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全册教案教学内容: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 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 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loo以内的加、 减法笔算和 表内乘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 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 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 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 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
2、、减法笔算和表内 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 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 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 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 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 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 物体的长度。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
3、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 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 初步的空间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 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 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 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 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 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 能力。教学目标:
4、、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 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 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 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 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 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 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 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 形
5、;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 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 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 答简单的问题。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 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 分析及推理能力, 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 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安排:一、长度单位(教学进度:9.1-9.8)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2.两
6、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我长高了.1课时三、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乘法的初步认识左右2.26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l课时3课时五、观察物体六、表内乘法7的乘法口诀. 5课时左右8的乘法口诀. 3课时左右9的乘法口诀. 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看一看摆一摆 七、统计八、数学广角九、总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整体备课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 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7、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1课时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 的意识。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 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 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 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 段。教学重点:、体验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2、会用厘米、米量物体的长度。3、会量、画线段。教学难点:、建立长度观念,形成表象。2、能直观辨别线段。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内容:
8、教科书第3页。教学目标:、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会用尺子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 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4、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等学习活动,赶至1厘米的实际长度,行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 思想和方法。5、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与实际 生活的联系。课前准备:直尺、图钉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长度单位 、你们想不想知道你的数学课本的宽有多长?学生选用 盒中的物品量一量它的长度。(如:橡皮、小刀、硬币等)学生说出自己量的长度。 教师总结:为什么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因为选用
9、的工 具有的长、有的短)2、质疑。如果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 最好用什么工具? (尺子)二、认识厘米、认识厘米尺 请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演示,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2、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1)教师演示,让学生感知1厘米的长度。(2)学生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的长度。(3)用直尺量一量自己食指的宽大约是多少。(4)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呀?(5)你知道2厘米、3厘米有多长吗?三、用厘米量、估几厘米请同学们把纸条举起来,估计一下是几厘米。2、量几厘米介绍用尺子量纸条的方法 学生量纸条验证。四、巩固练习判断(演示)课后反思:通过创设情景,学生对长度单位
10、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因 而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并能量实际物品,估计是物品的长度.判断方法对不对.以前教学厘米,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物体的长度用尺 量,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现在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量度的必要性。课堂中让 学生自己观察、实践、讨论、各抒己见,学生经历知识的形 成过程。今后注重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多想不同的方 法。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教科书45页。教学目标:、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米)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4、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
11、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 和方法。5、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与实际 生活的联系。课前准备: 直尺、米尺、卷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实际测量: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不同的尺子,请你 们从中选用一种不同的尺子,分别测量一下墨水瓶盒的高和 每个小组内最高的同学的身高。2、汇报交流。3、提问:通过实际测量你发现了什么?4、认识米尺。 观察厘米尺和米尺的异同点。二、探究新知。、认识1米。(1)认识1米的长度。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提问:1米有多长?用你们手中的直尺比一比(2)感知1米的长度。 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
12、长 度是1米。(3)用手势表示1米的长度。2、用米量。(1)量出1米长的绳子。(2)合作量出1米绳子长多少厘米? 提问: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3)引导归纳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米=100厘米)3、学习用卷尺测量长度。同学们,我们刚才认识了米并量出了1米的绳子,那么 我们要测量操场的长,应该怎样做?(学生汇报)在测量操场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卷尺。 (出示卷尺, 认识卷尺)观察教科书第5页的“做一做” 。三、实践运用。、估一估,量一量。 让学生估计黑板的长,教室门的高,教室的宽等。2、完成练习一的第6题。3、测量小组内每个同学的身高。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实践活动:回家后用卷
13、尺测量床的长和宽,写字台和餐桌的高。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体会 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2、培养学生初步测量物体的能力和初步估测物体的意 识。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 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亲自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体会测量方法 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2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教具准备:角硬币,曲别针,小刀,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各 若干个,粉笔,铅笔,三角形。教学过程:学前准备比一比,下列物体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曲别针比,粉笔长,曲别针短。粉笔和铅笔比,粉笔短,铅笔长。提问
14、:粉笔一会儿说它长,一会儿说它短,这是为什么 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多短。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 问题统一长度单位。探究新知情景导人。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长长短短的物体, 这些物体是长还是短都需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比较。下面 我们就共同探究如何统一测量标准。2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讨论怎样用实物测量数学书的宽。以用曲别针测量为例说明测量方法:先找到数学书的宽 边,用曲别针的左端与数学书宽边的左端对齐。然后,一个 接着一个摆,要放平、摆直。最后,数一数大约摆了几个曲 别针,数学书的宽就是几个曲别针那么长。小组合作。用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木块去测量 数学书的宽。汇报
15、测量结果。1用1角硬币作标准量,数学书的宽约7个硬币长。2用曲别针作标准量,数学书的宽约5个曲别针长。3用三角形作标准量,数学书的宽约4个三角形长。4用木块作标准量, 数学书的宽约15个木块长。老师:通过测量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用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木块都是量数学 书的宽,但是测量的结果却不相同。3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小组合作。请同学们任意选一物体如:橡皮、小刀、铅 笔、曲别针或用“一柞”等去量桌子的长、宽,铅笔盒等物 体的长度。汇报测量结果。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1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的 长,数学书和铅笔盒不一样长。2桌子是4根铅笔的长,铅笔盒是5
16、把小刀的长,而桌 子比铅笔盒长。选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测量的 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4用同一物体作标准去量不同的物体长度。用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去量数学书的长、宽,粉 笔的长,桌子的长、宽等。测量物体的长短,用统一物体作标准去量,才能知道物 体到底有多长。课堂作业设计用木块量一量手指的长度,宽度。量完后说一说大约 是几个木块的长。2第2页“做一做”的第1、2题。思维训练第2页“做一做”第3题。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亲自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测量同一物体;用 不同的物体作标准测量不同的物体;用同一物体作标准量不 同的物体等不同测量方法得知,要知道物体的长与短必须用 统一物体作标准
17、去量。线段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页。教学目标:、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能用刻度尺 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3、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线段的特征,体 验画线段的方法和估算的方法。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数学的美。课前准备:刻度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 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 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 呢?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认识线段教师在黑板上画一线段,告诉学生这就是线段。仔细观察
18、,线段有什么特征?(小组讨论)2、画线段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应该怎样画线段?你会画线段吗?(小组讨论)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有四个点,每两个点之间画线段。2、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 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呢?课后体会: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画的线段,找出线段的特征,判断线 段,画线段.不足之出画线段不表长度.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 的空间观念,观察想象能力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过去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学习方法单一,学生没有自主性。现在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寻找问题,探究问题。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整体备课教学目标:、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 算
19、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估算,并说明估 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 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是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主要包括两 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 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 算以及两位数加减估算等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加、减法估算教学内容:课本31页。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的估算,并通 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 化。2、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解决
20、生活的问题,体会 用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星期天,我带着100元钱到商店想买一下生活用品。不 知道够不够,你们帮我算一算。二、探究方法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估算进行计算。28元大约30元、43元大约40元、24元大约20元。30元+40元+20元=90元00元-30元=70元70元-40元=30元30元-20元=10元三、巩固练习、做做一做课本31页。2、做练习六2、3题。四、总结:五、测试:练习六第1题,学生先估算每题的得数,再 回答问题。课后反思:通过创设购物的情景,让学生探究不同的方法,教师引 导学生理解估算的含义,。通过不同的练习,尽可能的让学 生主动
21、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尽量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嘴 说,逐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 力。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28页例3。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显示例3的画面:你能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 问题?解决问题,探究方法。2、学生独立试做。3、集体订正交流。二、巩固练习。、课本2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做练习五第8题。比一比谁能夺的红旗。3、做练习五第5题。独立完成,同桌订正。三、课堂总结。加减混合计算应注意什么问题?四、测试:练习五第7题。课后反思:通过上车和下车
22、的情景,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的推移,学习新知,掌握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23页。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含义。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说明:在朝阳读书活动中,老是把部分学生的藏书情况 进行了统计,可是老师不小心把刚统计好的数据表撕破了, 你们能不能帮老师看一看它们藏了多少本书?出示已破的统计表。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解决的办法2、同桌互相交流方法。3、集体交流。三、巩固练习、说出购球的价钱 说明:现在体育用品店搞活动每个球优惠8元,说一说每个球的价钱。2、猜数游戏
23、:(1)左手拿2根小棒, 右手比左手多4根,右手几根? (2)右手拿7根小棒, 左手比右手少5根,左手几根? 同桌互相猜数。3、通过讲野鸭岛的故事让学生计算去年有35只,今年比去年有多了28只,你知道今年有多少只?四、总结:测试:、拍手游戏:我拍3下,你比我多5下。我拍9下,你比我少拍4下。2、杨喻杰今年7岁,我比她大15岁,我多大? 爷爷今年56岁,小青比爷爷小42岁,小青多大? 课后反思:通过游戏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轻松 的学习新知识.创设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感知生活需要 数学解决问题,懂得学习数学有用.通过联系实际,创设“朝阳读书”活动情况的统计,让 学生帮助解决问题,
24、从而探究新知识,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 趣,并且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27页的例1、例2及练习五的第1题。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连加、 连减算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做题的良好习惯。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演示课本例1的并提问:你能根据刚才提供的信息提出 数学问题吗?分组讨论并提出问题。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作好记录。教师有选择性的: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共摘了多少个?”边说边画出来。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连加你能列出这个问题的算式吗?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分组讨论计算方法。独立计算。教师总结算法。2、连减创设情境
25、, 引出问题:农民伯伯种的西瓜获得了大丰收, 一共收了85个西瓜。小华运走了40个,小刚运走了26个。 农民伯伯还剩多少个?学生列出算式,独立计算。学生口述算法,教师小结。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27页做一做。2、红星小学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参加游泳的有28人, 参加跳高的有11人,参加跑步的有59人。参加体育活动的 一共有多少人?课后反思:通过创设摘西瓜、运西瓜的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学生寻求不同解决方法,教师及时给与判断,让学 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实际中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内容:课本8-10页。教学目标:、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通过实际操作、
26、 自主探索、 小组合作掌握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导算法、有一天,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学生去参观博物馆他们一 共租了两辆公共汽车,如何安排呢?大家估算一下那两个班 可以合乘一辆车?2、学生先自己思考,在互相交流。3、教师指名说一说自己设计的方案。4、共同验证方案好不好?行不行?可以用什么方法呢?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 过70)5、验证(1)一班和二班合乘一辆车的方案。36加30等于多少?可以怎样计算?(可以口算、也可 以笔算)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笔算计算的方法。 (先把个位和 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在从个位开始加,
27、个位相加的 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2)三班和四班合乘一车的方案。学生说出验证的方5法。(3)自己验证其他的方案。6、总结:刚才大家说的非常好,谁能说一说笔算时应 注意什么问题?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做第9页和第10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先同桌 订正,再集体订正,让学生生说出出错的地方。2、我帮你检查(屏幕出示小动物做的题)学生指出错 题的原因。三、联系生活实际,活用数学知识、做练习二第1题。算一算应付多少钱?2、比比谁聪明3745+2?+?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不仅想出了乘车的方法,还学会了一种新的计算 方法。不过老师有一事不明白,你们为什么不安排一班和三 班的合乘
28、一车呢?课后思考,下节课交流一下答案。课后反思:通过创设解决乘车问题,学生自己设计不同的方案,可 以探究不同的知识。学生自己探究新知识,思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讨论交流理解加法竖式的用途.帮助改 错可以检测学生的理解水平.教师把自己放在一个合作者, 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主人。今后 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学内容:课本11-12页及练习二36题。教学目标:通过解决问题理解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用数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交流自己的想法 上节课,老师要求同学们考虑一下二(1)班和二(3)班可以合成一辆车
29、吗?你们考虑得怎么样了?、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先小组交流, 再集体交流。(有的口算、有的说用笔算)2、教师总结:笔算36+35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说出相同数位对齐,先 从个位加起等。通过摆小棒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教师强调 向十位进1以及进位的写法。二、练一练:、做11页做一做。三、总结计算方法 笔算加法应该注意什么?(1)要把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3)个位满十时,向十位进1。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摆一摆,算一算。做第3题。2、笔算各题。做第4题。3、判断对错,帮他改正。4、帮爸爸算账。到海洋馆买票。5、比一比谁聪明。写出两个数相加得数是99的竖式。课后反思:学
30、生利用课余时间解决问题,思考方法,课堂上交流,大 部分学生能思考方法,但个别学生不认真完成,以后需注重 习惯的养成.以前教学首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然后说明笔算应记住的三条。现在教学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觉得学数学有用,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生自 己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5页练习二的610题。教学目标:、复习巩固100以内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使学生能 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计算等多种能力。3、经历整理、 归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4、
3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教科书第15页第8题。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理解题意。组织学生计算出每个蘑菇卡片上的算式,并将他们放到相应的篮子里 全班交流。2、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两位数笔算加法应注意的问题。二、探究练习。、开展“数学门诊”活动。完成练习二的第6题。让学生说一说错误的原因及改正 的方法。2、练习二第7题。3、第9题。4、第10题。三、拓展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的思考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教学内容: 课本1617页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创设情景,引导学
32、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 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建两位数的笔 算方法。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出示图片学生认真观察, 思考:(1)、为什么说北京赢了? (2)、 根据4个城市的票的数,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探究计算方法。 、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计算方法。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3、集体交流方法。(1)可以用口算。(2)可以笔算。(3)可以用计数器。 三、明确计算方法。教师说明这节课的重点内容,两位 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四、巩固练习,熟悉计算规律。、基本练习:做
33、练习三第1、2题。填在课本上。2、选做:练习三第3题。做其中的2题。3、解决问题: (1)、练习三第4题。4、检测:出示10题。限制时间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课后反思:通过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能自己提出不同的问 题,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培养学 生高尚的情操和积极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小组 讨论交流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学生的合作意识可以逐步增强。通过交流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2) 教学内容: 课本19页例3。 教学目标: 、掌握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兴
34、趣。屏幕出示图片:飞机24元、火箭38元、汽车23元、 轮船47元。、我有50元,买飞机还剩多少钱?(50-24=)2、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笔算方法。 再交流方法。让学生理解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10减4。2、假如你有50元,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学生自 己选择自己要买的东西并计算。二、明确计算方法。教师说明这节课的重点内容,两位 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的笔 算方法。)三、巩固练习,熟悉计算规律。 基本练习:做19页做一做第2题。填在课本上。 做练习三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帮小鸡找妈妈。做练习三第8题。检测:出示3题。限制时间看谁做的又对又快。90-56=70-45=60-53=课后反思: 通过创设买东西的情景,学生可以探究不同的数学知识, 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以自主学习, 从而探究新知识。 理解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今后教学时多让 学生讲一讲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理解,尽量做到学生能自己 做的事情自己做。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教学内容:课本18页例2。教学目标: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屏幕出示图片,让学生提出问题。如:北京比多伦多多 几票?多伦多比巴黎多多少张?等问题。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考数学考点系统复习圆第23讲与圆相关的位置关系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课件
- Unit9IlikemusicthatIcandancetoSectionA3a-3c课件人教版英语九年级全册
- 乐器音效贴纸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售后服务网点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艾滋病孩子的日常护理
- 安徽省濉溪县2025届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四川泸县2025届数学八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特色餐馆装修设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餐饮企业特色餐饮场地租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精准物流配送运费合同范本
- 《PLC应用技术(S7-1200)微课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25年入党培训测试题库及答案
- 小学二年级升三年级语文暑假衔接作业(共32天附答案)
- 工地用电节约管理办法
- 2025年市场监管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护理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
- 执法现场会活动方案
-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 基本药物知识培训
- 2024年温州市交通发展集团招聘考试真题
- 学前教育游戏教育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