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电荷教学设计1人教版完美版_第1页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1人教版完美版_第2页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1人教版完美版_第3页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1人教版完美版_第4页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1人教版完美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5.1两种电荷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1.11.1.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1.1.21.1.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1.1.31.1.3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导电性。2 .学情分析虽然学生一般认为电学不好学,但因为是新知识,学生都对它有新鲜感和好奇心。所以,两种电荷的教学,应特别注意减轻学生学习电学的精神压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电学的心理环境。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曾经学过,也对塑料尺摩擦头发后吸引碎纸屑等类似的实验

2、并不陌生。对摩擦起电现象以及导体和绝缘体已经有一些印象,但是从微观结构上认识此现象并且涉及电荷的移动,有一定的难度。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集体荣誉感,而且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组内成员间相互帮助的学习方式已经形成,而且学生还具有一定的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推理能力。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能力还比较欠缺。3 .教材分析两种电荷是初中物理电学的第一节课,也是小学科学课认识静电现象的进一步深化。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物理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主要由“两种电荷

3、”、“原子及其结构”、“导体和绝缘体”三个部分组成。本节在整个电学部分起到基础支撑作用,是整个电学的基石与开始。【教学目标】2 2 . .结合生活经验,通过小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进一步认识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3 3 . .通过自主学习知道电荷有两种,并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通过实验正确说出验电器的工作原理。4 4 .通过自学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在老师的帮助下,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初步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5 5 . .通过实验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导电和绝缘体不导电原因。【教学重难点】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难点:摩擦起电原因;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4、。【评价任务】1 1 . .全部学生能说出相互摩擦后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是因为物体带了电,并能列举出 2-32-3 个生活中利用或防止摩擦起电的例子。2 2 .100%.100%的学生知道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并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1 1 . .全部学生能说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能用原子的核式结构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2 2 . .能列举 3-53-5 种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从自由电子的角度解释导体和绝缘体导电的原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 2.导入语: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当空气干

5、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这 T 我们来学习第十九章第一节两种电荷。3 3. .教师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1 1.结合生活经验,通过小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进一步认识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 2. .通过自主学习知道电荷有两种,并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通过实验正确说出验电器的工作原理。3 3.通过自学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在老师的帮助下, 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初步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4 4.通过实验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导电和绝缘体不导电原因。能够说出生活中一些亲身观察到的现象根据生活中的相关

6、摩擦起电的现象, 思考原因。能够明确学习目标二、先学划、节(15分钟)过渡语: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下面,让我们带着目标,学海泛舟。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耍求,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卜列问题看课本 P32-35P32-35 页内容,勾回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1 1.阅读课本 p32p3233,33,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 知道自然界只存在正、 负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 2.参看课本 p33p33 图 15.1-2,15.1-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 3.阅读课本 P33P33 原子及其结构,了解原子结构及元电荷 e-1

7、.6e-1.6X10X10-19CoCo 知道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4 4.阅读课本 p34,p34,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和区别,能判别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情况完成下列练习,做题要细心、规范;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二)自学检测反馈1.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_ _。能够明确自学要求全部学生能说出相互摩擦后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是因为物体带了电,并能列举出2-2-3 3 个生活中利用或防止摩擦起电的例子。100%100%勺学生知道1 1 . .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指所带的电荷。负电荷:指所带的电荷。2 2 . .电

8、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3 3 . .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电子电荷量是最小的,我们把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e e= =CoCo4 4 . .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金属靠导电。导体:善于的物体;实例有:;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导电的物体;实仞有:;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5 5 . .摩擦起电的实质:_(三)质疑问难1 1 .小组内讨论解决个人疑难问题。2 2 .班内提出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其余同学释疑,教师适当点拨。点拨:近代科学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

9、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带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着等量的负电。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

10、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全部学生能说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能用原子的核式结构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能从自由电子的角度解释导体和绝缘体导电的原因。(一)生生合作,互相纠错组内交流:将自主学习和自学检测中疑难问题进行交流.时间:3 3 分钟,组长掌握组内的情况,记录没能解决的问题.发言要求:起立讨论、声音洪亮、言简意赅、明确清晰。(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先独立思考,并记录自己的疑惑,然后小组交流,最后个人整理。(1 1)实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说明了不同。小组成员充分挖掘教材,组内讨论得出小组内的统一见解。 然后组间展示和点评

11、。 教师疑难点拨。点拨: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方法一:利用带电体的基本性质检验。(吸引轻小物体)方法二:利用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检验(吸引时两种情况)法三:用检验仪器一一验电器验电器结构:如右图检验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讨论:验电器能否检验物体带电的多少?(2 2)小组讨论: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利用的性质来判断:例: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或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利用电荷间的来检验:用检验仪器一一来检验。三、后教环节(15分钟)验电器的构造:在图中标出。原理:四、训练环节(13分钟)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完成学案上当

12、堂检测题。1 1.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这个小球()A.一定不带电 B.B., ,定带负电 C C.一定带正电 D.D.可能/、带电.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A.A.延展性 B.B.导电性 C.C.弹性D.D.导热性.铜常被用来制造导线,这主要是因为它具有()A.A.良好的导电性 B B.良好的导热性 C.C.金属光泽 D.D.较高的硬度. .卜列物体属于导体的是()A.A.木片 B B.塑料尺 c c.橡皮 D D.细铜线. .在干燥的天气

13、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和头发摩擦时分别带上一电荷,互相的缘故。. .把一个带电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一带电体的带电情况是.甲,乙,丙,四个物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是:丁吸引乙,乙排斥丙,丙吸引甲,已知.带止电荷,则甲、乙、丙各带什么电荷?点拨:1.D2.B3.A4.D5.1.D2.B3.A4.D5.异种电荷、吸引 6.6.可能带止电 7 7.甲带止电荷,乙带负电荷,丙带负电荷。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摩擦起电的知识,知道正,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学生先独立思考, 再小组合作探究, 然后展

14、示与点评.能区分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能说出导体导电和绝缘体小容易导电的原因附:板书设计15.115.1 两种电荷. .摩擦起电.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原子及其结构. .摩擦起电的实质.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反思】附件1:教学目标叙写解读. .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三方面的分析。.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把课程标准分四步细化分解,找到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即:学段目标一学期目标一单元目标一课时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核心目标)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通过实验,了解物观察摩擦起电现象,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5、。具有初步的质的一些物理属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通过实验, 了解物质的导电性。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导电性。. .核心目标的分解第一步:分析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观察摩擦起电现象陈述方式:体验性目标句型结构:行为动词(行为表现)+核心概念(关键词)行为动词为“观察”;核心概念(关键词)为:“摩擦

16、起电现象”,属于事实性知识。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陈述方式:体验性目标+认知性目标句型结构:行为动词(行为表现)+核心概念(关键词)行为动词为“探究并了解”;核心概念(关键词)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属于事实性知识。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陈述方式:认知性目标句型结构:行为动词(行为表现)+核心概念(关键词)行为动词为“知道、了解”;核心概念(关键词)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的核式模型”,属于事实性知识。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导电性。陈述方式:认知性目标句型结构:行为条件(学习环境)+行为动词(行为表现)+

17、核心概念(关键词)行为条件是“通过实验”;行为动词为“了解”;核心概念(关键词)为:“物质的导电性”,属于概念性知识。第二步:分析关键词,构建概念图。核心概念概念体系知识地位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起电现象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重点验电器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核式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摩擦起电的实质难点物质的导电性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导电和绝缘体不导电原因重点第三步: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行为动词“知道”、“认识”隶属的认知水平为“了解”。“了解”:用于直观的事物,是对具体的科学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原理、规律的认识和记忆。行为动词如:说出、写出、背诵、辨

18、认、识别、认识、知道、举例、描述、列举、复述、回忆、选出、再认、了解、确定等。核心概念概念体系行为动词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起电现象观察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探究、说出验电器说明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物质的导电性导体和绝缘体区分导体导电和绝缘体不导电原因知道第四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条件。核心概念概念体系行为动词行为条件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起电现象观察小实验、生活经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两种电荷知道自主学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探究、说出实验验电器说明实验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老师帮助原

19、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知道自学课本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老师帮助物质的导电性导体和绝缘体区分实验导体导电和绝缘体不导电原因知道自主学习第五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程度。核心概念概念体系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起电现象观察小实验、生活经验进,步认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两种电荷知道自主学习能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探究、说出实验准确、能验电器说明实验正确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老师帮助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知道自学课本初步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老师帮助初步认识物质的导电性导体和绝缘体区分实验台匕目匕导体导电和绝缘体不导电原因知道自主学习台匕目匕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叙写出学习目标。. .结合生活经验,通过小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进一步认识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通过自主学习知道电荷有两种,并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通过实验正确说出验电器的工作原理。.通过自学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在老师的帮助下,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初步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 .通过实验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导电和绝缘体不导电原因。附件2:评价任务设计解读核心素养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摩擦起电现象通过小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进一全部学生能说出相互摩擦后的物体能吸引步认识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