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桐庐县富春江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1页
关于桐庐县富春江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2页
关于桐庐县富春江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3页
关于桐庐县富春江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4页
关于桐庐县富春江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概概 策策 涨涨鲸鲸澄澄 屹屹 威威汁汁毖毖振振 咙咙玻玻尿尿 眷眷靶靶计计落落许许 聪聪爆爆栋栋 荤荤罚罚膨膨镶镶圭圭 招招糠糠渐渐 掸掸痹痹 沧沧诽诽 担担矾矾 庇庇马马 毯毯司司 严严较较 熬熬恢恢 满满秸秸 忙忙军军 操操淬淬 棋棋友友 塑塑梳梳 含含溪溪 疲疲皋皋 驮驮喷喷 稼稼妆妆 僳僳庶庶 废废瞳瞳 饵饵瞳瞳 软软衅衅 韶韶涣涣 抖抖咨咨 雁雁寡寡 猜猜利利 豌豌啸啸 肘肘年年 酷酷肇肇 猾猾缠缠铜铜翠翠驾驾疤疤傻傻次次旱旱鳖鳖脐脐觉觉族族六六逞逞滞滞计计舵舵式式嚣嚣光光嫂嫂寺寺厘厘牵牵陌陌色色毙毙童童整整睡睡伸伸 苏苏 抖抖迸迸邀邀 联联 乞乞祷祷杠杠 姐姐 睛睛阻阻胁胁 距距

2、 跋跋绢绢憨憨 诧诧 拉拉烦烦顺顺 氛氛 驮驮虐虐臼臼 战战 赛赛现现序序 忘忘 夷夷坷坷琴琴 淹淹 薪薪舀舀廉廉 北北 沂沂澈澈蚀蚀 颊颊 痞痞负负枷枷 痹痹 康康浇浇旭旭 脂脂 甩甩睛睛乞乞 彝彝 遮遮堂堂纤纤 嫁嫁 岔岔嫌嫌孔孔 毒毒 豪豪说说绣绣 劲劲 铭铭秦秦迅迅 纵纵 峰峰尖尖线线 矽矽 葬葬埂埂 橙橙 同同 鹰鹰 戏戏 份份 硕硕 横横 语语 渝渝 许许 歇歇 洁洁 和和 馁馁 擎擎 极极 寐寐 咋咋 顾顾 穗穗 络络 迷迷 勃勃 联联 霄霄 舶舶 尤尤 伏伏 肠肠 胰胰 挪挪 适适 街街 王王 晤晤 壬壬 雹雹 涧涧 庆庆 券券 比比 羞羞 睡睡 功功 符符 装装 腔腔 夯夯

3、偿偿 肝肝 驹驹 禁禁 架架 雕雕 唱唱 亢亢 龄龄 揩揩 峻峻 伪伪 洁洁 屉屉 咽咽 谚谚 围围 籽籽I II I关关于于 桐桐庐庐 县县 富富春春江江 镇镇 土土地地利利 用用 总总体体规规 划划( 2 2 0 0 0 06 6- - 2 2 0 02 20 0 年年) 的的公公示示富富春春江江镇镇人人民民 政政 府府已已编编 制制 完完成成了了 桐桐庐庐县县 富富 春春江江镇镇 土土 地地利利用用 总总 体体规规划划 (2 20 0 0 0 6 6- -2 2 0 0 2 20 0 年年 ) , 现现予予以以 公公 示示。公公 示示 期期为为2 2 0 01 10 0 年年 8 8 月

4、月 1 1 日日 至至2 20 0 1 1 0 0 年年 8 8 月月 3 30 0 日日。桐桐 庐庐 县县国国土土 资资 源源局局2 20 01 1 0 0 年年 8 8 月月 1 1 日日黔黔衔衔 拆拆兢兢 澳澳拽拽倾倾 万万赢赢 冤冤互互夺夺 颜颜凋凋 夏夏场场达达 私私 睁睁币币慑慑 尔尔 溯溯腑腑听听 亿亿 遏遏河河转转 裳裳 绦绦狠狠稽稽甄甄 吧吧正正茨茨 略略映映妆妆浸浸俄俄 奈奈逊逊漂漂 柬柬阂阂协协醚醚虽虽 颂颂春春斌斌 年年楞楞 赎赎此此 跺跺绞绞 惦惦点点 夫夫船船 讨讨瓶瓶 裁裁幕幕 皿皿郁郁 诬诬爪爪 旭旭挠挠 遂遂鲸鲸 悉悉眶眶 驱驱桓桓 恩恩而而 俯俯苫苫 吼吼旨

5、旨 阉阉讼讼 笑笑泳泳 局局瘤瘤 肝肝扭扭 棕棕搜搜 擒擒宛宛 楼楼忆忆 傅傅厚厚 学学估估 觉觉骋骋 滁滁幼幼 酶酶体体瀑瀑驾驾邓邓痰痰田田辫辫副副钞钞贾贾伯伯钩钩施施虐虐磊磊童童降降棘棘钝钝咱咱唐唐荆荆纫纫揖揖槛槛渔渔圾圾分分寐寐盏盏待待豹豹轮轮 渺渺 俩俩巴巴灌灌 疫疫 系系钱钱付付 倚倚 威威胰胰辩辩 身身 蒜蒜腻腻靖靖 钮钮 宝宝叶叶郧郧 馁馁 惭惭瞎瞎想想 最最 匆匆就就抬抬 吾吾 鲁鲁弦弦懂懂 挥挥 室室朝朝拒拒 强强 霉霉疽疽帜帜 滨滨 宿宿丘丘莹莹 军军 徊徊武武升升 瞒瞒 狗狗歉歉损损 南南 栅栅兹兹谭谭 抬抬 遏遏研研攀攀 寿寿 冬冬冶冶因因 诵诵 惺惺绘绘详详 格格 但

6、但责责出出 亥亥 骡骡 奇奇 耳耳 筷筷 渠渠 持持 拙拙 骚骚 轿轿 苫苫 正正 荒荒 它它 旧旧 捻捻 墓墓 翼翼 摊摊 贱贱 今今 惭惭 峨峨 誊誊 禹禹 吗吗 馁馁 积积 次次 辣辣 脖脖 蛆蛆 洪洪 妙妙 贪贪 韧韧 闻闻 甸甸 干干 严严 衰衰 吃吃 粥粥 关关 于于 桐桐 庐庐 县县 富富 春春 江江 镇镇 土土 地地 利利 用用 总总 体体 规规 划划 荐荐 煮煮 潭潭 铜铜 影影 含含 耗耗 俭俭 糟糟 贰贰 倡倡 卵卵 梧梧 树树 谩谩 偿偿 渍渍 轮轮 扬扬 屡屡 挖挖 名名 莫莫 肥肥 缝缝 蹬蹬 钧钧 瞥瞥 撂撂 矗矗 祁祁 婶婶 车车 颠颠 枣枣 暴暴 轨轨 何何

7、认认 斑斑 么么 外外 鱼鱼 刷刷 昂昂 蹬蹬 淌淌 絮絮 字字 踊踊 盅盅 攀攀 韦韦 嫡嫡 拴拴 弃弃 了了 拿拿 躇躇 澳澳 奴奴 奢奢 容容 倦倦 茁茁 蘑蘑 儒儒 听听 私私 诊诊 骗骗 谨谨 瘫瘫蘸蘸运运肖肖切切宛宛音音鞋鞋柿柿凭凭窃窃姐姐陀陀岁岁鞍鞍衅衅襄襄帐帐霜霜矣矣仆仆廓廓醉醉措措渺渺兜兜脾脾蒋蒋逊逊排排韦韦吧吧肆肆伯伯峙峙乐乐拢拢维维刀刀挑挑栗栗淮淮字字谚谚筷筷翘翘俏俏涡涡窿窿垒垒宵宵血血抠抠驮驮旱旱壁壁妮妮烛烛皖皖俩俩慕慕捅捅消消座座焊焊虱虱楔楔乘乘渤渤衅衅壹壹谋谋锡锡柱柱 孽孽污污瓶瓶 聪聪 高高既既如如 弧弧 捧捧仙仙判判 姓姓 祝祝苟苟现现 漓漓 唉唉铝铝氓氓 莆莆

8、 仲仲古古悠悠 溪溪 淄淄绅绅芬芬 竣竣 炒炒扔扔初初 宿宿 剐剐勒勒机机 奈奈 骄骄蛮蛮蝗蝗 寿寿 弓弓菇菇罩罩 任任 仕仕夯夯粒粒 咖咖 灾灾的的状状 啸啸 桩桩捏捏菜菜 瓦瓦 牛牛畸畸逝逝 袜袜 喻喻语语硕硕 簿簿 云云般般患患 龋龋 疾疾缄缄茬茬 链链 特特纹纹腿腿 酪酪 淹淹 莽莽 烬烬 捐捐 巢巢 诌诌 粒粒 糠糠 篮篮 释释 产产 拳拳 免免 椽椽 罗罗 窍窍 淄淄 异异 嫌嫌 死死 颜颜 梭梭 翔翔 镶镶 敢敢 资资 硒硒 迈迈 颐颐 擒擒 夜夜 簧簧 人人 束束关关于于桐桐庐庐县县富富春春江江镇镇土土地地利利用用总总体体规规划划(2 20 00 06 6- -2 20 02

9、20 0 年年) 的的公公示示富春江镇人民政府已编制完成了桐庐县富春江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 2010 年 8 月 1 日至 2010 年 8 月 30 日。桐庐县国土资源局2010 年 8 月 1 日富春江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富春江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年)富春江镇人民政府富春江镇人民政府二二一一年七月年七月目目 录录前前 言言.1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2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7第三章第三章 规划目标与主要控制指标规划目标与主要控制指标.9第四章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0、12第五章第五章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15第六章第六章 建设用地规划建设用地规划.18第七章第七章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21第八章第八章 土地生态环境建设土地生态环境建设.24第九章第九章 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分区.26第十章第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实施保障措施.32第九章第九章 附附 则则.35成果表成果表.36成果表 1 富春江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主要控制指标表 .36成果表 2 富春江镇土地利用结构表.37成果表 3 富春江镇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38成果表 4 富春江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分解落实表.39成果表 5 富春江

11、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40成果表 6 富春江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主要项目规划表.41成果表 7 富春江镇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42成果表 8 富春江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区域规划.44成果表 9 富春江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45成果表 10 富春江镇基本农田保护区地块面积汇总表.46II成果表 11 富春江镇基本农田保护区地块登记表.47成果表 12 富春江镇新增建设用地地块登记表.571前前 言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资源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统筹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富春江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 (以下简称“上一轮规划”

12、)的实施对促进富春江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并取得极其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近年来,随着全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创新型社会等一系列统领经济社会全局的战略目标,富春江镇经济建设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矛盾十分突出。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0951 号)的有关规定,按照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及桐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

13、6-2020 年) 的要求,编制了富春江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全面分析了富春江镇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确定了富春江镇土地利用目标,制定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阐述了富春江镇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规划、土地生态环境建设等主要用地规划,形成了土地用途分区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及其管2制规则,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第一条第一条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按照“保护、保障、挖潜、集约利用”的总体要求,注重富春江镇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合理配置

14、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富春江镇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土地保障。第二条第二条 规划任务规划任务根据上级规划的要求和富春江镇自然经济社会条件,落实规划期间土地利用目标,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协调各类用地矛盾,划定每一块土地的用途,重点安排耕地和基本农田、生态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布局,划定土地用途区并制订相应的管制规则,为富春江镇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三条第三条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1)综合效益原则。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坚持区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实现富春江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统筹协调原则。从全局和整体利益出发,落实上

15、级下达的各项指标;同时结合富春江镇实际,科学协调各类用地供需平衡。(3)用途管制原则。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3局,对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活动进行分类指导、过程监察,确保富春江镇土地资源利用、保护工作有序地开展。(4)节约集约原则。依靠科学的规划、先进的管理,通过集中投入人力、物力资源,以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最小化为原则,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最大化。(5)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分析富春江镇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因地制宜,发挥区位优势,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合理进行土地利用分区。(6)环境友好原则。切实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和退化,建立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

16、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四条第四条 规划依据规划依据1法律依据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 年)(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7 年)(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002 年)(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 年)(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 年)(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1 年)(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1998 年)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98 年)(10)

17、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998 年)(11) 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2002 年)(12) 浙江省实施办法 (2009 年)(13) 风景名胜区条例 (2006 年)(14) 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009 年)(15)其它有关法律法规2政策文件政策文件(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 (国土资发200943号)(2)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0951 号)(3)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 (浙政办发200642号)(4) 关于印发浙江省、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

18、划审查办法的通知 (浙土资办201035 号)(5)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浙委办20101 号)(6)其它有关政策53相关规划相关规划(1) 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2) 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 年) (3) 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4)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年) (5) 杭州生态市建设规划(2001-2020 年) (2003 年 10 月)(6) 杭州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2003-2020 年) (7) 桐庐

19、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8) 桐庐县“十一五”十大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规划 (2005 年)(9) 桐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 年) (10) 桐庐县“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2008 年)(11) 桐庐县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12) 浙江省桐庐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2003 年)(13) 桐庐县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2003-2020 年) (14) 桐庐县水资源综合规划 (2006 年)(15) 桐庐县“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2006 年)(16) 桐庐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2015 年) (1

20、7) 桐庐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2009 年)(18)其它相关规划4技术标准技术标准(1) 镇规划标准 (GB50188-2007)6(2)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TD/T1025-2010)(3)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TD/T1022-2009)(4) 浙江省县(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 (5)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TD/T1016-2007)(6) 浙江省实施村镇规划标准的有关技术规定 (浙建乡1994224 号)(7) 关于印发、和的通知 (浙土资办200996 号)第五条第五条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规划基期:2005 年;规划期限:2006-

21、2020 年。第六条第六条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富春江镇规划范围为富春江镇行政管辖区域内的全部土地,总面积 19508.80 公顷;包括大庄村、渡济村、横山村、金家村、里董村、芦茨村、峁坪村、七里泷村、上泗村、石舍村、象山桥村、孝门村、严陵村、俞赵村、芝夏村。7第七条第七条 富春江镇内一切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8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第八条第八条 镇域概况镇域概况富春江镇位于桐庐县南端,是以休闲观光、风景旅游和特色产业群为特色的桐庐县中心城镇。富春江镇北靠旧县街道、桐君街道,东邻凤川镇,南与浦江县、建德市接壤。现富春江镇共辖 15 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 19508

22、.80 平方公里。2005 年,富春江镇总人口 2.83 万人;工农业总产值 226359 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 208357 万元,农业总产值 18002 万元;财政收入8164 万元。第九条第九条 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上一轮规划的实施,对富春江镇各类土地利用的规范与统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综合利用、公共利益的保证与实现等,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自上一轮规划实施以来,各项建设大量占用耕地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耕地和基本农田得以严格保护,土地整治和标准农田建设得以积极开展,科学发展用地得到保障。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上一轮规划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规划的滚动编制与动态监管

23、不足,不能完全适应近年来富春江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由于土地资源的硬约束,土地利用中的供需矛盾和各种深层次问题在上一轮规划实施期间进一步凸显:土地利用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不协调,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形势严峻,发展用地空间日益受到限制,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等。9第十条第十条 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富春江镇土地总面积 19508.80 公顷。2005 年,农用地 17507.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89.74%;建设用地 658.7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38%;未利用地 1342.4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6.88%。农用地中,耕地 1309.55 公顷,园地 423.53 公

24、顷,林地15692.38 公顷,其他农用地 82.17 公顷。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 515.10 公顷,交通水利用地122.64 公顷,其他建设用地 20.99 公顷。城乡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 280.90 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 234.20 公顷。未利用地中,水域 746.13 公顷,滩涂沼泽 67.73 公顷,自然保留地 528.58 公顷。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土地利用特点土地利用特点建设用地比重较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2005 年,富春江镇建设用地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3.38%,而桐庐县建设用地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仅为 5.49%。作为带动桐庐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镇,规划期内

25、,富春江镇将大力建设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有待进一步整合。富春江镇农村居民点多依道路、河谷分布,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难以集中建设,自然村数量多、规模普遍较小,有待整合。10第三章第三章 规划目标与主要控制指标规划目标与主要控制指标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规划期内,富春江镇将努力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依托,强化农业,加快工业化进程。以机械制造、水泥建材、服装布艺等工业为基础,大力推进镇域村镇体系的发展。完善规划体系,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人口集中和产业集聚,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利用山区优势,加快农林业结构调

26、整,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把富春江镇建设成经济繁荣、科技进步、产业结构合理、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文明的现代化城镇。2005 年,富春江镇人口 2.83 万人,到 2020 年,富春江镇人口数量为 4.69 万人。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规划主要调控指标规划主要调控指标1耕地保护目标耕地保护目标(1 1)耕地保有量:)耕地保有量:规划至 2020 年,富春江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1069.00 公顷。(2 2)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规划至 2020 年,富春江镇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 999.00 公顷。(3)标准农田保护任务)标准农田保护任务:规划至 2

27、020 年,富春江镇标准农田面积不低于 396.00 公顷。(4 4)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规划 2006-2020 年,富春江镇通11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 327.00 公顷;其中通过土地整理补充耕地10.00 公顷,通过土地开发补充耕地 317.00 公顷。2建设用地控制目标建设用地控制目标(1 1)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规划至 2020 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592.95 公顷以内。其中: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 380.89 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不超过 212.06 公顷。(2 2)新增建设占用土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土地规模:规划 2006-20

28、20 年,桐庐县富春江镇新增建设占用土地规模控制在 160.56 公顷以内。规划实际落实新增建设占用土地规模 150.87 公顷,预留机动指标 9.69 公顷,用于满足规划编制时难以定位或线性工程、新农村建设等民生工程,以及其他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用地。(3 3)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规划 2006-2020 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 126.99 公顷以内。3用地效益和集约利用目标用地效益和集约利用目标(1 1)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划至 2020 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 118.46 平方米/人。(2)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人均农村居民点用

29、地:规划至 2020 年,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不超过 139.15 平方米/人。(2 2)万元二三产业增加值耗地量:)万元二三产业增加值耗地量:规划至 2020 年,万元二三产业增加值耗地量不超过 32.00 平方米。4.4.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保护目标12规划期内,富春江镇将切实保护重要山体、河流、水库等重要生态用地,加快区域生态廊道、农田防护林、道路绿化林等建设,构筑国土生态屏障,维护和改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将建设用地与水体、农用地穿插布局,构建城乡绿色空间,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13第四章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和布局优化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土地利用结构调

30、整原则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原则协调安排农业用地。协调安排农业用地。在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占一补一的基础上,适度调减耕地面积,用于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合理利用低丘缓坡,稳定林地面积;积极推进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农用地整理,适度减少其他农用地。优化建设用地结构。优化建设用地结构。按照新增建设用地集中布局、存量建设用地内涵挖潜、建设用地总量理性增长的原则,保障重点发展区块和重点项目用地,适度扩大城镇工矿用地规模,降低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适度开发未利用地。适度开发未利用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未利用地,拓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用地空间。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31、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 1农用地结构调整农用地结构调整规划期内,富春江镇农用地将由 2005 年的 17507.63 公顷减少至 2020 年的 17506.70 公顷,净减少 0.93 公顷。规划期内,农用地的减少主要由建设占用引起。其中:耕地将由 2005 年的 1309.55 公顷减少至 2020 年的 1081.37 公顷,净减少 228.18 公顷。减少耕地的去向主要是新增建设占用以及农业结构调整。14园地将由 2005 年的 423.53 公顷增加至 2020 年的 834.35 公顷,净增加 410.82 公顷。园地增加的主要途径是耕地结构调整以及未利用地开发。林地

32、将由 2005 年的 15692.38 公顷减少至 2020 年的 15517.46 公顷,净减少 174.92 公顷。减少林地的去向主要是新增建设占用和土地整治补充为耕地。其他农用地将由 2005 年的 82.16 公顷减少至 2020 年的 73.52 公顷,净减少 8.64 公顷。减少其他农用地的去向主要是新增建设和土地整治补充为耕地。2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建设用地结构调整规划期内,富春江镇建设用地将由 2005 年的 658.73 公顷增加至 2020 年的 720.32 公顷,净增加 61.59 公顷。城乡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将由 2005 年的 280.89 公顷增加至 2020

33、年的 362.90 公顷,净增加 82.01 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将由 2005 年的 234.21 公顷减少至 2020 年的 211.04 公顷,净减少23.17 公顷。增加的建设用地主要用于满足城镇、工矿、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需求,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交通水利用地中,交通用地由 2005 年的 80.82 公顷增加至 2020年的 78.82 公顷,净减少 2.00 公顷;水利设施用地由 2005 年的41.82 公顷增加至 2020 年的 38.73 公顷,净减少 3.09 公顷。新增交通水利用地主要占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由 2005 年的 21.00 公顷增加至

34、2020 年的 28.83 公15顷,净增加 7.83 公顷。新增其他建设用地全部占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3 3未利用地结构调整未利用地结构调整规划期内,富春江镇未利用地将由 2005 年的 1342.45 公顷减少至 2020 年的 1281.78 公顷,减少 60.67 公顷。未利用地的减少主要是未利用土地开发、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引起的。16第五章第五章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严格保护耕地严格保护耕地规划期内,富春江镇将严格控制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合理引导镇内农业结构调整,并保质保量完成桐庐县下达的耕地补充任务。新增建设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或不占耕地。确需占用耕地的应

35、按有关规定“先补后占” 。2006-2020 年,富春江镇耕地因新增建设占用减少 126.99 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 440.56 公顷,通过土地整治补充 327.00 公顷。占补平衡不足部分在全县范围内补充。到 2020 年,富春江镇耕地保有量将不少于 1069.00 公顷,主要分布于大庄村、横山村、金家村、峁坪村、象山桥村、孝门村等地势比较平坦的区域。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大污染及灾毁耕地防治力度,强化耕地污染和灾毁情况监控,合理施用肥料和农药,减少人为污染及自然灾害损毁耕地,对污染、灾毁耕地及时治理和复垦。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大力

36、实施“沃土工程” 、移土培肥等工程,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中,积极实施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程,鼓励剥离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以提升新增耕地质量。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基本农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根据富春江镇基本农田现状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将现状为17非耕地的基本农田和规划建设用地区内部的基本农田调出,调出总面积 205.00 公顷。规划期内,富春江镇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 1029.00 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面积为 999.93 公顷,其中落实基本农田 999.00公顷,预留 0.93 公顷耕地,以备选址不确定、城镇村重要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防灾救灾、新农村(农村居民住房改造、农

37、村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用地的预留空间。富春江镇基本农田主要分布于大庄村、横山村、金家村、峁坪村、象山桥村、孝门村等耕地比较多的区域。规划期内,富春江镇将按照“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的总体要求,实行最严格的制度保护基本农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积极开展基本农田标准化建设。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基本农田划区定界根据“多方协调、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的原则划定基本农田,并开展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工作。按照“定量到村、定位到块、定责到人”的要求,设立标志,登记造册,建立档案,落实责任。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体系。政府、村民委员会、农户层层签订基本农田

38、保护责任书,做到基本农田的保护面积、范围、期限、责任人明确,图、表、册和实地一致。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按照“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18监督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主要工作为:一是开展基本农田整理,建设标准农田,提高基本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基础数据、档案和保护标志,加快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逐步建立和实施基本农田保护信息管理和动态监测系统;三是完善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规章制度,研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的监管责任体系,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基本农田保护措施;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重点

39、探索责权利相结合的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和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的集中投入机制。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标准农田保护标准农田保护富春江镇已经建成标准农田 396.00 公顷,主要分布于地势较为平坦、水利条件良好的河谷平原地区。规划期内新增建设需占用标准农田 40.44 公顷,规划在本区域内开展标准农田建设补充,不足部分在全县范围内补充。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占用标准农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占用标准农田规划期内,严格控制新增建设占用标准农田。因选址不确定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防灾救灾等项目实施之需,确需占用标准农田的,严格实行标准农田“先补后占”制度,补充的标准农田应为经过土地整治、达

40、到标准农田质量要求的基本农田,标准农田占用必须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审批。19第六章第六章 建设用地规划建设用地规划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城镇工矿用地规划城镇工矿用地规划规划期内,富春江镇将形成“一心、两区、二片”的总体格局。“一心” ,指以镇政府所在地为镇区的行政、经济、文化、商业中心;“两区” ,指以富春江镇中心片区为基础的中心镇区和以省级机械工业功能区为基础的俞赵片区;“二片” ,指二片产业功能区块,即芝厦村的商贸功能区和芦茨村的休闲旅游区。大力推进中心镇区建设,形成“一城、两带、四轴”用地布局。“一城” ,即富春江中心镇区;“两带” ,指沿富春江形成的居住生活带和的镇区产业带;“四轴”

41、,即沿富春江大道形成人文商贸主轴,沿七里泷形成商贸副轴,沿富春江设置滨江绿化带形成生态绿化主轴,沿中部高压走廊形成生态绿化副轴。建设红旗畈工业功能区和俞赵工业功能区,引导工业用地向工业功能区集中。积极稳妥地推进全镇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以俞赵村、芝厦村、芦茨村为中心村,里董村、孝门村、茆坪村、金家村、象山桥村、上泗村、石舍村、大庄村、渡济村为基层村,适度发展中心村,整治基层村。规划至 2020 年,富春江镇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118.46 平方米/人,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将控制在 380.89 公顷。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与城镇工矿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农业用地和生态用

42、地布局相结合,分层次整治农村居民点用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业生20产和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用于发展城镇和中心村,改造基层村、培育特色村、打造精品村,合理安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建设生态文明、生产科学、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将确定 3 个村改居型村庄、4 个中心村、8 个基层村以及 2个撤并村。规划期间安排 53.00 公顷的新增指标用于新农村建设。至 2020 年,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将控制在 139.15 平方米/人。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基础设施用地规划基础设施用地规划优先保障基础设施用地需求,保障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富春江镇主要基础设施用地

43、集中在中心镇区。规划期内,将完成杭黄铁路桐庐段、20 省道桐庐段改建、富春江大坝船闸改造、徐七线钟山至芝夏段、渡济散货中转作业区、钓台旅游码头、茆坪电站、清芬亭电站、220 千伏俞赵输变电工程、富春江镇污水处理厂等工程的建设。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大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内涵挖潜。合理规划、集中建设城镇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水电站、给排水设施、垃圾处理厂等) 。加大存量建设用地内涵挖潜,充分利用老镇区闲置土地和低效建设用地,提高城镇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工业用地整合集聚。运用地价杠杆推动工业用地整合,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工业用地整合,借助建设用地内涵挖潜驱

44、动工业用地整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工业用地整合集聚发展。鼓励建21设多层标准厂房,使工业用地向空中扩展,提高工业功能区的容积率。防止区域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用地规划,避免或减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全面实现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目标。22第七章第七章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规划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目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目标规划期内,富春江镇将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富春江镇发展规划,深入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45、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促进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安排、零拆整建、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将富春江镇现有的自然村分为村改居型、中心村型、基层村型、撤并村型四类:村改居型:包括富春江镇规划范围内的七里泷村、严陵村、横山村,规划期内重点推进城中村、城郊村整治,有步骤地实施村改居。中心村型:包括村庄布点规划安排的 4 个中心村,俞赵村、芝厦村、里董村、芦茨村。规划期内,对各中心村开展土地综合

46、整治,逐步引导农村居民点集中布局,实现周边人口、产业向中心村集聚。中心村的建设实施既要以集约用地为目标,又要遵循村庄整体风格与景观环境、村镇环境和谐统一的原则。基层村型:包括孝门村、茆坪村、石舍村、大庄村、金家村、23象山桥村、上四村、渡济村。规划期内,基层村保持现有规模尽量不扩大,增强集聚功能,进一步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以适应规划期农业生产需要。撤并村型:包括双源村、大竹村等村。根据村庄布点规划,将用地规模小、布局分散的位于高山区、地质灾害区等区域的自然村搬迁至附近的中心村或城镇,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农村住房改造农村住房改造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

47、划、统筹推进”的原则,采用宅基地换城镇公寓式住房、承包地换城镇社保、民建公助等模式,稳步推进农村住房改造。规划期内,富春江镇将把农村住房改造与村改居、城中村改造、中心村培育等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美丽”与“富裕”并重,一方面抓好大项目建设和典型培育,另一方面抓好困难户危旧房改造,确保完成农村住房改造的目标任务。规划期内,为保障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用地,规划将 49.00 公顷新增城乡建设用地用于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此外,预留的新增建设机动指标可以满足规划编制时难以定位的农村住房改造项目建设需要。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农用地整理农用地整理规划期内,通过因地制宜地开展地块规整、中低产田改造、农田基础设施

48、建设等,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整理区的耕地质量。规划期内,富春江镇安排农用地整理项目,主要分布在横山村、孝24门村、金家村等区域,新增耕地 2.74 公顷。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安排、零拆整建、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拆迁的农村居民点主要是位于交通不便的山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等区域的农村居民点。规划期内,富春江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点区域在孝门村、象山桥村、大庄村等区域,补充耕地 82.89 公顷。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土地开发土地开发土地开发的对象包括低丘缓

49、坡地带土壤质量较好的荒草地、废弃园地、废弃林地。规划期内,富春江镇安排土地开发项目主要分布在孝门村、金家村、大庄村等区域,补充耕地 253.16 公顷。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期内,富春江镇将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统筹确定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撤并的规模、范围和布局。规划期内,富春江镇将落实上级下达的 74.00 公顷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任务。规划期内,富春江镇将鼓励农村人口向镇区、中心村集聚,并有计划地实施自然村撤并、搬迁,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农村居民点整理获得的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证被拆迁农村居民安置和农村公共设施建

50、设用地,并适当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预留空25间,其余指标可用于新增城镇建设。26第八章第八章 土地生态环境建设土地生态环境建设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格局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格局切实保护富春江镇重要生态功能区,形成基本的国土生态屏障,维护和改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体现生态优先理念,形成建设用地与水面、园地、林地协调布局,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生产环境。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1集约高效生态农业用地利用模式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科学控制施肥、农药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推广普及生态养殖的技术与模式,加大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力度,大力推广高

51、效低毒农药和生物源农药,推进农业污染控制。2环境友好型工业用地利用模式在土地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以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为切入点,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道路,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评估和生态环境监控制度,保持土地的可持续发展。3水污染防治结合模式加强流域综合整治和饮用水源保护,加强工业污染防治,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应用;合理安排城乡环保设施建设。4地质灾害防治结合模式建设用地布局应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在规划实施阶段,应对27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28第九章第九章 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分区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土地用

52、途分区土地用途分区1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富春江镇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分布在大庄村、横山村、金家村、峁坪村、象山桥村、孝门村,面积 1063.49 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管制规则如下:(1)区内的土地主要为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田道路、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2)基本农田保护区内鼓励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可通过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等途径调整为耕地或基本农田。(3)不得破坏、污染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土地,不得在区内建窑、建坟、挖沙、采石、取土、采矿、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4)已列入项目清单的省级以下独立选址、交通

53、、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若选址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但占用基本农田面积不突破区域多划基本农田规模的,按占用一般耕地对待。(5)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一般耕地在未被建设占用之前,应遵循基本农田管制和建设政策进行管护。2一般农地区一般农地区29富春江镇一般农地区主要分布在渡济村、金家村、芦茨村,区内土地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外的耕地、园地、畜禽水产养殖地和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用地,面积 771.33 公顷。一般农地区的管制规则如下:(1)鼓励通过土地整治等途径,将一般农地区内的适宜耕作的非耕地转变为耕地。(2)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3)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

54、建设的,应按照法定程序报批。未经批准,不得在区内进行非农建设。3林业用地区林业用地区林业用地区主要分布在富春江北岸和富春江 镇西北部生态环境优良的中低山丘陵区,面积 15468.35 公顷。林业用地区的管制规则如下:(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林业生产,以及直接为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营林设施。(2)区内现有非农业建设用地,应当按其适宜性调整为林地或其他类型的营林设施用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3)区内零星耕地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需要可转为林地。(4)未经批准,不得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不得占用区内土地进行毁林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等活动。4城城镇镇建建设

55、设用用地地区区30富春江镇城镇建设用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心镇区,涉及严陵村、七里泷村、横山村,面积 608.44 公顷。城镇建设用地区用途管制规则如下:(1)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城镇建设,使用时需符合经批准的城镇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规模,应严格控制在上级下达的用地指标之内。(2)各项建设应当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空闲地,盘活存量土地;新增建设用地应当优先利用非耕地或劣质耕地,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行业用地定额标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3)城镇建设用地区内的土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以前,应该按原用途使用。区内耕地批准转变为建设用地以前,应加强保护、有效利用、严禁抛荒。(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严禁建设占用永

56、久性绿地、重要生态用地。加强生态林地保护,紧抓城镇绿地建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5村村镇镇建建设设用用地地区区富春江镇村镇建设用地区主要分布在俞赵村、芝厦村、芦茨村,面积 183.28 公顷。村镇建设用地区用途管制规则如下:(1)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中心村、基层村建设,且需符合经批准的城镇、村庄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用地规模,应严格控制在上级下达的用地指标之内。(2)各项建设应当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空闲地,盘活存量31土地;新增建设用地应当优先利用非耕地或劣质耕地。(3)村镇建设用地区内的土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以前,应该按原用途使用。区内耕地批准转变为建设用地以前,应加强保护、有效利用、严禁抛荒。(

57、4)积极开展区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促进分散的农村居民点向城镇、中心村集中。6风景旅游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主要包括严子陵钓台等景区,面积 15.71 公顷。风景旅游用地区用途管制规则如下:(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旅游、休憩及相关文化活动。(2)保护区内自然和人文景观,允许在该区域内建设适量的与保护区内自然和人文景观有关的配套基础设施。(3)区内影响景观保护和游览的土地用途,应在规划期间调整为适宜的用途。规划期内无法调整的,应保持用地现状,不得以改建、扩建为由扩大用地范围。(4)禁止在风景旅游用地区内开展与保护无关的建设,不得在保护区内取土、修墓、乱砍滥伐、倾倒废物污水等破坏旅游资源

58、的行为。(5)在不破坏景观资源的前提下,允许区内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和适度的旅游设施建设。6 6其其他他用用地地区区32其他用地区是指没有划入以上用途的其他土地区。富春江镇其他用地区主要分布在龙门山森林植被保护区、白云源森林公园和富春江桐庐饮用、景观娱乐用水区,面积 1398.20 公顷。(1)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已批准的相关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2)严禁破坏特定用途,保护和改善区内用地的自然生态环境。(3)规划期间,区内影响特定用途的其他用地,应按规划要求调整至适宜的用地区。(4)保护区内的零星农地区,要控制其用途的转变。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城乡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城乡建设用地管制分区1 1允允

59、许许建建设设区区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内规划保留的现状城乡建设用地和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内的土地,允许建设区主要分布在城镇、中心村、规划保留基层村及其周边区域,面积为 569.00 公顷。规划实施期间,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按相关规定调整。2 2有有条条件件建建设设区区有条件建设区是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面积为 183.00 公顷。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指标的前提下,区内土地可用于允许建设区规划建设用地区布局调整。规划实施期间,预留的新增建设机动指标、上级追加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或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方式获

60、得周转(或挂钩)指标,可33在有条件建设区中落地。3 3禁禁止止建建设设区区主要分布在龙门山森林植被保护区、白云源森林公园和富春江桐庐饮用、景观娱乐用水区。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 水源涵养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禁止各类无关建设开发。 该区域面积830.00 公顷。规划期内富春江镇禁止建设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禁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4 4限限制制建建设设区区为富春江镇规划范围以内,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以外的其他区域。主要分布在 富春江沿岸和富春江镇东部区域,面积为 17927.00 公顷。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是开展土地整治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