值之和。三类高后果区的类别评分值为其各分项分值之和;HAPAiSAii15HB

6、PBiSBii14HePciScii1高后果区的总分为三个类别分值之和。HHAHBHcABC式中,H 为高后果区总分,AC 为三个高后果类别,P 为属性分值,S 为距离分值。高后果区的识别评分记录参照附录 A(表 A-1),附录 A(表 A-2)统计打分按照填写到附录 A(表 A-3)中,最后汇总到附录 A(表 A-4)中,高后果区分析后登记到附录 A(表A-5)中。如同一高后果区区域具备所列各条的多项容,各项评分分值累加;如同时具备所列一条容中的多个子类,则将各子类分值累加。累加分值无上限,并且将识别为高后果区的依据逐一列出。当识别出高后果区的区段相互重叠或相隔不超过 200m 时,作为一个

7、高后果区段进行管理。高后果区长度最长为 2km,对穿过城市边缘或乡镇的较长的管段应以街道、里程桩作为分界断开。7 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记录高后果区的记录应包括如下容:a)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识别方案。b)输油管道高后果区信息表。c)输油管道高后果区统计表。d)高后果区识别与评价报告。8 输油管道高后果区日常管理及风险减缓措施8. 1 依据高后果区识别和排序结果,管道管理者应及时制定风险评价计划,实施风险评价。9. 2 根据确定 HACs,结合风险评价结果,分析每一区段的管理现状,包括检测历史、管道属性、周边环境、可能的扩散区域,制定相应的完整性管理措施(检测、监测、完整性评价等),确定组织处理泄露事件

8、的对策和责任。初步提出针对性管理意见。10.3 输油管道的日常管理要做到:a)HCAs 管理围应严格执行第三方施工管理制度,管理处作为高后果区的责任部门,负责对第三方施工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具体要求见第三方施工作业指导书;b)对 HCAs 管道的管理应有别于的普通管段,应保证巡线频次,提升监护力度,严格杜绝在管道上方发生违章占压、打孔盗油等第三方损坏现象。c)定期走访管道沿线 HCAs 各级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居民,并与之建立联系机制。8.4 输油管道高后果区的更新管理处在以下情况下应对 HCAs 进行重新评估;a)在 ROW(管道用地作业带)的常规巡检期间发生的新变化;(如新增建筑物)b)

9、在 ROW(管道用地作业带)的常规巡检期间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发生变化;(如平房改成楼房)c)某段管道被淘汰使用或新增管道;d)某段管道发生改线。每年应对目前的高后果区变化进行记录和审核,确定高后果区的变化或补充新的高后果区,管理处应将变化或补充的高后果区及时通知上级主管部门。附录 A(规性附录)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评分表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评分记录表见表A-1 一表 A-3。表 A-1 高后果区识别依据与评分标准类别分项识别依据评分标准属性评分P距图评分S1人口密集区A1管道两侧各200m经过城市、城镇、乡村、居民区(超过10户)建筑物数量N住宅:低层(1-3层)10VNV40,P=100;N40,P=

10、200.多层、中高层(4-9层)1VNV5,P=100;N5,P=200.高层(10层及以上)1VNV2,P=100;N2,P=200.540,P=120.多层、中高层(49层)3VNV20,P=60;N20,P=120.高层(10层及以上)1VNV10,P=100;N10,P=120.15D200,S=1A2管道两侧各200m有人口聚集的特定场所特定场所区域数量N难以疏散的建筑区:P=100XN人口流动场所:人数较多(超过100人)、每月聚集4次及以上:P=50XN人数较少(20-100人)、每月至少2次:P=20XN5DV15,S=4;15D200,S=2基础设施区B1占压2长期占压处数量

11、N,P=10XN临时占压处数量N,P=5XNCK5mS=6B2管道两侧各200m有工厂、加油站、军事设施、机场、码头、水工构筑物、仓库、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围、保护地等区域数量NP=5XN5DV50,S=3;50CDV200,S=1;B3穿跨越管道经过密闭空间如隧道、暗涵等数量N,P=5XNS=2B4输油管道两侧各20m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并行;两侧各50m与铁路并行;输油管道与公路、铁路交叉数量NP=4XN与公路并行5cg20S=2与铁路并行3D50S=2交叉:定向钻方式S=1其他方式S=3B5管道两侧10m并行油气管道;50m并行的地下管网如污水管、暗河、暗渠等与其它管道交叉设施数量N油气

12、管道,管涵P=8XN,其它P=4XN油、气管道同沟敷设,X6mS=4;油、气管道并行6cg20m,S=2其他管道并行,5cg50m,S=2;交叉,定向钻方式S=1其他方式S=3环境敏感区C1水下穿越管道海底管道P=10;饮用水P=10;非饮用水P=5;穿越方式定向钻S=1;其它S=3;C2跨越饮用水P=10;非饮用水P=5;S=3C3非穿跨越情况,管道两侧各200m有水源地、河流、湖泊、水库饮用水P=10;非饮用水P=5;DV20,S=3;20CDV200,S=1;C4管道两侧各200m有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P=6地方级自然保护区P=4S=31距离评分S中的D为管道到最近的辨识对象的距离

13、。2占压分为长期占压和临时占压。长期占压指不可移动的建筑,固定设施。临时占压指临时性的工棚,随季节拆建的大棚,停放卡车及其他可移动物体基础设施区50-200m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围、保护地环境敏感5D20两侧各20m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并行处3D50两侧各50m与铁路并行处输油管道与公路、铁路交叉处方式6m油、气管道同沟敷设处6D20m油、气管道并行处5cD50m50m并行的地下管网如污水管、暗河、暗渠等处交叉它管道交叉处方式饮用水口处水下穿越非饮用水口处饮用水口处跨越管道非饮用水口处非穿跨越情况,管道两侧各200m有水源地、河流、湖泊、水饮用水口处D20库非饮用水口处非穿跨越情况,管道两侧各

14、200m有水源地、河流、湖泊、水饮用水口处20cD200库非饮用水口处国家级口个D40口5-15m多层住宅(4-9层)1-5口5口高层住宅(10层及以上)1-2口上3口人低层住宅(1-3层)10-4040口口15-200m多层住宅(4-9层)3-2020口高层住宅(10层及以上)1-10口10口密难以疏散的建筑区处集5-15m人口流动场所:人数较多(超过100人)、每月聚集4次及以上处区人口流动场所:人数较少(20-100人)、每月至少2次处难以疏散的建筑区处15-200m人口流动场所:人数较多(超过100人)、每月聚集4次及以上处人口流动场所:人数较少(20-100人)、每月至少2次处长期占压处5m临时占压处工厂、加油站、军事设施、机场、码头、水工构筑物、仓库、5-50m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围、保护地工厂、加油站、军事设施、机场、码头、水工构筑物、仓库、地方级口个编号*起始点 终止点长度(m)地区等级识别描述HCAs评分备注A1A2B1B2B3B4B5C1C2C3C4总分HCAXXXHCAXXXHCAXXX注:*编号与高后果区统计表对应管段两阀门起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