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_第1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_第2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2学习诗歌运用想象、衬托手法写景的方式;领会诗人情感。【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教学难点】学习诗歌运用想象、衬托手法写景的方式;领会诗人情感。【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学们,首先看一下这首诗,从形式上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生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诗。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古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好,下面我们朗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二、反复朗读,把握节奏、重音、语调,初步感知诗歌的音韵美。1自己结合注解试读,

2、要求注意字音、节奏。正字音:裘 qi ú衾 qn薄 bó着 zhuó瀚 hàn阑 l án羌 qing掣 chè明节奏。读准语调。语调应该依据诗歌内容来确定。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内容应该用什么语调。归纳总结:第 1 4 句:朗读时应用惊奇激奋的语调;第 5 8 句:情调应哀怨低沉;第 914 句;朗读时宜用孤寂凄凉的语调;第 1518 句:朗读时宜用舒缓的低平语调。2指名试读,让学生评析朗读效果。再读,再评,在读中感知。1 / 43播放朗读录音。再次指名朗读,自评,他评。4齐读这首诗。三、感知诗歌内容,品味诗歌意境1四个同学为一组,从

3、诗歌的内容、语言、写法几个方面交流自学所得。2每小组指派一名代表在班级内交流所得。3以小组方式交流学习中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问,先在组内讨论探究,仍不能解决的小组指派一名同学发言提出本组的疑难全班探究、交流。问题预设:(一)内容方面:1这里的“雪”有怎样的特点,你是从哪些诗句中读到的?早、美、特别寒冷(奇寒)“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风掣红旗冻不翻” 、“瀚海阑干百丈冰” 。2送别友人,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离别情绪?你是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的?“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依依不舍,为朋友路

4、途遥远,前路难行而担忧。我们学过的其他送别诗中还有表达这种情感的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除了依依不舍的感情之外,还能体会到作者其他的情感吗?如果同学们感知不到,就引导学生回忆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思念家乡,以及为保家卫国而无法回乡的怅惘之情。(二)语言方面:1修辞角度:(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梨花来比喻白雪,联想奇妙,比喻新颖贴切,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的奇寒,而是如同春天到来时的欣喜和暖意。(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夸张、对仗的手法,展示了边塞地区冰天雪地、

5、阴云重重的景象。“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把送别置于一个广漠、 辽阔的背景上,给人一种奇异而又壮伟的深刻印象。2 / 4(3)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用顶针的手法,写送友人离去时的情景:地点,路况,表达对友人的担忧之情。2炼字方面:(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卷” 字突出北风的猛烈、 强劲,连顽强的白草都吹折了, “即”字突出了塞外雪早,“飞”写出了雪飘之紧,暗合“卷”字。(2)忽如一夜春风来。“忽”字不仅写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之情。(3)风掣红旗冻不翻 .“掣”字意思是牵曳,强劲的北风撕扯着红旗,但

6、旗帜凝住不动,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写出了塞外的奇寒。(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空留”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但是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一串长长的马蹄印。 诗人的复杂情感都在其中,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言有尽而意无穷。3写法方面:运用奇特的想象来描写雪景, 用衬托手法写塞外苦寒化抽象为具体, 把冷的程度表现得十分逼真。全诗以“雪”为中心线索,以雪生发奇情妙思。全诗虽仅四处提到“雪” ,但诗中处处含“雪”。雪景衬托送别(景中含情) ,送别的场面又描绘了雪景(情中有景) ,景情合一。诗中写雪景,既有大笔挥洒,又有细部描画,使自然风光鲜明,又充满了浓郁的生活

7、气息。四、探究原因,了解作者。岑参( 715-770),荆州江陵人。天宝三年中进士。天宝八年(749)到安西、武威,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等地。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中最卓越的代表之一,与高适并称“高岑” 。由于他几度出塞, 对边地战斗生活和塞外风光有长期的体察和深刻的认识, 擅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他的诗想象丰富,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彩浓烈,变化多姿,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五、拓展应用(机动安排)运用本课所学写景抒情方法写一个片段:雨中送别。六、背诵全诗方式:先自己背诵,后全体起来师生共同背诵全诗。3 / 4在齐背诵课文声中结束本课学习。【教学反思】本堂课的设计本着还课堂给学生,创建高效课堂的原则, 所以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为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学习诗歌运用想象、衬托手法写景的方式;领会诗人情感。在学习方式上,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在学生有疑难时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本堂课的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