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备课研讨记录_第1页
第一次备课研讨记录_第2页
第一次备课研讨记录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语文基本式二组第一次备课研讨会议记录时间:2013年7月22日地点:山东省文登二中二楼会议室参加人员:初中语文基本式二组全体成员指导专家:毕淑娟主持人:张春晓记录:张亚萍唐丽丽张春晓:大家好!我们研讨的课例是七年级上册的社戏。下面我们召开基 于第一次备课后的研讨会议,其LI的是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以求更好地解决我们的 研究问题,提升群组成员的研究能力。下面首先请苗老师简单介绍一下她对第一次教学设计的修改。苗春笛:看了大家对我第一次教学设计的网上研讨,受益匪浅,根据大家的建议, 结合我们的研究问题,我设想对笫一次教学设计做如下的改动:对教材做减法处理, 把“船头看戏”这一部分做切割手术,取其

2、一段,窥斑见豹,因为这一大段的内容与 本节课的LI标关系很小。这样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偷豆”和“驾船”这 两部分深入地品读,体会那个夜晚的盎然情趣,从而理解主题,达到长文短教的U 的。大家觉得这样修改如何?张春晓:我看可以。社戏这篇文章篇幅很长,文中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想 要在一节课里让学生学有所得,长文短教的确是个好办法。苗春笛:我做的第二处修改是:对教学环节重新梳理。第一次的教学设计环节 感觉有些孤立,不连贯,这次重新梳理为:1、通过对对联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感趣。2、研读课文,“趣”中探“情”。一探月夜行船之乐,二探归航偷豆之乐,从中品味 月夜的诗情与伙伴的热情。3、感悟主题,理解

3、戏外之音。大家觉得怎么样?郃丽丽:这样一修改,思路就清晰多了。下面我们对苗老师的对联这一部分谈 谈自己的看法。田燕华:我觉得对联要扣住文章的中心事件与主题。本文最能体现童趣的事件 应该是:月夜行船和归航偷豆,把这两件事作为上联和下联的主要部分,然后引导 学生围绕这两件事精读,在阅读体验中再逐步完善对联。张亚萍:对,可以随着学生的阅读感悟逐步补充、完善这副对联,不要一次性完 成。这样,对联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乂引出了后面的阅读探寻之旅。李玉霞:我再补充一点,那就是引导学生补充完善对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引导 到位,叶圣陶老先生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二要注意引导的过程中, 一定要给

4、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因为对对联是很能体现语文味儿一个创意的设计。老师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创造性地概括成对联,并以此来引导学生对出下联,师生互动补充完善。这一过程其 实是以教师创造性地理解文本内容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文本内容的能力训练过 程。训练学生“学为致用”的能力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培根说过“长期的训练会通 过适应化难为易”,所以既然这是一个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面对刚升入初二的 学生,教师就要慢下来,等一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养成学生思考的习惯;教师也要 静下心,听一听,给学生及时的引导,促进对文本内涵深入理解。苗春笛:这样才是基于学生学习的生成。谢谢大家的提醒!我会再修改的。张春晓:下面

5、请大家就第一个研究问题“如何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和需要以及文 本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来谈谈各自的看法。郃丽丽:我觉得苗老师这次的修改,给教材做减法,略读“船头看戏”,重点品 读“月夜行船”和“归航偷豆”,很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是针对这两部分,具体 要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大家还要进一步探讨。苗春笛:社戏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惜节、环境,所以我设计的赏 “趣景”“趣事” “趣人”其实是针对这三要素的。关于这三方面的具体教学,我 很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李玉霞:先说说小说这三要素的处理情况,我的看法是社戏这篇文章的课 堂教学还是先以品读文本为主,对景、事、人品读之后,在充分了解人物

6、的形象特 点、景物的作用、事件的内容之后,在课堂总结时可以结合实例给学生点明两个内 容:一是小说三要素,二是回归到“乐土”。这样的处理可以使初二的学生对小说三 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乂扣住文本深入理解“为什么称平桥村是我的乐土”这一总领全文的问题。既照顾到学生的心理接受 能力,乂能完成学生对文学样式的认识、对文本内涵的深入理解的教学任务,为以后 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苗春笛:这个提议好,我接受。李玉霞:同时苗老师,我还要提醒一下,在“赏趣”的自主学习环节中,对读书 点评一定要有"方法”的指导。比如赏析“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 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7、”这一句时,指导学生用上“点中心词”,“括修饰 语”的方法是很有用的。这样利于落实课标中提岀的"随文学习基本的语法知识, 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这一H标要求,同时你想一下,一旦学生养成“边 读边思”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的读书习惯,那“主动阅读的愿望”不就实 现了吗?苗春笛:李老师是说,阅读指导要务实,我一定谨记。唐丽丽:我觉得苗老师的设计中,对写景段落的品读是不够深入的。文章诗情 画意的水乡环境描写是教学的难点,只是让学生齐读一遍,在量上是不是有点少,建 议适当地让学生多读儿遍。因为“读”是“品”的基础,让他们在“读”中去品味, 去感悟,相信他们对写景的技巧领

8、悟得会更好。张亚萍:对,我也有同感。不如在学生听读课文之后,再进行自主阅读。因为调 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感受文字美,这种设计相当于给学生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但学生 如果只听读了文章内容,却没有自己主动阅读的过程,就很难深入走进文本。于海群: 还有,在品读“淡黑的起伏的连山”这处景物时,苗老师让学生通过仿句来体会看戏 的急切心情,不知道大家看没看到,杨教授在研讨时提出:这里应重在阅读、理解。 这份急切的心情,学生完全可以从文本中的具体词句读出来,不妨把仿句练习作为课 后拓展。苗春笛:关于赏析景物描写这个环节,大家给我提的意见都非常好,我完全接 受。田燕华:关于品读“月夜行船”这一环节,我觉得老师的方

9、法可以多样化,除了 让学生通过动作的模拟来感受,还可以用“换词法”,换成其它的动词,比如把“点”换成“碰”,让学生辨析哪个词用得更好,更准,学生在比较中会更深刻地体 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进学生主动地阅读。苗春笛:品读不同动词的表现力,回归语文的本质,我的确忽略了这点。唐丽丽:在赏析“趣人”这一环节,我有一点建议。苗老师对最有趣的人预设 太少,只预设了阿发。其实文章中还有很多人有有趣之处,比如像老成体贴的双喜, 厚道热情的六一公公等等。我们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尊重他们的主 观感受,不要人为地让学生的思维僵化。苗春笛:的确,我的预设太少,很容易造成课堂的

10、被动。于海群:关于赏“趣人”这个环节,我再提一点,苗老师针对阿发的一句话进行 动作演读这个设计很好。可是针对整个偷豆过程,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会不会流 于形式,缺少实效?苗春笛:应该不会的。我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演课本剧,效果很好,因 为一次课本剧的成功演出背后,学生付出的往往是儿倍的文本品读,只有对文本做反 复的推敲,才能演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课本剧演出的LI的不是为了热闹,而是激 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还是坚持我的意见。张春晓:我们尊 重你对这个环节的处理。以上大家研讨了第一个研究问题,接下来,请大家对第二个 研究问题“面对初中较低年级的学生,如何准确地选择切

11、入点,通过本课主旨问题的 引领,促进学生主动阅读,深悟文章主旨”发表看法。于海群:我先说说吧。问题是 组织课堂阅读教学的重要抓手。整节课中,苗老师注重通过追问来引领学生走进文 本探究。比如:1、调动五官,在想象中追问:"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2、提出假设, 在比较中追问:换一换驾船人,感觉会怎样? 3、揣摩心理,在表演中追问:阿发“引 贼入室”,傻不傻? 4、找出矛盾,在细节中追问:同样的豆,六一公公送的很普通,那 夜的却是好豆,为什么?这些对学生的思维都很有启发性。可是,我们这次研究的问 题二是'通过主旨问题的引领促进学生的主动阅读”,而主旨问题在阅读中能达到 “牵一发而

12、动全身”的效果。所以,我建议在导入部分不妨就将主问题抛出,使其贯 穿全文,引领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张亚萍:我同意于老师的观点,因为课前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在导入环节可以 直接抛出问题,以问激趣,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思维瞬间启动起来。田燕华:是啊,抛疑引趣,山问题切入文本,好方法。有思维度的问题才能达到 “举一纲而万目张”的效果。苗春笛:大家的话让我深受启发。如果说社戏是一部戏,它是有变奏的,前面说 戏不好看,没看完就打道回府了,结尾却说再也看不到那夜似的好戏,这种变奏正是 文本的矛盾。我想从文本的矛盾提岀问题来切入。郃丽丽:好,不错!矛盾切入,这很可能是促发学生能动阅读的第一个兴趣点。 这个问

13、题怎么样呈现呢?如果直接抛给学生,我感觉太突兀了。苗春笛:那么我就回归文本,从“船头看戏”这一部分取出一段,窥斑见豹,让 学生体会出戏不好看,然后出示结尾一段“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样,切 入点就找到了。郃丽丽:我还有一个建议,可以板书一个大问号,提醒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最后 问题解决了,再把问号改成感叹号,这样比较直观。苗春笛:太好了!我接受大家的建议。张春晓:刚才我们就本次课例研究的两大主题做了探讨,下面我们研讨一下观 课分工。为了检验本课例所承载的研究项我们先后召开了三次观课准备会,围绕 观课维度的选择、观察点的确定、观课量表的开发制作,进行了多次的讨论。基于 磨课计划中对研究问题的分析,我们共同商定了三个观察维度,分别是教师的教、学 生的学和课程性质。教师教学维度山笫一小组的张亚萍、唐丽丽两位老师负责,学 生学习维度由第二小组的于海群、田燕华老师负责,课程性质维度由第三小组的李 玉霞、郃丽丽老师负责。下面分别曲三个小组谈谈各自观察点的确定和量表的设计 情况。张亚萍:我们选择的观察维度是教师的教。不言而喻,教师的“教”在整个课 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往我们观察“教师的教”,重点观察教师课堂的语言 活动,更多时候观察点放在教师的点拨、引导、评价上。但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长 文或者远离学生认知水平的经典文章,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