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商务高职校周文来立项研究课题开题论证书_第1页
扬州商务高职校周文来立项研究课题开题论证书_第2页
扬州商务高职校周文来立项研究课题开题论证书_第3页
扬州商务高职校周文来立项研究课题开题论证书_第4页
扬州商务高职校周文来立项研究课题开题论证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批准号B/2010/09/047附件2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立项研究课题开题论证书课 题 名 称: “业群式岗位体育”研究 课 题 类 型: 一般课题 主 持 人 姓 名: 周文来 主持人所在单位: 扬州商务分院 开 题 日 期: 2010年11月26日 论 证 方 式: 会议论证 通讯论证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制表一、 课题基本情况(由课题主持人填写)课题名称“业群式岗位体育”研究主持人姓名周文来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70年5月行政职务职称副教授研究专长体育教育最后学历研究生最后学位硕士联系电话工作单位扬州商务分院电子信箱通讯地址扬州市邗江中路98号邮政编码225127课题组主要成员姓名性别

2、年龄职务、职称研究专长学历工作单位及部门承担任务包振鸣男48主任、讲师体育教育本科扬州商务分院体育中心教材开发汤勤华男33教师、助教体育教育研究生扬州商务分院体育中心岗位体育具体内容设计思路侍丽萍男29教师、助教体育教育研究生扬州商务分院体育中心岗位体育应用策略预计完成时间2012年9月二、预期研究成果(由课题主持人填写)主要阶段性成果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1 2010.9-2010.10课题研究背景、目标任务、依据、概念阐释书面报告周文来2 2010.9-2010.11业群式岗位体育意义(理论和实践)书面报告汤勤华32010.9-2011.4业群式岗位体育划分的标

3、准、原则、属性归类期刊发表周文来42010.9-2011.5业群式岗位体育具体内容的科学性设计思路期刊发表汤勤华52010.9-2011.6业群式岗位体育实践的可行性及实施策略期刊发表侍丽萍62011.4-2011.7业群式岗位体育校本教材的设计书面报告课题组成员72011.7-2012.1业群式岗位体育教材开发形成教材包振鸣最终研究成果序号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名称成果形式负责人12011年11月业群式岗位体育理论模型的构建期刊发表周文来22012年6月业群式岗位体育校本开发教材教材周文来三、课题开题报告(由课题主持人填写)填写内容:问题提出、现状分析、课题界定、研究意义价值,研究基础、研究目标、

4、研究内容、理论假设、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成员分工、主要成果以及目前课题研究情况等,并附主要参考文献。表格不够可以自加页码。一、研究现状分析与问题提出21世纪以来,面向职业岗位进行体育教育受到了很大重视,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主要成果集中在三个方面:一、针对职业学校体育课改提出方向性观点和实践想法。范素萍.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2),王玉扩.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7)二、针对某一专业和行业进行探索,突出体育具体应用性。翁惠根.金融系统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对策研究J.金融教育, 2005;(7).,黄瑞苑

5、. 交通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与形式探讨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8;22(74),张瑛玮.航海院校航海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研究J.体育学刊, 2009;16(4),彭雄辉.军事院校军事与体育合训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32(8)三、以实用性体育为主题概念探索职业学校体育新路径,构想更加宏观。陈亚平.试论政法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的作用和地位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19(3) ,翁惠根.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整体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172(8),陈勇.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纲要的理性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03;15(6

6、),魏琳洁.职业技术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6;15(6),张相林.试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实用性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6;不足之处有三:一是观点与实践想法处于泛泛而谈阶段。二是与某一专业和行业结合存在着应用面狭窄,缺乏宏观性。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就有19类行业321个专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2010年5月13日国家教育部发布)EB/OL.事实上难以一一结合,更何况各个学校专业设置差别甚大,同一行业身体活动特征也有很大差异性,如果这样会混乱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状态。三是实用性体育内容上依然停留在某一专业

7、与行业的示例当中,缺乏理论和操作性的范式,另外,概念上也有待商榷,如此之说,有全盘否定新中国几十年体育的“实用” 之嫌!基于此,本文提出“业群式岗位体育”的构想。二、课题界定业群式岗位体育的提出,是从我国运动训练学著名的项群训练理论中获得启发,项群训练理论认为许多运动项目具有相似的特点和属性,我们把具有相似特征和属性的项目归属为同一类属项目,称之为“项群”,而把揭示和反映项群运动训练规律的原理称之“项群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教材编写组.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第4版,108-110根据项群训练理论,我们可以有效迁移得出,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是现行的千差万别的职业

8、岗位,还是未来的新兴行业,都离不开人的身体活动,而人的身体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身体姿势下,并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基础上完成的。即便是智能机器大规模诞生,也是在人的掌控下,也离不开人的身体活动,这就为岗位业群的划分,进行针对性体育教学提供了依据。1、业群:任一劳动岗位都离不开人体活动,而所有人体活动都在一定的身体姿势下,并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下完成的。我们把具有相似的身体活动特征和劳动负荷特点的属性的所有职业岗位,同归属为同一类,称之为“业群”。2、业群式岗位体育:把具有相似身体活动特征和劳动负荷特点的属性归为同一类业群。面向职业岗位,对现行的学校专业(准职业),按照业群属性划分方法进行重新策划和分类,

9、从而对他们进行的各种体育教育活动,以及保障其正常运行的各种机制等,统称为业群式岗位体育。三、研究意义价值以职业身体活动特征或劳动负荷等作为类属特点,对现行的专业进行深入探讨,就可以揭示出同类和不同类专业身体活动的内在规律(这里的专业对应未来的职业岗位)。其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业群式岗位体育是一个宏观性理论范式的构建,目标指向性明确。在这个范式下,可以涵盖职业学校当前各个专业和行业,甚至是未来的新兴专业和行业的身体活动特征,按照他们的属性,由各个学校根据自身专业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内容设置,自编讲义和校本教材,有利于一线工作者的具体实施和反馈修正,是一条体育与专业结合的有效途径。第二、业群式岗位体

10、育打破了原有体育课改思维的羁绊。不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以全新的视角,开拓职业学校体育课改之路,能促进实现职业教育体育教育目标的可控性,职业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具体方向的把握,以及为制定职业教育体育战略规划和科学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四、研究基础1、2007年3月,我校实行体育课程改革,进行选修上课。同年的下半年我校提出文化基础课(包括体育公共课在内)与专业结合的课程改革,并且体育教师按照系科划分进行了结合性的课件汇报。从而给本课题研究打开了一个朦胧的思路。2、体育与专业结合的相关研究成果的不足,成为体育与专业结合的瓶颈,基于这个难题,如何克服结合中的不足,找出一种更加切实的结合方法,为本课题研

11、究打开了方向性的研究思路。3、运动训练学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特别是从项群训练理论中获得实质性的灵感,找到了理论的依据,为本课题研究打开了清晰的研究思路,从而奠定了研究的科学基础。五、研究目标 探索面向职业岗位进行体育有效教学的途径,找出体育与职业岗位的结合的切入点,真正实现体育与职业岗位结合的可行性,为江苏省职业教育中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具体实施的路径。六、研究内容以业群式岗位体育为切入口,确定研究对象、岗位群划分法、特征体现、属性归类、实施原则等。业群式岗位体育教材的开发。教材开发的目标和意义、模块划分、划分原则、内容设定与方法、在岗位群中的主要作用、相关保健理论、实施建议与原则、内容考核

12、与评价等。重点:按照身体活动特征和劳动强度,划分出同类属性的职业岗位对应的专业群。按照同一属性的专业群,开发针对性体育教学内容,让一线教师可操作。四、课题开题结论(由开题论证专家填写)该课题能打破学科体系,寻找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路径,以身体活动规律为主要突破口,对现有的专业按照其活动规律重新划分,以“业群形式”切入,把握体育与专业结合的脉搏,体现了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应用性思想,“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面向职业岗位进行体育教育具有现实的意义,建立业群式岗位体育的范式,编写校本教材推广,是对当前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大胆尝试,拟增强参研人员成果推广、应用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克服课题无应用性、成果搞形式、单位无条件、个人无能力的思想,形成有推广意向、有实施条件。既促进成果单位、推广单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又带动全省职业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课题成果的转化,发挥教学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