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数学二三轮复习方法_第1页
2020高考数学二三轮复习方法_第2页
2020高考数学二三轮复习方法_第3页
2020高考数学二三轮复习方法_第4页
2020高考数学二三轮复习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方法真抓实干 实现飞跃高三数学备课组一、指导思想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大都已掌握了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及其一般应用,但知识较为零散,综合应用存在较大的问题。第二轮复习的首要任务是把整个高中基础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强化数学的学科特点, 同时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 是促进知识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发展学生思维水平、 提高综合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因而对讲、 练、检测要求较高。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强化高中数学主干知识的复习,形成良好知识网络。整理知识体系,总结解题规律,模拟高考情境,提高应试技巧,发展应试能力,掌握通性通法。我们的的思路,目标和要求是:一是教师对考试说明、题型

2、示例深入研究、透彻理解,把握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是教师讲解、学生练习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做到减少重复, 重点突出, 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 学有收获, 学有发展 三是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增强科学性、针对性,使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四是练习检测与高考对路,不拔高,不降低, 难度适宜, 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二、时间安排:1 第一阶段为重点主干知识的巩固加强与数学思想方法专项训练阶段,时间为 4月 205 月 20日。2 第二阶段是进行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能专项训练,时间

3、为5月 21日5月30日。三、上好第二轮复习课的几点措施:(一) . 明确“主体”,突出重点。第二轮复习, 教师必须明确重点, 对高考“考什么”, “怎样考”,应了若指掌只有这样,才能讲深讲透,讲练到位因此, 每位教师要研究2018-2019 高考试题.第二轮复习的形式和内容形式及内容:分专题的形式,具体而言有以下八个专题。( 1)集合、函数与导数。此专题函数和导数、应用导数知识解决函数问题是重点,特别要注重交汇问题的训练。主要解决:简单数集的运算、 充要条件的判定、 含参数的集合关系问题中参数范围的确定方法,函数本身的性质问题、 反函数问题、定义法和导数解决函数的单调性问题、导数法求最值、与

4、函数有关的应用问题。( 2)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解三角形。此专题中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恒等变换是重点。主要解决: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与三角变换、三角函数的图象、向量的坐标运算、利用向量确定平行与垂直,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与三角变换、三角函数的图象、向量的坐标运算、利用向量确定平行与垂直。( 3)数列。此专题中数列是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数列与其他知识交汇问题的训练。主要解决:二类特殊数列(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与 性质、数列求和的方法、 和 的关系、递推数列,写项归纳证明探索数列通项、与数列有关的综合性问题。( 4)立体几何。此专题注重点线面的关系,用空间向量解决点线面的问题是重点。 主要解

5、决: 线面垂直的证明、 线面角与二面角的求法、球体的问题。( 5)解析几何。此专题中解析几何是重点,以基本性质、基本运算为目标。突出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交点、弦长、轨迹等。主要解决:设而不求思想方法的应用、 圆锥曲线的概念与性质、 直线的倾角与斜率。( 6)不等式、推理与证明。此专题中不等式是重点,注重不等式与其他知识的整合。 主要解决: 不等式的性质、 基本不等式、 解不等式、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不等式与函数。( 7)概率与统计、复数。此专题中概率统计是重点,以摸球问题为背景理解概率问题。主要解决:二项式定理、计数原理、抽样方法与正态分布、古典概率、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8)高考数学思想

6、方法专题。此专题 中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是重点。(二)、紧抓一个“理念”二轮复习是在完成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果说一轮复习是 “普遍撒网” ,那么二轮复习的理念应该是“重点捕鱼”或者说是“扬长避短” .(三)围绕两个“重视”重视“四基” ,加强记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础. “四基”的灵活和综合运用即是能力 . 重视“四基”就要求掌握基本知识要全,基本技能要细,基本方法要熟,基本思想要通 . “四基”散落在各章节,必须整理使其网络化,并且要求学生加强对“四基”系统的记忆,没有记忆,一切都无从谈起. 数学的学习不全靠

7、记忆, 但也不能没有记忆. 只有在头脑中形成“四基”网络,并加强了记忆,应用时才能快速有效地各取所需 . 否则,能力的形成将是空谈 . 但形成“四基”网络切忌简单罗列,应当是在深刻的基础上,将前后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重视错题,强化做题 ,学生在课堂上跟老师学习,课后复习是记忆、感悟和提高,而做题则是掌握知识,训练技能、技巧,查缺补漏的重要手段. 做题时,首先要读题,明确题设背景,找出关键字,特殊重要条件,选准相关概念规律,布列关系,规范、严谨作答. 做完题经老师批阅,一定要将错题改正过来,特别是一些典型的、易错的问题,找出产生错误的根源, 真正学会 . 每改正一个错题, 就是一次进步和提高 .

8、 改正过来之后,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解题的障碍在哪里?有何特殊技巧?解这个题的关键是什么?有什么得与失?对于做对的题目, 也应进一步反思,解法是否最优?有没有其它解法?以期达到举一反三、拓展思路、提高能力之目的 .(四)强化三种“意识”模式识别意识所谓模式 ( 陈守礼说:如果语文老师教出的作文,学生都一个套路,这样的语文教师是最蹩脚的;若数学老师教出的立几解答,学生都一个书写模式,那是最好的数学老师) 识别,就是指对于一些特征比较明显、 综合性不是很强的问题, 解题者在看完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后, 能够快速反应出该题是什么问题, 用什么方法求解以及怎样用这种方法求解的思维过程. 在整个数学高考的过

9、程中,考生用于读题的时间大约 15分钟, 抄写答题 (含填涂答题卡 )的时间不会少于 20分钟,故用于思考和演算的时间最多只有85 分钟 .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数学试卷中至少要有15 道题不应占用很多的思考时间,以便省下时间思考其他问题 . 在二轮复习的过程中,考生应注意把每一章的重要题型,主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跨章节的综合题型要不断梳理、不断强化,做到烂熟于心. 同时要注意这些重要题型的变化形式有哪些. 对每个重要题型( 复式形式 ) 要选择2 3 个问题进行演练,以确保这些问题在运算时不出错误.思维简缩意识模式识别是必须的,不过仅凭模式识别得到高分还是不现实的 .因为模式识别获得解决

10、的大多是常规解法,而常规解法相对全比较繁,解题时间也会相应增加,出错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因此在注重模式识别的同时, 还要加强思维简缩( 直觉思维、 特殊化等 )( 数学高考中考生用于思考的时间最多只有85 分钟 ) 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敢于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 特别是对客观题的解答, 在试卷中通过一题多解让学生领悟简缩思维是培养求简意识之有效的方法 .培养思维简缩意识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 在二轮复习阶段, 考生在进行解题训练时, 不要只重数量, 而更应该关注“解题质量”, 对每一道题目特别是重点题型要注意一题多解的训练, 既要找到解这类题的基本方法, 也要找到解这道题的特殊(简洁

11、) 的方法 .经过多次的训练,思维简缩意识的形成自然会水到渠成 .“准、快、灵”训练意识有考试经验的人都知道,数学考试要做到“准、快、灵”,但如果失去了“准”的支撑,“快”、“灵”也毫无意义. 高考中审题往往是关键,细节决定成败. 许多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其秘诀是重视审题, 注重细节 . 只有题审“准”了, 才能达到“快”和“灵” .不关注细节,往往造成“对而不全”,一失足成千古恨,有人想试卷做完后回头检查一遍,这是极其错误的 . 数学解题时一定要切记“欲速则不达”,确保一次成功,在二轮复习中,训练培养“一次成功”的解题习惯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第一:审题要准 . 审题时,速度不宜太快,而且最好

12、采取二次读题的方法,第一次为泛读, 大致了解题目的条件和要求;第二次为精读,根据要求找出题目的关键词语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 . 对于审题的总体要求是: 首先是弄清问题的已知和未知, 其次是注意挖掘隐含条件 . 第三是寻找已知与已知、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第四是在前三步的基础上看是否可以通过模式识别进行求解, 从而决定解题思路.对于细节:一是要关注审题方面的细节,二是基础知识方面的细节, 三是书写方面的细节 .第二:算理要清. 在解题过程中不仅要明确每一种运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还要明确这种运算的条件是否具备.第三:跨度要小 . 解题过程 ( 尤其是运算过程) 的衔接要紧密,不要跳字, 尽量用心算

13、代替笔算, 这一点是一些考生不能一次成功的最大杀手 .第四:考虑要周 . 切忌思考问题丢三落四、想当然、麻痹大意,若在平时训练中,常出现此种情形,除性格因素外,要特别考虑一下在知识和方法上的缺陷 .(五)钻研四类“问题”学生要进行深入思考,就得找出能够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大致有: 一是听课中没有全部弄清楚的问题; 二是在听课过程中联想到的、 而在课堂上来不及思考的问题; 三是复习时通过自己钻研发现的问题;四是老师布置的作业题或思考题 . 特别是第三类问题,则是要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去发现. 不少人苦于提不出问题,而使发现无从深入下去,到头来,或使课后发现流于形式,或以作业代替课后发现 . 这样

14、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课后复习,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回忆对照中发现问题学生听课犹如在老师带领下走路,如果不注意体察讲课内容特征,给自己多问几个“为什么”,那么一堂课下来,表面上似乎什么都懂,而运用起来必然错误百出,从而往往陷入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数学怪圈 . 因此,为了及时弄清自己疑问所在,课后复习时不妨先把笔记关上, 凭自己的记忆, 把讲过例题的解题思路先默想一遍,把用到的公式、定理写一写,然后再和笔记对照,看一看哪些地方对了,哪些地方错了,哪些地方忘了 . 想一想错误的原因在哪里,遗忘的原因在何处,查一查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等等. 通过这样的回忆对照,学生常

15、常可以发现一大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复习思考,一般能加深对例题的理解, 增强对解题思路的领会, 从而可以达到取一反三的效果 .从逻辑结构上提出问题每一道数学习题,从具体内容看,错综复杂,各不相同,但就思维形式而言, 却具有共同的规律, 各种知识都是按一定逻辑结构联系起来的 . 因此,学生在课后复习时,如果从逻辑结构上提出问题,常常可以使自己的思考深入下去,获得系统而深刻的理解 .从不同侧面设想问题从各个不同侧面设想问题,可以帮助学自己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例如,复习设想概念时,可以从反面提出问题:若不引入相应概念,对于设想计算和证明将造成什么影响等. 又如,复习定理、公式或

16、重要例题时,可以斟酌它们的具体情形,提出以下问题:它们的解题思路具有什么特点, 能否改用其它思路?条件能不能减弱, 结论能不能加强?能不能进行推广?是否具有特殊形式?如果超出了它的 适用范围,为什么不能应用?会产生什么样的错误?等等 . 恰当地思考上述问题,对于正确把握定理、公式,灵活掌握解题方法,是很有帮助的 .从相互比较中挖掘问题数学对象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之间常常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为了深入认识事物的个性和共性, 弄清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可以通过适当比较来挖掘问题 . 例如:平时复习中,把新知识与旧知识相比较, 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比较, 把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相比较,把形同质异或

17、质同形异的问题相比较,等等. 特别是进行后者的比较显得尤其的重要,有时学生自己做错了都不知道什么地方出错 . 通过这样的比较,常常也可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实现五个转变。1 变介绍方法为选择方法,突出解法的发现和运用。2 变全面覆盖为重点讲练,突出高考“热点”问题。3 变以量为主为以质取胜,突出讲练落实。4 变以“补弱”为主为“扬长补弱”并举,突出因材施教。5 . 变课堂为学堂,突出能力发展。(七)做好六个“重在”。重在解题思想的分析, 即在复习中要及时将四种常见的数学思想渗透到解题中去; 重在知识要点的梳理, 即第二轮复习不像第一轮复习, 没有必要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到, 但是要将重要

18、的知识点用较多的时间重点讲评,及时梳理;重在解题方法的总结,即在讲评试题中关联的解题方法要给学生归类、总结,以达触类旁通的效果;重在学科特点的提炼, 数学以概念性强, 充满思辨性, 量化突出, 解法多样,应用广泛为特点, 在复习中要展现提炼这些特点; 重在规范解法的示范, 有些学生在平时的解题那怕是考试中很少注意书写规范, 而高考是分步给分, 书写不规范, 逻辑不连贯会让学生把本应该得的分丢了,因此教师在复习中有必要作一些示范性的解答(八)、克服七种偏向。1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复习集中几个难点,讲练耗时过多,不但基础没夯实,而且能力也上不去。2克服速度过快内容多,时间短,未做先讲或讲而不做,一 知半解,题目虽练习,却仍不会做。3克服只练不讲教师不选范例,不指导,忙于选题。4克服照抄照搬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整套搬用,题目重复,针对性不强。5 克服集体力量不够备课组不调查学情,不研究学生,对某些影响教与学的现象抓不住或抓不准, 教师“头头是道, 夸夸其谈”,学生“心烦意乱”不研究高考,复习方向出现了偏差。6克服高原现象第二轮复习“大考”、“小考”不断,次数 过多,难度偏大,成绩不理想;形成了心理障碍;或量大题不难,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