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谢谢观赏谢谢观赏重庆医科大学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实验室管理规工二早制度汇二。一二年六月目录一、教育部、卫生部文件1 .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42 .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83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124 .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标准15二、重庆医科大学文件1 .重庆医科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实验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212 .重庆医科大学实验教学工作量化考核办法(试行)253 .重庆医科大学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实施意见294 .重庆医科大学关于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355 .关于启动实验技术人员绩效量化考核工作的通知376 .重庆医科大学实验教学工作规范(试行)387 .
2、重庆医科大学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试行)418 .重庆医科大学教学实验项目认定与管理暂行规定439 .重庆医科大学实验教学大纲编写规范(试行)4810 .重庆医科大学实验教学管理规定5611 .重庆医科大学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5812 .重庆医科大学实验教学管理补充规定6313 .重庆医科大学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新实验项目管理办法(试行)6514 .重庆医科大学实验教学工作规范7015 .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教学材料管理办法的通知(暂行)7516 .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化学危险品安全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暂行)7617 .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处理办法的通知(暂行)7718
3、 .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仪器设备报废处理管理办法的通知(暂行)7919 .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的通知(暂行)81三、实验教学管理中心规章制度1 .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实验室管理条例832 .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实验室药品管理制度853 .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实验室剧限药品和危险品管理办法864 .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实验低值易耗品使用管理办法905 .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916 .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实验室消防安全制度927 .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实验动物的安全管理细则938 .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949 .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实验室学生守则9610 .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尊
4、重遗体教育制度9711 .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实验教师岗位职责9812 .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职责9913 .实验教学管理中心教学督导组工作职责10014 .实验教学管理中心考勤制度10115 .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实验室开放管理暂行办法10216 .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开放实验室使用申请表10317 .实验教学管理中心青年教师培养手册10518 .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实验室工作年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118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 20 号 1992.0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保障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特制定本规程。第
5、二条高等学校实验室(包括各种操作、训练室),是隶属学校或依托学校管理,从事实验教学或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教学可科研实体。第三条高等学校的实验室,必须努力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为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根据需要与可能,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生产试验和技术开发工作,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第四条实验室的建设,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设置。要做到建筑设施、仪器设备、技术队伍与科学管理协调发展,提高投资效益。第二章任务第五条根据学校教学计划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要完善实验指导书、实验教材等教学资料,安排实验指导人员,保证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第六条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
6、应当吸收科学教学的新成果,更新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严谨和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七条根据承担的科研任务,积极开展科学实验工作。努力提高实验技术,完善技术条件和工作环境,以保障高效率、高水平地完成科学实验任务。第八条实验室在保证完成教学或科研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技术开发,开展学术、技术交流活动。第九条完成仪器设备的管理、维修、计量及标定工作,使仪器设备以常处于完好状态。开展实验装置的研究和自制工作。第十条严格执行实验室工作的各项规范,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第三章建设第十一条高等学校实验的设置,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有稳
7、定的学科发展方向和饱满的实验教学或科研、技术开发等项任务;(二)有符合实验技术工作要求的房舍、设施及环境;(三)有足够数量、配套的仪器设备;(四)有合格的实验室主任和一定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五)有科学的工作规范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第十二条实验室建设、调整与撤销,必须经学校正式批准。依托在高等学校中的部门开放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调整与撤销,要以过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第十三条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规划,要纳入学校及事业总体发展规划,要考虑环境、设施、仪器设备、人员结构、经费投入等综合配套因素,按照立项、论证、实施、监督、竣工、验收、效益考核等“项目管理”办法的程序,由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统
8、一归口,全面规划。第十四条实验室的建设要按计划进行。其中,房舍、设施及大型设备要依据规划的方案纳入学校基本建设计划;一般仪器设备和运行、维修费要纳入学校财务计划;工作人员的配备与结构调整要纳入学校人事计划。第十五条实验室建设经费,要采取多渠道集资的办法。要从教育事业费、基建费、科研费、计划外收入、各种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实验室建设。凡利用实验室进行有偿服务的,都要将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实验室建设。第十六条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申请筹建开放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等实验室,以适应高科技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第十七条高等学校应通过校际间联合,共同筹建专业实验室或中心实验
9、室。也可以同厂矿企业、科研单位联合,或引进外资,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建立对外开放的实验室。第十八条凡具备法人条件的高等学校实验室,经有关部门的批准,可取得法人资格。第四章体制第十九条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归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区、国务院有关部委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或本系统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第二十条高等学校应有一名校(院)长主管全校实验室工作,并建立或确定主管实验室工作的行政机构(处、科)。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令,结合实验室工作的实际,拟定本规程的实施办法(二)检查督促和实施实验室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组织制定和实施实验室建设规划
10、和年度计划,归口拟定并审查仪器设备配备方案,负责分配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运行经费,并进行投资效益评估;(四)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实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情况的审核评估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任用、管理制度;实验室在用物资的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制度等;(五)主管实验室仪器设备、材料等物资,提高其使用效益;(六)主管实验室队伍建设。与人事部门一起做好实验室人员定编、岗位培训、考核、奖惩、晋级及职务评聘工作。规模较大的高校,系一级也可设立相应的实验室管理岗位或机构。第二十一条高等学院实验室逐步实行以校、系管理为主的二级管理体制。规模较大、师资与技术力量较强的高校,也可实行校、系教研室三级管理。第二
11、十二条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高等学校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全面工作。第二十三条高等学校可根据需要设立实验室工作委员会,由主管校长,有关部门行政负责人和学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对实验室建设、高档仪器设备布局及科学管理、人员培训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咨询,提出建议。第五章管理第二十四条实验室要做好工作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工作。要针对高温、低温、辐射、病菌、噪声、毒性、激光、粉尘、超净等对人体有害的环境、切实加强实验室环境的监督和劳动保护工作。凡经技术安全和环境保护部门检查认定不合格的实验室,要停止使用,限期进行技术改造,落实管理工作。待重新通过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第二十五条实验室要严格
12、遵守国务院颁发的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件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有关安全保密的法规和制度,定期检查防火、防爆、防盗、防事故等方面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要经常对师生开展安全保密教育,切实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第二十六条实验室要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规定,不随意排放废气、废水、废物,不得污染环境。第二十七条实验室仪器设备和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物资的管理,按照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高等学校材料、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高等学校物资工作的若干规定等有关法规、规章执行。第二十八条实验室所需要的实验动物,要按照国家科委发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以及各地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的具体规定,进行饲育、管理、检
13、疫和使用。第二十九条重点高等学院综合性开放的分析测试中心等检测实验室,凡对外出具公证数据的,都要按照国家教委及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规定,进行计量认证。计量认证工作先按高校隶属关系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实验室验收合格后,部委所属院校的实验室,由国家教委与国家技术监督局组织进行计量认证;地方院校的实验室,由各地省级政府高校主管部门与计量行政部门负责计量认证。第三十条实验室要建立和健全岗位责任制。要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水平进行考核。第三十一条实验室要实行科学管理,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要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物资、经费、环境状态等信息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及时为学校或上级
14、主管部门提供实验室情况的准确数据。第三十二条要逐步建立高等学校实验室的评估制度。高等学校的各主管部门,可以按照实验室基本条件、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室效益、实验室特色等方面的要求制定评估指标体系细则,对高等学校的实验室开展评估工作。评估结果作为确定各高等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的重要因素。第三十三条实验室主任要由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有一定的专业理论修养,有实验室教学或科研工作经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相应专业的讲师(或工程师)以上人员担任。学校、系一级以及基础课的实验室,要由相应专业的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以上的人员担任。第三十四条高等学校的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均由学校聘任或任命;国家、部门或地区的实
15、验室、实验中心的主任、副主任,由上级主管部门聘任或任命。第三十五条实验室主任的主要职责是:(一)负责编制实验室建设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和检查执行情况;(二)领导并组织完成本规程第二章规定的实验室工作任务;(三)搞好实验室的科学管理,贯彻、实施有关规章制度;(四)领导本室各类人员的工作,制定岗位责任制,负责对本室专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及考核工作;(五)负责本室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工作人员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六)定期检查、总结实验室工作,开展评比活动等。第三十六条高等学院实验室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实验室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各类人员要有明显的职责分工。
16、要各司其职,同时要做到团结协作,积极完成各项任务。第三十七条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与实验技术人员编制,要参照在校学生数,不同类型学校实验教学、科研工作量及实验室仪器设备状况,合理折算后确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试行试动编制。第三十八条对于在实验室中从事有害健康工种的工作人员,可参照国家教委(88)教备局字008号文件高等学校从事有害健康工种人员营养保健等级和标准的暂行规定,在严格考勤记录制度的基础上享受保健待遇。第三十九条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是实验室主任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按照国家对不同专业技术干部和工人职责的有关条例规定及实施细则具体确定。第四十条实验室各类人员的职务聘任、级别晋升工作,根据实
17、验室的工作特点和本人的工作实绩,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四十一条高等学校要定期开展实验室工作的检查、评比活动。对成绩显著的集体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鼓励,对违章失职或因工作不负责造成损失者,进行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直到追究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四十二条各高等学校要根据本规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各项具体实施办法。第四十三条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教育部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印发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暂行条例即行失效。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1998年1月25日卫生部令第55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全国医学实验动物的科学管理,保证医学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医学动物实验水平,适应科学研究、教
18、学、医疗、生产的需要,根据国家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制定本细则。第二条卫生部主管全国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工作;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在卫生部领导下负责具体实施。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主管本辖区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在卫生厅(局)领导下负责具体实施。第三条本细则所称医学实验动物是指来源清楚(遗传背景及微生物控制),用于科学研究、教学、医疗、生产、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工作包括对医学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管理。第四条本细则适用于从事医学实验动物生产和动物实验的单位和个人。第五条卫生部实行医学实验动物合格证认可制度。实验动物合格证分为:
19、医学实验动物合格证;医学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合格证;医学实验动物技术人员岗位资格认可证。第六条根据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医学实验动物和实验动物设施分为四级:一级为普通级;二级为清洁级;三级为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四级为无菌级(包括悉生动物)。第七条卫生部科研课题立项,科研成果鉴定,发表学术论文,研制新药、生物制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和由卫生部建立的卫生标准体系的申报单位,审批管理部门,应当严格按照本细则规定执行。将有无医学实验动物合格证书作为申报、审批的基本条件。第二章医学实验动物的保种、弓I种、饲育和供应第八条医学实验动物保种(一)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保种中心负责全国医学实验动物的保种和种
20、用动物供应。(二)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保种中心须经卫生部考核认定批准。中心应具有符合医学实验动物级别要求的保种设施,有高、中级实验动物科研人员,能够定期进行质量检测等基本条件。(三)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保种中心所提供的种用动物应当有保种单位负责人签发的标明品种品系、遗传背景、微生物控制的动物等级资料。(四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保种中心有义务根据引种单位的情况提出引种的指导意见。(五)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保种中心应当定期向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通报全国医学实验动物保种及供应情况。第九条医学实验动物引种(一)种用实验动物由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保种中心负责统一引进。单位及个人引进的种用实验动物应当报卫生部
21、实验动物保种中心备案。新发现的实验动物品系,应当向国际实验动物命名委员会申报,被认可后报卫生部实验动物保种中心备案。(二)引进种用实验动物应当具备完整的品种、品系名称,遗传背景、微生物控制等有关资料。(三)引种单位有义务向供种单位反馈引入种用动物的繁育和生产供应等有关资料。第十条医学实验动物饲育(一)从事医学实验动物饲育、生产供应的单位,应当取得当地省级相应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核发的医学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合格证书和医学实验动物合格证书。(二)医学实验动物饲育,生产人员应当持有医学实验动物技术人员岗位资格认可证书。(三)医学实验动物词育、生产供应单位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并有相应的监
22、督保证措施。第十一条医学实验动物生产供应单位提供的实验动物应当具有相应级别的合格证书,保证动物质量。第三章医学动物实验的应用第十二条医学实验与研究应当根据不同目的,选用相应合格的医学实验动物。并在合格的相应级别动物实验环境设施内进行。普通实验动物(一级)只能用于教学实验和某些科研工作的预实验。卫生部级课题及研究生毕业论文等科研实验必须应用二级以上的实验动物。第十三条从事医学动物实验和药品、生物制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安全评价实验的单位,必须取得相应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医学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合格证书。第十四条进行动物实验的研究课题在进行动物实验前,应当向同级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提出研究报
23、告,经专家论证后方可进行。第十五条运输医学实验动物的器具应当安全可靠,符合微生物控制的等级要求,不得将不同品系、不同等级的动物混装。第十六条进行各种动物实验时,应当按动物实3技术要求进行。要善待动物,手术时进行必要的无痛麻醉。第四章医学实验动物检疫第十七条引进医学实验动物,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不得从具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疫区引进动物。第十八条引进野生动物时,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引进单位在原地进行检疫,确认无人畜共患病并取得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的证明后方可引进。第十九条实验动物发生异常死亡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记录在案,分
24、别情况,妥善处理。(一)发生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时,要立即逐级向有关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报告,并视具体情况立即采取相应必要的措施。(二)发生人畜共患病时,除立即报有关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外,还必须立即报当地卫生防疫部门,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对有关人员要进行严格检疫、监护和预防治疗。(三)发生传染病流行时对饲养室内外环境要采取严格的消毒、杀虫、灭鼠措施。同时要封锁、隔离整个饲养区;解除隔离时应当经消毒、杀虫、灭鼠处理后,经检测无疫情发生和超过潜伏期后,方可对外开放。第五章医学实验动物工作人员第二十条医学实验动物生产、供应单位应当有适当比例的高级、中级和初级科研人员,各类人员都应遵守本细
25、则及各项规章制度。第二十一条凡从事医学实验动物饲育和动物试验工作的技术人员实行岗位资格认可制度。从事和参与医学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医学实验动物的基础知识,有关法律法规及各种规章制度,并取得医学实验动物技术人员岗位资格认可证书。第二十二条对全国从事医学实验动物的饲养员、实验员根据国家劳动部、卫生部人事司对全国卫生系统实验动物饲养员晋级考核标准和对各类医学实验动物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的培训考核办法的要求,由有关人事部门和省级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实施。第二十三条从事医学实验动物饲育和动物试验的工作人员有权享受相应的劳动保护和福利待遇。第二十四条从事医学实验动物饲育和动物试验工作人员,应定
26、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发现患有传染病者,特别是人畜共患传染病者,应及时调换工作。第六章医学实验动物监督管理和质量检测第二十五条全国医学实验动物工作实行三级管理: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省级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单位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或小组。第二十六条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是:(一)在卫生部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省、自治区、直辖中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二)在卫生部领导下,负责制定医学实验动物标准、医学实验动物质量监测手册医学实验动物合格证书、医学实验动物教学大纲;(三对全国医学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预测、评估、技术政策、组织协调等提供咨询;(四)参与对卫生部医学实验
27、动物和动物实验科研课题论证和科研成果评审。第二十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在卫生厅(局)领导下,负责本辖区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一)受理本辖区卫生系统各单位对实验动物合格证书的申请;组织检查、验收、核发和收回证书;(二指导和监督本辖区内各单位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或小组的业务工作;(三)负责向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备案所核发的各类合格证书。第二十八条各单位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或小组,负责本单位的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一)贯彻落实实验动物管理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二)接受省级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检查;(三)组织专家对医学动物实验课题进行论证;(四)组织本
28、单位从事医学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人员进行岗位技术培训。第二十九条卫生部对医学实验动物质量实行两级管理制度;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和省级医学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一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负责全国医学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工作,不定期对医学实验动物进行抽检;对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的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监督。(二省级医学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负责本辖区医学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工作。对辖区内医学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质量进行定期质量检测和抽查;接受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的业务指导和技术监督。第三十条医学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标准、医学实验动物监测手册,统一医学
29、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方法,保证质量检测的可靠性、准确性、可比性及公正性。第七章奖励与处罚第三十一条从事医学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单位和个人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应给予表彰、奖励。第三十二条应用不合格实验动物或在不合格的医学实验环境设施内进行的科学实验、鉴定或安全评价的结果无效。其研究成果不得上报,科研课题不能申请,论文不予发表,生产的产品不得使用。第三十三条对违反本实施细则者,由卫生部或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并责令限期改进。第八章附则第三十四条本细则由卫生部负责解释。第三十五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教高20009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学校的仪器设备是固定资产的
30、一部分。为了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根据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学校的仪器设备,是保证完成教学、科研、生产和行政等任务的必备条件之一。学校要在“统一领导、分口分级管理和管用结合”的原则下,由一位副校(院)长分管仪器设备的工作,并应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仪器设备的管理体制。第三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其作用,保证教学、科研等项工作的需要,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学校要在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中,加强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使仪器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中充分发挥效益。第四条仪器设备的管理,必须贯彻勤俭办学的方针,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挖掘
31、现有仪器设备潜力,重视开发工作,并提倡自己动手研制新型教学、科研仪器,不断扩充学校研制仪器设备的能力。第五条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门科学,学校应积极开展仪器设备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工作,敢于创新、勇于改革,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管理体系。应选派政治思想好并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担任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要从政治上和业务上关心他们的成长,通过业余教育、专业培训等多种方式,有计划地安排他们的业务提高工作,并要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业务考核及升晋级等办法,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努力掌握业务知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第二章计划管理第六条学校仪器设备的购置,要根据发展规划、专业设置、教学和科研等
32、方面的需要和财力的可能,分别轻重缓急制订出年度购置计划。第七条仪器设备的年度购置计划,应由实验室及相应的生产和行政单位提出,经系、处一级领导同意后,由主管部门会同校内有关的业务部门汇审平衡,列入学校年度基本建设投资和财务计划,提请主管校(院)长批准后执行。计划外临时需要的仪器设备,亦应按上述精神,规定出各级审批权限和手续。第八条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的购置,必须提出可行性报告,其内容应包括购置理由、效益预测、选型论证、安装及使用条件等,经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业务部门及专家,逐项进行评议审查后,报主管校(院)长批准执行。第九条自制仪器设备(包括请外单位加工制造的)必须申报计划,并应对其技术设计的科学
33、性、可行性及经济的合理性进行论证,经主管部门同意后进行试制。试制结束,经技术鉴定合格予以验收入账。第十条仪器设备的统计资料,是制订计划的主要依据。要随时掌握仪器设备的品类、数量、金额、分布和使用情况,经常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和汇总工作,以进一步加强计划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要按上级部门的要求,如期报送各类统计报表,做到数字准确,情况真实。第十一条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实现仪器设备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有条件的学校要在人力、技术和设备上做好安排,逐步实现计算机管理。第三章技术管理第十二条技术管理的目的,是要保证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可用状态,不断提高完好率。第十三条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
34、。要制订操作规程、使用和维修保养制度,并有专人负责技术安全工作,做到坚持制度,责任到人。第十四条仪器设备要建立严格的实物验收和技术验收制度。到货后要及时开箱清点检验和安装调试,进行技术验收;学校领导和主管部门要监督检查验收工作。进口仪器设备,要在索赔期内完成验收工作的各项事宜,对质量不合格的仪器设备,要及时提出索赔报告,完成索赔工作,以免受到不应有的损失。第十五条仪器设备必须按精密程度分级使用,并应对性能和指标进行定期校验、计量和定标,以确保仪器设备的精度和性能。第十六条要加强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一般仪器设备应做到随时保养和维修;精密贵重仪器应做到精心维护、定期检修和检测,防止障碍性事故
35、的发生。仪器设备一般不得拆改,如确须拆改时,需按各级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第十七条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必须选派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和指导使用,对上机操作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准使用仪器。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要建立技术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仪器设备出厂的技术资料,从购置报告到报废整个寿命进程中的管理使用、维护、检修及校验等记录和文书资料,使之成为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技术依据。第十八条要重视仪器设备(尤其是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的技术改造工作。各院校要组织人力有计划地对陈旧的仪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之重新发挥作用。对拟改造的仪器设备,必须提出技术、效益和经济
36、的合理性论证报告,经有关部门和专家审查批准后实施。第四章经济管理第十九条要通过研究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工作中的经济规律,逐步确定技术状况、完好率、利用率等综合性考核指标,进行经济技术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努力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第二十条仪器设备要建立必要的账、卡制度,坚持每年至少对账一次,做到账、物、卡相符,账、账相符。第二十一条要根据仪器设备性能特点和不同的使用要求,进行经济和技术论证,做到合理选用,适时更新;精度和性能下降的可以降级使用或调往其它需用单位。第二十二条精密贵重仪器要实行专管共用,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要积极参加校际和地区协作,对外开展技术服务,并制定
37、合理的收费(包括收取必要的折旧费)标准。第二十三条要努力避免仪器设备的积压和浪费,对长期不投入使用的仪器设备,要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对确系人为原因造成积压和浪费的,应追查责任,进行处理。学校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积压仪器设备清单,以利调剂使用。第二十四条确因技术落后、损坏等原因不能修复使用或维护修理费用过高,无修复价值的仪器设备,可申请报废。报废仪器设备,必须按规定,经技术鉴定和主管部门审核由校(院)长批准后,予以报废,并进行财务处理。单价在5万元以上仪器设备的报废,需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第二十五条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有偿调拨收入,统一由学校财务部门办理收款,并作主动增加“拨入经
38、费”处理,不得转作预算外收入或学校基金收入。对外开展技术服务的收入,属于应补偿预算支出的部分和收取的折旧费,作主动增加“拨入经费”处理;其纯收入可纳入“学校基金”。第二十六条学校要制订出仪器设备使用和管理工作的奖惩条例。对工作成绩突出,重视开发或增收节支好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应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并作为提职晋级的重要考查依据;对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仪器设备损坏、丢失和浪费的人员,应给予批评教育,直至行政处分或在经济上给予制裁。第五章附则第二十七条高等学校应根据本办法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及教育部备案。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施行,原教育部和财
39、政部1979年9月21日颁发的教育部所属高等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试行草案)同时作废。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2005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第二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的精神,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我部决定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基础上,评审建立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建设目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树立
40、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为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提供示范经验,带动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采取学校自行建设、自主申请,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选优推荐,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的方式产生。从2005年至2007年,分批建立100个左右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建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国家级、省级
41、两级实验教学示范体系。二、建设内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验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要应具有:1 .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验教学观念学校教育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先进,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实验教学,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并落实实验教学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和氛
42、围。2 .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引入、集成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鼓励探索的多元实验考核方法和实验教学模式,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3 .先进的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模式和组织结构学校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验
43、教学工作。建设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团队。建立实验教学队伍知识、技术不断更新的科学有效的培养培训制度。形成一支由学术带头人或高水平教授负责,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实验技术,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4 .先进的仪器设备配置思路和安全环境配置条件仪器设备配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品质精良,组合优化,数量充足,满足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等现代实验教学的要求。实验室环境、安全、环保符合国家规范,设计人性化,具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条件,运行维护保障措施得力,适应开放管理和学生自主学习M英曲
44、一5 .先进的实验室建设模式和管理体制依据学校和学科的特点,整合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资源,建设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心。理顺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制,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统筹安排、调配、使用实验教学资源和相关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6 .先进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建立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建立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管理机制,创造学生自主实验、个性化学习的实验环境。建立实验教学的科学评价机制,引导教师积极改革创新。建立实验教学开放运行的政策、经费、人事等保障机制,完善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7 .显著的实
45、验教学效果实验教学效果显著,成果丰富,受益面广,具有示范辐射效应。学生实验兴趣浓厚,积极主动,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实验创新成果丰富。8 .显明的特色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实际,积极创新,特色显明。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评审(一)评审范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面向全国各类本科院校,一般应是承担多学科、多专业实验教学任务的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学科大类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学科综合实验中心,重点是受益面大、影响面宽的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以物理、化学、生物、力学、机械、电子、计算机、医学、经济管理、传媒、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等学科和类型为主。(二)申报要求1
46、.申报条件。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为高等学校校、院级管理的实验教学中心,教学覆盖面广,形成规模化的实验教学环境,具备网上开放教学、开放管理的条件,具有高水平教授负责、组合优化的实验教学团队,教学效果突出。2 .申报程序。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申报,由学校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评选汇总后,统一向教育部申报。3 .申报材料。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材料包括申请书和相关支持材料(如实验教学中心录像,典型教学案例录像,典型教材样本、多媒体课件等)。(三)评审方式1 .评审方式。教育部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实验教学中心申报的情况,组织专
47、家采取网络评议、集中评审、学校答辩、现场考察等不同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审。2 .受理机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受理、组织评审和年度评审工作的具体部署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四、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设立通过教育部组织评审的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中心,经网上公示后,授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予以公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上网展示主要内容,承担相应的培训,宣传推广经验,扩大受益面,充分发挥其在全国范围的示范辐射作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每五年进行复审。其间,实行年度报告上网公布,并视情况进行中期检查或抽查。对不合格者将取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
48、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根据本通知精神和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尽快启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和评审工作。二。五年五月十二日附件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指标体系、评审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1实验教学40%1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102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10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04教学效果与教学成果102实验队伍20%5队伍建设106队伍状况103管理模式20%7管理体制58信息平台59运行机制104设备与环境20%10仪器设备1011维护运行512环境与安全5特色项目(10分)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验教学、实验队伍、管理模式、设备
49、与环境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中做出的独特的、富有成效的、有积极示范推广意义的成果。、评审指标内涵及相关主要观测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内涵及相关主要观测点实验教学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学校教学指导思想明确,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重视实验教学,相关政策配套落实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思路清晰、规划合理、方案具体,适用性强,效果良好实验教学定位合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安排适当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涵盖基本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等教学内容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融入科技
50、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实验项目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安排适宜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教材不断改革创新,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自主训练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重视实验技术研究,实验项目选择、实验方案设计有利于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实验教学手段先进,引入现代技术,融合多种方式辅助实验教学建立多元实验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实验能力教学效果与教学成果教学覆蛊回1,实验开出单图,教学效果好,学生实验兴趣浓厚,对实验教学评价总体优良学生基本知识、实验基本技能宽
51、厚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实验创新成果多,学生有正式发表的论文或省部级以上竞赛奖等承担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成果突出实验教学成果丰富,正式发表的高水平实验教学论文多,有获省部级以上奖的项目、课程、教材有广泛的辐射作用实验队伍队伍建设学校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合理政策措施得力,能引导和激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入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队伍培养培训制度健全落实,富有成效队伍状况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实践经验丰富,热爱实验教学,管理能力强,具有教授职称实验教学中心队伍结构合理,符合中心实际,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核心骨干相对稳定,形成动态平衡实验教学队伍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强,实验教学水平高,积极
52、参加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社会应用实践,广泛参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实验教学队伍教风优良,治学严谨,勇于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管理体制实施校、院级管理,资源共享,使用效益高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负责制,中心教育教学资源统筹调配信息平台建立网络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具有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运行机制实验教学开放运行,保障措施落实得力,中心运行良好管理制度规范化、人性化,以学生为本实验教学评价办法科学合理,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和改革创新实验教学运行经费投入制度化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设备与环境仪器设备品质精良,组合优化,配置合理,数量充足,满足现代实验教学要求仪器设备使用效
53、益高改进、自制仪器设备有特色、教学效果好维护运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效果好维护措施得力,设备完好仪器设备维护经费足额到位环境与安全实验室面积、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实现智能化实验室设计、设施、环境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环保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应急设施和措施完备认真开展广泛的师生安全教育重庆医科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实验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重医大2005137号各院、系、部、处、室: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努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
54、,不断提高教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特提出如下意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落实“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新理念,大力推进创新教轻实验教学的教育模式, 加强指导学生掌握本专业常用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育,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必须切实转变长期以来重课堂教学、本科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学仪器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分析问题,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教学形式。实验教学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更具有
55、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在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课堂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各院系、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实验教学的组织机构,积极发挥教授、主讲教师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明确责任,规范管理,真抓实干,将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加强实验教学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1 .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实验教学管理机构各院系要根据教学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制订和完善实验教学大纲,保证无论是独立设课的实验教学环节还是非独立设课的实验教学环节,都有相应的的实验教学大纲。要重视对实验教学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重新核定实验教学学时和学分,各专业培养计划中应明确和落实实验教学占计划总学时比例和学分要求。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教授在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中的积极作用,学校在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立实验教学指导工作小组,各院系亦应建立相应的院级实验教学指导小组,对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实验室建设、教学实验人员培训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提供咨询,提出建议。2 .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建立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需要出发,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24年公务员考试云霄县高分冲刺试卷含解析
- 《材料性能力学性能》课件
- 探索工业机械未来
- 虚拟展览在数字博物馆建设中的作用-洞察分析
- 抑制靶点发现方法-洞察分析
- 艺术市场区域发展-洞察分析
- 药用炭的抗菌性能研究-洞察分析
- 虚拟偶像营销策略-洞察分析
- 芯片产业链协同创新-洞察分析
- 行政伦理与政府责任-洞察分析
- 管辖权异议仲裁申请书
- (完整版)中考英语作文必备好词好句
- T-CERDS 3-2022 企业ESG评价体系
- 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使用检测和应急预案
- 报价经理岗位职责
- 汝州某燃煤热电厂施工组织设计
- 猪场配怀工作安排方案设计
-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档案》模板
- GB/T 2-2016紧固件外螺纹零件末端
- GB/T 12467.5-2009金属材料熔焊质量要求第5部分:满足质量要求应依据的标准文件
- GB 17740-1999地震震级的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