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也是哲学家读后感无处不在的哲学_第1页
宝宝也是哲学家读后感无处不在的哲学_第2页
宝宝也是哲学家读后感无处不在的哲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宝宝也是哲学家读后感:无处不在的哲学无处不在的哲学宝宝也是哲学家读后感原创: 王玲红虽然知道哲学这个词, 但是具体是什么意思却从没去深究过, 一直就觉得会是 个类似很深奥的意思,问了度娘,才明白了一些。今天在路上看到一位步伐蹒跚的老人, 让人忽觉一丝伤感, 联想到我现在读的 这本书,就会觉得还是孩子有无穷的可能性啊, 那么小的小人儿, 因为你的善待 和引导,也可以变成最美的” 蝴蝶”. 回想起我家浩浩在最初至幼儿园的那几年, 我们好像错过了好多可以和他内心联结的机会, 从来也没有主动的有意识到要去 如何引导培养他,觉得小孩这时候懂什么呀,吃饱穿暖快乐就好啦!反事实是”应该、也许、可能”的世界,

2、这个假想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一样重 要,有了反事实思维我们就能判断比较出因果关系带来的权衡利弊, 当你能够考 虑世界的另一种状态时, 你也就会通过现在的行动改变未来了! 宝宝也会有反事 实思维的, 作者通过和宝宝们互动游戏的实验中, 看到了宝宝也会预测和设想未 来的可能性、 想象和推理不一样的过去。 更多的假想游戏会不会让孩子区分不出 现实与想象、 虚构呢?答案是否定的, 他们只是比成人更容易对虚幻和现实产生 强烈的情感体验而已。儿童的想象力是天马行空的, 他们通过反事实思维构建了世界的因果图, 如何 更好的让宝宝的想象力通过知识变成创造力呢! 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最 快的,为儿童提供新的

3、因果信息就会改变他们思考可能性的方式, 也改变了他们 将会采取的行动。 我们也不要过多的用成人的思维去限制孩子的想法, 多鼓励他 们在已知的世界里探索未来的可能性!虚构的平行世界对现实的物理世界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不同的时空却可以 相互影响着, 当我们了解了其中的关系后, 就知道了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了! 年 龄小的孩子可能有自己的假想同伴, 我没有问过我家浩浩是否有这样的同伴, 不 看这本书也许我永远不会知道去问吧, 到时问问他, 不过可能就像书中说的沉浸 在他人的想象世界中的孩子似乎很少会自己创造想象世界, 所以即便没有假想同 伴也是正常的。孩子通过假想同伴让我们看到反事实思维与因果知识之间

4、的紧密联系, 这些都 有助于在现实中探索人类行为的所有可能, 有时你会惊奇的发现那么小的宝宝你 逗他时他就六个多月大的宝宝,都会观察你的行为表情做出你想得到的反应, 会发出咯咯的笑声, 一岁左右基本上你说什么他都听的懂了, 二三岁是孩子发展 最快的时候了,他会故意给你”使坏”引起你的注意,观察你的脸色和你的喜好 讨好你,这些都是通过理解他人的心理来干预自己的心理, 从而做出相应的行为。儿童的想象不受现实世界的束缚, 所以可以自由的推断各种不同的可能性, 这 种无拘无束又无用的虚构却是人类发展最为深远的活动之一! 现在的宝宝是越来 越聪明了,这也就是人类发展的本质能力吧!作者想阐明自己观点时,

5、都会运用到几种论证方式, 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立 场,而最直接的莫过于从多重的实验中去找到有力的证据和引用证实过的经典强 调。这种方式我们的宝宝很小时就已经会了, 他们喜欢不断的去探索尝试新事物, 一遍又一遍的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 探究事情的原理, 而且孩子尤其擅长向别人 模仿和学习,他们一旦掌握了其中的因果关系后,不仅能复制自己看到的动作, 还能考虑到各种新的可能性, 做出新的尝试计划, 我想这点也是人类创新的必备 条件之一吧!以上都是如何认识物理世界的因果图, 那么心理世界的因果关系也是同等重要 的,儿童通过推理和语言的作用探究着外部世界的同时也在揣测着内部世界, 理 解物理因果关系可以使

6、用复杂的工具, 理解心理因果关系可以维系复杂的社会关 系,并形成文化, 所以这两者缺一不可,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这两种与生俱来的能 力,精确的因果图, 是一切开始的蓝图, 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是谁推动了社会 的发展进步,我想正是这些沉浸在游戏中探索着的宝宝们!做个小婴儿是个什么样的感觉呢?最羡慕的可能就是我们觉得他们不用为现 实世界而烦恼了, 单纯的做着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 饿了就哭, 吃饱睡足了醒 来就笑等等!当孩子渐渐长大了, 随着学到的知道的越多, 就会有了对当下和未来的掌控意 识。意识和注意力有着密切关系, 成人的意识可以被外界而吸引注意力, 但是也 有一定的能力自己掌控要关注的特定事

7、物, 所以书中说到成人的注意力就像聚光 灯一样,他可以把所有的思想意识都用到某一件事物上, 聚精会神的同时忘却了 周围的环境, 当对一件事情熟知后就会形成习惯了, 而一旦形成习惯后, 大脑就 会随着这个惯性去做了, 而不需要集中多大的注意力, 这时候就会形成我们所说 的”下意识”的去做某些事了, 这让我想到了上本书中说到的” 自动驾驶” 模式, 这个模式有利有弊, 他的弊端是让大脑偷懒了, 不去思考更好的操作模式了。 这 就需要一个”去习惯化”过程来让自己重新找到新起点来提高自己。而孩子的注意力和我们正好相反, 他的注意力是没有焦点的, 就像照亮四周的 灯笼一样, 所以他的意识领域就会更广,

8、学到的也就更多, 他们会无意识的记就 像我们常惊讶于生活中他们怎么知道那么多我们没有特意和他住一些话和事, 们说过的话和事呢?而我们却是有意识的选择关注后才有记忆的。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十分宽泛的注意力才让婴幼儿成了非凡的学习者, 但随着孩 子的成长,大脑发展的过程就取决于经验的累积, 这点很有意思, 就像一棵大树 一样,幼时是散开来长的,枝枝叶叶很多,但是随着成长要让这棵树长高长直, 就必须集中精力的发展主干了,那么也就像书中说的,重点关注对自己最重要、 最有价值的可能性。 但是什么是相对最重要, 最有价值的事情, 这点对孩子来说 是很有可塑性的,因为社会的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意识是人脑对大

9、脑内外表象的觉察,因为意识脑区最重要的功能是辨别真伪, 所以他会受记忆、规划、沉迷、幻想的掌控。为什么我们的”梦境”会感觉如此 的真实,那是因为睡眠中的意识脑区兴奋度降至最低, 此时无法辨别脑中意像的 真伪,所以大脑就采取了全部信以为真的方式。 梦境中的事件来自于现实中的记 忆折射。”记忆它总是慢慢的累积在我心中无法抹去” 这句歌词中唱出就是情景记忆和 自传式记忆, 成人的记忆可以累积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时间线, 并会记得过去的感 受和想法, 而让自己最无法遗忘的可能就是通过和过去记忆中的所做、 所感、所 思的内容进行对比,从而影响了当下乃至未来的感受!婴幼儿也有情景记忆,却没有自传式记忆,虽然他

10、们善于记住过去发生的事情, 但是他们无法将这些事情整合到统一而不断延伸的时间线上, 也就是说他们无法 把过去与现在的心理状态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自”我” , 意识之流就像一条 完整的时间线,成人可以来回的穿梭其中,找到需要的时间点来回忆感受过去, 而幼儿却更关注当下的感受,只有在被提醒后才会记起发生过的人和事。”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河流与人皆已不同。 ”这句格言说的真 是太好了, 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转的, 就已经注定了当下的你和此时周围的环境 是唯一的,人们都希望当下的我可以成就未来更好的自己, 所以有个这种意识后, 我们的大脑就像接到指令一样, 拥有了执行控制能力来约束规范当下

11、自己的行为, 从而让自己离目标更近一些! 但是婴幼儿的大脑还在一个发展过程当中, 他与成 人的思考模式和关注点不同, 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来理解和等待他们, 当然 更主要的还是要看到其中的优势部分进行更好的引导!中国有句老话叫做”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虽然不是绝对的, 只是一个概数, 但是也能从中看出童年对于未来是有着多么大的影响了! 教养的环境可以更大的 激发人类的基因遗传, 天性和教养相互作用着, 遗传风险与环境风险不是简单地 加合关系,二者互相增值, 所以如何让孩子接受好的环境教养, 来为他们的未来 加分,这是需要我们来用心创造的! 这个世界上孩子对父母的爱是依恋,父母对孩子的爱是

12、付出,爱有许多种, 最单纯的爱莫过于如此了, 婴儿对爱的四种依恋模式: 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 焦虑型依恋、紊乱型依恋,现在想想我家浩浩大概是”安全型依恋”吧,我都不 太确定我当时是不是他的主要依赖对象, 因为他和外婆相处的时间比较多, 听上 去我更像一个打酱油的妈妈了。童年转瞬即逝, 的确我家浩浩都八岁了, 之前因为种种原因, 我发觉我是从一 年级开始才和他建立了内心的联结, 我想我已经错过了他在那个年龄段, 我该承 担的引导职责了, 但是现在的他更能理解明白我的感受, 同频度更高, 希望在这 个时间段我能做的更好些。就像前面说的,时间是不可逆的,因为有了过去,就 有了对比, 不管过去是好

13、是差, 对于未来我们都希望去弥补去超越它, 有了希望 就会产生信念, 有了信念就会有动力去努力争取实现它, 接受不完美的过去也就 能更好的拥抱未来!父母对刚出生的婴儿给予了自己全部的爱, 孩子接受着这种爱的同时, 也在学 习也在模仿, 人从一出生就在这种环境里滋润着, 这就是人心向善的根基。 共情 与遵守规则, 爱与法律,二者相结合赋予我们独特的人类道德。 共情也会接受到 负面的影响,因爱也会生恨,所以万事都要有规则来平衡,有法律来约束。良好 的道德品质是行为制约的第一道屏障, 因此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多接受这些方面的 教育和熏陶。人与人之间都有着不同的圈子, 我们的国家就是一个大的圈子, 在这个

14、大的圈 子里我们必须遵守共同的法律法规, 这样社会就不会乱, 当这个大的环境安定了, 才会有我们这些形形色色的小圈子。婴幼儿从小的时候就会潜移默化地接纳合规范性的规则, 随着长大也会对善与 恶进行基层的道德判断, 同时就会考虑行为意图, 根据人们的行为意图来责备他 人,当然故意为之要比无意的受到的惩罚更大。”哈克费恩”的故事很好的表达了法与情的碰撞如何抉择,他最终选择了做 一个道义论者, 这也让我想起最近热播的电影 我不是药神,人类制定了法规, 就需要去遵守它, 没有错, 但是这个规则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时, 保护大部分人 的权益时,就需要制定一个新的规则来代替它!本片中警官的一句”法大于情”让人听上去是多么的无奈与愤然呀, 可站在他的职责立场他没有错。 所幸最后的 结局也让我们欣慰并看到了希望!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乌托邦, 在那里你是主角, 你的思想无 边无际,任由你驰骋,任由你主宰。当你每天安静下来时,你会在脑海里建造你 的理想国度吗?现实的步伐是不是已经跟不上了你的思考了, 所以你的大脑决定 等一等,而这一等也就注定了你在原地踏步了。 一种勇而是找到存在的价值,你需要的不是得到的表象,看似忙碌的背后, 往直前的力量。 现实中不是萝卜在地下太大不好挖出, 更多的是你脑袋中想象的 萝卜太大, 和你得到的形成巨大反差, 而让你悲愤的扔下了铲子想放弃了! 人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