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技术交底(共10页)_第1页
沉井技术交底(共10页)_第2页
沉井技术交底(共10页)_第3页
沉井技术交底(共10页)_第4页
沉井技术交底(共10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沉井工程技术交底项目名称: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C3标编号: 工程名称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C3标交底单位施工部位沉井工程交底日期1、 交底范围: 本交底针对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C3标JB06号井基坑的开挖,垫层施工以及沉井的制作、下沉、封底工程。2、 工程描述: JB06号沉井为永久工作井,沉井外径17.0m,内径15m,井壁厚1.0m,沉井总高度18.25m(+3m-15.25m);两个洞口加固范围分别为为3.7m×9.2m×10m(出洞口)、3.7m×10m×10m(进洞口),采用800600高压旋喷桩加固,

2、砖砌房屋处采用两排800600高压旋喷桩加固(-13.00m0.5m);沉井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为P6,封底混凝土为水下C20。钢筋保护层底板底为40mm、底板顶为35mm,井壁外侧为40mm,井壁内侧为35mm,其他均为35mm。JB06号沉井设计起沉标高为0.5m,该沉井采用三次制作两次下沉,第一次、第二次制作共10.75m,下沉至标高-10.25m,采用排水下沉;第三次制作共5.5m,沉井下沉至标高-15.25m,采用不排水下沉。剩余2.0m待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水下封底完成后接高临时段2.0m至现状地坪标高。JB06号沉井制作、下沉示意图见附图。3、 施工流程 基坑

3、开挖 井点降水 砂垫层、素砼垫层 沉井制作 模板、脚手架拆除 第一次沉井下沉 沉井制作 第二次沉井下沉 井内注水 水下封底4、 交底内容4.1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剖面图见图:基坑开挖剖面图4.1.1 设计要求1) 基坑按1:1坡度大开挖,挖深为2.5m;2) 基坑开挖完毕后,立即在基坑底部周边设置一条400×400mm的明沟,并在基坑四周设800×800×1000mm集水井,明沟及集水井内回填碎石。同时在基坑的上边口2m外设截水沟,防止地表水进入基坑;5.2.2注意事项1) 基槽开挖尺寸,基底标高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严禁扰动;2) 基坑开挖期间,四周不能堆放材料

4、,并尽量避免挖机及吊车等重型荷载长时间停留在一个位置;3) 雨季施工时派遣专人排水,防止边坡不稳、地面水流入基坑。4.2垫层施工砂垫层、素混凝土剖面图见图:砂垫层、素混凝土剖面图砂垫层、素砼垫层详图4.2.1基本要求1. JB06号沉井垫层参数见下表: JB06#沉井垫层参数取值表(单位:m) 参数井号砂垫层素砼垫层厚度宽度厚度宽度JB060.62.80.151.84.2.2注意事项1) 铺筑级配砂在夯实振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均匀洒水以保持砂的最佳含水量,以利于夯压实;2) 施工时应分段施工,接头处应做成斜坡,每层错开0.5m1.0m,充分压实;3) 最后一层夯、压密实后,表

5、面应拉线找平,并符合设计标高;4) 地基上表面的浮土、淤泥、杂物应清除干净,平整地基,并妥善保护基坑边坡,防止塌土混入砂垫层中;5) 铺筑砂的每层厚度为200mm;6) 应降低地下水位至开挖底面标高以下0.5m;7) 雨期施工时,应有防雨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水流入坑内。4.3沉井制作4.3.1脚手架工程1.设计要求1) 沉井制作首先需要搭设脚手架,采用48钢管、扣件式结构,第一段结构制作的脚手架均坐落在基坑内,竖管的下端应铺设木板,扩大在基础上的接触面积;2) 脚手架分多层搭设,层高控制在1.8m,立杆横距为1.20m,每层铺设竹篱笆并设置防护栏杆两道,第一道防护栏杆高度0.6m,第二道防护高度

6、1.2m;3) 在脚手架每一区域搭设竹篱笆走道和扶梯,倾斜走道斜率为40°,斜道走道面上要求每间隔50cm绑扎防滑条;4) 脚手架设置扫地杆(扫地杆距地面20cm)、八字撑等进行加固,且内外脚手架于沉井井壁间距0.3m0.5m(八字撑的斜度控制在45°60°之间);5) 每层走道板与井壁之间挂防坠网;6) 在操作层高1.2m处设两道防护栏杆,设置有准用证的密目式立网,立网的边绳与大横杆靠紧,并用绳系结牢固,踢脚板涂刷黑黄漆。2.注意事项1) 对头铺设的脚手板,接头下面必须设两根小横杆,板端距小横杆150mm,拐弯处的脚手板必须交叉搭铺;2) 距离墙面不得大于200

7、mm,里立杆与墙面之间铺设一块脚手板,不得有空隙;3) 施工操作层的脚手架必须铺满、铺稳、铺严,与脚手架的固定防止一端固定,一端未固定的情况,须两端固定连接;4) 井内和井外的脚手架逐层加高时应对原有底层脚手架需要加固处理,并可适当增加抛撑和斜拉钢索;5) 沉井接高时在已沉好井壁内侧预埋铁板上焊钢支架,内脚手架搭在支架上,外脚手与井壁分开;6) 要控制好脚手架上堆放的施工用品,特别是脚手架搭设在三脚架上的或层数较高的脚手架上的集中堆放物重量不得大于1.0t;4.3.2模板工程1. 设计要求1) 井壁模板采用0.3cm厚的木模板组装而成;2) 内外模的稳定采取竖向和横向分节支设,内外模板竖围檩采

8、用双拼48×3.5毫米脚手钢管,横围檩采用双拼28钢筋,脚手钢管对拉螺杆采用14圆钢;3) 横围檁0.6m一道,竖围檁0.5m一道,内模板与内脚手作支撑稳定;4) 对拉螺杆中间设50×50×3止水片,以防渗水;5) 刃脚底模应用水平尺进行校平,使之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6) 井内模应保持垂直(第一次制作时),外模跟着内模支立,不得内外倾倒,以保证外壁面平正垂直以及井壁厚度均等;7) 内外模板及模板支撑的牢固性、刚性、密封性须经验算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8) 大型预埋件应专门设置支撑,不得撑在井壁或隔墙的模板或钢筋上,内外脚手架应和模板与钢筋分开。2

9、. 注意事项1) 拆模必须一次拆清,不得留下无撑模板;2) 离地2 m以上拆模板时,不能用斜撑与平撑代替作为扶梯上下;3) 在拆除较重模板时,应先把模板扒开,系好绳索,轻拆轻放,防止拆下的模板冲断脚手板,拆摸时严禁乱抛模板;4) 模板拼装要求严密、平整,防止漏浆,板模拼缝>2mm的应用胶带粘结堵严;5) 模板安装前应在其表面涂脱模剂。4.3.3钢筋工程1. 设计要求1) 所有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和尺寸应该符合设计要求,并在浇筑混凝土以前进行核对检查;2) 钢筋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图纸规定,如需变换规格尺寸须符合规范要求;3) 绑扎钢筋时应采用撑铁将二层钢筋位置固定,保持钢筋应有的间距及保

10、护层厚度;4) 对有防渗要求的各类穿墙管件和固定模板用的对拉螺栓等应该设有止水片。5)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a) 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b) 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c) 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d) 钢筋绑扎施工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的钢筋排列间距顺序自下而上施工。2. 注意事项1) 进场的钢筋都必须具有质保单,试验合

11、格后方能使用。钢筋必须按照不同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放,严禁混杂;2) 钢筋弯配前,应仔细核对钢筋大样尺寸,按图纸精确地放出钢筋大样,如发现图纸与现场翻样不符,应以施工放样为准,并及时报请监理审核批准,同时按翻样单进行断料弯配;3) 钢筋根数要准确,并按次筋让主筋、构造筋让受力筋的原则布置;4) 严格按设计图要求施工,在钢筋与模板间设置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并互相错开;5)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油渍、漆污和铁锈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6) 钢筋焊接长度符合要求,一般为40d,钢筋焊接时焊渣必须清理干净;7) 上述所述不详的内容,按有关标准、规范

12、、规程及技术方案之规定执行。4.3.4混凝土浇筑1. 设计要求1) 浇筑节点处的砼时,若钢筋较密集,有必要对钢筋间距做适当调整,以利于浇灌砼和进行振捣;2) 施工过程中按规范要求及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对砼坍落度进行检查,发现坍落度有偏差时,不得浇筑并及时与拌站联系加以调整;3) 做好砼表面收尾工作,振捣后应用括尺括平;4) 砼的振捣时间,宜为1530秒,振捣至砂浆上浮石下沉,且不再出现气泡为止;5) 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养护未达到强度之前不得拆模;6) 井接高的轴线应与沉井中轴线重合或平行;7) 接高处的混凝土表面应先进行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表面的浮松石子和软硬混粘

13、土层并冲洗干净;8) 刃脚混凝土必须一次浇筑完毕,不得中途停顿;9) 沉井在抽承垫木之前应对封底及底板部位的刃脚、底梁和隔墙进行凿毛处理;10)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分层浇筑间隔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否则应按施工缝处理;11) 沉井按接高位置一般应在沉井浇筑面露出地面尚有0.81.0m时进行。2.注意事项1) 混凝土采用商品砼,泵送砼入模方法,配合比必须经过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2) 砼到达现场后要随机抽样,测定砼坍落度并制作试块。不符合级配要求与坍落度要求的砼不得使用;3) 由于井壁厚度较大故采用凸式施工缝,凸式施工缝易于凿毛清洗,凸式施工缝浇筑较为方便,但要注意清洗干净;4) 钢板止

14、水施工缝用于防水要求高的厚井壁,镀锌钢板厚度一般为23mm左右,可设置在平缝中;5) 施工接缝在浇筑上一层混凝土前,下面的混凝土面均须凿毛,用水湿润混凝土面,铺浆1015mm,然后浇筑混凝土;6) 拆模板后卸下,表面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密封;7) 沉井混凝土在浇捣之前检查模内是否干净,经检查无问题方可浇捣; 8) 振捣过程中应快插慢提,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9) 振捣过程中不得碰挂模板、钢筋、预埋件;10) 砼浇注时应以阶梯分段、水平分层进行,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0cm。为防止砼离析,浇筑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0m;11) 严禁单侧浇捣,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12) 沉井在抽承垫

15、木之前应对封底及底板部位的刃脚、底梁和隔墙进行凿毛处理;13) 混凝土振捣时有专人用木锤轻击模板外侧以检查混凝土密实度,若发现模板有漏浆走动、变形、垫块脱落等现象,应停止操作,进行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14) 混凝土浇捣时施工人员操作平台不得与模板、钢筋连接。4.4沉井下沉沉井下沉过程中,以纠偏为主,下沉为辅的原则,大偏要纠,小偏也要纠。沉井挖土顺序示意图:1-2-31. 基本要求1) 检查井壁内外对拉螺栓是否全部割除完毕,并且全数使用水泥砂浆抹口;2) 混凝土沉井主体浇筑完成后5天算起(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执行下沉工序;3) 冲土应分层、均匀、对称进行,冲刷土体时应先在中间距井壁四周

16、1.0m处冲刷4050cm,将井室挖成锅底状,再分层冲挖刃脚内侧的土台;4) 每层挖土厚度为0.5m左右,在刃脚、底梁处留1.21.5m宽土台,用人工逐层切削,每人负责23m一段;5) 如碰到块石或硬土层,当土垅削至刃脚,沉井仍不下沉或下沉不平稳,则须按平面布置分段的次序逐段对称地将刃脚下挖空,并挖出双脚外壁10cm,每段挖完后用小卵石填塞夯实,待全部掏空填实后,再分层刷掉回填的小卵石。6) 沉井初沉时标高、轴线位移每班至少测量一次,每次下沉稳定后应进行高差和中心偏移量的计算;7) 终沉时,每小时测一次,严格控制超沉,沉井封底前自沉速率应小于10mm/8h。2.注意事项1) 挖掘机工作时,严禁

17、挖斗碰触预留洞口砖块,以防破损漏水;2) 确定下沉至设计标高偏差范围以内后,要求30min内及时将沉井井内灌满水,以防出现流沙事故;3) 在开始下沉5m以内时,其平面位置与垂直度要特别注意保持正确,否则继续下沉不易调整;4) 如碰到块石或硬土层,当土垅削至刃脚,沉井仍不下沉或下沉不平稳,则须按平面布置分段的次序逐段对称地将刃脚下挖空,并挖出双脚外壁10cm,每段挖完后用小卵石填塞夯实,待全部掏空填实后,再分层刷掉回填的小卵石,可使沉井因均匀的减少承压面而平稳下沉;5) 当沉井下沉有困难时,其刃脚下淘土宜遵守下列顺序:先挖纵向(南北)底梁下土;如还有困难,可挖除横向底梁下土;当下沉确有困难时,最

18、后才可以外圈井壁下刃脚土;6) 在沉井开始下沉和将沉至设计标高时(2m)内,周边开挖深度应小于30cm,避免发生倾斜;7) 在离设计深度20cm左右应停止取土,依自重下沉至设计标高。4.5沉井封底与底板施工1.设计要求1) 当沉井下沉接近设计标高时应加强观测,待8h内沉井自沉累计不大于10mm,并经潜水员摸底,检查锅底是否形成以及是否达到设计标高,经检查验收后方可进行封底工作时方可进行封底;2) 水下封底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5天后方可对井内水进行抽除;3) 封底前用潜水泵冲除该混凝土表面的淤泥,死角处用钢刷清除,不得留有硬块泥土;4) 井底土体超挖部分,先用0.300.40m粒径的块石抛填,然后用碎石和中粗砂整平,潜水员检查符合要求后实施封底;5) 底板钢筋接驳器的位置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2.注意事项1) 混凝土封底面应比设计底板面标高高0.15m以上;2) 汽车泵导管走向应为由外向内,即先从沉井内部外圈浇筑;3) 在施工钢筋混凝土底板前,必须将底板和井壁接触处部位凿毛(凿毛工作已在沉井下沉前完成)和清洗,避免封底后渗漏;4) 底板浇筑前必须对施工用预埋件、钢筋接驳器进行检查,确保位置正确;5)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集水井必须配专人抽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