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_第1页
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_第2页
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_第3页
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_第4页
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学要求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内容点析1 对图1.1的解读。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教材选取了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十分概括地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从猜想到实践,从不科学到科学)。图中绿色箭头表示了四幅图的顺序。前两幅图是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猜测。显然,“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之说,比“天圆地方”之说有了很大的进步。而这种猜想的进步,又是基于人们

2、对很多现象的观察。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站在古代人的角度,实验、观察和思考大地的形状。麦哲伦环球航行是在前人猜想的基础上的一次伟大的实践。地球的卫星照片,最有力地说明了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早已被人们熟知,因而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而是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育。2 在描述地球大小的时候,人们往往使用“平均半径”这个概念。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 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 378千米。实际上北极半径与南极半径还不相同。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例如,赤道半径的长度只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

3、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3 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活动有两层意思:一是用实际例子,并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的;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试想一下,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观察的结果可能相同)。(1) 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2)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4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与地图不同,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形状的

4、变形,其经纬线和地理事物的形状、方向、相对位置都与实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教材中安排制作地球仪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并初步认识赤道、两极等重要点和线。切记不要把此课上成手工课。5纬线和经线、经度和纬度的概念是通过图释、简述等方式完成的。关于纬线和经线的特点,以及纬度和经度的分布规律,是通过一组活动来完成。活动要围绕观察实物地球仪展开,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图第一章(1) 采用图释的方法,说明什么是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这些概念后面要用到。(2) 第一大题的前3小题,采用对比的方法,从形状、长度、

5、指示方向等方面分析了纬线和经线的特征。(3) 第一大题的第4小题,分析了经度和纬度的排列规律。(4) 第一大题的第5小题,加深学生对几条重要纬线的认识,这几条纬线在后面也要用到。(5)第二大题是认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这是后面经常要用到的概念。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达到掌握关于经线和纬线基本特征的目的。6教材选择最新发生的事件,说明经纬网的定位作用。教材中的“活动”也是围绕经纬网的用途来设计。3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引发学生思考。第一个问题,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类比经纬网,加深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第二个问题是虚拟的实际应用问题。教材选取了一个反例,更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第三个问题是利用经纬网

6、查找地点的练习。教学建议本节教学内容涉及了很多新的名词、概念,如,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等,虽然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它们的确切定义,但仍会给初学者带来困难。同时,这些名词多为空间概念,真正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学要多利用图像,采取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对这些空间概念建立直观的感知,了解这些名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师还可以多让学生参与识别、填写、描画等活动,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无意识记忆。本节新课的导入可有以下两个设计。(1)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但是,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我们自己却看不见。站在地球表面,我们

7、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哪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2)课前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跨学科知识、上网查寻资料等途径找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这两种设计的目的,都是激发学生进入学习过程的兴趣。不论实施哪种教学方案,教师都要在学生讨论与回答之后,再继续将教学内容补充完整,并出示形象的图片加以印证。让学生通过思维活动或观察、研讨活动,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按照教材图1.1展示的顺序设计教学的顺序。2学习第二幅示意图后,插入本段活动中的内容,佐证教

8、材中提出的“很多现象”。(1)分组按照教材中的要求,模拟“海边看船”,把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如果有同学到海边亲身体验过,也可以交流一下。还可以做一个对比小实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2) 图1.4是一幅月食照片。古铜色的部分是地球的影子。注意观察古铜色影子的边缘,可以看出它呈什么形状?(弧形)。(3)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4)进一步设问:凭借这些证据,能不能肯定地球是球形?为什么?3 学习麦哲伦环球航行(结合阅读材料)。4 最科学的证明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5 用哪些资料数据可以描述地球的大小?6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

9、了什么?【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请同学们观察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同学们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这个问题提出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的外貌,并与真实的地球作比较,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自己总结地球仪的特点。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归纳表述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知识的要点。2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补充地球仪的特点。(1)是地球缩小的模型。(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3)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纬线和经线】这一部分可以设计

10、以下三个活动。1第一个活动设计。(1)教师说出一些地理事物的名称,如某一国家的首都、某条河流、某两山峰的位置关系,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来,并告诉大家这些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和相互关系。当学生因不会表达而感到困惑时,教师再指出:地球仪上经纬线、经纬度的作用,就是为了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若学生有能力正确表述,就请该同学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达到学生互帮互学的目的。(2) 大家知道地球仪表面这些弧线及其标注的度数分别叫什么名称吗?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设计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明确学习的目的。2第二个活动设计。(1)请有条件的学生从家里带来地球仪

11、,能保证每45个学生有一个地球仪。教师出示下表(表中某些项目的内容由教师写出,其余项目的内容让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通过观察,自己归纳、总结出经纬线、经纬度、赤道等地理名词的几何形状特征及作用)。然后再通过讨论进行交流,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也使学生能较快地识记这些地理名词及其含义。纬线(圈)经线(圈)形状特征圆圈半个圆圈指示的方向东西南北长度的分布标度的范围度数的变化规律相同度数的区分零度线的确定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数量特征此设计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很强,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很及时,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2)对于大多数学生没有地球仪做学具的情况来说,教

12、师可以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启发,边与学生讨论,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组织下列问题的研讨。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请学生分别观察地球仪的南半球和北半球,或阅读教科书第7页南北半球图,随后让学生描画此纬线,填写南北半球的名称)纬度数值的大小排列有什么规律?(让一位学生在上图中标注出图中主要纬线的度数)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该最大值出现在哪个地区?(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南北两极点和纬度值)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第8页“活动”中的第二题。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的地点?为什么?如何区分南北半球相同纬度的纬线?请同学

13、们描画出0°、 30°、 60°三条纬线,找一位学生在图上标出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在地球仪上找出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3第三个活动设计。经线和经度的学习要与上述教学过程有所不同,要避免单调的重复。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学,也可以引导学生与纬线和纬度的特点进行比较学习。老师可以提问下列问题。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此问题较难,以教师回答为主)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教师要做必要的提示)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在以上活动过程中,教师边组织讨论,边请学生将讨论结果书写到表格中。【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师提问:“要说明一个地点的确切位置应如何表述?”并试着让学生表述下列地点的确切位置:北京、伦敦、莫斯科。然后再请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下列地点:(利用教科书中的活动内容)(1)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