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杂剧艺术的结构一、题目正名二、段落三、副末开场四、下场诗一、杂剧的“题目正名”就今存元杂剧而言,除介子推等个剧作外,每一剧末都有所谓“题目正名”:或者两句或者四句;或六言或七言或八言而以七、八言为主。如果是两句,则第一句为“题目”,第二句为“正名”;如果是四句,则一、二句为“题目”,三、四句为“正名”。从今存元杂剧看,同一剧作的“题目正名”在不同的版本中是有差异的。比如元杂剧中之名剧赵氏孤儿,元刊杂剧三十种为:题目韩厥救舍命烈士程婴说妒贤送子正名 义逢义公孙杵臼冤报冤赵氏孤儿元曲选则为:题目 公孙杵臼耻勘问正名 赵氏孤儿大报仇关于题目正名的含义,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但不管怎样理解,有一点
2、是肯定的,那就是除看钱奴等极个别的作品外,所有剧作的名字均包含在“正名”的一或两句中,而尤其以末三、四字为剧名者为最多。因此,如果把剧名看成是“正名”(甚而“题目正名”)的简称,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题目正名”有什么用处呢?估计是元人勾栏(剧场)中的专门术语,是写在海报上用作宣传的东西。 然而到了明清杂剧中,题目正名发生了不少变化。比如位置绝大多数已移至剧首;比如常常只有“正名”而无“题目”;比如有的剧本标作“正目”,大约是“题目正名”的简称吧;比如不少剧作名称并不包含在其“题目正名”中,因而剧名再不能看成是“正名”的简称而只能看成是“概括”。等等。 (返回)二、杂剧艺术的段落(一)折从元刊杂剧
3、三十种看,元杂剧是连篇而下,不分段落的,但是据文献记载,元杂剧又确实是分段落的。这种“段落”,当时或者称“折”或者称“段”。中原音韵·定格金盏儿评语说:“此是岳阳楼头摺中词也。”所引金盏儿曲在岳阳楼第一折内,所以此“摺”字当即今通行之“折”字。录鬼簿李时中开坛阐教黄粱梦注说:“第一折马致远,第二折李时中,第三折花李郎学士,第四折红字李二。” 这都是元杂剧分“折”的记载。 但是,元杂剧的“折”究竟是什么概念?划分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说法有几种,常见的是两种:(1)当以段落区划而言(参见孙楷第沧州集中之元曲新考) (2)以角色为标准,无论什么角色上下一场,都作一折计算(参见钱南扬戏文概论形
4、式第五第一章第二节段落)。就元曲选而言,所谓“折”,就是是包含“曲白科”的“段落次第之通称”。因此“一折”即是一个情节段落(相当于现在 电视连续剧的一集)。明代中后期,杂剧创作受南戏传奇的影响,不少剧作,尤其是南杂剧中不称“折”而称“出”,但含义几乎没有两样。一般而言,元杂剧每个剧本都是四折,通常称“一本四折”。就今存的个元杂剧而言,例外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每本折,具体有关汉卿五侯宴、纪君详赵氏孤儿、白朴东墙记、刘唐卿降桑椹、无名氏锁魔镜剧;二是多本多折,此仅西厢记一种,为本或折。明初杨景贤西游记杂剧本出,刘东生娇红记两本折第一本两折一楔子,第二本六折一楔子(周贻白明人杂剧选本)。,均与西厢记类
5、似。明代中后期以降,只有少数剧作仍然遵守元杂剧一本四折的旧规,虽然以三、五折居多,多则七、八折甚而十来折也有,少者像吟风阁杂剧那样全剧不分折(实为一折)的剧作也不在少数杂剧与传奇在篇幅上的界限,尚有不同说法。例如傅惜华清代杂剧全目将吴震生总题太平乐府出的换身荣以及13出的其他种剧作均归入杂剧,反之,聊斋志异戏曲集中神山引、负薪记与错姻缘三剧均仅出,但该书又以为传奇而不予收录。再如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所收杂剧最长者为折的红楼梦散套,其次为折的四友堂里言,再次为折的相思普,但不少凡812出者又定为传奇。总体而言,折以下定为杂剧则无问题。(二)楔子学者“楔子”有不同理解关于“楔子”的含义,郑振铎中
6、国文学研究(六卷本)论北剧的楔子(作于年月日)说:尔雅:楔,枨也。门两旁木柱。引伸此义,则楔子有位置在前之义。西厢笺疑:垫桌小木谓之楔。木器笋松而以木砧之,亦谓之楔。引伸此二义,则楔子有支撑他物及连接他物之意。楔子之为以上何意,无从知道。确如郑振铎先生所言,单从字面是不能解释楔子的含义的。闵遇五西厢笺疑说:“元曲本止四折,其有余情难入四折者,另为楔子。”确实,楔子就是“难入”四折的“余情”。就现存的种元杂剧来看,楔子有在剧首的,也有在剧中即折与折之间的。在剧首的楔子,其作用相当于剧作的“序幕”或“开端”,在剧中的楔子,则相当于承上启下的“过场戏”。 (返回)三、杂剧的“副末开场”“副末开场”本
7、是南戏传奇的形式。比如:剧作开演前,由副末上场,诵念一首词或两首词,而内容则或叙述剧情梗概,或阐明创作宗旨,或宣扬艺术主张。因其例由副末承担,故而通称“副末开场”(也称“开场”或“家门”)。明清南杂剧(有时还包括北杂剧)受其影响,也有一些剧作模仿使用“副末开场”的形式。比如如汪道昆洛水悲: 而孟称舜桃花人面是北曲杂剧,但该剧不但用了“副末开场”的形式,而且于其开始出还赫然写着“副末开场”四字。这种“副末开场”开场的形式,一般是由副末(末)念一首词,几句白(或几句“定场诗”)以引出“正戏”来。而所念之词并不一定,西江月、画堂春、如梦令、浣溪沙、临江仙、鹧鹄天、满庭芳、菩萨蛮等都可用。 (返回)四、杂剧的“下场诗”南戏传奇每出结束,一般都由角色念诵两句或四句韵语,然后下场。这韵语,通称下场诗。其作用常常是或总结剧情,或设置悬念。元杂剧虽然没有下场诗,但人物下场时念几句诗的情况却很普遍。南戏传奇和元杂剧的这种形式,直接影响了明清杂剧的创作从而出现不少杂剧作品具有下场诗的形式。例如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探讨
- 社交电商的推广策略与市场分析
- 推行班级文化墙建设与维护计划
- 财务政策制定建议计划
- 科技产品如何借助社交网络快速推广
- 房产合同范本融资租赁合同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 建筑材料仓储与物流管理考核试卷
- 班级艺术才艺展示活动策划计划
- 水利安全合同范本
- 医院纳入定点后使用医疗保障基金的预测性分析报告
- 媒介素养概论 课件 刘勇 第0-4章 绪论、媒介素养-新闻评论
- 智能割草机器人的概述外文翻译
- 井下作业工:初级井下作业工考试答案二
- 民营企业职务犯罪预防
- 睿智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研究
- 【品牌战略】麦当劳公司成功管理秘诀苦心经营
- 2024届南通二模(又苏北七市二模)数学试题
- 菜点与酒水知识课件
- 新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 品质月工作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