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的衔接_第1页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_第2页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_第3页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_第4页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1课时 初高中化学课本的衔接教学目标1. 了解高中化学的课程结构和教科书的栏目与功能。2. 明确初高中化学学习要求的不同。3. 举例初步学习钢铁的腐蚀。教学过程初高中化学所学的化学内容都是非常基础的,在整个化学的世界里,其实是九牛一毛。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一点上,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都是自成体系的,研究的都是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用途,主要学的都是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化学变化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如果说化学是一个螺旋的环,初中化学是下面的一个小环,高中化学就是上面的一个大环,这两个环是相连的,但又是不同的,主要是在层次和

2、高度上不同。在学习高中课程之前,首先应该了解高中化学课程与初中化学课程的不同。初中化学用一年的时间学了两本书,上册和下册;高中化学将用一年的时间学习必修1和必修2,后面可以再选修一门或者几门化学模块。化学选修有六个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化学与生活主要是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化学与技术主要是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

3、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物质结构与性质主要是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反应原理主要是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机化学基础主要是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对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实验化学要求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4、,高中化学本身就有两个层次,必修部分与初中化学密切衔接。初中的第一章,我们学习过开启化学之门,高中变成了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初中学了我们身边的物质,有自然界的水,自然界含量最丰富的水是海水,高中就要从海水中获得一些化学物质;初中学了金属和矿物,知道怎样从矿物中冶炼金属,到了高中,就要知道如何把这些矿物变成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材料。初中还学习了燃料和燃烧,知道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了很多含氮、含硫的化合物污染了我们的环境,高中就要研究这些含氮、含硫的化合物,并做到可持续发展。这些是必修1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必修2与初中化学的衔接也很密切。初中学过物质构成的奥秘,高中会进一步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与物质的

5、多样性;初中学习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高中就深入研究这些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初中学过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高中就要求知道如何获得和应用有机化合物;初中的最后一章是化学与社会发展,必修2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只是进行了一些提升。再看选修的6个模块,就是更高一个层次的提升,并大学学习的化学进行衔接,这里不做重点介绍,高考想考化学的专业的同学到文理分班的时候就会知道的。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利用教科书中不同功能的栏目。课前要弄明白“你知道吗?”栏目的问题,例如翻到课本75页,以钢铁的腐蚀为例;课堂上要认真思考“交流与讨论”栏目的问题,看76页;课后要会做“练习与实践”栏目的习题,如77页

6、第3题。一个专题学完之后,要能够归纳“回顾与总结”栏目所要求的内容,如84页“如何防止钢铁腐蚀?钢铁的防护有何重要意义?”第2课时 初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教学目标1. 了解出初高中化学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的异同。2. 知道初高中的化学知识是相互衔接的。3.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在课程编排中,初、高中的化学课程存在着一定的延续性。初中课程迈向高中课程的过程中,在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存在一个较高的台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也与初中有着较大的差异。首先,回忆一下化学是什么,在初中我们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但在高中,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

7、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相比之下,高中对化学的定义就更微观了,所以在高中学塑料、树脂和蛋白质等复杂的有机物,也要从分子、原子的水平去认识,并且要知道如何去创造这些分子。初中所学的化学物质大多是在我们身边比较常见的,例如空气、水、溶液、金属以及生活中场用的食盐、纯碱、小苏打、石灰石和化肥等。高中要学习的就不一定是生活中能够见到的物质了,例如钠、氯、硫、硅等。在初中我们知道原子核外有电子,在高中就要知道这些电子在核外是怎么排布和运动的;在初中我们学了元素,高中还要求大家知道什么是核素;初中认识了元素周期表,高中就要详细了解元素周期表中的反映出来的很多信息,以及规律。初中知道化学反应是原子

8、结合后能形成分子,在高中我们就要知道原子为什么能够结合,是怎么结合的。在化学计算方面,初中经常是计算宏观物体一些体积、质量和浓度、质量百分比,高中引入了计算微观物体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和气体摩尔体积,并通过这些概念把宏观和微观连在一起。所以在思维方式上就要学会用分类、比较、假说和模型的方法,对抽象的东西进行定量的计算,并能够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发现规律。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化学学科学习后不久,就有一种难以适应的感觉。据观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学生还是以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课程,引起学习方式的不适应。、高中阶段的教学,单位时间内的知识容量加大,导致学生听课方式的不适应。、相关知识点所

9、涉及的问题难度增大,学生又不能自觉地将初、高中的知识点进行衔接和应用,造成解决问题的不适应。现在,我们就要考虑怎样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学习方式上,初中化学对记忆的知识依赖性强,归纳总结能力较弱,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那么,怎么才能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呢?就需要自己对每一个知识点深入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而不是说对这个知识点知道了,听说过。课堂上认真听课,怎么知道自己听懂了没有呢?要能够给同学讲一遍,同学听懂了,和你的意见一致,基本上能够说你懂了。在大家空闲的时候聊天,可以跟你的同学说说自己对某一个知识点的理解,问他是否同意,如果不同意就深入地讨论或者问另外的

10、同学或者老师,这样就容易把问题弄清楚了。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一定要学会归纳总结,学习一段时间后,要清楚所学的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用一个图或者一个表格,把它们系统起来,这样不用死记硬背,就能触类旁通了。第二点是听课方式上,听课对学习效率的影响非常大。到高中大家就会发现一种现象,有的同学平时非常努力,时间抓的很紧,但成绩只是中等,怎么也提不上去;还有的同学呢,平时看起来不怎么努力,该玩的时间他也痛痛快快地玩了,成绩却一直很靠前,这里面很关键的一点是会不会听课。也许有的同学不太在乎听课,课堂上想听了听一会,思绪很快就跑到九霄云外傲游去了,典型的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们觉得课后自己看看书就行了,关键是自

11、习课上多做一些练习题,考试不就考的是试题嘛,又不考我听不听课。这就让这些同学浪费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无用功,课堂上的时间浪费了,虽然他不得不和别人一起坐在教室里,课后很刻苦,但对于知识你比老师理解的更好吗?知识点理解错了,要把题做对容易吗?还有些同学是因为不喜欢这个老师,所以不听他的课。可是你不听老师的课,只会让老师也不喜欢你,对你不抱什么希望,最后是你没学到知识,在学习中落后了,何必呢?学习是为了自己,在高中必须认识到这一点,你学习不是为了你爸妈,更不是为了老师,他们只是希望你学习好一点,究竟学得怎么样是你自己的事情,学习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自己现在和将来能够更好地生活。所以,集中精力听课,只是

12、为了自己。高中单位时间内的知识容量加大,稍一走神,可能就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了。在课堂上集中精力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做课堂笔记,把老师讲的重点写下来,把自己的一些理解写下来,课后看着自己的笔记,能够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复述出来。第三点是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就关键的是在老师讲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你能够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相似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求大家非常熟悉初中学过的内容。所以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先回顾一下初中的基础知识,然后再学一些高中的新知识。第3课时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回顾-为什么学化学课件第4课时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回顾-怎么学化学课件第5课时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回顾-化学学什么课

13、件第6课时 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认识分类的意义,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同时知道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并制作分类图。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经历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过程,掌握分类的方法,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分类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学习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PPT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肚子饿了,要去超市买面包,看这张超市平面图,你如何能最快

14、在超市里找到到它?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中商品,为什么你们能快速找到所需要的商品?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日用品区服装区 电器区 图书区 文具区 食品区 出口 入口先去食品区,再找面包的货架。因为商品都按类别摆放好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除了超市,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法? 学生活动:在1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写出你所知道的应用分类法的例子。图书馆、商场、网页、查字典、药房、户籍管理思维的发散,让学生意识到分类法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普遍存在。比较一下网页、图书馆、超市等地方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说明分类的意义有哪些?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自觉地不自觉地运用分类

15、法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用品进行分类。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分类及其对化学发展的作用。讨论分类的意义:方便生活、提高效率、发现规律。明确分类的意义。感受分类法在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分类的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分类呢?公孙龙认为“白马非马”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对于同一事物按不同标准分类,就是交叉分类法。对于一个人,填写登记表时你如何分类?提示:分类要在比较的基础上找相同点、找差异。有相同点的物质归为一组。(相同点是分类的标准)阅读教材,总结分类的步骤:一、确定分类的标准;二、找出事物的相同点和不

16、同点,把符合标准的归为一类。他按颜色为标准把白马分类到白色,而不是马,有一定道理。说明标准不一样,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从性别来分,可以分为男人和女人;从年龄来分,可以分为老人、中年人、年青人和小孩;从籍贯来分,可以分为北京人、天津人和上海人等等;另外还可以从政治面目、学历等等方面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是有标准的。(同一事物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等)还有一种分类法,是按一个标准对多种事物进行分类,叫做树状分类法。如我们把化学反应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不同,可分为: 化合反应(A+B=AB) 分解反应(AB=A+B)置换反应(A+BC=AC+B)复分解反(AB+CD=AD+CB) 那么大家思考一下,

17、还可以用哪些标准对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或化学物质进行分类?根据大家所认同的标准分组制作分类图。学生活动:在1分钟内尽可能多地说出分类的标准。化学反应按是否有氧参与、热量变化化学物质按组成、性质、化合价、颜色、溶解性第一组:(附表后)第二组:(附表后) 第三组:(附表后)第四组:(附表后)思维的发散,体会分类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体会分类的思维过程。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应用分类法,体现出本部分内容在初高中知识学习中呈上启下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系统回顾所学知识,体会分类方法对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展示并解说本组所制作的分类图。各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用投影仪展示制作的分类图,并进行详细解说

18、。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大家评价一下,哪种分类图最好?其实分类只有是否符合情景的要求,没有最好。因此,大家可以依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分类。再看刚开始的超市平面图,评价这种分类的优劣,先创设一定的情境,再进行不同的分类,作为本节课的作业。各种各样的回答。 日用品区服装区 电器区 图书区 文具区 食品区 出口 入口 评价各个小组的分类图,将分类方法内化。布置作业,检验学生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回顾小结在本节课的结束,大家看老师的板书,用的是交叉分类法,还是树状分类法?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分类的意义是什么?今天我们用分类的方法对化学又有了全新的认识,这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

19、不断的总结方法加以运用,揭开化学的神秘面纱。树状分类法。标准是事物的相同点。意义是方便我们系统理解分类的方法。第二章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意义用途步骤方法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能够针对具体的情景分辨分类的方法、标准和这样分类的意义。各小组分类图1、第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类形式与结果如下(实物投影)点燃将化学反应进行分类高温(1)  化合反应(A+B=AB) C+O2 = CO2点燃分解反应(AB=A+B)CaCO3=CaO+CO2置换反应(A+BC=AC+B)Zn + 稀H2SO4 =H2 + ZnSO4复分解反应(AB+CD=AD+CB)HCl + NaO

20、H = NaCl + H2O (2)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C+O2 = CO2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CuO+CO =Cu+CO2 非氧化还原反应: CuSO4+BaCl2= BaSO4+CuCl2(3)放热反应:NaOH + HCl=NaCl + H2O 吸热反应:C + H2O = CO + H22第二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类形式与结果如下(实物投影) 固固:粗盐 混合物(多种成分) 液液:水与酒精 气气:空气 金属单质:Fe 、Cu物质 单质 非金属单质:P 、O2 一元酸 HCl 酸 二元酸 H2SO4 纯净物(一种成分) 三元酸 H3PO4 难溶碱 Fe(OH)3 碱 易溶碱

21、NaOH 化合物 正盐 NaCl 盐 酸式盐 NaHCO3 碱式盐 Cu2(OH)2CO3 氧化物:CuO ( 这是一个不错的分类结果,投影出来以后,班内交流开始,同学们发现还可以将化合物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酸还可以分为强酸和弱酸,含氧酸和无氧酸等。碱还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盐还可以分为钠盐、钾盐、硫酸盐、硝酸盐等等。) 3、第三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类形式与结果如下(实物投影)按元素化合价的分类(1)负价 -1价:F、HCl中Cl-2价:O、CuS中S-3价:NH3中N-4价:CH4中C +1价:H、Na、K、Ag(2)正价 +2价:Ba、Ca、Mg、Cu、Zn、CO中C、FeO中Fe、NO中N +

22、3价:Al、Fe2O3中Fe +4价:Si、CO2中C、SO2中S、NO2中N +5价:HNO3中N、H3PO4中P、KClO3中Cl +6价:H2SO4中S +7价:HClO4中Cl(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分类,虽然某些元素的书写存在一些问题,还出现了元素化合价与实际化合价不一致的情况,这些问题投影出来经过班内的交流后,被更正过来。)4、第四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类形式与结果如下(实物投影) 从微粒角度分类 分子:O2、N2、CO等 核外电子 原子 质子 原子核 中子 阳离子:Na+ Mg2+离子 阴离子:Cl- NO3- 原子团:SO42- 、NO3- 、NH4+ 等 5、第五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类形式与

23、结果如下(实物投影) (1)不溶于水物质的颜色 白色:BaSO4沉淀 AgCl沉淀红色:Cu2O沉淀 Fe2O3粉末蓝色:Cu(OH)2沉淀黄色:S粉末 AgI沉淀黑色:CuO粉末 MnO2粉末红褐色:Fe(OH)3沉淀 (2)溶液的颜色: 无色:NaCl BaCl2 MgCl2 等红色:无色酚酞滴入 碱性溶液中黄色:Fe3+蓝色:Cu2+浅绿色:Fe2+紫红色: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棕黄色:碘水、碘酒问题1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物质类别上。O2、Cu、H2SO4、Ba(OH)2、KNO3、CO2、空气、含镁60%的MgO问题2对下列化学反

24、应进行分类:(1)硫在氧气里燃烧 (2)红磷在氧气里燃烧(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4)铝箔在氧气里燃烧(5)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学生自由讨论:对上述5个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可能的分类有这样几种:A.是不是化合反应:化学反应(1)、(2)、(3)、(4)为一类,都是化合反应;B.反应物的特点:化学反应(1)、(2)为一类,都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化学反应(3)、(4)为另一类,都是金属与氧气反应;C.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1)、(2)、(3)、(4)、(5)为一类,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第7课时 物质的转化教学过程【过渡】初中我们就学习过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规律,现在我

25、们一起来回忆一遍【例】 根据这张关系表,我们来看P5钙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图,写出化学反应【提问】 请把这些反应按初中所学的四种反应类型分类 这些反应中那些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过渡】 我们把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比如,钙和氧气的反应就是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其中钙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氧气的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 这里我们又找到一个划分化学反应的方法【板书】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 本质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过渡】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将在专题2中进一步的介绍【化学史话】【思考】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液态氧,汽水,洁净的空气,纯净的盐酸,冰水混合物,干冰,铁矿石,金

26、刚石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化合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凡是氧化还原反应,都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1.反应规律在熟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以下两种重要反应类型的规律与条件。(1)置换反应的规律与条件规 律反应条件H2+金属氧化物金属+水(1)加热;(2)K、Ca、Na、Mg、Al等的金属氧化物除外碳+金属氧化物金属+CO2 (1)高温加热;(2)K、Ca、Na、Mg、Al等的金属氧化物除外金属+酸盐+氢气(1)因浓硫酸、硝酸具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

27、排在氢之前的金属,才能置换酸中的氢金属+盐新盐+新金属(1)盐可溶;(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后面的金属;(3)钾、钙、钠很活泼,在盐溶液中不能置换出金属 (2)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与条件规 律反应条件酸+碱盐+水中和反应,有水生成,一般能发生酸+盐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1)盐中不溶于酸的BaSO4、AgCl等除外;(2)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气体或水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1)反应物都可溶于水;(2)生成物中要有沉淀盐+盐另两种新盐(1)反应物都可溶于水;(2)生成物中要有沉淀2.两类反应的条件:(1)复分解反应:沉淀、气体、水生成。(2)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活动性强的金

28、属置换出活动性弱的金属。问题解决:问题1经分析,某种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此物质( )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分析:只含一种元素,一定是单质而不是化合物,但可能是一种单质,如H2,为纯净物;也可能不是一种单质,而是两种单质的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或O2和O3等。 答案:D实践巩固: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爆鸣气 C.天然气 D.纯净的无污染的空气分析:冰和水仅是聚集状态不同,分子组成均为H2O,冰水混合物应为纯净物;爆鸣气是指点燃时易发生爆炸的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

29、有其他气体;纯净的空气本身就是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 答案:A2填表名称生石灰硫 酸硫酸铜氖 气氯化铁碳酸氢铵氢氧化钠化学式类别3下列每组物质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1)NaCl、KCl、NaClO、BaCl2 (2)HClO3、KClO3、Cl2、NaClO3(3)H3PO4、H4SiO4、HCl、H2SO4 (4)浊液、溶液、胶体、水(5)空气、N2、HCl、CuSO4.5H2O (6)铜、金、汞、钠解析:仔细分析每组中物质在元素组成、化合价上的特点,找出其相似性,即可找出那一种不同的物质。(1)只有NaClO

30、不是氯化物,即不是盐酸盐,它是HClO的钠盐、其中氯的化合价也不同于其他三种;(2)只有Cl2中Cl的化合价为0,其他均为+5价;(3)只有HCl为无氧酸;其余合理的分类也算是正确的如H4SiO4是难溶于水的。*(4)浊液、溶液、胶体为分散系,是混合物,而水是纯净物;(5)只有空气为混合物,其他为纯净物;(6)只有钠属于活泼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的前面,其他的为不活泼金属,排在H的后面。也可以根据金属在通常情况下状态不同分类,汞通常情况下是液态金属。第8课时 物质的量【教学过程】【引言】 前面我们了解了不同物质之间的分类和相互转化,在研究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常常涉及到原子、分子的量的关

31、系。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可以构成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这说明,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那么,联系他们的桥梁是什么呢?科学上,我们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过渡】什么是物质的量呢?它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认识的对象。【板书】 物质的量【讲解】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其符号为 n,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四个字不能分开。长度、温度的单位分别是米和开尔

32、文,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符号 mol,简称摩。【板书】 二、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单位为摩尔(mol)。【过渡】 既然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的,那么,物质的量的1个单位即1 mol表示的数目是多少呢?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书上有关内容,并得出结论。【板书】2、1 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3、 1 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位mol1。【讲解】 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他对6.02×1023这个数据的得出,有着很大的贡献,用其名字来表示该常数,以

33、示纪念。【投影练习1】 填空1. 1 mol 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 。2. 2 mol氢分子含 个氢原子。3. 1 mol SO4 是 个硫酸根离子。【讲解】 物质的量只限制了所含粒子个数的多少,并没限制粒子种类,所以,使用摩尔时应注明所指粒子是哪种。【投影练习答案略】【投影练习2】判断正误,说明理由。A. 1 mol 氢 × 没有指出是分子、原子或离子B. 1 mol CO2 C. 1 mol小米 × 小米不是微观粒子【评价上题,得出结论】【板书】 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投影】 根据摩尔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1 1.204

34、×1024个H2含多少 mol氢气分子?2 5 mol的O2中有多少个氧气分子?3 NA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投影练习答案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粒子总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三者的关系为:【板书】 5. 【讲解】 摩尔是一个巨大数量粒子集合体,可以有0.5 mol O2,0.01 mol H2SO4等,而分子、原子等,就不能说0.5个或0.01个。【投影练习】10.5 mol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22 mol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 个氢原子。31 mol H2SO4中含有 个H2SO4分子, 个硫酸根离子。41 mol HCl溶于水,水中存在

35、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51个水分子中有 个电子,1 mol H2O中呢?【投影练习答案略】【板书设计】物质的量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单位为摩尔(mol)。2.1 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3.1 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位为 mol1。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等)的种类。5.n【教学说明】 物质的量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师应按教学内容的要求,深入浅出地讲清物质的量的概念,不要希望一节课就能解决概念的全部问题,也不要认为

36、讲明白了学生就应该会了。实际上,学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或计算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只有在本章教学和后续的各章教学中,帮助学生反复理解概念、运用概念,不断地纠正出现的错误,才能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较灵活地运用这一概念。物质的量1化学上采用物质的量的意义是什么?单位是什么?它的标准是什么?我的思路:引导宏观的生产和微观的反应之间的联系,让大家展开思考、讨论,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第七个基本物理量,四个字不能分开,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l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的数目,约为6

37、.02×1023个。l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位m011。2物质的量是如何把宏观的可称量的物质与微观的不可称量的粒子联系起来的?我的思路:10亿人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清。很显然,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是完不成任务的。那么,能否用其他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只要称一下这杯水的质量,就可以很容易地知道,连接水分子这种粒子与水的质量之间的桥梁,就是物质的量。我们将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也就是说,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比。符号:M,单位:gmol1或kgmol1。依据公式

38、Mm/n,我们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与构成物质的粒子集体联系起来。1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一词来源于拉丁文moles,原意为大量和堆集。早在20世纪4050年代,就曾在欧美的化学教科书中作为克分子量的符号。1961年,化学家EAGuggenheim将摩尔称为“化学家的物质的量”,并阐述了它的含义。同年,美国化学教育杂志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多数化学家发表文章表示赞同使用摩尔。1971年,在由41个国家参加的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上,正式宣布了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必须定义一个物质的量的单位的提议,并作出了决议。从此,“物质的量”就成为国际单位制中的

39、一个基本物理量。摩尔是由克分子发展而来的,起着统一克分子、克原子、克离子、克当量等许多概念的作用,同时把物理上的光子、电子及其他粒子群等“物质的量”也概括在内,使在物理和化学中计算“物质的量”有了一个统一的单位。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批准的摩尔的定义为:(1)摩尔是一个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C12的原子数目相等。(2)在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予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根据摩尔的定义,12gC12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就是1 mol,即摩尔这个单位是以12 gC12中所含原子的个数为标准,来衡量其他物质中所含基本单元数目的多

40、少。摩尔跟其他的基本计量单位一样,也有它的倍数单位。 1 Mmol1 000 kmol 1 kmol1 000 mol 1 mol1 000 mmol 要注意,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有量纲的,它的量纲是“mol”,“6.02×1023”只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数值。2、正确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基本物理量之一,它和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等概念一样,是一个物理量的整体名词。“物质的量”不得化简或增添任何字。更不能按字面意义把物质的量理解为物质的数量或物质的质量等。它是表示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理量。它的计量基准是0.012 kg 12C所含有的12C原子数。这个数值

41、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3、正确理解摩尔的概念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2 g 12C中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碳原子,把这样多的12C原子确定为1 mol。这样,1 mol的任何物质中既含有确定的粒子数目,又有确定的质量。也就是说,摩尔像一座桥梁把微观物质的粒子数目和宏观的可称量的物质的质量联系起来了。另外,摩尔仅适用于微观粒子,且使用时必须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4、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有的同学认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这种认识是不对的,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值是指12 g 12C中所含的原子数。6.02×1023这个数值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两者在数值上是

42、有区别的。而且阿伏加德罗常数不是纯数,其符号是NA,单位是mol1。最新的测定数据是NA6.022043×1023 mol1(不确定度1×106)。第9课时 摩尔质量【板书】 摩尔质量1、定义: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用符号:M表示,常用单位为gmol1【师】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练习。【问题解决】 1、参考下列解题方式,完成下列计算: (1)9.8 g H2SO4的物质的量。(0.1 mol) (2)10.6 g Na2CO3的物质的量。(0.1 mol) (3)0.25 mol CaCO3的质量。(25 g) (4)2.0 mol H2O的质量。(36

43、 g)【师】 巡视,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练习结果,教师点评。【师】 请同学们完成“问题解决2”【问题解决2】2、根据上述计算,归纳物质的量(n)与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学生活动】 讨论,总结练习1的思考方式,找出关系式。【板书】 2、数学表达式:【问题解决3】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1)氢氧化钠和硫酸的反应。 (2)氧化铁在高温下与一氧化碳的反应。 (3)氯酸钾(KClO3)加热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的反应。 (4)过氧化氢(H2O2)分解成氧气和水的反应。【师】 巡视,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学

44、生活动】 学生汇报练习结果,教师点评。【问题解决3参考答案】(1)2NaOH+H2SO4=Na2SO4+2H2O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2(2)Fe2O3+3CO 2Fe+3CO2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3(3)2KClO3 2KCl+3O2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3(4)2H2O2 2H2O+O2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师】 请同学们自已看书,讨论教材中例题。【例题1】 483 g Na2SO410H2O中所含的Na+和SO42-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所含H2O分子的数目是多少?【解】 Na2SO410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2,摩

45、尔质量为322 gmol1。则Na的物质的量为3.00mol,SO42的物质的量为1.50mol,H2O的物质的量为15.0mol。 答:483 g Na2SO410H2O中所含的Na的物质的量为3.00 mol ,SO42的物质的量为1.50mol,H2O分子的数目约为9.03×1024。【小结】 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单位为摩尔,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1 mol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板书设计】摩尔质量1、定义: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用符号:M表示,常用单位为gmol12、数学表达式: 【教学说明】 此课时最常出现的问题是有关物质的量和

46、质量之间关系的推导。这往往是由于初中学习时,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涵义不甚明了所致。因此,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先复习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知识。另外,有关摩尔质量的单位也是学生容易忽略的。第10课时 物质的凝聚状态【教学过程】【引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很多物质,比如我们呼吸需要的氧气、补充水份的白开水、建筑用的砖头等等。它们并不是由单个原子或分子构成的,而是它们的聚集体。【过渡】 聚集体常有哪些形式呢?这是我们所要认识的内容。【板书】 四、物质的聚集状态【讲解】 象我们刚才所举的三个例子,其实就是物质的主要三种聚集状态:气态、液态和固态。【板书】 1、物质的聚集状态:气态、液态和固态【分析】

47、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固体有一定的形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过渡】 为什么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某些性质存在差异呢?这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何联系?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书上表1-3,并得出相关结论。【讲解】 三种聚集状态是由于在微观结构上存在差异,才导致了物质性质的不同。【过渡】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 mol任何物质的粒子个数都相等,约为6.02×1023个,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构成该物质的粒子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那么,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即摩尔体积)又该

48、如何确定呢?【引导】 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我们都可以用摩尔质量做桥梁把它计算出来。若想要通过质量求体积,还须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呢?【学生】 还需知道物质的密度!【教师】 请写出质量(m)体积(V)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交流与讨论】 下面,我们根据已有的知识,来填写下表。【投影】物 质摩尔质量/gmol-1密 度1mol物质的体积Al26.982.70 gcm-39.99 cm3Fe55.857.86 gcm-37.11 cm3H2O18.020.998 gcm-318.06cm3C2H5OH46.070.789 gcm-358.39cm3H22.0160.0899gL-122.43L

49、N228.021.25 gL-122.42LCO28.011.25 gL-122.42L请同学们根据计算结果,并参照课本上图1-6的1 mol几种物质的体积示意图,分析物质存在的状态跟体积的关系。【学生讨论】【结论】 1. 1 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的物质,体积不同。2.在相同状态下,1 mol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3.同样是1 mol的物质,气体和固体的体积相差很大。【教师】 请大家参考课本内容和自己计算所得数据,分析和讨论以下问题:【投影】 1.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微观因素?2.当粒子数一定时,固、液、气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3.为什么相同外界条件下,1 mol固、液态物质所具

50、有的体积不同,而1 mol气态物质所具有的体积却基本相同?4.为什么比较一定量气体的体积,要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学生活动,回答】【老师总结】 1.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粒子数的多少、粒子本身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三个因素。2.当粒子数一定时,固、液态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本身的大小,而气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间的距离。3.在固态和液态中,粒子本身的大小不同决定了其体积的不同,而不同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之间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相同的,所以,粒子数相同的气体有着近似相同的体积。4.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很大,因此,说到气体的体积时,必须指明外界条件。【讲解】 对于气体来说,

51、我们用得更多的是气体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且外界条件相同时,物质的量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体积,这给我们测定气体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为此,我们专门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这也是我们本节课所学的重点。5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几种?我的思路:从日常生活中引入,物质的聚集状态通常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6不同状态下的物质的粒子的运动方式,粒子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微观结构上各有什么特性?我的思路:通过比较三种状态下的物质来得出结论:固态物质粒子之间紧密排列,粒子间的空隙很小,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有固定的形状,几乎不能被压缩;液态物质粒子之间排列较紧密,粒子间的空隙很小,可自由移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不易被压缩;气态物质粒子间的距离较大,可自由移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被压缩。物质的聚集状态微观结构粒子运动宏观性质固态粒子紧密排列,粒子间的空隙很小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有固定的形状,几乎不能被压缩液态粒子排列较紧密,粒子间的空隙很小可自由移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不易被压缩气态粒子间的距离较大可自由移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被压缩第11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目标1.气体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