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西南大学建筑力学_第1页
2016西南大学建筑力学_第2页
2016西南大学建筑力学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0分)1.不属于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的有A)A:连续性' B)B:均匀性'C)C:各向同性'D)D:各向异性©纠错(10.0分)2.从哪方面来衡量承载能力'A)A: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B)B:构件具有足够的刚度'C)C:构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D)D: ABC©纠错(10.0分)3.按作用方式的不同将梁上载荷分为A)A:集中载荷B)B:集中力偶C)C:分布载荷D)D:ABC®纠错(10.0分)4.梁的支座一般可简化为L AA:固定端C B)B:固定铰支座C)C:可动铰支座r D)D: ABC©纠

2、错(10.0分)5.铸铁试件在扭转时,若发生破坏,其破坏截面是厂A)A:沿横截面r B)B:沿与杆轴线成45度的斜截面©r C)C:沿纵截面"D)D:沿与杆轴线成60度的斜截面纠错(10.0分)6.矩形截面杆件在自由扭转时,其最大剪应力发生在A)A:矩形短边中点B)B:矩形长边中点®C)C:矩形角点r D)D:形心处纠错(10.0分)7.两根直径相冋长度及材料不冋的圆轴,在相冋扭矩作用下,其最大剪应力和单位扭转角之间的关系是A)A:最大剪应力相同,单位扭转角不同厂B)B:最大剪应力相同,单位扭转角相同©广C)C:最大剪应力不同,单位扭转角不同厂D)D:最

3、大剪应力不同,单位扭转角相同纠错(10.0分)8.下列结论哪些是正确的(1)剪应力互等定理是根据 平衡条件推倒出来的(2)剪应力互等定理是在考虑平衡、几何、物 理三个方面因素基础上导出的(3)剪应力互等定理只适用于受扭杆件(4)剪应力互等定理适用于各种受力杆件rA)A:(1)(3)rB)B:(1)(4)rC)C:(2)(3)rD)D:(2)(4)纠错(10.0分)9. 在中性轴上正应力为A)A:正B)B:负C)C:不确定' D)D:零纠错(10.0分)10.最大剪应力所在的截面和主平面成的角度是A)A:30”B)B:60'C)C:45©D)D:90纠错(10.0 分)

4、11.材料力学研究的研究对象是A)A:大变形B)B:厚板C)C:杆系,简单板,壳©D)D:复杂杆系纠错(10.0 分)1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外力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体积力和表面力广B) B:按是否随时间变化将载荷分为静载荷和动载荷“ C) C:动载荷可分为交变载荷和冲击载荷厂D) D:在动静载荷中材料的机械性能一样©纠错(10.0 分)13.以下不属于截面法的步骤的是A A:取要计算的部分及其设想截面“ B) B:用截面的内力来代替两部分的作用力®厂c)c:建立静力平衡方程式并求解内力厂D)D:考虑外力并建立力平衡方程式纠错(10.0 分)14.直径

5、为d的圆截面拉伸试件,其标距是厂A) A:试件两端面之间的距离厂B) B:试件中段等截面部分的长度厂C)C:在试件中段的等截面部分中选取的“工作段”的长度,其值为5d或10d厂D)D:在试件中段的等截面部分中选取的“工作段”的长度,其值应大于10d纠错(10.0 分)15.脆性材料的破坏断口与轴线成的角度为厂A) A: 30度B)B: 45度參C)C: 60 度D) D: 90 度纠错(10.0 分)16.剪应力公式t= Q/A的应用条件是厂A)A:平面假设厂B)B:剪应力在剪切面上均匀分布假设®“ C)C:剪切面积很小r D)D:无正应力的面上纠错(10.0 分)17.轴向拉伸的应

6、力公式在什么条件下不适用厂A)A:杆件不是等截面直杆厂B)B:杆件各横截面的内力不仅有轴力,还有弯矩厂c)c:杆件各横截面上的轴力不相同厂D) D:作用于杆件的每一个外力作用线不全与杆件轴线相重合纠错(10.0 分)18.两杆的长度和横截面面积均相同,其中一根为钢杆,另一根为铝杆,受相同的 拉力作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厂A)A:铝杆的应力和钢杆相同,而变形大于钢杆©B)B:铝杆的应力和钢杆相同,而变形小于钢杆r C)C:铝杆的应力和变形都大于钢杆D)D:铝杆的应力和变形都小于钢杆纠错(10.0 分)19.一圆截面直杆,两端承受拉力作用。若将其直径增加一倍,则杆的抗拉刚度将 是原来的几倍

7、厂AA:8B)B:6®厂C)C:4厂D)D:2纠错(10.0 分)20.以下可以作为纯剪切来研究的是A)A:梁B)B:圆柱C)C:薄壁圆筒QD)D:厚壁圆筒纠错(10.0 分)21.不属于扭转研究范围的是r A)A:汽车方向盘操纵杆广B)B:船舶推进轴厂C)C:车床的光杆厂D)D:发动机活塞©纠错(10.0 分)22.关于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正确的是A)A: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且形状和大小不变B)B:相临两截面间的距离不变C)C:变形后半径还是为直线D)D: ABC纠错(10.0 分)23.研究纯剪切要从以下来考虑A)A:静力平衡B)B:变形几何关系C)C:物理关系D)D:A

8、BC©纠错(10.0 分)2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A:扭转问题是个超静定问题 ©厂B)B:扭转角沿轴长的变化率称为单位扭转角厂C)c:有些轴不仅考虑强度条件,还考虑刚度条件厂D)D:精密机械的轴的许用扭转角为1度每米纠错(10.0 分)25.脆性材料的破坏断口与轴线成的角度为A)A:30度B)B:45度C)C:60度D)D:90度纠错(10.0 分)26.关于矩形截面和圆截面杆扭转的区别以下正确的是厂A)A:变形后圆截面杆的横截面还是平面®厂B)B:平面假设可以用于矩形截面杆扭转分析C)c:矩形截面杆变形后横截面还是平面D)D:平面假设对任何截面杆都适用纠错(10

9、.0 分)27.一实心圆轴受扭,当其直径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时,则圆轴的单位扭转角为原来的几倍rA)A: 2rB)B: 4rC)C: 8rD)D: 16©纠错(10.0 分)28.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两端受扭矩力偶矩 T作用,轴内的最大剪应力为t。若 轴的直径改为D/2,则轴内的最大剪应力为A)A: 2tC B)B: 4tr C)C: 8tC D)D: 16 t ®纠错(10.0 分)29.在无载荷的梁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 Q大于0时M图斜率为正广B) B: Q大于0时M图斜率为负©C)C: Q等于0时M图斜率为0广D)D: Q小于0时M图斜率为负纠错(10.0

10、分)30.梁的支座一般可简化为A)A:固定端B)B:固定铰支座C)C:可动铰支座D)D:ABC©纠错(10.0 分)31.在中性轴上正应力为A)A:正B)B:负C)C:不确定D)D:0纠错(10.0 分)32.矩形截面最大剪应力是平均剪应力的()倍rA)A:1广B)B:1.5©C)C:2D)D:1.33纠错(10.0 分)33.提高梁的弯曲强度的措施有厂A)A:采用合理截面厂B)B:合理安排梁的受力情况厂C)C:采用变截面梁或等强度梁广 D)D: ABC ®纠错(10.0 分)34.F面说法正确的是A)A:挠度向下为正B)B:挠度向上为负C)C:转角以顺时针为正D

11、)D:ABC®纠错(10.0 分)35.在梁的正应力公式My/lz中,lz为梁截面对于()的惯性矩A)A:形心轴r B)B:对称轴厂C)C:中性轴©r D)D:形心主对称轴纠错(10.0分)36.对于矩形截面的梁,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A:出现最大正应力的点上,剪应力为零B)B:出现最大剪应力的点上,正应力为零r C)C:最大正应力的点和最大剪应力的点不定在冋截面上厂D)D:梁上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截面,即该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均为零哦纠错(10.0 分)37.对于等截面梁,以下结论错误的是A)A:最大正应力必出现在弯矩值最大的截面上r B)B:最大剪应力

12、必出现在剪力最大的截面上厂C)C:最大剪应力的方向与最大剪力的方向 致D)D: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压应力在数值上相等纠错(10.0 分)38.最大剪应力所在的截面和主平面成的角度是A)A:30rB)B:60rC)C:45 ©rD)D:90纠错(10.0 分)39.对于一个微分单元体,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正应力最大的面上剪应力必为零厂B)B:剪应力最大的面上正应力为零°“ C)C:正应力最大的面与剪应力最大的面相交成45度厂D)D:正应力最大的面与正应力最小的面必相互垂直纠错(10.0 分)40.一个应力状态有几个主平面厂A) A:两个B) B:最多不超过三个兔C) C:无

13、限多个D)D: 般情况下有三个,特殊情况下有无限多个纠错(10.0 分)4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广A A:构件材料的极限应力由计算可得©B) B:塑性材料以屈服极限为极限应力“ C) C:脆性材料以强度极限作为极限应力“ D) D:材料的破坏形式主要有 2种纠错(10.0 分)42.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是厂A)A:第一和第二厂B) B:第三和第四©广C)C:第一和第四“ D)D:第二和第三纠错(10.0 分)43.F列结论中哪个是正确的?A)A:内力是应力的代数和B)B:应力是内力的平均值;C)C:应力是内力的集度;D)D:内力必大于应力纠错(10.0 分)44.关于断裂的强度

14、理论是厂A)A:第一和第四©“ B)B:第三和第四“ C)C:第一和第二广D)D:第二和第三纠错(10.0 分)45.工程中常见的组合变形是A)A:斜弯曲及拉压与弯曲的组合厂B)B:弯曲与扭转的组合“ c)c:拉压及弯曲与扭转的组合D)D: ABC®纠错(10.0 分)46.对于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圆,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应力圆的圆心坐标是 (a 1+a 2)/2,0)B)B:正应力的圆心坐标是(a x+a y)/2,0)C)C:应力圆的半径r = ( a 1-a 2)/2D)D:应力圆的半径r=( a x- a y)/2 ©纠错(10.0 分)47.平面内一非平

15、衡共点力系和一非平衡共点力偶系最后可能合成的情况是A)A: 合力偶B)B: 合力C)C:相平衡D)D:无法进一步合成纠错(10.0 分)48.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如果满足等值反向,则该二力可能是A)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力B)B:一对平衡力或一个力偶 ®C)C:一对平衡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D)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纠错(10.0 分)49.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此三力的作用线AA:必汇交于点B)B:必互相平行C)C:必皆为零D)D:必位于冋平面牴纠错(10.0 分)50.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的适用条件是A)A:牵连运动只能是平动B)B:牵连运动为平动和转动C

16、)C:牵连运动只能是平面平动D)D:牵连运动不限©(100») 1._,图示n标,寮均布找荷年用"出“ q=10kX<ni. a-jm,试计茸貓技瘗 砂. S工斗竝Q./a二,畴K平悬酥 AB克钳垂篥申力F飓虔为q的拾垂均布硒作用* fiFWq”若不讨聚奠,jiU逼底崙丸逊哟束氐力心三,已知縛支沁荷菲和尺寸昭,j/a定支座盒和e的支妙J束反力。(10.0 分)1.1、强度理论:2、广义胡克定律:3、平面弯曲:4、刚体平行移动:5、运动轨迹:6、可变形固体:7、各向同性假设:8、均匀性假设:9、连续性假设:10、内力:11、应变能:12、弹性变形:13、应力:

17、14、等强度梁:15、力的平移定理:16、平衡:17、脆性断裂:18、塑性屈服:19、中性轴:20、偏心拉伸(压缩):21、截面核心:22、质点:23、叠加原理:24、牛顿第二定律:25、牵连运动: 1、强度理论:关于材料破坏规律的理论。2、广义胡克定律:在线弹性范围,小变形条件下,空间应力状态下应力和应变 的关系。3、平面弯曲:当外力系是作用在梁的纵对称面内的平面力系时,梁的轴线变形 后仍然是位于该平面内的平面曲线,此种弯曲称为平面弯曲。4、刚体的平行移动:在刚体上任一直线始终保持与其初始位置平行。5、运动轨迹:动点在空间运动而划出的连续曲线6、可变形固体:构件由固体材料制成在荷载的作用下均

18、将发生变形,因而统称 为可变形固体。7、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沿各个方向的力学性能均相同。8、均匀性假设:认为从物体内任意一点处取出的体积单元,其力学性能都能代表整个物体的力学性能。9、连续性假设:认为物体在其整个体积内连续地充满了物质而毫无空隙。10、内力:由于外力的作用而引起的质点间相互作用力的改变量。11、应变能:伴随着弹性变形的增减而改变的能量。12、弹性变形:在卸除荷载后能完全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13、应力:构件某一截面某一点的内力集度。14、等强度梁: 若使梁各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都相等, 并均达到材料的许用应 力,通常称为等强度梁。15、平移定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平行移

19、动到刚体上的任一点, 但需附加一 个力偶,该力偶等于原力对平移点之矩。16、平衡: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17、脆性断裂:材料在破坏时是在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发生突然断裂, 这种破坏形式称为脆性断裂。18、塑性屈服:材料在破坏时产生显著的塑性变形而使构件丧失正常的工作能力,这种破坏形式称为塑性屈服。19、中性轴:中性层和横截面的交线。20、偏心拉伸(压缩):作用在直杆上的外力,当其作用线与杆的轴线平行但不 重合时,将引起偏心拉伸或偏心压缩。21、截面核心:在偏心拉伸(压缩)时,当偏心拉力(压力)作用点位于截面形 心附近的一个区域内时, 就可以保证中性轴不与横截面相交, 这个区域称 为截面核心。22、质点:具有一定的质量而几何形状和尺寸可以忽略不计的点。23、叠加原理: 由几项荷载共同作用时所引起的某一参数, 就等于每项荷载单独 作用时所引起的该参数的叠加。24、牛顿第二定律:质点受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加速度,其方向与力相同,其大小 与力成正比而与质量成反比。25、牵连运动:动系相对于静系的运动。(1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