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藕益大师的易学思想ppt课件_第1页
九藕益大师的易学思想ppt课件_第2页
九藕益大师的易学思想ppt课件_第3页
九藕益大师的易学思想ppt课件_第4页
九藕益大师的易学思想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藕益大師的易學思想一特立獨行的佛學大師 藕益智旭15991655,净土宗九祖,特立獨行、博通內外的佛學大師。 藕益者,乃大師淨業之號。藕,謂蓮具六即之位,蕅喻理即、名字即二位,荷喻觀行、类似二位,華喻分證位,蓮喻终究位。師示居名字位中,故曰藕也。益者,四悉檀之益。意謂現在五濁淤泥,但得名字四益;假设珍池華敷,則得蓮臺之四益,故且稱藕益也。智旭者,智譬東升之日。乃大師之名也。釋達默: 1.誓辟佛老 七歲茹素,十二歲就外傅,聞聖學,即千古自任,誓滅釋老。開腪酒,作論數十篇闢異端,夢與孔顏晤言。下同。 2.幡然悔悟 十七歲,閱,及,乃不謗佛,取所著闢佛論焚之。 二十歲,冬喪父,聞地藏本願,發出世

2、心。二十二歲,專志念佛。盡焚窗槁二千餘篇。 3.發心出家 二十三歲,聽大佛頂經,謂世界在空,空生大覺,遂疑何故有此大覺,致為空界張本,悶絕無措。但昏散最重,功夫不能成片,因決意出家,體究大事。 二十四歲,夢禮憨山大師,哭恨緣慳,相見太晚。師云:“此是苦果,應知苦因。語未竟,遽請曰:“弟子志求上乘,不願聞四諦法。師云:“且喜居士有向上志,雖然不能如黃蘖、臨濟,但可如巖頭、德山。心又未足,擬再問,觸聲而醒。因思古人安有高下?夢想妄分別耳。一月中三夢憨師,師往曹谿,不能遠從,乃從雪嶺師剃度,命名智旭。 4.大悟佛道 次年夏二十五歲,逼拶功極,身心世界,忽皆消殞。因知此身,從無始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3、,但是堅固妄想所現之影,剎那剎那,念念不住,的確非從父母生也。從此性相二宗一齊透徹,知其本無矛盾,但是交光邪說大誤人耳。是時一切經論,一切公案無不現前,旋自覺悟,解發非為聖證,故絕不語一人。久之則胸次空空,不復留一字腳矣。 5.不做和尚 三十一歲,送惺谷至博山薙髮,隨無異禪師至金陵,盤桓百有十日,盡諳宗門近時流弊,乃決意宏律。然律解雖精,而煩惱習強,躬行多玷,故誓不為和尚。 6.不入臺家 三十二歲,擬註,作四鬮問佛:一曰宗賢首;二曰宗天台;三曰宗慈恩;四曰自立宗。頻拈得台宗鬮,於是究心台部,而不肯為台家子孫,以近世台家與禪宗、賢首、慈恩各執門庭,不能和合故也。 7.貶剝諸家 古者有儒,有禪、有

4、律、有教,道人既蹴然不敢;今亦有儒、有禪、有律、有教,道人又艴然不屑。故名八不也。 漢宋註疏盛而聖賢心法晦,如方木入圓竅也;出而律學衰,如水添乳也;盛行而禪道壞,如鑿混沌竅也;流傳而台宗昧,如執死方醫變證也。是故舉世假设儒、假设禪、假设律、假设教,無不目為異物,疾假设寇讎。道人笑曰:“知我者,唯釋迦地藏乎?罪我者,亦唯釋迦地藏乎? 8.內外融通 唯靈峰蕅益大師之以言教也,徹悟心性全體,復深化不思議願輪。一切時、一切處、一切事中,悲智雙運,解行互融,實無一法可得,故無峻豎之門庭。實無一法不通不備,故無隔垣之音響。其發明三學,一以全性起修,全修在性為宗趣。全性起修,無實非權。全修在性,無權非實。非

5、實非權,而權而實。其獨契法身向上,以一人開萬古欲絕之學,得非以是歟?成時: 先大師生當其世,自號孤臣孽子,力揭三學一源以救之。其於律也,以斷有漏法為宗,洞開遮,會同異,融大小,顯修證,純乳無水,即律即教即禪,一如先佛世尊之律,師未嘗有一行也。稽諸古宣公不逮。假设夫恒轉三輪,深契二共,師尚不敢擬雲棲、顓愚二師,矧東林、天台、臨濟諸老? 儒宗隱覆之說,非深契法華三昧,及華嚴事事無礙法界,未易拈提。求曲盡同異之致,匯歸一實,千百世來,大師一人而已。孔子、顏子、文中子,後陽明子,處隱顯閒,藕益子繼之,大闡開顯之道,緬想時會,應非偶尔。今而後庶吾人一實事,會其有極,歸其有極也夫。雖然,藕益子云:“非行之

6、艱,知之尤艱。成時: 其於教也,以破我法二執為宗,教觀並明,性相互融,權實不二,性修交徹,純乳無水,即教即律即禪,一如先佛世尊之教,師未嘗有一字也。稽諸古荊谿、清涼不逮。假设夫五品誕登,三因圓發,師尚不敢擬幽谿,矧天台、慈恩、永明諸老? 至師之禪,徹悟心源,深契方便,法法皆通,法法皆備,而無一法可得,即禪即律即教,允為曹谿、永明之徒。而師終以戒之定道未深,教之理果未剋,故遂不敢謬膺祖位,墮邇來大妄語之覆轍。 8.著作等身 38卷;1卷;3卷;10卷;1卷;10卷、2卷;1卷;2卷;1卷;10卷;2卷;1卷;1卷;1卷;9卷; 1卷;1卷;1卷;17卷;1 卷;1卷;1卷;1卷;10卷;8卷;6

7、卷;4卷;1卷;1卷;1卷;1卷;1卷;2卷;44卷;5卷;1卷;6卷;2卷;10卷;假设干卷;2卷。二藕益大師與 1.解緣起 曩遊溫陵,有郭氏問易,遂舉筆屬稿。 2.解始末 四十七歲,住石城,述。 先五傳,次上經。而下經解未及半,以應請旋置。今商之餘,拈示易學,始竟前稿。嗟嗟!從閩至吳,地不過三千餘里。從辛巳冬至今乙酉夏,時不過千二百餘日。 3.解目的 或問曰:“子所解者是耶?余應之曰:“然。復有視而問曰:“子所解者非耶?余亦應之曰:“然。又有視而問曰:“子所解者亦亦非耶?余亦應之曰:“然。更有視而問曰:“子所解者非非非耶?余亦應之曰:“然。 侍者聞而笑曰:“假设是乎墮在四句中也。余曰:“汝

8、不聞四句皆不可說,有因緣故四句皆可說乎?因緣者,四悉檀也。人謂我釋子也,而亦通儒,能解 ,則生歡喜焉。故謂是者,吾然之,世界悉檀也。或謂我釋子也,奈何解以同俗儒?知所解之非,則善心生焉。故謂非易者,吾然之,為人悉檀也。或謂儒釋殆無分也,假设知與非必有差別,雖異而同,雖同而異,則儱侗之病不得作焉。故謂亦亦非者,吾然之,對治悉檀也。或謂儒釋必有實法也,假设知非,則儒非定儒;知非非,則釋非定釋。但有名字,而無實性,頓見不思議理焉。故謂非非非者,吾然之,第一義悉檀也。 “吾所由解易者無他,以禪入儒,務誘儒以知禪耳。縱令不得四益而起四謗,如從地倒,還從地起。置毒乳中,轉至醍醐,厥毒仍在,遍行為外道師,薩

9、遮為尼犍主,意在斯也。三藕益大師的易學思想 1.攝易歸心 位別業殊,有不別不殊者在。君子素其位而行,以富貴貧賤夷狄患難,皆唯心所現。全攬法界為體,全體即是法界。法界橫遍豎窮,無少事少理趨過。所以無入而不自得也。佛頂二十五門,無一門非圓通,華嚴入法界品,無一法非解脫,各可就路還家,不勞取一捨一,故曰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一塵法界,即無邊法界,法界本來無外故也。 雲搏之法界不大,蜩鳩之法界不小。以此解易,舉凡十界十如,權實之要,五時八教,施設之方,總入一卦一爻。卦爻之法界不少,界如權實之法界不多。故孔子曰,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孔子傳千古聖賢心學,全以內自寡過者,為趨吉避凶之門,所謂

10、無入而不自得也。箋釋者,固不用盡殉舊說,亦不用盡廢舊說。但虛其心,體其言外之旨,疏其文字之脈,始信宋儒之循行數墨,公輩之索隱立異,皆非孔之所謂學也。卷二 予向拈周易禪解,信無十一,疑逾十九。嗟嗟,我誠過矣。然察疑者之情,謂儒自儒,佛自佛,欲明佛理,佛經可解,何亂我儒宗?易果有禪乎,四大聖人豈無知者?易果無禪乎,爾何人斯,敢肆異說?噫!予是以笑而不荅也。昔陸象山始疑天地何所窮際,逮豁悟後,不過曰:“東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西北海有聖人出焉,此心此理,亦莫不然。更不復談及天地。豈非以無窮無盡之天地,總不出此心此理,故不復生有邊無邊諸戲論哉! 易曰:“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

11、,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夫易既範圍曲成矣,何無體?既無體矣,以何物範圍天地、曲成萬物?噫!試沉思之,可謂易無禪邪?可謂聖人不知禪邪?卷二 2.以易為佛性 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語最可參詳。夫既云“易有太極,則太極乃易之一切,畢竟易是何物,有此太極?儻以畫辭為易,應云“太極生天地,天地生萬物,然後伏羲因之畫卦,文周因之繫辭,何反云“易有太極?“易有太極,易理固在太極之先矣。設非吾人根源佛性,更是何物?既根源佛性尚在太極先,豈得漫云天之 所賦?然不明言即心自性,但言易者,以凡夫久執四大為本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斷斷不能理會此事,故悉檀善巧,聊寄微辭。當

12、知易即真如之性,具有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之義,密說為易。而此真如但有性德,未有修德,故不守自性,不覺念起而有無明。此無始住地無明,正是二種生死根本,密說之為太極。 卷三 3.以太極為根本無明 此真如,但有性德,未有修德,故不守自性,不覺念起而有無明。此無始住地無明,正是二種生死根本,密說之為太極。 同上 4.以陰陽為客塵 “因明立所,晦昧為空。“相待成搖之風輪,即所謂動而生陽;“堅明立礙之金輪,即所謂靜而生陰。“風金相摩,火光出現,寶明生潤,水輪下含,即所謂兩儀生四象也。“火騰水降,交發立堅,為海為洲,為山為木,即所謂四象生八卦,乃至生萬物也。 同上 卷四: 富樓那問“世尊,假设復世間一切根、塵

13、、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終而復始?又如來說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假设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則不生,復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虛空,不相淩滅。世尊,地性障礙,空性虛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義攸往。 卷四: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 富樓那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富樓那言:“假设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 佛言:“假设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

14、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坚持國土。堅覺 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濕為巨海,乾為洲潬,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炎,融則成水。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15、。交妄發生,遞相為種,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5.順則生死、逆則涅槃 順之則生死始,逆之則輪迴息,故又云“易逆數也,亦既微示人以出世要旨矣。且易傳“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一語,即寂照無二之體;而“乾坤其易之門一語,即流轉還滅逆順二修之關。 以“性覺妙明,本覺明妙,非干修證,不屬迷悟。而迷則照體成散,寂體成昏,逆涅槃城,順生死路,全由此動靜兩門,是名逆修,亦名修惡;悟則借動以覺其昏,名之為觀,借靜以攝其 散,名之為止,逆生死流,順涅槃海,亦由此動靜兩門,是名順修,亦名修善。然修分順逆,性無增減,又雖善惡皆本於性,而道必昇沈。如斯祕旨,豈異圓宗? 同上 6.以觀心釋卦 卷三: 觀心釋者,六爻皆重明欲證同

16、人之功夫也。夫欲證入同人法性,須藉定慧之力。又復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無心得,所謂時節假设到,其理自彰,此修心者勿忘勿助之要訣也。 初九正慧現前,不勞功力,便能出生死門。 六二雖有正定,慧力太微,不免被禪所牽,不出三界舊宗。 九三偏用其慧,雖云得正,而居離之上,毫無定水所資,故如升於高陵,而為頂墮菩薩,三歲不興。 九四定慧均調,始雖有期必之心,後乃知期必之不能合道,卒以無心契入而吉。 九五剛健中正,而定力缺乏,雖見佛性,而不了了,所以先須具修眾行,積集菩提資糧,藉萬善之力,而後開發正道。蓋是直緣中道佛性,以為迥出二諦之外,所以先號咷而後笑也。 上九定慧雖復平等,而居乾體之上,僅取涅槃空證,不能入

17、廛垂手,故志未得。 7.以佛法釋卦 佛法釋乾六爻者,龍乃神通變化之物,喻佛性也。理即位中,佛性為煩惱所覆故勿用;名字位中,宜參見師友,故利見大人;觀行位中,宜精進不息,故日乾夕惕;类似位中,不著似道法愛,故或躍在淵;分證位中,八相成道,利益群品,故為人所利見;终究位中,不入涅槃,同流九界,故云有悔。此原始要終,兼性與修而言之也。 假设單約修德者,陽為智德,即是慧行。初心乾慧,宜以定水濟之,不宜偏用;二居陰位,定慧調適,能見佛性,故云利見大人;三以慧性遍觀諸法;四以定水善養其機;五則中道正慧,證實相理;上則覓智慧相了不可得。 又約通塞而言之者,初是淺慧,故不可用;上是慧過於定,故不可用;中之四爻皆是妙慧,二如開佛知見,三如示佛知見,四如悟佛知見,五如入佛知見也。 卷一 8.易即法界 書雖具陳天地事物之理,而其實切近于日用之間,故不為遠。雖近在日用之間,而初無死法,故為道屢遷。隨吾人一位一事中,具有十法界之變化,故變動不拘,周流六虛。界界互具,法法互融,故上下無常。剛柔相易,所以法法不容執著而唯變所適。唯其一界出生十界,十界趣入一界,雖至變而各有其度,故深明外內之機,使知競業于一念之微。 是以善讀者,初但循其卦爻之辭,而深度其所示之法,雖云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