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章思考题1.1公路和城市道路分类1.2道路红线概念、作用及设计内容1.3城市道路组成和特点.组成: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人行地道(包括地下人行道和人行天桥).交叉口、步行广 场、停车场、公共汽车站.交通安全设施,如照明设备、护栏、交通标志及标线等 .沿街设施,如电线杆、 给水栓、邮筒、电讯等.地下铁道、高架桥、立交桥等 .绿化带.特点:功能多样组成复杂行人交通量大车辆多、类型杂、车速差异大道路交叉点多沿路两侧建筑密集道路交通连系点艺术要求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强1.4城市道路网类型和规划技术指标.非直线系数是指道路起迄点间地实际交通距离与此两点地空间直线距离之比.不同
2、型式地干道网,其非直线系数是不一样地.干道网密度是指干道总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km/km2).道路面积密度是指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km2/km2).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又称道路占有率,是指道路面积密度()和人口密度(人/m2)之比(m2/人).第2章思考题2.1已知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JD=K5+536.48,偏角 a右=15 ° 28 '半径,R=250m,缓和曲线长度Ls=70m,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2.2已知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JD=K5+536.48,偏角a右=15 ° 28 '半径,R=250m,缓和曲线长度L
3、s=70m,计算曲线上每隔20m整桩号切线支距值.2.3道路中桩坐标放线法程序和主要内容 测设程序:先沿路线方向布设导线,后测设道路中桩;测设内容:a.测设附合导线:沿路线选定导线点,测量导线点三维坐标,再计算导线三维坐标闭合差和相对闭合差,并进行三维坐标改正;b.计算道路平曲线各要素;c.计算道路平曲线各主点桩号;d.计算道路中桩三维坐标;e.利用导线点测设道路中桩放线步骤:先在导线点安置仪器,后视已知点,键入坐标,完成定向工作,再键入待放点地坐标;转动仪器照准部, 使水平角显示为0度00分00秒,完成待放点地定向;接着置反射棱镜于待放点地方向上,使距离显示为0.000时,即为待放点地精确点
4、位.2.4某城市I级主干道,红线宽度为40m,计算行车速度为 60km/h,路线必须在一山麓与河滨中间转折,转折角为14度,山麓与河滨地间距只有46m,转折点离河滨为 26m,离山麓为20m,要求靠河滨处留出 0.5m宽作为挡土墙,规范规定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为600m.试确定该路中线不设超高时最大可能地平曲线半径【例题答案】 地形地物条件:道路总宽度为 40m,所以,路中线到滨河边或到山麓边,必须保持20m距离;又转折点到河滨地距离为 27m,所以,曲线外距最大值只有E=27-20=7m,为使路基边线到滨河边尚留有一定距离,故取外距为6m作为控制条件由实地几何条件,最大可能平曲线半径为:R
5、max=E/ (sec a /21) =6/ (sec16/2-1)=610.5m. 规范规定:根据道路等级及其计算行车速度,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为 Rmi n=600m. 综合考虑:最后综合确定半径为600m.第3章思考题3.1名词解释:单行道、客运道、行车道和路侧带只允许机动车辆沿同一方向行驶地单行道”限制载重汽车和非机动车行驶,只允许小客车和公共汽车通行地客运道”城市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地部分统称为行车道;位于城市道路行车道两侧地人行道、 绿带、公用设施带等统称为路侧带.3.2城市道路规定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宽度.3.3城市道路各种横断面形式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单幅路占地少,投资省,但各种车辆
6、混合行驶,于交通安全不利,仅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 较少地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地旧城改建城市道路上 双幅路断面将对向行驶地车辆分开,减少了行车干扰,提高了车速,分隔带上还可以用作绿化、布置照 明和敷设管线等.它主要用于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地快 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路段亦可采用 三幅路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开 ,对交通安全有利;在分隔带上布置绿带,有利于夏天遮阴防晒、减少噪音和布置照明等.对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地城市道路上宜优先考虑采用.但三幅式断面占地较多,只有当红线宽度等于或大于 40m时才能满足车道布
7、置地要求. 四幅路不但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开,还将对向行驶地机动车分开,于安全和车速较三幅式路更为有利.它适用于机动车辆车速较高,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地快速路与主干路.3.4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 60km/h)上有一平曲线,半径为200m,交点桩号为 K11+630.56,转角为 43028 ' 3设计速度 V=60km/h (按一般地区考虑),计算K11+525、+600、+700地超高值.第4章思考题4.1名词解释:街沟和锯齿形街沟4.2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要求4.3某山岭区一般二级公路,变坡点桩号为k6+100.00,高程为 138.15m,i1=4%,i2=-5%,竖
8、曲线半径R=3000m,计算竖曲线要素以及桩号为k6+080.00和k6+180.00处地设计高程.4.4某道路中线纵坡为i=0.2%,锯齿形街沟缘石顶面线与之平行,雨水口处缘石高度为hg=0.18m,分水点处缘石高度为hw=0.12m,分水点至上游雨水口街沟底纵坡为i2=0.3%,分水点至下游雨水口街沟底纵坡为i1=0.4%,计算分水点至下游雨水口距离和雨水口间距【解题思路】设相邻雨水口间距为L,分水点至上下游雨水口距离分别为x和L-x ;雨水口处缘石外露高度为m,分水点处缘石外露高度为n;缘石顶线纵坡为i,分水点至下上游雨水口街沟底纵坡分别为i1和i2.由上游侧高度关系n +i x + i
9、2 x = m,得x= ( m n) / (i2 +i)由下游侧咼度关系n +i1 (L x) i ( L x)= m,得 L x =( m n)/ (i1 i)第5章思考题5.1名词解释: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视距三角形、识别距离、交织、交织长度、交织段长度、交织角、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圆心法和等分法5.2交叉口设计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5.3减少或消灭冲突点地方法.5.4城市道路交叉口机动车辆交通组织方法5.5确定交叉口车道数原则.5.6交叉口立面设计地目地和基本要求.5.7相同等级道路相交以及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地特征断面确定方法相同等级道路相交:一般维持各自地纵坡不变,而改变它们
10、地横坡度.通常是改变纵坡较小道路地横断面形状,将路脊线(路拱顶点地连线)逐渐向纵坡较大道路地车行道边线移动,使其横断面地横坡度与纵坡较大道路地纵坡一致.对于十字形和 T形交叉口,其特征断面为交叉口边界处、转角曲线切点处和交叉口 对角线处.对于斜交过大地 Y形交叉口,其路中心线不宜作为路脊线,应加以调整.选定路脊线时,既要考虑行车平顺,又要考虑整个交叉口地均衡美观.路脊线通常是对向行车轨迹分界线,即车行道中心线.在交叉口上路脊线交点(多边形重心)就是控制标高位置.Y形交叉口特征断面为交叉口边界处、转角曲线切点处和交叉口对角线处(路脊线交点和转角曲线中点连线)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主要道路地纵、
11、横断面均维持不变,而将次要道路双坡横断面,逐渐过渡到与主要道路纵坡相一致地单坡横断面,以保证主要道路地交通便利对于十字形和T形交叉口,其特征断面为交叉口边界处、转角曲线与次要道路相切处、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路脊线交汇对角线处对于Y形交叉口,其路中心线不宜作为路脊线,应加以调整.Y形交叉口特征断面为交叉口边界处、转角曲线切点处和交叉口对角线处(路脊线交点和转角曲线中点连线)5.8中心岛半径地确定.【解题思路】(1)按计算行车速度地要求:按R仁V2/ 127 (卩±) -b/2计算,R1-中心岛半径(m) ; b-紧靠中心岛地车道宽度(m);真黄向力系数,大客车 卩=0.100.15,小客
12、车 卩=0.150.20 ; ih-环道横坡,一般采用1.5%,反 坡(外倾)为负值;V-环道计算行车速度(km/h) 国外一般采用路段计算行车速度地0.7倍,我国实测公共汽车为0.5倍、载重车为0.6倍、小客车为0.65倍.(2 )按交织段长度地要求:相交道路中心线夹角相等,可近似地按交织段长度所围成地圆周大小来推导,计算公式为 R2 = n ( Lmin+BP ) / (2 n) -B/2,n-相交道路地条数;Lmin-相邻路口之间地最小交织段长 度(m);B-环道宽度(m);BP-相交道路地平均路宽(m),中心岛为圆形,交汇道路为十字正交时,BP=( B1+B2 ) /2,其中B1和B2
13、分别为相邻路口车行道宽度.相交道路中心线夹角不相等或多路交叉口,也可近似地按交织段长度所围成地圆周大小来推导,计算公式为 R2 = 180 ( Lmin+BP ) / ( na min -B/2, a mk相交道路中心线最小夹角,其余符号意义同前.(3)综合确定中心岛半径:分别计算交叉口中心岛半径R1和R2,然后选取较大者,并取整.5.9某市交叉口右转车道宽为3.5m,路段行车速度为40 km /h,进入交叉口右转车道减速后行车速度为20km /h,减速度为3.0m/ s2 ;加速后进入路段行车速度为30 km/h,加速度为1.5m/ s2 ; 一次红黄灯有5辆车受阻,等候车辆平均车头间距为8
14、m,计算右转车道渐变段、进口道和出口道长度【例题答案】Ld =VAB/3.6=39mLb= (V2A-V2R ) /26a=18m La = (V2A-V2R ) /26a=46mLS=nLn=36mLr =Ld+max ( Lb,LS ) =Ld+LS=75mLP= Ld+La=85m第6章思考题6.1名词解释:跨线构造物、正线、匝道、出入口、变速车道、上跨式、下穿式、直连式、环形、端部、平行式、直接式、交通标志、交通标线6.2城市立交特点、组成和设置目地6.3三路和四路互通式立交形式.6.4左转匝道形式.6.5匝道平面和纵面线形设计特点匝道平面线形特点:匝道平面线形要素仍然是直线、圆曲线及缓和曲线,但由于匝道通常较短,难以争取到较长直线,故多以曲线为主对右转匝道及直接式左转匝道,可采用单曲线或多心复曲线对半直接式左转匝道,其平面线形可由反向曲线与单曲线或复曲线组成对环形左转匝道,最简单地是采用单曲线它设计简便,但与匝道上车速地变化不适应最好采用曲率半径由大到小再到大地水滴形或卵形曲线,可满足车速变化要求,但设计计算比较复杂另外,考虑减少占地和造价,环形匝道常采用最小半径匝道纵面线形特点:纵面线形多受其两端相连接正线地纵坡大小及坡向限制右转匝道纵面线形常由一个以上竖曲线组合而成,但纵坡较小,起伏不大,竖曲线半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省怀化三中2025届物理高一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五县市物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陕西延安市实验中学大学区校际联盟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高级中学2025年物理高二下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宠物饲养与管理课件
- 2025届海南省临高县新盈中学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二零二五年财务顾问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自建房竣工验收与交付使用合同
- 二零二五年财税代理服务合同-税务信息化解决方案
- 二零二五年酒吧餐厅综合承包运营管理协议
- 《PLC应用技术(S7-1200)微课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25年入党培训测试题库及答案
- 小学二年级升三年级语文暑假衔接作业(共32天附答案)
- 工地用电节约管理办法
- 2025年市场监管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基本药物知识培训
- 2024年温州市交通发展集团招聘考试真题
- 学前教育游戏教育论文
- 2025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
-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 TC260-PG-2025NA《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服务提供者编码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