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区西宁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1页
船山区西宁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2页
船山区西宁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3页
船山区西宁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4页
船山区西宁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船山区西宁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年)船山区西宁乡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二月项目名称:船山区西宁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规划编制单位:遂宁市船山区西宁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单位:遂宁市国土资源局船山区分局技术编制单位:四川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项目组:组 长:邓为 副 组 长:卢赐义 税清亮成员单位:区政府办 市国土资源局船山区分局 区规划和建设局 区发改委区经委 区交通局区水务局 区农业局 区林业局 区环保局市统计局 区旅游局规划编制负责人:冯英 彭蓉 杨明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规划背景 .3第一节 区域概况 .3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4第三节 土地利用的特点

2、与存在的问题.5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7第一节 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7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定位与空间布局 .8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9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1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1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14第四章 主要用地安排 .17第一节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17第二节 城乡建设用地安排.20第三节 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21第四节 基础设施用地规划.22第五章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24第一节 允许建设区.24第二节 有条件建设区.25第三节 限制建设区.26第六章 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27第一节 土地生态建设规模.27第二节 合理安排生态

3、屏障用地.27第三节 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措施.28第七章 土地综合整治 .30第一节 土地综合整治目标.30第二节 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30第三节 土地综合整治保障措施.30第八章 土地用途分区 .33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33第二节 一般农地区.34第三节 林业用地区.35第四节 城镇建设用地区.35第五节 村乡建设用地区.36第六节 独立工矿用地区.37第七节 风景旅游用地区.37第九章 村土地利用控制 .39第一节 落实乡级规划下达指标.39第二节 村土地利用控制措施.41第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2附表 1 西宁乡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45附表 2 西宁乡土地

4、利用结构调整表.46附表 3 西宁乡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情况表.47附表 5 西宁乡土地整治规划表.49附表 6 西宁乡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50附表 7 西宁乡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51前 言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确保西宁乡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依据遂宁市船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下达的各项控制指标,结

5、合西宁乡实际,编制船山区西宁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以下简称规划 ) 。 规划主要阐明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统筹各业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规划依照船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要求,结合西宁乡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土地资源特点,确定规划目标;落实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统筹安排各业用地,确定各业用地规模;划定土地用途分区,明确土地用途及管制规则;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安排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项目;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本次规划修编之际,西宁乡正面临着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承接船山区

6、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建设,遂资眉高速公路、遂资眉雅铁路、遂渝铁路复线等省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急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本次规划的任务是:在用地指标约束的前提下,优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落实区级规划划定的城乡用地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把区级规划中提出的各类用地指标分解到村,落实到地块,同时对低效土地进行整理复垦,提高土地产出率。规划是西宁乡 2006-2020 年土地利用的依据和法定文件,是规划城乡建设、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统筹安排各类用地、有序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使用土

7、地,必须符合本规划 。 规划以 2005 年为基期年,2010 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 年为目标年。规划范围为西宁乡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总面积为 36.94 平方公里,包括樟树村、铜鼓山村、斑竹园村、窝窝店村、飞凤村、火把埝村、兰井村、联升村、福光庙村、徐家埝村、双拱桥村、石骨埝村等 12 个村。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区域概况一、区位概况西宁乡位于船山区西郊,面积 36.94 平方公里,北邻新桥乡,南靠保升乡,东接北固乡、船山城区,西与安居区接壤。西宁乡地处城郊结合部,交通便捷,遂渝高速公路纵贯全境,是连接安居区和成都、重庆的重要通道。二、自然概况西宁乡地貌以浅丘、平坝为主,处在平原向浅

8、丘、低山过渡的地带,丘陵地貌特征明显,土肥水美,光热条件好。境内水资源丰富,有陡坡子水库和斑竹园水库。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蔬菜等。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川盆地东部气候区西段,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热同季、冬暖春早、热量丰富、日照偏少、雨水充沛等特点。年平均气温 1717.4,最高月 7 月平均气温27.4,最低月 1 月平均气温 6.4,无霜期 296 天,年平均日照1333.4 小时,属低日照区。年平均降雨量 993.3 毫米,集中在 5 至 9月,相对湿度 82%。境内以紫色土面积最大,植物类型多样,其中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银杏、水杉,百年树龄的黄葛、香樟,乡土植物大叶

9、桉,泡桐、慈竹、柏树以及经济作物花椒、核桃、油桐、乌柏等树种。境内盛产柑桔、橙、柚、梨、桃、李、苹果。三、社会经济概况西宁乡辖 12 个行政村,2005 年全乡总人口 33030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8710 人。地区生产总值为*.*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元。西宁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骨干优势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特色生态农业。西宁乡依托近郊区的优势,形成了“休闲度假、参与体验、生态观光”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2005 年全乡土地总面积为 3694.28 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3187.34

1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86.28%;建设用地面积 452.1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2.24%;其他土地面积 54.7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48%。一、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及其他农用地。耕地 1959.9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3.05%;园地 84.2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28%;林地567.6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5.37%;其他农用地 575.4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5.58%。二、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 288.4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7.81%;交通水利用地 162.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1、4.41%;其他建设用地 0.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2%。三、其他土地包括水域和自然保留地。水域 47.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28%;自然保留地 7.3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20%。第三节 土地利用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一、土地利用的特点(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大西宁乡地处低山丘陵地区,田土块不集中,造成农村居民点分散,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加上“建新不拆旧” ,导致居民点用地量过大。规划期内船山区将加快城乡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化,通过新农村建设,建设聚居点和搬迁散居农户等措施,对农村居民点进行整理,可以有效地增加耕地面积。西宁乡其他农用地面积 575.48 公顷,占土地总面

12、积的 15.58%,其他农用地整理潜力大,通过田块归并,田间道路的裁弯取直和合并、农田水利等配套设施建设可以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二)土地利用率高,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显著西宁乡土地利用率高达 98.52%,土地垦殖率 53.05%,高于船山区的平均水平。耕地中,旱地远多于水田,粮经作物品种繁多,盛产马铃薯、油菜、中药材、柑橘、李,已初步形成一批特色生态农业基地。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土地供需矛盾突出2005 年全乡人均土地 0.112 公顷,人均耕地 0.059 公顷,虽未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 0.0531 公顷的警戒线。但随着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及建制乡和西部物流园区的建设,非

13、农建设占用土地的需求日益扩大,土地的供给不足,供需矛盾突出。此外,部分农民在经营农用地时缺乏科学种植与管理,滥施化肥,以致土壤理化性质差;个别地区建设用地的不合理,导致土地污染、破坏现象较严重,地力下降,优质土地供应量在逐渐减少。(二)土地生态条件不良,土地效益低下。2005 年全乡粮食平均亩产 333 公斤(统计口径) ,低于全区 343公斤/亩的平均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全乡中低产田土占耕地总面积的 70%。目前进行的中低产因改造只是注重土壤环境条件的改善,效果不大明显。二是由于工业污染和大量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农田生态仍然呈现恶化趋势,再加上壤板结、砂礓等障碍因子未能得

14、到改良,严重影响土地效益的提高。(三)双重用地现象日益突出随着城乡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减少,理论上农村居民点占全乡居民点用地的比重应逐年减少,但西宁乡农村居民点比重仍呈逐年增加之势。主要的原因是移居城乡的农村居民在城乡和农村均占有用地,双重用地现象的存在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第一节 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发展为出发点,按照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并重的思路,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统筹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科学安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努力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15、,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二、规划原则(一)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坚持建设占用耕地必须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平衡;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相对稳定,加大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二)实行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立足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合理控制建设规模,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努力转变用地方式,加快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防止用地浪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坚持建设用地内涵挖潜,提高土地节约

16、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三)坚持三大效益统一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总体方针,注重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三者统一。(四)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注重眼前利益,更强调长远发展,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与土地供给能力,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综合平衡各类用地需求,妥善处理各业用地矛盾,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按照保护优先、兼顾治理的要求,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 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定位与空间布局一、发展战略定位西宁乡工业基础雄厚,旅

17、游资源丰富,经济区位优势显著,未来坚持走乡园共茂、工业与物流共兴之路。积极融入主城,以“围绕中心,打造环境;工业强乡,农业富民,旅游兴乡;实现“在重点项目与园区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乡村生态旅游经济上实现新突破,在土地集中整理发展现代农业上取得新突破。二、土地利用空间战略布局西宁乡土地利用空间战略为:优先保障中国西部现代物流园区用地,重点打造斑竹园水库和陡坡子水库旅游综合开发,积极扶持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大力开发双轴绿色经济。中国西部现代物流园区布局在徐家埝村;斑竹园村和徐家埝村依托水库资源,进行生态旅游开发;重点在樟树堰村、福光庙村、火把堰村、飞凤村、窝窝店村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农业生产基础设

18、施条件,形成水稻、马铃薯、油菜、白芷、黑宝石李生产基地。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全面落实西宁乡经济社会发展和上级规划对土地利用提出的目标任务,切实保护耕地资源,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加强对土地管理行为的监督检查,加大土地宏观调控力度,土地综合整治全面有序推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土地利用方式得到明显转变,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得到协调发展。二、具体目标(一)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规划到 2020 年全乡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1852.49 公顷,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 1510 公顷。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

19、,利用农业综合措施,不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大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建设的投入,发展特色农业,提高产出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二)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建设用地总规模规划到 2010 年控制在 511.55 公顷以内,到2020 年控制在 629.97 公顷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规划到 2010 年控制在 316.15 公顷以内,到 2020 年控制在 403.68 公顷以内。城乡工矿建设用地。到 2010 年控制在 49.81 公顷以内,到2020 年控制在 150.34 公顷以内。农村居民点用地。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机制,通过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向城乡用

20、地转换,逐步缩减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到 2020 年,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控制在 253.35 公顷以内,比基期年减少 35.09 公顷。交通运输用地。到 2020 年,全乡交通运输用地达到 167.81公顷,比基期年增加 54.91 公顷。水利设施用地。到 2020 年,全乡水利设施用地达到 56.67公顷,比基期年增加 6.67 公顷。其他建设用地。到 2020 年,旅游、军事等其他建设用地达到 1.8 公顷,规划期内净增用地 1 公顷。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到 2010 年控制在 81.48 公顷以内,到 2020 年控制在 212.89 公顷以内。其中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到 2010 年控制

21、在 70.03 公顷以内,到 2020 年控制在 183.35 公顷以内。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到 2010 年控制在 43.8 公顷以内,到 2020 年控制在114.4 公顷以内。(三)积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期内加大土地综合整治补充耕地力度,到 2010 年、2020 年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不少于 80 公顷和 199.71 公顷。(五)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到 2020 年全乡森林覆盖率在 38%以上;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100%以上;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 主要控制指标详见附表 1。第三章

22、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原则优先安排生态屏障用地,统筹区域和城乡各类用地。(二)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原则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增加投入,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三)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提高集约利用水平坚持城乡工矿建设用地内涵挖潜,实现建设用地内部结构优化。(四)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用地保护好水体、山体和历史文化遗产,发挥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益。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一)农用地结构调整以农业产业化发展布局为导向,积极推进农用地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大基地建设,打造

23、具有西宁特色的农业知名品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重点打造美国黑宝石李基地、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川白芷、金银花、吴茱萸为主导的特色中药材基地。在合理安排建设占用耕地的同时,大力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以提高农用地质量为重点,将优化农用地结构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稳定耕地占农用地比重,适当提高园地、林地比重,减少其他农用地比例,提高农地利用率和产出率。2005 年农用地面积为 3187.34 公顷,规划到 2010 年不低于 3127.96 公顷,到 2020 年不低于 3009.54 公顷,期内减少 177.8 公顷。1、耕地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区级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

24、及质量指标得以实现。2005 年,耕地面积 1959.9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3.05%;到 2010 年和 2020 年,耕地面积分别为 1990.89 公顷和 2019.64 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 53.89%和 2.71%。2、园地加大科技投入,重点挖掘现有园地的生产潜力;优化园地生产布局,发展名特优鲜果,提高园地生产效益。2005 年,园地面积 84.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28%;到 2010 年和 2020 年,园地面积分别为 90 公顷和 100 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 2.44%和 2.71%。3、林地对规划保留及新增的林地,加强统筹管理。优化林种、林龄结构,

25、提高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2005 年,林地面积 567.6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5.37%;到 2010 年和 2020 年,林地面积分别为 575公顷和 596.05 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 15.56%和 16.13%。4、其他农用地2005 年,其他农用地面积 575.4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58%;到 2010 年和 2020 年,其他农用地面积分别为 472.07 公顷和 293.85 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 12.78%和 7.95%。(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规划期内,建设用地结构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生产条件、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原则,大力推行集

26、中成片、集约利用和集聚发展,不断优化用地结构,统筹安排各业用地。按照空间发展战略,合理安排基础设施用地,建立更加高效、公平的空间基础条件;结合内涵挖潜,利用有限的资源适度安排农村新村建设和独立生产性用地,满足空间发展的多样化需求。2005 年建设用地面积为452.17 公顷,规划到 2010 年规模控制在 511.55 公顷以内,到 2020年规模控制在 629.97 公顷以内,期内增加面积 177.8 公顷。1、城乡建设用地2005 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 288.47 公顷,规划到 2010 年控制在316.15 公顷以内,到 2020 年控制在 403.68 公顷以内,期内增加115.21

27、公顷。(1)城镇用地:2005 年面积为 0 公顷,到 2010 年控制在 46 公顷以内,到 2020 年控制在 144.21 公顷以内,期内增加 144.21 公顷。(2)农村居民点:2005 年农村居民点面积为 288.44 公顷,到2010 年控制在 266.34 公顷以内,到 2020 年控制在 253.35 公顷以内,期内减少 35.09 公顷。2、交通水利用地2005 年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 162.9 公顷,规划到 2010 年控制在193.6 公顷以内,到 2020 年控制在 224.48 公顷以内,期内增加61.58 公顷。3、其他建设用地2005 年面积为 0.8 公顷,到

28、 2020 年控制在 1.8 公顷以内,期内增加 1 公顷。(三)其他土地结构调整2005 年其他土地面积为 54.77 公顷,其中水域 47.4 公顷,按照优先保障生态屏障用地的原则,规划期内其他土地面积不调整。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主要调控方向是: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屏障建设的前提下,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围绕西宁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协调和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协调安排交通水利和风景旅游设施用地。一、优先布局生态屏障用地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根据生态建设的要求,优先安排生态屏障用地。加强斑竹园水库、陡坡子水库、西宁乡飞凤村 3 社地下水等湿地

29、的保护,发挥生态调节功能;抓好遂宁至安居快速通道、遂资眉高速、遂资眉雅铁路等主要进出口道路、通村公路、风景旅游区通道等重要交通干线两侧通道绿化建设,推进绿色通道和城乡绿化建设;大力实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面与建设用地的穿插布局,发挥生态用地功能,完善城乡生态空间。二、农用地布局优化(一)耕地与与基本农田布局保持现有耕地格局总体稳定,局部适度调整,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坚持建设占一补一,到 2020 年全乡耕地面积落实为 2019.64 公顷,主要分布在斑竹园村、窝窝店村、火把埝村等。规划期间,重点调出低等别、质量较差、田面坡度大于 25 度、不宜农作、生态脆弱地区以及西部现代物流园区、重点基

30、础设施建设项目等规划确定建设范围内的基本农田。参照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将大面积、集中连片、高质量等级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新增加优质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结合全乡未来建设用地需求,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南部的斑竹园村、樟树堰村、飞凤村、徐家埝等村。(二)园地规划期内园地发展以加快特色林果基地建设为主,改造现有园地,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积极引导园地向条件适宜的山地、丘陵和荒坡地集中发展,着力提高单产效益。到 2020 年全乡园地面积落实为 100公顷,重点对窝窝店村、斑竹园村等地园地布局进行调整。(三)林地规划期内因地制宜对林地进行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宜林荒山荒坡造林,努力扩大林地

31、面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加强林地征、占用管理,禁止毁林开垦和非法占用林地,严格控制各项建设工程征占重点公益林、天然林等生态脆弱地区的林地。管好、用好现有林地,加强低效林地的改造,加快受损林地的恢复和重建。到 2020 年全乡林地面积落实为 596.05 公顷。(四)其他农用地加大对其他农用地的综合整治,合理安排畜禽养殖等用地,提高产出效益。结合农用地整理,优化沟渠、农村道路等其他农用地结构与布局。到 2020 年全乡其他农用地面积落实为 293.85 公顷。三、建设用地布局优化(一)城乡建设用地按照集约用地、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的要求优先保障西部现代物流园区用地,在徐家埝村安排新增园区建设用地

32、144.21 公顷。(二)农村居民点规划期内,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村庄整理。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坚持集中紧凑、合理布局原则,编制农村居民点近、远期发展规划,引导农民住房适度集中,对旧村进行有序改造,逐步消除“空心村”现象,落实迁村并点、集中居住的激励政策;对零星农村居民点进行逐步撤并,对合并后闲置宅基地进行复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步伐,逐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统筹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通过村庄整理缩减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逐步形成层次鲜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村居布局体系。达到提高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规划期内加快建设机场路沿线美丽乡村示范

33、片建设。在佛光庙村、火把堰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三)交通用地以综合交通建设为重点,对本乡的交通系统进行调整。规划期内安排遂渝高速公路、遂宁至安居快速通道路、遂眉资雅铁路、遂资眉高速公路、机场路等交通建设项目。规划期内新增交通用地 54.91 公顷。第四章 主要用地安排第一节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一、耕地保护规划到 2010 年耕地保有量为 1990.89 公顷,规划期末耕地保有量为 2019.64 公顷,其中,规划期内建设占用耕地 114.44 公顷,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增加耕地 199.71 公顷。(一)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规划期内对耕地实行严格保护,加强对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导

34、。建设项目应加强用地评价和多方案比较论证,按照建设项目选址尽量不占或者少占耕地的原则,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若必须占用耕地的,应尽量占用质量较差的耕地,扭转优质耕地过快减少的趋势。同时按照“占一补一,占补平衡”的原则履行补充耕地义务。规划期内新增建设占用耕地 114.44 公顷,本乡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 199.71 公顷,超额完成耕地占补平衡任务。(二)土地综合整治补充耕地根据西宁乡土地利用现状,对适宜进行整治的土地采取整理、复垦措施增加耕地面积,至 2020 年,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 199.71 公顷。(三)改善耕地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 规划期内结合“金土地”工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重

35、大工程实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加大资金投入;种地养地,科学施肥,培肥地力,从根本上改善耕地的生产条件,逐步提高耕地质量,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四)合理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占用基本农田,尽量选择耕地以外的其他农用地,少占或不占耕地。严格落实国家生态退耕政策,凡不符合国家生态退耕规划和政策、未纳入生态退耕计划自行退耕的,及时恢复耕作条件或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通过经济补偿机制、市场手段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向有利于增加耕地的方向进行。二、基本农田保护(一)基本农田调整原则基本农田调整应该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方针,遵

36、循以下原则:1、依法依规,规范调整。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现行规划实施情况和新一轮规划目标任务,对现状基本农田进行局部调整。2、确保数量,提高质量。调整后的基本农田数量不低于上一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调整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应高于调整前的平均质量等别或调整部分的质量等别有提高;调整后的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和布局安排应协调一致。3、稳定布局,明确条件。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集中连片、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交通沿线、城乡工矿、集乡村庄周边的耕地,水田、水浇地等高等别耕地,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优质耕地,应当优先划为基本农田。 (二)基本农田调整按照“

37、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方针,规划对现状基本农田进行了局部调整,将大面积、集中连片、高质量等级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土地整治新增优质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新调整划定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级应高于原有的平均质量等级。现状基本农田中的优质园地可继续作为基本农田管护。规划期内将双拱桥村的基本农田全部调出,徐家埝村布局的西部现代物流园区占地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樟树堰村、福光庙村、火把堰村、飞凤村、窝窝店村等五个村土地综合整治新增的优质耕地纳入基本农田。根据船山区基本农田专项规划(2006-2020 年) 下达西宁乡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目标,确定规划期内全乡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 1510

38、公顷。考虑到不易确定范围和难以定位的建设项目需要,多划定基本农田 21.78 公顷,全乡实际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 1531.78 公顷。对列入项目清单的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时不再补划,简化相应用地报批程序。调整后基本农田质量和耕地的集中连片程度有显著提高,主要集中斑竹园村、樟树堰村、飞凤村、徐家埝等村。三、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措施(一)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建立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并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纳入政府任期目标考核内容,实行奖惩;制定乡规民约,实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对基本农田按片块,统一建立档案进行保护,确保规划期内耕地和基本农

39、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二)采取有效的经济激励措施,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建立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奖励基金,根据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粮食、菜等播种面积、农业生产贡献率,按照一定的奖励标准,奖励给对耕地保护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三)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区必须逐块定位、划界,并按规定设立保护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或擅自改变保护标志,不得擅自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补划质量与数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四)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投入力度,实

40、施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基本农田质量;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要保持和培肥地力,保证基本农田质量不降低。第二节 城乡建设用地安排一、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005 年西宁乡城乡建设用地面积 288.47 公顷,规划到 2010 年控制在 316.15 公顷以内,到 2020 年控制在 403.68 公顷以内,规划期内增加 115.21 公顷,新增建设用地主要安排在徐家埝村。二、工业集中发展用地布局1、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规划范围涉及西宁乡徐家埝村。按照“为园服务、借园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载体和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切实加快物流园的开发建设。到 2020

41、 年,规划安排新增建设用地 144.21 公顷。四、城乡建设用地控制措施(一)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特别是建设占用耕地规模,防止建设用地的低效扩张,促进土地利用模式创新和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二)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的规模控制,切实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产业政策供地,城乡建设项目具体用地指标,应严格执行四川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促进城乡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第三节 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一、农村居民点规模2005 年农村居民点面积为 288.44 公顷,规划到 2010 年控制在266.34 公顷以内,到 2020 年控制

42、在 253.35 公顷以内。期内减少农村建设用地面积 35.09 公顷。规划期内加大对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的力度,规划近期完成农村居民点用地挖潜(挂钩)指标 22.1 公顷;规划远期完成农村居民点挖潜(挂钩)指标 35.09 公顷。二、发展方向规划期内,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实行旧村改造。集中精力进行合村并点工作,以建设中心村为重点,基层村为纽带,农民自愿为原则,引导农民向城乡和中心村集中。实施过程中,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实现农村居民点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三、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措施(一)合理布局居民点,逐步实行合村并居做好中心村建设和撤村并点规划,鼓励农民建房向中心村集中。抓

43、好农民新村建设示范,重点开展空心村和零星户整治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局部撤销规模小,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位置偏僻村庄。通过村庄整理缩减居民点用地规模,逐步形成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村居布局体系。合并后的居民点应按照规划进行建设,配套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对旧村进行有序改造,逐步消除“空心村”现象,对合并后闲置不用的宅基地进行复耕。(二)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严格执行农村一户一宅政策,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不超过规定标准的宅基地。逐步清理历史遗留的一户多宅问题,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不得再申请批准宅基地。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农村居民点向农村居住小区集中,实现农村居民点节约

44、集约利用。第四节 基础设施用地规划一、交通运输用地交通网络建设主要立足现有交通网络的升级改造,合理安排交通用地。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高效的要求,合理布局各类交通用地规模、结构,严格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标准。规划期间重点保障遂眉资雅铁路、遂渝线增建二线、达成铁路扩能改造、遂渝高速公路遂资高速公路等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启动西部工业物流港、玫瑰城园区配套道路,同时对现有的农村道路进行改扩建和硬化,做好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的衔接,完善路网结构,提高服务水平。规划期内共安排新增交通运输用地 54.91 公顷,其中占用耕地 29.55 公顷。具体涉及的村主要有徐家埝村、兰井村、福光庙村、石骨埝村等。二

45、、水利设施用地规划期间重点加强重要堤防、水土流失的防治与预防和人畜饮水工程更新改造等。开展乡乡驻地、村舍集中饮水与水污治理工程,实现涪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规划期内共安排新增水利设施用地 6.67 公顷,其中占用耕地 3.5 公顷。第五章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为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按照保护资源与环境优先,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结合西宁乡城乡工矿用地控制指标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划定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和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形成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第一节 允许建设区(一)范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以内,规划新增城乡、工矿、村庄建设用地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

46、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主要包括附属于城镇的中国西部现代工业物流园区的现状及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允许建设区面积 204.9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55%(二)管制规则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空间,具体土地利用安排应与依法批准的物流园区规划相衔接;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的约束,应统筹增量保障与存量挖潜,确保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调整,同时尽量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少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

47、理部门审查批准。第二节 有条件建设区(一)范围为适应城乡建设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因地制宜划定城乡、村、工矿建设规划期内可选择布局的扩展边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以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即为有条件建设区,区内土地可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区的布局调整或使用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指标进行建设。有条件建设区面积 554.06 公顷,主要位于福光庙村、双拱桥村和火把埝村等。(二)管制规则区内严格避让优质耕地和重要的生态环境用地,城乡工矿(或农村居民点)用地按允许建设区的要求进行管理,区内线性基础设施用地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按照管制建设区的要求进行管理;在城乡工矿、农村居民点用地规

48、模控制指标已经用完、且所有约束指标没有被突破的前提下,报经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区内土地安排可用于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或农村居民点缩并)的新增建设用地;区内新增城乡工矿(或农村居民点)用地受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并与拆并建设用地规模挂钩,实行“先拆后建” ;区内建设占用的耕地,必须严格依靠辖区范围内的旧村庄拆并复垦补充;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批准。第三节 限制建设区(一)范围限制建设区指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以外的其他区域,是城、乡、村、工矿的合理隔离带。该区面积为 2935.3 公顷。(二)管制规则区

49、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区内新增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双重约束,禁止城、乡、村新增建设,严格控制线性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新增用地,规划中以列明、且已安排用地布局的线性建设项目,符合规划,规划中未列明、或虽已列明但未安排用地布局的线性建设项目,须由规划批准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开展项目选址和用地的专家论证,论证通过后方可审批。第六章 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第一节 土地生态建设规模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总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国土综合整治,促进可持续发展,参与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各区域土地生态建设规划必须服从全区的

50、总体利益,并建立在对区域有关生态和经济方面众多因素进行综合生态经济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各区域间的相互协作,对生态建设工程进行合理布局,实现总体利益的最大化和长远化。西宁乡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动植物资源丰富,在未来空间布局时应尽量顺应自然地貌形态,维护水系等水生生态系统,布设绿色廊道,预留乡土植物群落生长空间,发挥以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和水面等共同构建的绿地空间的生态功能,完善城乡生态空间。规划期内,耕地面积不低于 1852.49 公顷,园地面积不低于 50.06 公顷,林地面积不低于 596.05 公顷,水域面积不低于 47.4 公顷,以保障规划期内生态用地的稳定。具有生态功能的用地主要分布

51、在斑竹园村、徐家埝村、风凤村等。第二节 合理安排生态屏障用地设定核心生态网络体系,维护和改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形成基本的国土生态屏障。维持自然地貌的连续性,顺应自然地形地貌的形态,按最大适宜度安排各类用地。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控制斑竹园水库、陡坡子水库区内旅游综合开发的生产建设强度,不得破坏区内自然与人文景观。在规划铁路和高速公路两边构建绿色道路工程。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建设标准,重点抓好 “一线、两路、三点”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洁示范工程,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创建一批环境优美村社和院落。第三节 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措施在船山区生态建设规划中,西宁乡属于河西城乡工贸生态功

52、能亚区,该区人口密度大,区内工业、城乡集中,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较严重,水环境保护形势严峻。西宁乡生态保护与发展的方向是充分发挥好该乡的工业基础优势,拓展工业经济区域,加快工业集群化步伐,积极引导和规范该乡工业企业向物流园区聚集,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创建的新型工业园区。一、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严格控制斑竹园水库、陡坡子水库、西宁乡飞凤村 3 社地下水饮用水源区生产建设活动,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工业,防止过分抽取地下水,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增强蓄水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重建设轻保护的状况。二、实现立

53、体绿化,保障环保基础设施在城乡主要道路增加绿化带,建立花卉苗木基地,推进沟渠路旁植树种草,在居住区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城乡绿化率,实现立体绿化。重点保障西部工业物流港和场乡水污设施工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用地。三、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严禁向农田水渠排放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建筑垃圾和其他废弃物;加强“三废”治理,合理安排水污治理、垃圾填埋等基础设施用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大力提倡和积极推广科学的施肥和农药施用方式,为农村人民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第七章 土地综合整治第一节 土地综合整治目标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并积极完成区级规划下达的补充

54、耕地任务,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生产力,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根据全乡土地综合整治的潜力以及本乡土地利用现状等因素,确定本乡土地综合整治目标补充耕地 199.71第二节 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为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充分挖掘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潜力,统筹城乡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全乡用地结构和布局。通过对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规划期内,规划安排通过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将全乡具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条件的 50 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纳入

55、挂钩项目范围,实现挂钩周转指标 35.09 公顷。第三节 土地综合整治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乡政府领导任组长,国土资源所具体负责,城建、财政、农业、民政、交通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组织实施落实,协调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并落实。2、科学规划,分批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编制规划时,必须在全面分析土地综合整治现状、潜力基础上,科学编制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确保农田水利、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等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依据土地整治专项规划,根据先易后难、区域治理、集中连片、量力而行和分期实施的原则,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分批

56、组织实施,确保整治质量。三、加大土地综合整治资金投入政府资金要优先用于基本农田整理、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筹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用资金,在建立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拓宽资金渠道,通过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市场化运作,使土地综合整治步入良性循环。四、规范整治项目管理强化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立项审核、规划设计和实施进行统一组织和管理,按设计组织施工,按进度拨付资金,按程序检查验收,引导和规范土地综合整治活动。五、保障耕地占补平衡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规划期内确保完成补充耕地指标,建设占用耕地的单位,严格按照“先补后占”的原则,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也可

57、缴纳耕地开垦费,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补充耕地,实现规划期内耕地占补平衡。六、完善农村居民点整治挖潜(挂钩)机制(一)组织领导。成立领导班子,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以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为主线,尊重群众意愿,保障各项措施的实施,积极推进节地型新农村建设模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优化乡域建设用地布局。(二)资金保障。设立专门的资金和账户,保障整治挖潜实施的资金来源,实现专款专用。投资费用由区政府、乡、村和安置户共同承担,乡政府应与村签署土地复垦协议,以监督按期进行土地复垦。实施经济激励机制,设立奖励资金,对在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一定奖励。(三)建立台帐管理制度。对拆

58、旧复垦项目进行台帐管理,已经完成的拆旧复垦项目不得随意转为建设用地。第八章 土地用途分区为更好、更科学地管好、用好土地,依法实施用途管制和节约集约用地提供依据,按照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土地用途差异性原则,将全区土地划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通过土地利用分区及其管制规则,引导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是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和管理而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区内土地主要是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用

59、地。凡集中连片、农业基础设施较好的耕地和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新增的优质耕地及以上范围内其他零星土地均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范围该区土地面积 1531.78 公顷,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 41.46%,主要分布在竹园村、樟树堰村、徐家埝村。二、管制规则 区内土地主要用作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田道路、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整理、复垦或调整为基本农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禁止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房、建窑、建坟、挖砂、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

60、动;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根据规划安排,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预补划基本农田但不突破预留规模的独立建设项目,以及在规划布局范围内的交通、水利等线性工程,按一般农地报批。第二节 一般农地区一般农地区主要指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农用地,主要包括一般耕地、园地和其他农用地,以及规划期内计划整理为耕地、园地的农村居民点用地。一、范围该区土地面积 921.94 公顷,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 24.96%,主要分布在火把埝村、双拱桥村。二、管制规则区内土地主要为耕地、园地、畜禽水产养殖地和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用地;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