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复习资料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下)复习资料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下)复习资料_第3页
八年级物理(下)复习资料_第4页
八年级物理(下)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二物理下期复习樊永江* 透镜 凸透镜:理解几个名词: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成像特点(三种情况及对应的应用设备)。 凹透镜:知道对光线的作用;近视镜是凹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u物距、v像距、f焦距)(注意实验探究过程)前提条件像的性质像的位置用途u>2f倒立、缩小、实象f<v<2f照相机、摄象机等u=2f倒立、等大、实象v=2ff<u<2f倒立、放大、实象v>2f幻灯机、投影器、电影机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象v>u放大镜生活中的透镜及应用: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电影机)、显微镜、望远镜、近视镜、远视镜等都与这部分知识有关,注意知

2、识应用。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是25cm;远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25cm;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初二物理下期主要是围绕力学知识展开的。第七章是力学的初步知识及力与运动的关系;第八章是从力的作用效果引出的压强,包括液体压强、大气压及浮力的相关知识;第九章是机械和功、功率、效率的有关知识。综合这几章内容,我们可概括为五大块内容:一:力的初步知识 二:几个重要的力 三:力与运动的关系四:力与机械 五:力与做功现把这五部分的内容总结概括如下,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仔细体会,注意保存。一:力的初步知识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通常用符号“F”来表示。*理解:(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对于任一力

3、,都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说,即相互作用力;在不指明力的情况下,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要判断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时,必须事先指明哪个力。 注意:有力相互作用的物体不一定相互接触,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两个方面:(1)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2)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4.力的三要素:影响力作用效果的三个因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5.力大小的测量:力的大小可用测

4、力计来测量,实验室中通常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理解:弹簧秤的原理是在一定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大小成正比,这也是弹簧秤刻度均匀的原因。(同样,弹簧的缩短与所受压力成正比)。#注意:(1)弹簧秤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还要检查弹簧秤的自由端(钩端)是否灵活;(2)弹簧秤的示数是弹簧秤钩端所受拉力的大小,而不是弹簧秤两端所受的拉力和或差。6.力的图示:用一根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注意:具体画法分为四步:(1)确定受力物体并根据力的大小选取适当的标度,在图的近旁画出来;(2)确定力的作用点,并用笔涂重一些;(3)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相应

5、长度(以标度为标准)的线段;(4)在线段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7.力的示意图:相对于力的图示要简略些,具体画法为:(1)确定力的作用点;(2)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3)在线段末端标出力的大小。8.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分两种情况:a.方向相同时;b.方向相反时。互成角度的力F1、F2的合力F,符合“平行四边形法则”,则F1-F2FF1+F2。9.平衡力:一个物体在几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几个力相互平衡。二力平衡条件:(1)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2)大小相等;(3)方向相反;(4)并且在一条直线。*提示:由平衡状态可判断平

6、衡力,由平衡力也可判断平衡状态。二.几个重要的力1.重力(G):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三 要 素大小: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即G=mg(g=9.8N/Kg)。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应用实例:重锤线、水平仪、巧找重心等。作用点:重心上。(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称为“重心”)。 *理解:重心的物理意义,即重力在物体上作用的代表点,注意理解。2.摩擦力(f):定义: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于接触面上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三 要 素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快慢、接触面的大小无关

7、。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注意:不能说成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作用点:作用于物体接触面上。画图时可画在物体的中心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增大压力、使接触面粗糙、滚动变滑动; 减小: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光滑、滑动变滚动、使接触面脱离。用弹簧秤测滑动摩擦力的实验:要用弹簧秤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弹簧秤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静摩擦:即物体间有相对趋势而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时产生的摩擦,用受力分析的方法和平衡力的知识解决静摩擦问题即可;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3. 压力(F)及压强(p):(一)压力(F):(1)定义:垂直

8、压向物体表面的力。(2)大小:因情况而异。(注意:压力任何时候都不是重力)。(3)方向:垂直指向受力面。(4)作用点:在受力面上。(画图时要注意)。 (二)压强(p):(1)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3)公式:(A) ( )(4)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1帕=1牛/米2(表示物体1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牛顿)(三)液体压强:(1)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压强的大小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2)公式:p液=液gh (B)注意:公式A和B中各

9、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四)大气压: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变化、标准大气压p0=760mmHg=1.01x105Pa。4、浮力:(1)定义:浸在液(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气)体对它向上托起的力。(2)大小: 液(气)gV排 (阿基米德原理) G1-G2 (理解G1、G2 的物理意义) F 浮= F向上-F向下 (理解F向上、F向下的物理意义,知道该公式是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得出的)G物 (漂、悬浮)(注意该公式以漂浮、悬浮为前提)。 *注意:解题时要视情况而选择上述公式的应用,有时上述公式需联用列方程,千万不能只死记公式。 (3)方向: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4)作用点:

10、在受浮力的物体上,画图时画到物体的中心即可。(5)产生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也可说成“压强差”。(遇到浮力问题时,首先应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去分析物体是否受浮力,若物体受浮力作用,而后才能选择公式进行计算)。(6)物体的浮沉条件:由平衡力知识分析可得: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F浮>G物 (液>物)上浮(结果是漂浮)。 F浮<G物 (液<物 ) 下沉; F浮=G物 (液=物) 悬浮。注意:学习浮力知识,应分清几个名词的含义:<1>浸入与浸没;<2>物体体积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3>上浮与漂浮;<4>漂浮与悬浮。(7

11、)浮力的应用:<1>.轮船、潜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2>.密度计:根据物体漂浮条件制成的;<3>.测定固体密度。例题(97中招):将质量为0.25千克、体积为0.1立方分米的物体挂在弹簧秤下。求:(1)将物体没入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为多少?(2)若盛水容器是一个底面积为0.2平方分米的圆柱形铁桶,则.物体没入水中后,水对桶底部增大的压强为多少?已知:m=0.25Kg , V=0.1dm3=10-4m3 , S=0.2dm2=2x10-3m2 =1.0×103Kg/m3 , g=9.8N/Kg 。求:(1)弹簧秤的读数F; (2)水对桶底部增

12、大的压强p/。解:(1):F浮=gV排 G=mg F=G-F浮=mg-gV排=0.25kgx9.8N/kg-1.0x103Kg/m3x 9.8N/kgx10-4m3=1.47N(2):由题义得:V排=V=Sh/ h/ = p/=gh/=g=1.0x103kg/m3x 9.8N/kgx10-4m3/2x10-3m2=490Pa答:略。注:上题第(2)问解法也可为:G排= F浮=0.98 N。 p/= G排/S=0.98N÷2x10-3m2=490 Pa。例题(98中招):密度为0.6x103千克/米3、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静止在水面上。求:(1)木块所受重力;(2)木块所受浮力

13、;(3)使木块全部浸入水中时,木块上表面需加的竖直向下的最小力。已知:木=0.6x103Kg/m3 , L=10cm=0.1m, 水=1.0x103Kg/m3,g=9.8N/Kg求:(1)G木;(2)F浮;(3)F。解:(1)G木=mg= 水L3g=0.6x103Kg/m3x(0.1m)3x 9.8N/Kg=5.88N (2)因为漂浮,所以F浮= G木=5.88N(3)木块全部浸入水中时,木块所受浮力F/浮=水gV木=1.0x103Kg/m3x 9.8N/Kgx(0.1m)3=9.8N则木块全部浸入水中时,木块上表面需加的竖直向下的最小力F= F/浮- G木=9.8N-5.88N=3.92N答

14、:略。三.力与运动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在实验和别人经验基础上总结概括推理出来的,不是实验直接所得。伽利略小车实验: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分别滑到铺有毛巾、棉布、木板的平面上,观察、比较小车在不同平面上前进的距离有何变化?结论:在理想情况下,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注意:实验时要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不同平面上开始的速度相同,便于比较。2、惯性:物体保持自身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是物

15、体自身的一个属性,与物体是否运动以及快慢无关;惯性不是力。课本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指出了物体在不受外力时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原因在于物体具有惯性,惯性和力是两个本质上完全不同的概念。3、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也正体现了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四.力与机械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2.支点:在力的作用下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3.力臂: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表示)。注意:要会画力臂,画力臂前一定要找对支点。4.杠

16、杆平衡条件: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即:LL2 。注意:杠杆通常在平衡状态或近似平衡状态下使用,在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时,一定要找对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分类:(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即LL的杠杆注意:省力杠杆在使用时省了力,但费了距离()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即 L L的杠杆注意:费力杠杆在使用时省了距离,但费了力 (3)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即 L1 = L的杠杆 注意:等臂杠杆在使用时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实例:天平。6. 滑轮:(1)定滑轮:定义:工作过程中轴固定不动的滑轮。作用: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实质: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

17、2)动滑轮:定义:工作时轴随物体移动的滑轮。作用:动滑轮可省力一半,但不能改变的方向。实质: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3)滑轮组: 定义: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简单机械。作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也可改变力的方向。实质:使用滑轮组时,总阻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所用拉力就是总阻力的几分只一。(匀速直线拉)即F=×f阻。理解:对于公式F=×f阻。f阻在不同情况下代表不同的量,提升重物时,f阻=G物+G动轮。注意用受力分析的方法解决滑轮组问题。 7. 轮轴:定义:由轮和轴组成的能够绕共同轴线转动的简单机械。作用:使用轮轴能省力或省距离,即动力作用在轮上,阻力作用

18、在轴上时,省力但费距离;动力作用在轴上,阻力作用在轮上时,省距离但费力。实质:轮轴实质上是可以连续转动的杠杆。8 .斜面:对于理想斜面(光滑)则有FL=Gh。或F=xG即: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则所用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注意:对于一般的斜面,则存在关系:FL=Gh (为斜面的机械效率)。例题1:如图,杠杆平衡, L为F2的力臂,试画出力F2 。 例题2:要用50牛顿的力提起200牛顿重的物体,现只有两个滑轮(重力、摩擦忽略不计),试设计一个可行的滑轮组,画出图。五.力与做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注意: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才构成我们

19、物理上所说的力做功。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都不构成力做功。2 .功的大小: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即 功=力x距离 W=Fs3.功的单位:焦耳; 简称“焦” ; 符合“J”, 1J=1N.m。注意:在用W=Fs进行计算时,首先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找出物体在哪个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哪些力对物体做了功。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做功时,不会小于不用机械而用手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注:使用机械不但不省功,实际上往往要费功;要明白,人们使用机械的目的不是为了省功,而是为了方便做功,这里的“方便”在不同情况下所指不同,有时指省力,有时指省距离,有时指

20、改变用力方向。5机械效率:(1)有用功:使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有用的功。注:有用功往往相当于不用机械直接用手做的功。(2)额外功:使用机械做功时,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注:这部分功就是克服摩擦,动滑轮重等做的功。(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即:W总=W有+W额。注:在使用机械时,W额总是不可避免,故W有总小于W总。人们做功时,总希望W有占W总的比例大些,因此人们用W有与W总的比值来恒量某机械的一个性能,也就引出了下面的。(4)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Gh/FL (斜面)即:=W有/W总=W有/(W有+W额)= fh/Fnh (滑轮组 f在提升重物时等于G)。例题(99中招):

21、用图示的滑轮组提起重物。(1)当被提重物为150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求绳端拉力; (2)若被提重物为250N时,求重物上升2m时,绳端拉力所做的功。 已知:G1=150N,G2=250N,1=60%,h2=2m, n=2。求:. F1;. W2.解:. 由=W有/W总=Gh /Fnh得。F1=G1/n1 =150N÷2×60%=125N。.由于n=2,F1=(G1+G动)。 G动=2F1-G1=2×125N-150N=100N。提起G2时,绳端拉力F2=(G2+ G动)=(250N+100N)=175N。W2= F2nh2=175N×2

22、5;2m =700J。答:.提起150重物时,绳端拉力为125N.提起250N重物升高2m时,绳端拉力做功为700J。6功率: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符号“P”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公式: (W=Pt, ) 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兆瓦(MW)。例题:搭在汽车上的斜面,长5m,高2m,把重为1.0x104N物体以1米每分的速度匀速拉到车上。问: 若不考虑摩擦,需要多大的拉力?若实际摩擦力为800牛,实际拉力多大?斜面机械效率是多少?人拉的功率多大? 已知:L=5m. h=2m. G=1.0×104N. v=1m/min=m/s. f=800N.

23、求:. F. . F实,P。 解:.由功的原理得:FL=Gh。F=Gh/L=104N×2m/5m=4000N. F实=F+f=4000N+800N=4800N。 =W有/W总=Gh/FL=104N×2m/4800N×5m=83.3% 由得P=W总/t=FL/t=4800N×5m/300s=80W.答:.不考虑摩擦,需用拉力为4000N。 实际拉力为4800N,斜面效率为83.3%。 人的功率为80W。例(2000.中招):工人用类似图示装置提起重2000N的物体。若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工人提起这个重物时至少要用多大的力? 若工人匀速提升这个物体时所用拉力

24、是80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大?若工人用800N的拉力在1分钟内将这个物体提高3m,他做功的功率是多少?已知:G=2000N, n=4, F=800N, T=1分=60s, h=3m。求:(1)F/;(2)F实、n、P解:.由功的原理得:F/nh=Gh。 F/=G/n=2000N/4=500N。 =W有/W总=Gh/Fnh=G/nF=2000N/4×800N=62.5%。P=W总/t=Fnh/t=800N×4×3m/60s=160W。答:,不计摩擦时,工人至少用500牛的力;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2.5%。 ,工人做功功率为160W。例题:如图213所示,某

25、人用机械效率为80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240N的物体,在2s内,绳的自由端移动了6m。求: 物体上升的高度和速度 人的拉力为多大? 人所做的额外功是多大? 图213解:,例题(2008河南中考)24小明所在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自行车进行探究活动。(1)小组成员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了自行车后轮的周长为180cm。请你说出其中的一种测量方法: 。(2)小明骑车在学校操场百米跑道上沿直线匀速前进,小亮测出自行车后轮转50圈用时30s。小明骑车的速度是多大?(3)为了测量骑车时的功率,小明测出他和自行车的总质量为72kg,小亮通过查资料知道,一般情况下,人骑自行车时的阻力大约为人车总重的0.05倍,小

26、明骑车的功率大约是多少?(g取10N/kg)参考答案:解:(1)(a)用直尺测出车轮的直径D,周长为D(b)用细绳贴着车轮绕一周,然后测出细绳的长度即为车轮的周长(c)让车轮沿直线滚动一周,测出滚动痕迹的长度即为车轮周长 (2) (3)人和车的总质量m=72 kg,人和车的重力G=mg=72kg×10N/kg =720 N匀速运动时,动力等于阻力,即F=f=0.05G=0.05×720N=36 N骑车的功率约为 例题(2010河南中考) 24.学过压强以后王丹决定测算自己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她的质量为50kg,为了测量鞋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她绘制了每一小格的边长为2cm的

27、方格纸,穿上平底鞋站在方格纸上,描出的鞋印如图l7所示。(g取lONkg)(1)王丹每只鞋印的面积为 m2。(计数时凡大于半格、不满一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2)王丹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3)张燕想到了另外一种测量鞋印面积的方法。她先让王丹站在泥地上踩下一个柱形的鞋印坑,河出鞋印坑的深度为h,然后把密度为p、质量为m的沙子倒入坑中刚好把坑填满。请你根据这些物理量推导出鞋印面积s的表达式。参考答案:例题(2011河南中考)23.在新农村建设中,为将批建材运到10 m高的施工处,工人利用如图17所示的滑轮组提升建材。装置中动滑轮重100N,工人每次匀速提升一箱重400N的建材,不计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